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95章 不肖子孙朱翊钧见过太祖皇帝

第395章 不肖子孙朱翊钧见过太祖皇帝

第395章 不肖子孙朱翊钧见过太祖皇帝

只要有利益,那肯定就有斗争,要失去利益的人,也肯定不会甘心。

万历皇帝给张居正平反,还启用了张居正的儿子,这些都是不好的兆头。对于大部分文官来说,张居正的政策中,有很多都是让他们非常反感的。

比如说,张居正实施的考成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改变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评官员的方法。

只要是当官的,想摸鱼的,都不想让朝廷实施这个考成法;还有吏部,这考成法等于是剥夺了吏部考核官员的权力,自然也最让吏部官员不满。

因此,张居正一被清算,很多官员就攻击这个考成法,说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

所以,这个考成法就很快被废除了。

还有,张居正重新丈量全国土地,重新登记造册,这又让许多地主的土地没法隐瞒,又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

另外,一条鞭法也是,让地方上加派各种名目没了由头,同样被地方官府不喜。

因此,张居正实施的这些措施,在他死后都被废除了。

但是,如今看这形势,皇帝平反了张居正,那是不是张居正的政策,也会重新实施?

所以,有不少官员在被万历皇帝的组合拳打懵之后回过神来,就想着反攻。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皇帝。不是说有谁要给张居正平反,而是皇帝提出了要给张居正平反。

明朝的皇权,在朱元璋的设计之下,是凌驾于一切律法之上。唯一能和皇权对抗的就是祖制,孝道都不行!李太后之所以偃旗息鼓,不再管外面的事情,就是因为祖制比孝道还大。万历皇帝搬出了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便直接压服了李太后。

反对的官员要想扳回局面,就必须要证明,其实没有太祖皇帝在天之灵,那样他们才可以继续用祖制的名义来压制皇权。

有官员在串联,这事情,就数吏部的人最是积极,他是工部的,因此,潘季驯虽然知道却也没参与。

他一直没见过神仙,或者太祖皇帝之灵,就只是听到皇帝在这么说,就只是有些好奇,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如今,他看到了拉膛线的车床,便一下知道,绝对是有神仙的。

万历皇帝倒是不知道,看到潘季驯在好奇的关注朱海军传过来的车床部件,便很是得意,当即对他说道:“兵仗局这边,一天只能生产新式火枪五十把,但是很快就要和倭国交战,这产量实在太低,军器局那边,也要仿照朕这里的,多开几条生产线,一天至少生产两百把火枪为第一目标。你看到的这个部件,我们没有,但朕可以请恩师传送过来。”

潘季驯一听这话,顿时惊喜,连忙问道:“陛下,真能如此,便是再好不过了。臣可以回去,立刻组织人手做这個事情。”

隶属于工部的资源,当然要比兵仗局要多了。这也是万历皇帝决定,让工部来生产新式火枪的原因。

万历皇帝这边把建造新式火枪的流程图,也都交给了潘季驯,甚至还派出了几个工匠直接去指点,目的就一个,让潘季驯尽快修建好新式火枪流水线。

在打发走了潘季驯之后,万历皇帝又去了御马监,在田义的陪同下,开始操练禁卫火枪手。

训练的方式,是朱海军提供给洪武位面,由洪武位面那边实践过,然后又传给了崇祯皇帝实际应用,因此,这个训练火枪手的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再由朱海军给了万历皇帝。

因此,万历皇帝摇身一变,变成了经验丰富的练兵武将,看得御马监掌印太监田义都直呼“皇爷英明”。

他巡查了禁卫的训练之后,便开始练习骑术。

万历皇帝的骑术,并不需要骑在马上冲锋杀敌,他只是要学会骑马赶路而已。

不过,光是这样,就吓到了田义,不管他亲自检查给皇帝的御马脾气,而且还战战兢兢地陪着皇帝训练骑术,不敢有任何懈怠。

万历皇帝一开始练习骑术之后,就很快乐在其中了。因为骑马能让他忘记瘸腿的尴尬,就和正常人一样!很快,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先行赶到了京师。

万历皇帝见他们,稍微有些尴尬。说真的,之前清算张居正,其实也是他的意思。

不过毕竟是皇帝,脸皮还是有的,安慰了张居正的三个儿子,然后便让他们上任了。

张家三兄弟的到来,成为引爆那些潜在反对者的导火索,他们越发频繁地开始串联,试图聚集更大的力量向皇帝发难。

这天,当朱海军联系万历皇帝的时候,却发现他正在大发脾气。

于是,他便有点好奇的问道:“怎么了?这些天来,我见你都是开开心心的,怎么今天却在大发脾气了?这是龙颜大怒啊!”

朱海军确实有点奇怪,因为跪在万历皇帝面前的人,是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田义。按理来说,不至于这么快就引得万历皇帝发这么大的脾气吧?万历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话,还是很生气,但是和朱海军说话,终归是压了怒火说道:“恩师,朕刚听到东厂禀告的消息,说至少有三四十个官员,各级衙门的都有,竟然要一起上奏,怀疑您是假的,太祖皇帝也是假的。”

说到这里,他拿起御案上面的一份奏章,向朱海军晃了一下,又接着说道:“根据东厂的调查,那些官员大都是害怕朕又会启用张居正时候的那些政策,但是朕根本就没想过这事。你说,朕冤不冤?”

朱海军一听是这么回事,不由得笑了,然后对万历皇帝说道:“那我倒是要恭喜你啊!”

万历皇帝一听这话,顿时感觉莫名其妙,便带着一点疑惑说道:“恩师此言何意?”

朱海军听了,便回答他道:“你看,你重组之后的东厂,这效率高吧?都把消息给你禀告上来了,没有隐瞒。这是不是值得恭喜你了?”

一听这话,万历皇帝回过神来,便立刻看下跪在那里的陈矩,欣慰地开口说道:“亏了恩师提醒了朕,大伴,平身,伱这次做得非常不错,朕很满意!”

说真的,陈矩刚才禀告完之后,看到万历皇帝开始大发雷霆,他其实是有点后悔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报喜不报忧的。

不过此时,他又听到万历皇帝的话,心中顿时宽慰了,连忙回奏道:“这都是奴婢该做的事情。”

说完之后,陈矩才站了起来。

朱海军看到这一幕,便提醒万历皇帝道:“做得好,也不能只是口头表扬。”

万历皇帝一听,想了下,便对陈矩说道:“朕希望大伴能一直如此,当好朕的耳目,那陈诚外宅,大伴可以挑一处,是朕赏你的!”

陈矩一听,连忙谢恩。

因为朱海军在,万历皇帝便让他退下了。

等他一走,朱海军刚才想了一会儿,便对万历皇帝说道:“我刚想起来了,对你来说,东厂和锦衣卫都是你的耳目,因此,你不能偏重于某个衙门。”

“而是要让这两个衙门平行,互相牵制。要是你偏重某个衙门的话,另外一个衙门只会成为你偏重衙门的附庸,就容易会被蒙蔽。”

一般来说,因为东厂的提督是宦官,是在宫里的,能够随时见到皇帝,因此,皇帝会比较偏重于东厂。

也是如此,纵观明朝历史,也只有嘉靖年间的锦衣卫压过了东厂,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东厂压过锦衣卫。

万历皇帝听到朱海军的提醒,顿时若有所思,点点头回答道:“多谢恩师指点,朕记下了。”朱海军能听到这话,便抛开这个话题,对万历皇帝说道:“刚才听到有关张居正的政策,我觉得我们不妨讨论一下张居正的政策,我觉得对你会有好处。”

万历皇帝一听,立刻便回答道:“恩师请讲!”

朱海军正要说话时,忽然看到手机屏幕上面弹出一个提示框,却是洪武位面朱标那边向他发起了传送请求,传送的人,还是朱元璋。

于是,他便对万历皇帝说道:“你先等等,洪武皇帝要来我这边了,等一下。”

万历皇帝一听,顿时就有点紧张了起来。

他之前一直想见太祖皇帝,但是一直没见到。而且他听朱海军说过,他在太祖皇帝那边的印象不好,这也是他紧张的原因之一。

白光一闪之后,屏风里便出现了朱元璋的身影,很快,他穿好衣服便转了出来。

朱海军迎了过去,笑着问道:“父皇是有什么事情过来,提前说下,我也好有准备。”

朱元璋一听,哈哈一笑道:“没事就不能过来了?”

说完之后,他才注意到电视屏幕,朱海军好像正在跟某个位面联系。

朱海军看到朱元璋看向电视屏幕,便连忙给他解释道:“他就是万历皇帝了!”

万历皇帝毕竟已经联系过洪武位面,他改好了的事情,朱元璋也是听说了的。

此时,万历皇帝一听朱海军把他介绍给太祖皇帝,便连忙跪下来磕头道:“不肖子孙朱翊钧见过太祖皇帝老祖宗。”

看到他这样子,朱元璋只是淡淡的说道:“听贤婿说,你已经改好了,那就起来吧。”

说完之后,他便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然后问朱海军道:“你们在聊什么呢?”

在这边伺候的秋菊听到洪武皇帝到了,便立刻奉上洪武皇帝喜欢的瓜果饮料。

朱海军示意朱元璋随便吃,然后对他说道:“我正准备和他说说张居正的政策。”

他知道朱元璋不熟悉,就又补充说道:“张居正在万历前十年当政,史称万历中兴。但是张居正一死,他的政策就都被推翻了。如今万历皇帝给张居正平反了部分罪名,又重新启用了他的三个儿子,就引来了不少文官的反对。这些人最大的担心,就是担心万历皇帝也会恢复张居正当政时候的政策。”

朱元璋一听,立刻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当即说道:“哦,那说来听听,这人都有什么政策?”

他已经接受了后世采用内阁制的理政法子,事实上,洪武朝那边,他也部分放权了,但是内阁的权力,还远达不到后世那样,依旧只是皇帝秘书的职务而已。

在朱元璋看来,能够称得上万历中兴,那这政策肯定是有可取之道,所以他就想听听。

朱元璋的加入,使得这次会议就变成了朱海军是主持人。

他看看毕恭毕敬站在那里的万历皇帝,知道万历皇帝在洪武皇帝面前太过拘谨了,就开口说道:“张居正改革,在后世最为有名的政策,就是全面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由桂萼在嘉靖九年提出,之后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的一条赋税及徭役革新之策。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虽然万历皇帝知道,但是朱元璋不知道,因此,朱海军便把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给朱元璋讲了一遍。

在洪武位面这边,因为朱海军的影响,朱元璋已经抛弃了他以前的做法。比如废除徭役,改为朝廷雇佣百姓干活的方式,让百姓变得更富,因此就不存在一条鞭法的实施基础。

但是,朱元璋不愧是洪武皇帝,哪怕他那里已经革新了赋税制度,可在听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后,他想了一下,也是点头说道:“此法不错,但要是对地方把控不强的话,怕是实施起来还是有不少毛病。”

说完之后,他举了几个例子,就比如说,既然一切都按银子价格来的话,那这银子价格定多少就是个问题。

如此等等,听得万历皇帝有点欣喜,便问朱元璋道:“那老祖宗的意思,这一条鞭法不实施也罢?”

事实上,一条鞭法被破坏,是张居正死后,上到万历皇帝自己,下到地方官吏,都对百姓进行了额外的摊派,彻底破坏了一条鞭法。

比如矿税,比如三饷等等。

朱元璋听到万历皇帝的话,便斜着眼睛问道:“那你是承认自己对地方把控不强了?”

一听这话,万历皇帝不由得很是尴尬。

对万历皇帝来说,不要说他对地方的把控了,就是对京师朝堂上的把控,都把控不住,经常被他的臣子给怼。

朱海军一见,便给他解围道:“这个事情慢慢来,我相信万历皇帝以后肯定能做到。要说这一条鞭法,其实最大的问题,你们都没说对。”

一听他最后这句话,不管是万历皇帝,还是朱元璋,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万历皇帝不敢说,朱元璋却是没顾忌,直接问他道:“贤婿此言何解?”

朱海军听了,便根据他了解到的信息解释道:“一条鞭法的核心,是把所有的税收都折算成银子,朝廷收银子。那么问题来了,就如同刚才父皇所说,这银子的价格不好定。为什么不好定呢?父皇可能不知道。”

朱元璋听到这话,便更感兴趣了,看着朱海军问道:“我不知道什么?”

就听朱海军开始侃侃而谈了起来。

“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之后,银子会越来越多,使得大明朝的买卖都能以银子为货币?原因不是说是明朝发现了多少银矿,挖出了多少银子,而是明朝的对外贸易赚钱赚来的。”

“大明朝的不少商品,在海外都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让别人买大明的商品,因此海外那些国家的银子,便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大明朝。”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控制了那里的大银矿,然后他们把每年挖到的银子都运来买大明的商品。”

“有数据显示,在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换句话说,在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内,就只是西班牙,就至少从美洲挖了42895.44万两。”

听到这个数目,朱元璋还好,因为他用的是大明宝钞,要多少有多少,当然,朝廷信用不能破产,他也不能真得随意印钱。

但是,万历皇帝却是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42895.44万两,真得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至于他听完这话之后,便立刻决定等朱海军说完之后,就要问问这个美洲的银矿到底在哪里?

朱海军这边,还在看着电脑上的资料继续讲解道:“但是欧洲那边很快就会爆发战争,一直持续30年。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的霸主地位不断被挑战,因此本国急需银子,他们就不再买大明的商品,把银子全部运回了国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