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82章 宁夏之役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82章 宁夏之役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82章 宁夏之役

第382章 宁夏之役

这一刻,他们也恍然大悟了。

他们就知道,这位皇帝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让了一步,然后又开始在教导太子的事情上出幺蛾子了!什么叫请教恩师之后再行定夺?

那张居正已死,且被清算了!皇帝这话的意思是要干什么,平反?恶心人?

请教已死的张居正,那是不是说,要等皇帝死了之后再定太子教育的事情?

还是说,看谁不顺眼,看谁再提太子教育的事情,就让谁去地下请教了张居正再说?

一时之间,金銮殿内窃窃私语,不少文官反应过来之后,便又开始兴奋起来了。

他们兴奋啥?他们兴奋的是,又找到刷声望的点了!

于是,就见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咳嗽一声,当即出列奏道:“微臣以为,陛下此话不妥也。张居正乃陛下钦定罪人也,欺君毒民,接受贿赂,卖官鬻爵,任用私人,结党营私,如此种种,岂能再用其所学去教太子殿下?一旦教坏太子,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万历皇帝听得一愣,怎么扯到张居正去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是他们误会了!

刚想到这里,他忽然眉头一皱。

这话里的意思,朕是被教坏了,大明江山社稷出现了问题,再来一个像朕这样的,那大明江山社稷就危险了?

马上,万历皇帝就想起朱海军给他说的那些,说大明亡,实际上就是亡在他万历手中。

虽然说,万历皇帝被朱海军说过,可不代表他不介意这样被说。只是他奈何不得朱海军而已!如今,你算老几,也敢来指责朕?不得不说,万历皇帝其实还很敏感的!

此时的他,还没来得及发飙,就又见有人出列奏对了。

却是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就听他奏道:“微臣附议,太子太傅甚为重要,学问重要,德行亦是重要,一旦教坏太子,则大明未来之民必遭苦难,大明江山社稷不稳。故太子太傅须得慎重,不可任性也!”

万历皇帝怒了,这是在指责自己任性?他正生气呢,结果又有官员出来奏对了,内容就一个,反对皇帝刚才所说那荒诞的言论!万历皇帝听得大怒,竟然又来和他杠上了!一气之下,他正准备发飙呢,忽然,他眼前又闪过朱海军的身影,脑海中想起朱海军的声音,要让他做个明君!不按照朱海军吩咐做的后果,他是承担不起的!

想到这,他强行抑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让底下这些臣子在喷着。

喷到差不多的时候,万历皇帝扫视他们,才冷声开口说道:“一群蠢货,朕有说,朕的恩师是谁么?”

他这话一开口,顿时,金銮殿内的这些官员,顿时又傻眼了!敢情喷了半天,喷错人了?不对啊,皇帝什么时候又有恩师了?

皇帝不是一直躲在宫里,也没听说过有召见哪位大儒啊!金銮殿内安静了一会之后,这些文官回过神来,便又开始问了起来。

内阁辅臣赵志皋先出列,向万历皇帝奏道:“微臣敢问,不知陛下恩师是哪位大儒?”

其他文官听了,也纷纷跟着出列,向皇帝奏对。

“微臣以为,帝师乃国之大事,可臣等为何毫无知悉,此与法不合!”

“陛下,此人才学如何,可能服众?”

“……”

对有些文官来说,那是拿着放大镜找皇帝的错处,而后加以谏言,就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刷声望!特别是对那些御史言官来说,更是积极这么做。

万历皇帝听着他们又把矛头对准自己,正要生气时,忽然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

随后,他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当即对底下文官说道:“朕之恩师,是朕强行认的。非是如此,还不肯收朕!”

一听这话,所有人震惊了:按照皇帝这意思,是皇帝赖上了那人当帝师的?

此人是谁?

他们更好奇了,纷纷追问了起来。

看不少人的架势,似乎还不服的那种,要和那個帝师比比才能,看那人够不够格当帝师!

万历皇帝见他们如此,便回答道:“朕之恩师,有神机妙算之才,神鬼莫测之能,非是你等凡人可比!”

文武百官一听这话,顿时面面相觑:完了,皇帝疯了,这种话都说得出来,还非你等凡人可比!

万历皇帝看到他们的表情,心情又好了起来,便多了一点兴奋问道:“怎么,你们不信?”

内阁首辅王家屏看到这一幕,不得不出列奏道:“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乃大明皇帝,切勿空想,治国之事,以务实为重,还请陛下以前朝明鉴!”

嘉靖皇帝修了一辈子的道,最后不也死了么?而且朝局败坏,被海瑞上书骂天下不直陛下久矣!你万历皇帝要再去想神神鬼鬼,那就会步嘉靖皇帝后尘的!万历皇帝听到他这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看向王家屏说道:“朕之恩师,只有朕可见,你等凡人皆是无有缘分。如今恩师让朕立皇长子为太子之外,更是赐下预言,道西北将乱,让朕早做准备。”

他已经决定,这些文官喜欢怼自己,那就让他们知道,自己身后站了个神仙,有本事,再来怼看看!王家屏一听这话,心中叹了口气,随后奏道:“陛下,洮河是有警报,但御史周弘禴已推举哱承恩及指挥土文秀、哱拜义子継云等。如今宁夏巡抚党馨下令文秀西援,不日便平,何道西北将乱?”

他感觉,皇帝在国本之争上让步,但是又开始在其他事情上搞事了。

这个皇帝,真的是太难伺候了!

御史周弘禴在去年巡视宁夏军务,上书揭发巡抚佥都御史梁问孟、巡茶御吏钟化民等假公济私;粱、钟二人分别被革职、调外。

此时,他已回朝,听到首辅的话,便立刻出列奏道:“陛下,哱承恩及指挥土文秀皆是精兵强将,洮河之乱很快便能平定,何来西北将乱?”

洮河之乱,是指青海蒙古入侵洮州、河州,河套的蒙古祆儿都司部也西进,协助青海蒙古。

万历皇帝听到他的话,却是微微冷笑,随即立刻问他道:“那朕问你,那哱承恩的精兵强将有多少人马,其中属于哱承恩的家丁又有多少?”

一听这话,周弘禴顿时就愣住了。因为他明白,皇帝是在担心什么了。

这时候的朝廷官军,其实已经从卫所制转变成了家丁制,那哱拜是蒙古降将,虽然说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他也因此养了将近两千的家丁,且都是招募的蒙古人。如今年纪已大,就由他儿子哱承恩接替,家丁是私兵,自然也是哱承恩统领。

就宁夏那边而言,如今哱承恩的兵力,或者说他的战力是最强的,至少在宁夏无人可制。

宁夏之役的高度,为什么提到了万历三大征的高度,如果就只是兵力规模和影响力的话,其实到不了这个高度的。朝廷只用了六个月,就平定了这次叛乱。

但是,宁夏之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就是明末朝廷官军战力不强的一次总结。

万历皇帝在看了朱海军提供的资料之后,立刻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那哱承恩的势力已经很强,在这次得胜归来之后,如果继续封赏的话,那就真的是尾大不掉,一旦有反叛之心,危害会很大。

因此,宁夏巡抚党馨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还说哱拜之前冒领兵饷,打算追究其罪责,并停发士兵冬衣和克扣月薪。这种冒领兵饷的事情,基本上地方将领都是在做的。要查起来,一查一个准。

因此,哱承恩当即决定造反,由此爆发了宁夏之役。

此时,万历皇帝见周弘禴愣住了,便又追问道:“如果哱拜对朝廷还有敬畏之心,那他儿子哱承恩对朝廷如何?宁夏那边,是朝廷威信更高,还是他哱承恩威信更高?一旦他造反,再勾结蒙古部族为援,河套和青海蒙古便能连成一片,你以为如何?”

朝堂上的大部分文武官员其实听不明白皇帝这些话,但是周弘禴是刚从那边回来的,明白当地的情况,被万历皇帝这么追问之下,顿时就更是说不出话来了。

他在回朝之前,宁夏巡抚党馨就已经向他表达过对西北局势的忧心。不过不管是他,还是党馨,都没有往深里去想。

但是此时,万历皇帝从哱承恩的个人情况,宁夏兵力情况等进行说明,那就真的能让人看出来,宁夏局势已经非常危险了。

换句话说,宁夏之役会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按照原本历史,是在二月份爆发的,也就是说,这个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周弘禴思来想去宁夏的局势,冷汗都出来了,便立刻奏道:“陛下圣明,宁夏局势危如累卵,必须未雨绸缪,解宁夏之局才行!”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是他举荐了哱承恩等人,因此在哱承恩等人造反之后,他便被问罪,被贬为澄海典史。末几辞职归籍,卒于家。

金銮殿上的其他官员见周弘禴一开始嘴硬,但是等到皇帝问出一个个问题之后,周弘禴立刻改口。

这说明周弘禴一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皇帝提醒之后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皇帝可是在紫禁城的,压根没有出宫过。远在宁夏的地方详情,连去当地为官过的御史都没认识到的问题,皇帝却清楚其中的厉害,这说明什么?要么地方上有能人向皇帝上奏,分析了当地的局势,提示了事情的严重性;要么真有神机妙算之人,能算到那么远的宁夏详情?

在场的文武官员,显然更相信是前者。但是,没有经过内阁,他们也不知道是谁向皇帝进言了。

就在他们想着这事时,万历皇帝宣布,相关人等,转文华殿议事。

这早朝本身就是仪式性质的,官员太多,议事的话会耽搁大部分不相关人的时间,没这个必要。

因此,早朝之后,都是再开御前小会,才是真正议事的时候。

很快,御前会议便转到了文华殿这边,六部尚书并内阁,还有御史周弘禴在场议事。

这一次,万历皇帝坐在那里,让已经明白问题严重性的周弘禴,再仔细得介绍了一遍宁夏的情况。

根据传来的消息,青海蒙古的入侵很快便会平定,到时候因为哱承恩等人的封赏问题作为导火索爆发矛盾冲突,这个事情,该怎么解决?

此时,问题是摆出来了,可是,怎么解决,却是无人开口。

不管是内阁首辅王家屏,还是兵部尚书石星,又或者是其他人等,皆是沉默不语。

因为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无解的。

为什么朝廷军队会变成家丁制,并且还被朝廷默认了。要知道,家丁制的话,就是军中精锐成为将领的私兵,这种情况的出现,危害是非常大的。

可是,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官吏,全都对此视而不见。

他们不是没认识到这种家丁制的危害,而是他们压根没办法来改掉家丁制。

总结起来的困难,其实就一个:没钱!

朝廷拨下的军费有限,要分摊到全军,那估计全军都是叫花子兵。而刚好,大明当时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蒙古各部。

这时候的蒙古各部,被大明连续打击之下,其实也很穷。各部蒙古头领也只能养得起一小支常备军。打仗的时候,以牧民充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明国边军将领便从军中抽调出精锐,把军饷都用在他们身上,组成一支精锐之军,然后再带一支叫花子军和蒙古军队打。

只要这支精锐,也就是将领的家丁部队能打败蒙古头领养的那支常备军,那其他牧民就不足为虑。

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因此到了最后,大明将领慢慢地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朝廷又给不出足够的钱粮,对于这种情况也只有默认了。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的危害,朝廷当然也知道。

这不,就在去年的时候,也就是万历十九年,兵部尚书石星还提出了多条削减军费的措施,如一查虚冒、停工作等等。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限制各地将领扩充家丁的数量,以免尾大不掉。

这政策的实施,只能说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而已,完全忽视了军中普通军卒怎么办?如今,宁夏的局势,哱承恩等异族将领的家丁规模已经非常庞大,甚至是左右了宁夏局势。

一旦进行封赏,家丁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谁能负责?

可不进行封赏的话,哱承恩等异族将领的实力,已经可以威胁朝廷,反叛也不是不可能了!无解的难题!金銮殿内,沉默了一会之后,兵部尚书石星只好出列奏道:“陛下,如今看来,只有调动周边可靠将领领兵进驻宁夏,威慑哱承恩等人不敢异动,再把他们从宁夏调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稍微有点疑虑地说道:“不过该调动何处兵力,调动多少为好,还需商议稳妥才好!”

调过去的将领,必须要忠诚可靠,否则跟着一起闹,那才是完蛋。另外,调动兵力,那是要钱的,这钱又从哪里出,这也是一个问题。

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位一听,便也出列奏道:“陛下,如若兵力军费要用于西北的话,倭国这边怕是兼顾不上了!”

之前朝堂上一直在商议的,就是倭国的问题,商议出来的对策,便是先发制人,直接灭了倭国,不过因为朝鲜不配合,所以就还没有进一步的商议了。

万历皇帝看过朱海军给的资料,知道一旦宁夏之役打起来的话,光是军费就花费两百多万,更不用说叛乱会严重打击西北的民生。

因此,他这次倒是慷慨,当即便说道:“从太仓库中调拨一百万两用于宁夏之事,宁夏参将萧如薰忠于朝廷,可提为宁夏副总兵,增强其实力。另外起复麻贵,任固原总兵,再调宣府总兵李如松任榆林总兵。”

在原本的历史上,宁夏诸将都跟随叛乱,唯独萧如薰没有反叛,并且坚守平虏城,用计打败叛军和河套蒙古援军,为稳定宁夏局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随后,李如松和麻贵被调往宁夏,合力一起最终平定了宁夏之役。

万历皇帝就等于是先看了剧本,然后再根据剧本定下了人选,这是再稳妥不过的方案了。

但是,在场的这些人不知道啊!李如松的大名,那是没得说的。那麻贵都被弹劾解职了,算是罪将,皇帝为啥第一时间想到要用他?还有那萧如薰是谁?听都没听说过!万历皇帝这番话一说出口,顿时就让文华殿内的这些人都吃了一惊。

第一是皇帝竟然如此大方,一下就拨出一百万两军费,这是不是太多了?根本不像是皇帝的作风!

第二是皇帝为什么就直接定下这三个将领?他是根据什么来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