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22章 枪杠子里出那啥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22章 枪杠子里出那啥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22章 枪杠子里出那啥

第322章 枪杠子里出那啥

多尔衮其实是非常重视崇祯皇帝的出现,但是,在听了洪承畴的讲述之后,他感觉自己还是不够重视。

因此,他的表情非常严肃,看着洪承畴颔首道:“洪卿继续!”

洪承畴自己知道,崇祯皇帝要是翻盘的话,肯定饶不了他的。因为他的投降,对明国的影响太大了。毕竟像他这样部堂级的高级文官,往前数的话,也就是卢象升和孙承宗有过。

但是,卢象升是宁死不降,最终战死疆场!而孙承宗同样也是,面对大清的劝降,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付出了全家一起死的代价。

他这种级别的大明朝官员投降满清,就是他开了这个头。

因此,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此时,洪承畴便尽力为多尔衮谋划道:“辽东那边,不能再派兵了,但是可以严令朝鲜出兵,不需要他们和那支偏师厮杀,只要能堵住那支偏师逃窜之路即可。如此一来,就算崇祯帝的事情传到朝鲜,他们也会有顾忌,不敢暗地里又去投靠崇祯帝!”

听到这里,另外一个汉奸谋臣宁完我,忽然开口说道:“如果关内兵力不够的话,或许也可以要朝鲜出兵协助大清作战,这样不但能缓解我们大清兵力上的不足,也能继续让朝鲜不敢再投明国!”

多尔衮听到他们的话,点点头,不过没开口说话,示意洪承畴继续。

洪承畴见此,想了下又继续说道:“那崇祯帝竟然把衍圣公吊死在了孔庙,我们可以在此事上做文章,就说崇祯帝必然会清算所有投降大清,或者投降流贼的文官武将,衍圣公便是例子。如此一来,就能让那些投降我们大清的明国官员,还有武将都不敢背叛大清。”

多尔衮听到这话,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点点头,然后示意洪承畴继续,很显然,他对这个提法很满意。

于是,洪承畴便继续对多尔衮说道:“崇祯帝把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然后按人头均分。虽然对赢得民心有好处,但是如今之天下,大部分田地都在官宦乡绅手中。微臣相信,这些官宦乡绅肯定是不满意崇祯帝这做法。”

“更为重要的是,那崇祯帝竟然还要公审有田地的那些官宦乡绅。只要有违法乱纪,就会抄没其家产。如今这世道,大部分官宦乡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因此,奴才可以断言,这些人是肯定不会欢迎崇祯帝,他们便是我们能拉拢的那些人。”

多尔衮听到这里,点点头,然后认真的问道:“那该如何做?”

洪承畴听了,略微犹豫了一会儿,似乎是有什么顾虑。

多尔衮见此,便又对洪承畴说道:“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当前最大之敌便是崇祯帝,最大的事情便是要灭掉崇祯帝。只要有助于此,洪卿尽管到来便是!”

洪承畴听到这话,便没有再犹豫,而是恳切地对多尔衮说道:“废除强制剃发易服,以此争取民心,等到天下真正大定之时,再重新剃发易服也不迟。”

多尔衮之所以在顺治二年就颁发剃发易服令并且强制执行,就是以为天下已经大定。结果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个崇祯帝。

此时,他听到洪承畴的建议,想了一下有点为难的说道:“这旨意都已经颁行天下,如何还能再废除?如果那样,岂不是如同儿戏一般!”

对于多尔衮的这個顾虑,洪承畴在提建议的时候就已经有想法,因此他就马上回答多尔衮道:“诛杀孙之獬,此便是他的罪责也!”

这次强制剃发易服令的直接起因,就是因为孙之獬的上奏。让他承担这个责任,也不算是冤枉他。

多尔衮在听完洪承畴的提议之后,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才点点头说道:“可!”

洪承畴一听多尔衮采纳了他的建议,不由得心中欢喜,便连忙向多尔衮保证道:“如此奴才敢担保,那崇祯帝在江南那一带并不会顺利。那些官宦世家,地方乡绅会支持我们大清而不是崇祯帝。”

随后,这些人又谋划了一番之后,多尔衮便传下旨意。

第一,派户部尚书他塔喇·英俄尔岱前往朝鲜,要求朝鲜派兵协助大清平定辽东之乱。

之所以派英额尔岱,是因为英额尔岱出使朝鲜最多,非常了解朝鲜君臣。只要他出马,这事基本上就能成。

第二,多尔衮下旨缉拿孙之獬,公开斩首,说他蛊惑年幼顺治皇帝,使得顺治皇帝不分轻重,颁布了强制执行剃发易服令。不但公开处决孙之獬,并且还说如今顺治皇帝已经醒悟,废除强制剃发易服,是否剃发易服,全凭自愿!

虽然说,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多尔衮下的这道强制剃发易服的旨意,但是此次多尔衮却把这事赖到顺治皇帝身上,其他人也不敢说什么。

第三,多尔衮在京师隆重祭奠被崇祯帝吊死的衍圣公,并且找到一个孔家直系血脉,再封其为衍圣公,并在京师赐衍圣公府一座。

第四,重申招抚令,原明国官员归顺大清的,一律原官任用,如有功劳,加官进爵!

第五,征调山西大同、宣府投降的明军,再加京畿之地驻扎的八旗兵力,合计五万人马,封洪承畴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随同封为平南大将军的爱新觉罗·勒克德浑一起,领兵五万南征。

第六,急令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所部放弃追击闯王余孽,立刻东进,会猎江南,围剿崇祯帝。

第七,急令多铎守好长江,不教崇祯帝有渡江南逃之机会。

不得不说,在洪承畴的提议之下,多尔衮是真的非常重视崇祯帝。就他颁布的这些旨意,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如果没有朱海军的帮助,那崇祯帝对上满清,绝对不会有一丝胜算。

不过这些旨意还没传到地方上,却被太平军这边先一步知道了。

毕竟有对讲机在,京师这边那么重要的点,肯定有拿对讲机的太平军将士潜伏在这里,可以第一时间往南传送消息。甚至都不用一个小时,消息就能跨越千里,传到了已经在徐州的崇祯皇帝这里。

当通讯组组长董小宛拿着从京师传来的消息,给到崇祯皇帝这里时,刚好朱海军正开了时空通讯软件,在和崇祯皇帝聊天。

当然了,有几个消息,京师没有传的,那崇祯皇帝也不可能知道。

此时,朱海军一听崇祯皇帝告诉他这些事情,便不由的笑着说道:“那多尔衮又取消了强制剃发易服令,这种仰卧起坐的本事,让我想起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句名言,叫做不是资本家有良心,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懵,这个话,哪怕是有字幕,他也听不懂。

朱海军一看他表情,便只好换种说法,对崇祯皇帝说道:“就是因为你的原因,所以那多尔衮才又取消了强制剃发易服令。就这意思!”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也是笑了笑,然后他回答朱海军道:“现在还有人会相信建虏?如果真的又被建虏夺取了天下,那他们肯定会再次强制剃发易服。”

朱海军一听,想了下,点点头说道:“肯定会有一些人不再相信满清的。”

说完这个之后,他便严肃了表情,认真的对崇祯皇帝说道“对了,你这个时代的历史,已经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了。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我怕是给不了你预言了。所以你还是要谨慎对待接下来的事情。”

之前的时候,朱海军还会给崇祯皇帝剧透。就比如说,满清又会重新强制剃发易服,于是,崇祯皇帝就利用这个机会,亮明了旗号。但是,类似的事情,以后就不很少会有了。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提醒,便也严肃了起来,点点头回答道:“知道,不过天师放心好了。你给我打下的基础够牢,我就不信,还会打不赢建虏。”

朱海军看他这么有信心,心中欣慰,便对他说道:“那行,反正两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再不行,我回头再把洪武皇帝也给拉来,我们一起讨论好了。还真不信,会打不过满清。”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信心更足,便看着董小宛给他的那张纸,对朱海军说道:“那我们一起分析下情况?”

朱海军也很想有这种参与感,便立刻点头。

于是,崇祯皇帝开始逐条说了起来:“建虏废除强制剃发易服的话,原先因此反抗建虏的一些人,应该不会再反抗,他们多少会挽回点民心。是吧?”

朱海军听到这话,想了下便回答道:“我觉得这个应该效果不会很好,第一个是大家都不傻,知道这是满清的临时之计。”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的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更能赢得民心。真要说的话,也就是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官宦世家,地方乡绅这种有很多田的,会倒向满清那边。”

说到这里时,他看到崇祯皇帝的表情严肃起来,便又笑着补充说道:“不过不怕,本来就是要从他们手中抢夺利益的,他们要反对,其实很正常。最关键的是,只要我们手里的军队足够强就成。”

后世的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不管哪一种,其实都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军队坐镇,那肯定是没法推行的。

只有军队坐镇,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他们就算不想,那也得想。

崇祯皇帝这边的事情,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只要他手里的太平军足够强,比如说能打败满清的反扑,那么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地主,一样得屈服崇祯皇帝的新土地政策之下。

只有在崇祯皇帝的军队实力,比满清的军队实力弱,或者差不多,两军在僵持的时候,那么这些地主的左右时局的影响,就可能会大一些。

但是,再大又怎么样?只要崇祯皇帝手里有军队,照样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情。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这段话,他立刻就想起朱海军以前跟他说过的一句话,便马上赞许地回应道:“就是天师以前说过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对吧?”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笑了,看来崇祯皇帝的理解力还是可以的。

崇祯皇帝看到他笑了,便也和他相视一笑,然后看了一下纸条,继续对朱海军说道:“隆重祭奠那个被我吊死的孔胤植,这是打什么主意,是想让读书人都为他们建虏效命吗?”

听到这话,朱海军便想起来了,说真的,他是没想到崇祯皇帝还真是够狠的,直接把孔家给灭门了!这种事情,估计朱元璋都不敢做!

不过朱海军其实挺能理解崇祯皇帝的,毕竟崇祯皇帝经历了国破家亡,然后逃难的时候连脚都磨破了,一瘸一拐的,这么多磨难之下,他要是不恨那些投降满清的文武官员,那就怪了。

完全可以说,之前有多优待,那之后肯定就有多恨!

崇祯皇帝这么一杀,就算在那个位面,以后倭寇还会再入侵华夏的话,孔家也不用再丢一次脸了。

当然,既然自己能联系到崇祯位面了,那崇祯位面的倭寇,估计自身也难保了,以后还有没有倭国,肯定是个问题!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回答崇祯皇帝道:“满清那边就算这么作秀,但是在之前强制剃发易服令下,读书人反而会更在意这些。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不见得就会投靠满清。”

“再退一步说,就算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去投靠满清了,那又如何?反正你治理地方,已经是在培养你自己的读书人了。对不对?”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这些回答,又是笑了一下,点点头。

太平军中的文书工作也好,还是地方治理的事情也罢,大部分都是用他自己培养出来识字的那些人。有朱海军提供和自己总结的经验小册子在,实在搞不定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讲机来求助,目前并没有遇到太多问题。

当然了,这也和当前事情比较简单有关。因为当前的主要事情就是对人口的登记造册,以及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分配田地,还有扩军这三件大事而已。

随后,崇祯皇帝继续看向下一条道:“建虏又重提招抚那些叛贼的事情,这也是针对我的吧?”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说道:“那是肯定了!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的军队实力够强,就算那些文官武将都投降了又如何?不怕!”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然后脸色有点郑重地说道:“建虏一连几道旨意,都是针对我的。我怀疑,他们肯定非常重视我,会调重兵前来讨伐我!”

说完之后,他又露出了一些自信说道:“不过我也不怕,如今第二军那边已经扩编到两万,我的第一军扩编到四万,第三军也扩编到一万五,总兵力达到了快八万了。”

“说起来,那得多亏那孔胤植,要不是抄出来的粮草物资足够多,我也没法一下扩编那么多军队。就是线膛燧发枪还远远不够,虽然已经运了大量铁料回登州府,但是每天大概就只能打造出五十把而已。”

每天五十把线膛燧发枪,等于一个月一千五百把线膛燧发枪,已经是流水线作业,尽量利用了朱海军传送过去的设备。要再增加产能,就能再传送一套相关的设备过去才行。

但是,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今的时空通讯能量,基本上都用来传送对讲机了。因为随着崇祯皇帝地盘的扩大,对对讲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另外,军队扩编之下,还有存点时空通讯能量传送大型无人机,侦查用的小型无人机也不嫌多。

只能说,时空通讯能量真不够用!

因此,崇祯皇帝的军队中,黄得功的第二军中,线膛燧发枪就只有两千把而已,其他将士,就都还是用冷兵器。

崇祯皇帝自领的第一军,线膛燧发枪倒是配备了五千吧,不过兵力也多,算配比的话也不高。

太平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只有各一千把线膛燧发枪,配比更少。

此时,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有点遗憾的话,便马上安慰他道:“伱放心好了,这种线膛燧发枪是远超你这个时代的,是真正让热武器碾压冷兵器的存在。虽然你每支军队的线膛燧发枪都不多,但是我相信肯定没问题的。”

“只要做好战争预警,回头满清军队要是杀过来的话,你甚至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

远的战争预警有对讲机,近的战争预警有无人机,对太平军来说,简直是开了战争迷雾一般,还有超越时代的火枪,不可能打不赢满清的。

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这话,又更放心了一些。

随后,朱海军又传送对讲机给崇祯皇帝,于是,崇祯皇帝这边的预警分布,就更广阔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