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19章 吊死在孔庙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19章 吊死在孔庙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19章 吊死在孔庙

第319章 吊死在孔庙

太平军第三军并没有停留在曲阜,而是奉崇祯皇帝旨意,继续前行,去攻打离曲阜并不远的兖州府府城。

不过太平军第一军却直接开进了城门,开始全面控制曲阜。

以孔胤植为首这些孔家头面人物,看着这么多的军队,哪怕他们并不接触兵事,可看军卒的精神状态就能看出来的,这支军队肯定是能打的。

孔胤植一直等着主帅的出现,终于,他看到打他的那个人迎了过去,他便知道,该是这支军队的主帅到了。

于是,他便连忙大喊了起来:“本公乃当代衍圣公,求见主帅和监军!”

听到他喊话,他儿子也立刻跟着大喊起来:“你的手下打衍圣公,简直是反天了!”

然而,他们才刚喊出声,就看清了那个主帅的模样。

孔胤植的儿子还没啥,但是孔胤植本人就直接傻眼了,有点不确定地,下意识确认道:“陛……陛下?”

崇祯皇帝骑在马上,居高临下,俯视眼前这个金钱鼠尾,冷声喝道:“竟然还认得朕?你还有脸面见朕?”

孔胤植听到这话,就确认眼前这人,真的是他在京师见过的大明朝崇祯皇帝,顿时,他一下就傻眼了!

这崇祯皇帝,怎么可能还活着呢!而且竟然还带兵杀过来了,这是从哪冒出来的?

心中想着这些,他顿时冷汗直冒。

孔胤植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已经被打败的朝廷,竟然还有杀回来的一天!

可他都已经向新王朝效忠了,并且还剃发易服!面对旧主,就算脸皮再厚的,此时也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了。

要是在历史上,南宋有点志气的,北伐成功,那这事儿估计就会有先例。

但是,就算有先例,宋朝那会,也没有剃发易服,搞得自己和蛮夷一模一样!

孔胤植下意识地跪了下去,给他自己分辨道:“陛下,微臣……我是衍圣公,我要为孔家着想,要保住孔家啊,我……我这也是迫不得已……”

其他孔家头面人物,此时已经回过神来,知道眼前这人是谁了。

毕竟会被衍圣公称之为陛下的人,也就三个皇帝而已。

大清皇帝,那是金钱鼠尾,眼前这人肯定不是。

南京的那個大明皇帝,已经被大清抓了,也不可能是。

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衍圣公认识的皇帝中,就只有一直没有消息的崇祯皇帝了。

这一下,当这些孔家人知道眼前这人是谁之后,便再也站不住,“扑通扑通”地全跪了下去。

崇祯皇帝冷脸看着底下这些跪着的孔家人,盯着孔胤植,带着愤怒喝道:“我大明朝可有亏待你们孔家?两百七十八年,一直养着你们孔家,尊重你们孔家,给你们孔家荣华富贵,结果你们孔家就是这样报答我大明朝的?”

“孔圣人一直教导世人礼义廉耻,你们的礼义廉耻在哪里?剃发易服,不惜化身为蛮夷,数典忘祖之辈!朕见伱们这样子,便是恶心!”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又想起了京师城破那一刻,诸臣误朕中,何尝没有这些孔家人!看看,养出了什么白眼狼!

皇后吊死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晃动,小女儿哭着喊不要,却倒在血泊中,大女儿只有一只手,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三个儿子,还不知所踪……

回想着这一幕幕,崇祯皇帝的怒气达到了一个极致,当即喝道:“来啊,把他们都拖去孔庙吊死,让孔圣看看他的子孙后代如今是什么模样!”

太平军将士看到这些金钱鼠尾的装束,知道他们还是孔圣后人,早已不耻。此时听到皇帝下旨,便都答应一声,立刻蜂拥而上,拖着这些孔家人下去了。

孔胤植顿时绝望,一边挣扎,一边大喊道:“陛下,我知错了,饶了我们吧,陛下……”

不只他在喊,其他孔家人也都在求饶。然而,崇祯皇帝压根没理会他们,只是抬头,看向城门横匾上的“曲阜”两字。

过了一会之后,他语速不快,却异常坚定地下旨道:“除佃户,妇孺之外,杀!”

这是要屠光孔家男人了!

听到这个旨意,就连苟文雄都是愣了下,连忙确认道:“陛下,孔家人都屠了?”

崇祯皇帝没有看他,依旧盯着那“曲阜”两字,冷声喝道:“朕要天下人都知道,食我大明朝之禄,却甘愿为奴,数典忘祖之辈,孔家就是他们的榜样!”

原本的历史上行,因为扬州城抵抗建虏,多铎在攻破扬州城之后,便屠城十日,然后发布告示,要是什么地方敢抵抗满清的,也都要屠城。

真别说,这是震慑了不少地方,都不敢反抗建虏,就害怕建虏的残暴。

李定国反清复明,攻打新会之时,全城百姓积极帮助满清守城,甚至甘愿被满清吃人,就一个理由:他们知道,要是被李定国攻破城池了,他们能活;但是,要是不帮满清守城,等到满清打过来时,他们会被屠城。因此,他们就竭力帮满清守城,以至于李定国和郑成功联手之势功败垂成。

这就是畏威而不畏德!

这场关键的战事,朱海军就有和崇祯皇帝聊过,被崇祯皇帝记在了心里。

此次拿孔家开刀,未尝就没有立威的意思。

随后,在查抄孔家的时候,所得财富又让崇祯皇帝大开了眼界。别的不说,光是粮食,就能让他不再操心山东的吃饭问题了。

查抄出来的田契看,孔家的私田达百万亩之多,包括山东、河南,以及南直隶都有孔家的粮田!

完全可以说,倒了孔家,富了崇祯,真不为过!

在崇祯皇帝查抄曲阜孔家之时,山东省府济南城这边,太平军第二军也已经到了。

济南城的城门紧闭,城头上,满清山东巡抚方大猷看着城外五千左右的敌军,却是非常惶恐。

因为此时的济南城里,就只有六百多军丁而已。历史上,因为青州之变,他又只有六百多军卒,便连忙急报京师,要求发一万多真满洲兵前来山东平叛。

不过在这个位面,因为朱海军的蝴蝶效应,李士元暗中控制了青州府,在方大猷这边看来,山东这边很平静,一点事都没有。因此,他也压根没有向京师满清求援过,兵力就始终还是那点兵力。

此时,在城头上,因为太平军的旗号不再是以将领姓名之类为旗号,而是太平军第二军,或者第二军第一步兵营这种,因此,方大猷满头疑惑,向手下询问这是什么人马?

然而,太平军的旗号,是第一次对外公开,济南的这些建虏又哪能知道!

不过,方大猷的一个手下倒是想起什么,便对方大猷说道:“大人,青州府那边有太平教,不知道是不是有关联!”

关联确实是有关联,因为太平教已经被太平军整编掉了。

方大猷听了,反正明白,城外的军队,肯定是反贼无疑。

他立刻下令,征调民壮,守好城池,一边派人绕其他城门赶去京师求援。

方大猷正在忙着加强城防时,就见城外军队中有人靠近喊话,他便定睛看去。这一看之下,他顿时就认出来来人。

那名武将,是黄得功;那个文官,是左懋第,这两人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一起出现在城外。

有传令兵靠近城墙,向城头上传话道:“大明首辅左大人有令,限你等立刻开城投降,左大人便会在陛下面前为你说情。如若执迷不悟,天罚惩之!”

方大猷是崇祯十年的进士,此时却也已经剃发易服,听到左懋第的威胁,他才不怕,当即大声喊道:“你就回去告诉左懋第,如今的天下是大清的天下,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说不定本官还能保举他在大清朝当官的!”

回了这话之后,他又有点纳闷了,弘光帝不是被抓了么,怎么又逃走了?

不过此时,他也不是想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是给他手下壮胆道:“我们的城墙坚固,他们才区区五千来人,绝对不可能打下济南。等到真满洲兵到,便能杀的他们落花流水。到时候,我们就立下大功了!”

至于什么天罚不天罚的,人都已经不要祖宗了,还会在意有什么天罚?

他正在给手下鼓劲时,忽然就听到有尖锐的声音响起,然后就听到了“噗噗噗”的声音。

在他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见他身边不少人脑浆冰裂,或者身体被砸,地上倒了一堆。

方大猷看得目瞪口呆,一时之间都没回过神来。

而他身边没被砸到的人,却惊恐地喊了起来:“天落石,是天落石……”

之前的童谣,在济南这边也有传播,毕竟一万建虏军队都丢盔弃甲而逃,事情不可能不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人都淡忘了。

此时天上突然掉下好多石头,又一次砸死了不少人,就让他们立刻想起了这个童谣。

有人这么一喊,自然有人又联想到了什么,连忙指着城外又大喊道:“天落石,太平兴,城外的军队,就是太平军,童谣显灵了……”

不要小看这时候的童谣,一时之间,城头上立刻乱成了一团.

经过这么一会功夫,方大猷也回过神来了,他两腿战战,赶紧想要逃离,就在这时,天上忽然又掉落了一些石头,就笼罩了方大猷周边,其中有一块石头,正好砸到了方大猷的身上。

其他人看到这一幕,见方大猷在那大声惨叫,一时半会没死,却压根没人想着去救,反而大喊着“天罚,天罚”的就跑开了。

刚才城外喊话,说不投降的话会遭天罚,不少人是有听到的。

本来兵丁就少,全靠民壮充人头。如今,方大猷这个满清山东巡抚被砸死,童谣威力之下,守城兵丁哪还敢抵抗。

就这么的,济南城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被太平军拿下了。

随后,自然是对人口和土地登记造册,还有对土豪劣绅的公开审判。这一套最初在登州府实施,在莱州府再练,专门负责的人,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本来的话,满清的强制剃发易服令,就已经引发了汉人的抗争。虽然说,其他地方没有江阴那么有名,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是存在的。

济南城的光复,正好给了他们机会。对大部分人来说,拥护太平军,不但不用剃发易服,而且还有田地分。参加太平军,更是能得到优惠,退伍了还能进衙门做事。

最后,童谣的威力,也是很大的,而且本身山东就有反建虏的基础。

因此,一时之间,报名参加太平军的青壮就格外多。

与此同时,兖州府府城这边,太平军第三军进攻的时候,也和第二军进攻济南城差不多,并不需要太多的力气,就拿下了。

风声随之而走,彪悍的山东民风,立刻响应,纷纷杀了满清派遣的地方官造反。

就算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段的反清之战,差不多都是如此。一开始的时候,各种反清,都是非常顺利的。最为关键的是,能否挡住满清军队的反扑。

这也是因为满清军队终归是有限的,主力都被派去进攻大西军,大顺军和南明残余,因此,大部分州县,都没什么兵力驻扎。连山东省会济南城就只有七八百军丁,由此可见其他地方能有多少了!

烽火重燃,硝烟再度遍地,满清的快马急报京师。

多尔衮一开始接到奏报,却是不以为意,因为他心中很清楚,强制剃发易服令之下,肯定会引起汉人的反抗。

因此,他只是从京师这边抽调了一万人马左右,由梅勒章京和讬、副都统李率泰领兵赶赴山东。

这支人马,就是历史上满清用来镇压青州之变的。蝴蝶效应下,历史发生了改变,推迟了半年多时间才出发前往山东。

和讬和李率泰是匆忙领旨,然后领兵南下的。因此,一路上,两人才开始商议对策。

这个李率泰是辽东汉人,但是十二岁就伺候野猪皮努尔哈赤,并且为建虏卖命,南征北战,战事经验算是很丰富了。

如果是原本历史上,他也是一直为满清夺取天下南征北战,李定国的部将,郑成功的手下将领,都有很多或者死在他手里,或者被他招降。

此时,就听他给和讬说道:“大清人少,要想能坐稳天下,就必然要把所有对大清心怀不满的那些人杀掉。剃发易服便是很好区别谁对我们大清不满,因此,我们这一次出征,必须大开杀戒,把所有不满大清的人都杀掉,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和讬听了,感觉很有道理,说道:“没错,这次杀起来还容易,只要没有剃发易服,一眼就看出来,杀便是!”

两人商议之下,压根就没想过打不打得赢,就只是讨论怎么对待那些造反的人。

因为他们很有信心,他们带领着上万人马的军队去镇压那些反叛,基本上都是十拿九稳的。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人领军才过了保定,进入真定府境内时,就收到了从京师派出的快马急报。

就听和讬有点难以相信,连忙确认道:“让我们回京师,不去山东了?”

山东的反叛,还在持续,军队却要半路召回,他们实在是想不通。

对于和讬的问题,信使没法回答,因为信使也不知道原因。

于是,和讬和李率泰便只能匆匆赶回京师。

等到了京师之后,他们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只能匆匆赶去紫金城觐见。

多尔衮见到两人,才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接到辽东急报,有一支打着太平军旗号的军队,虽然只有五千人马左右,却在辽东肆虐,屠了好多州县,如今正在攻打辽阳、盛京,你们两人立刻领本部人马,赶赴辽东,增援盛京,定然要灭了那支军队才行!”

辽东是大清的根基,这次为了入关争霸天下,已经把兵力都抽调完了。虽然只有五千敌人,但是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多尔衮收到急报之后,非常着急,但是又不能把这个事情泄露出去,要不然很可能会引发恐慌的。因此,他把消息瞒下。

和讬和李率泰一听,顿时也都是大吃一惊,其中和讬连忙问道:“陛下,是朝鲜人?”

他能想到的,也只有朝鲜人来。

但是,李率泰一听,却是想也不想便说道:“绝无可能是朝鲜的软脚虾,指不定是从山东渡海过去的!”

多尔衮听到他们的对话,立刻点头说道:“是汉人,该是从山东渡海过去的。你们有一万人马,对付他们绰绰有余。至于山东那边,朕会派快马给南京那边,由那边抽调人马北上扫荡山东等地!”

和讬和李率泰听到这个安排,便都没有意见,立刻领旨,当即带着他们的一万人马,悄然赶赴关外。

而山东这边,太平军也在扩编。然后崇祯皇帝领着太平军第一军和第三军南下,进入了南直隶境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