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313章 连拐带骗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13章 连拐带骗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313章 连拐带骗

第313章 连拐带骗

不过南京的实权勋贵,其实是忻城伯赵之龙。

说起来,他也是被崇祯皇帝看重,才得以执掌南京兵权。而后他又成为拥立福王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

但是,当奴酋多铎领大军到南京时,他却率领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兵力投降,背叛了给他家族荣华富贵的大明王朝,换取了满清赐予他金镫银鞍马、貂裘八宝帽,并加封为三等男爵。

就这样,满清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明,灭了弘光朝。

多铎在拿下南京之后,一边派贝勒尼堪、贝子屯济等率军追击弘光帝于太平,生擒弘光帝。另外一边又遣贝勒博洛等趋杭州,败大学士马士英,降潞王朱常淓。

而他自己,则一反厌恶汉人的常态,不但张榜示谕臣民,严禁胡服辫发。一边又装模作样去拜谒明孝陵,而后公开去南京报恩寺上香。

南京的百姓听闻他公开去上香,有机会一睹真人如何,顿时,男女老少蜂拥而出,就想看看多铎到底长得怎么样?为此,那是人挤人,人推人。

史载,南京城万人空巷,甚至还有因围观他而被挤死的百姓。

看这形势,满清平定天下,已是指日可待,不会有任何意外了。

多铎的报捷文书,也快马飞传京师。

与此同时,登州府这边,史可法的船队,也已经绕过山东半岛的尖角,远远地,看到登州府城了。

在最前面的旗舰甲板上,正站着一群文武官员。为首那人,自然不用说,就是史可法了。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穿大红绯袍的官员,正在那不满地唠叨道:“史大人,你挟持本官出海,绕了这么远的路,这是要来登州府,你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在他们身后,很大一部分文武官员,也都是有点懵,一直在等一个答案。

史可法看看远处的登州府城,然后转头看向问话之人说道:“卫大人,都等了这么多天了,不必急在一时。等到上岸之后,你便知道此行目的。”

这个卫大人,叫卫胤文,崇禎四年赴京参加会试辛未科殿試中二甲进士,历任翰林庶常,侍读、编修、中云、兵部给事中、兵部侍郎监军、淮扬总督等职,伴随崇祯皇帝身边不少时间。

在京师被李自成攻破的时候,选择投降而被追赃助饷。等满清入关,李自成匆忙西逃之时,他让儿子把父母送回陕西老家,自己只身南下,此时被史可法举荐为兵部右侍郎。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他在扬州保卫战失败之后,便跳水自尽而殉国。

相对那些三姓家奴来说,他还是好了不少。因此,崇祯皇帝点的名单上就有他的名字。

此时,卫胤文听到史可法的话,不好再追问,毕竟史可法对他有举荐之恩。

但是,另外一个布衣老头,站在史可法身边的,却是再问道:“到底是何人,为何如此神神秘秘,就不能先说了么?”

能听出来,他是没理史可法的身份。

史可法听了,转头看向他,还是不松口道:“张大人,马上就到了。”

这個张大人,叫做张伯鲸,就是扬州府人氏。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会稽、归安、鄞县知县。

崇祯初年,升户部郎中,督饷陕西,后又督饷湖广,累迁兵部尚书,以足病乞归扬州。

史可法守扬州的时候,他就在,并且协助史可法,率众抵抗。当满清军队攻入城内时,有人劝逃走,张正色曰:“吾世受国恩,不能出一策就危,必与扬州共存亡。”遂举家殉国。

张伯鲸比史可法的资格都要老,又是被史可法骗上船的,因为,他对史可法很不满意。

此时,听到史可法还不松口,便哼了一声道:“老夫倒是要看看,你到底在搞什么鬼!”

也就是史可法的官声一直不错,要不然的话,真会翻脸。

在他身后站着的是忠贯营监军吴尔埙,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城破之时,他滞留京城,自念必无生理,因作《绝命辞》,决意了结此生。后来还是听从了海宁友人祝渊的劝导,改变主意,间关出京,微服潜行南下,在史可法军中效命。扬州城破之时,跳井自杀殉国。

吴尔埙的资格就嫩了,见前面几个大佬问史可法都得不到答案,他便没开口,只是低头看看自己的左手,感觉到断指还是隐隐作痛,一直没有好。

不过他并不后悔,那断指是他自己砍下,交给友人祝渊带回给他父母,说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换句话说,那时候他就决定以死殉国了。

在他的身边,则是忠贯营统领何刚,以文官领兵,崇尚戚家军,因此熟读读戚继光书,并学戚继光治军,建忠贯营。他在崇祯朝只是举人而已,在弘光朝,也只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官职不高,就更没发言权。

武将这边,则是以黄得功为首。在他身边,也站了不少武将。听到文官那边的说话,有一人便偷偷问黄得功道:“大哥,能说不?”

这个叫黄得功大哥的人,并不是真的黄得功兄弟,而是同姓黄,因此两人兄弟相称,此人叫黄蜚,从母姓。

他是东江镇总兵黄龙外甥,年少时就跟随黄龙在东江军中效命。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黄蜚领兵与黄得功部在铜陵击败了左梦庚,弘光朝廷加封黄蜚为太子太保、左都督。黄得功战死后,黄蜚坚持抗清,兵败被俘,劝降他不可,断了黄蜚的左手。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着他叫骂。清军又把黄蜚右手弄断,骂益烈,又把他舌头割掉,黄蜚犹呢哑不停,最后被杀于水西门外。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在崇祯皇帝的名单上。他虽然不在扬州,却得黄得功密信,让他领忠心手下赶到扬州,结果就被骗上船了。

他们的交情还是很好的,去年时,在黄蜚即将前去上任登莱总兵时,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于是,黄得功就领三百骑军前去迎接他。

结果就发生了高杰领兵伏击黄得功,虽然黄得功是逃出来了,但是他的三百心腹骑军全军覆没,让黄得功和高杰成了死仇,最终黄蜚也没去成,继续留在了江南这边领兵。

此时,黄得功听到黄蜚的问话,便笑了笑说道:“兄弟,我会害你不?”

黄蜚一听,想也不想便说道:“那不可能!”

说完之后,他便不问了,老老实实地站那。

在他们两人的身边,还有总兵刘肇基,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三个副将,也就是副总兵,在明末一样被称之为大帅。

乙邦才对黄得功有救命之恩,当初黄得功杀得兴起时,单骑追杀流贼反而被围,就是乙邦才路过救下他的。能出现在船上,不用说,就是在扬州城死战殉国的。

庄子固是辽东人,年十三,杀人亡命。后从军有功,积官至参将。等到扬州之战时,已经升为副总兵,同样扬州之战死战殉国。

还有其他参将游击等将领,皆没说话。他们中,有的之前来过,心中当然知道是来见谁;有的没来过,虽然心中好奇,却见史可法和黄得功都不说,他们便也只能憋心中。

好在登州府城都已经看到,到底是什么谜底,也很快就会揭开了。

过了一会之后,船队离登州府城越来越近了。眼力比较好的,都能看到登州府城的情况了。

就见登州府城这边,港口附近,都是军卒林立,好像是处于戒严之中。

看那些军卒的军服,都是红色,好像就是明军装束。这让不知道内情的人,都有点吃惊。

按理来说,山东已经是满清的地盘,为何还能见到明军装束的军卒?难不成,这里是刚投降满清,还没有换装的?可是,看来看去,也看不到一个金钱鼠尾啊?

眼力好的人,都是有疑惑。

忽然,他们又发现有些不对,因为那明军军服的中间,好像是有两个字,虽然看不清是什么字,但是明显和明军军服就不同了。

忠贯营统领何刚眼尖,在仔细辨认之后,忽然开口说道:“那些岸上的军卒有太平二字,这是什么人马?难不成,又是哪路反贼?”

明末乱世,各种旗号的军队不要太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各地反贼。因此,何刚第一反应,就以为那岸上的太平军是哪里冒出来的反贼队伍!

他的搭档吴尔埙听到,便摇头说道:“应该不是,你看城头上一样是有我们大明旗帜。”

张伯鲸听了,正要再问史可法时,却听到他身边有人喊道:“咦,岸上有一个大红绯袍!”

在大明朝,大红绯袍的官员,那都是部堂级高官,非常好认。

因此,听到声音,众人闻声看去。果然,就见不知何时,一名穿着大红绯袍的人带着一些人,已经出现在港口,看样子,是准备迎接他们的。

这一下,他们就更闹不明白了。这里怎么会有大明朝部堂级的高官呢?

史可法转头看了下,便笑着说道:“那是左懋第左大人!”

左懋第的身份,随便说,但是崇祯皇帝的身份,没有旨意是不能说的。

众人一听那人是左懋第,顿时就都惊讶了。

左懋第在崇祯朝就是漕运总督,名声也很好,去年奉旨出使京师的时候,还写下了视死如归的诗句。

他虽然被南京朝堂上各派排挤,但是名声却是很大的。

因此,传闻失踪的左懋第,竟然出现在登州府,还是什么太平军占据的登州府,他们就非常好奇了。

此时,史可法不解释还好,一解释之下,这些文武官员的疑惑就更多了。

“为何左大人在登州府?”

“史大人,难不成你就是要带我们来见他?这是何意?”

“史大人,国事如此艰难之际,你竟然连哄带骗,把我们带来登州府见左大人,万一有事,伱如何向朝廷交代?”

“……”

史可法对他们的问题,一概不答,反而开始整理起自己的衣冠。

黄得功等之前来过的人见此,便也都整理自己的衣冠,准备下船了。

众人追问,见史可法非但不答,反而还很郑重起来。一时之间,疑惑之心就更重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在他们的印象中,崇祯皇帝早在去年京师城破时候,不知道死什么地方去了。

要不然,以崇祯皇帝的身份,不但流贼会追查,包括满清同样会追查。就算崇祯皇帝逃过了他们的追查,那估计也是会赶去南京的。

但是,一直以来,始终没有崇祯皇帝的消息,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崇祯皇帝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角落里了。

因此,他们再怎么想,却也没想到崇祯皇帝的身上。

此时,看到左懋第在岸上迎接,史可法等人又一脸郑重的样子,张伯鲸不由得想起什么,顿时皱眉喝问道:“史大人,该不会你们是奉衡王为主了吧?”

从京师被流贼攻破,崇祯皇帝下落不明之后,围绕皇位继承,一直是有争斗,到底是福王还是潞王。

要论起派系的话,史可法便是东林党人,是不满福王,也就是弘光帝的。

因此,张伯鲸对自己的猜测,就感觉很有道理。

不过从法理上来说,衡王的血脉也还是远了,并不合适接替皇位的。

此时,听到张伯鲸的话,其他人回过神来,顿时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

然而此时,却听史可法转头看向他们,郑重地说道:“非是衡王,如今船已入港,诸位大人一会便知。”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看向黄得功等武将,对他们说道:“有官职的先下船,家属和将士们先在船上等候。”

黄得功知道史可法手中有那个千里传音的短波对讲机,他这么交代,肯定是崇祯皇帝的意思,因此,他便立刻答应一声,然后让人给各船传令。

船队开始减速,一艘艘都靠上码头。岸上的军卒,已经看得非常清楚。确实是身穿大明军服,但是有区别的是胸口和后背都绣着太平两字。

文官们看衣着,武将们却是第一时间看装备。

他们发现,这些太平军军卒,竟然每个人都是火铳,而非是大刀长矛之类的武器。黄蜚还眼尖,顿时带着惊容说道:“你们看,他们手中好像都是自生火铳!”

燧发枪,在明末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就叫做自生火铳。

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自生火铳的质量堪忧,甚至有打很多枪都打不响的情况。因此,朝廷官军中,一般还是用火绳枪的多。

不过就算是火绳枪,也有不少因为质量问题而炸膛的。

但是,不可否认,火枪的威力,确实非常厉害的。一旦打中人体,就算不是当场死亡,那事后基本上也很少有人能活下来。

所以质量好的火枪军,还是让军中将领非常想要拥有的。

如今,船上的这些武将,看到岸上这些太平军军卒,一个个都是站得笔直,他们就能看出,这些军卒的军纪,至少是没问题的。

从各方面综合判断,他们能得出结论,这支军队的火铳质量,绝对是不错的。

此时,在黄蜚惊讶出声之后,副总兵乙邦才也跟着提醒道:“看到没,他们每个人腰间挂着一把特别的匕首,该不会是和火铳有关吧?”

这些武将一听,立刻看去,果然如此。

黄得功看得喜笑颜开,因为他知道,只要是有古怪的东西,那必然是好东西。虽然上一次的时候,他没见过,可他知道,崇祯皇帝是有天师相助的。古怪的东西,就一定是出自天师那边。

于是,他便笑着说道:“指不定回头,我们的人也都能换上这种特别的自生火铳了!”

武将们一听,顿时都是惊喜。

而文官这边,史可法又整理了下仪容,然后对身后诸多文官武将说道:“诸位,请随本官先下船吧!”

说完之后,他便没有再多说,自己先下船去了。

众多文官武将一见,便都带着好奇和疑惑,跟着他一起下船了。

下了船,史可法带着他们来到了等候在码头的左懋第面前,双方见礼。

他们这边还没问什么,就见左懋第严肃地对他们说道:“南京那边不战而降,如今建虏已经占领南京,福王在建虏抵达南京城下前一日秘密出逃,但是还是被建虏抓获。如今整个南直隶,基本上都落入建虏之手。”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是震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南京那边竟然这么快就投降建虏了,弘光帝还秘密出逃?

那边至少有二十多万军队的,如果连长江水师都算上的话,三十万都少了的。有整个江南那边支援,怎么都能打上一段时间的吧?

就连史可法等人已经被剧透过的,真听到这消息时,也还是震惊的。

左懋第说完之后,便对他们又说道:“走吧,我们一起去见陛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