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295章 雪中送炭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295章 雪中送炭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295章 雪中送炭

第295章 雪中送炭

就听张文壮一进衙门大堂,就兴奋地对崇祯皇帝见礼,然后奏道:“将军,港口那来了十艘大船,满载大米。属下已经把人船都扣下了,为首那官也押过来了。”

本来的话,有对讲机的话,可以直接用对讲机禀告这事。但是,崇祯皇帝这边的对讲机都不够用,因此,本地就先不用对讲机,紧着其他州县先用。

崇祯皇帝一听大喜,这真的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正愁粮食呢,结果海上就来了十艘满载粮食,还是大米的大船。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是好奇,便连忙问道:“是南京那边的船?是北上么?”

刚问完,他就又等不及回答,便直接吩咐道:“把那官带上来,朕亲自审问!”

建虏没有海船,有当官的,这时候就只能是江南那边的了。

张文壮一听,立刻答应一声,便连忙下去带人了。

朱海军本来是想多存点时空通讯能量,崇祯皇帝这边有事,他就想断开和崇祯位面的联系,回头再联系。

但是,他也好奇,到底是什么人会有这么好的运气,竟然给崇祯皇帝送粮食来了!因此,他想看看,到底是谁,就没有关时空通讯。

很快,就见一个文官被两名太平军将士推搡着押到了大堂上。

然后,崇祯皇帝和这个文官四目相对,这一看之下,两个人都愣住了。

他们两人都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熟人。

崇祯皇帝最先回过神来,当即露出了笑容说道:“沈卿别来无恙啊!”

朱海军一听,便立刻好奇地问道:“你认识这个人?”

这话问出口之后,他就感觉白问了。只要是文官,崇祯朝进士出身的话,就肯定是见过皇帝的。

不过看皇帝这個样子,还是他比较熟悉的人。

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话,便立刻回答道:“他姓沈名廷扬,字季明,号五梅,南直隶苏州府崇明人。以国子生为武英殿中书舍人,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兵部侍郎等职务,去年时,朕封他为国子监司业。把漕船改为长江兵船,故不在京师……”

朱海军听到这个介绍,立刻在电脑上搜了下,顿时就恍然大悟,对崇祯皇帝说道:“难怪了,有历史记载,南京那边遣使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又派遣沈廷扬自海道运十万石米、五万两白银犒赏吴三桂的军队,但吴三桂推辞不受。所以他还是返回的时候靠岸登州府,然后便宜你了。”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也是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好啊!

朱海军这边,查到了沈廷扬的资料,就顺便给崇祯皇帝说道:“根据历史记载,他坚持抗清,曾造海舟试行,督舟师窥三吴,至鹿苑,遇风船坏,为清军俘杀,年仅五十三.也就是说,他是三年之后殉国。”

说到这里,他看着资料又说道:“他该是你欣赏的人,历史上看也是个不错的人。那就不打扰你们叙旧,我先关了,多存点时空通讯能量!”

崇祯皇帝听了,便点点头说道:“好,天师慢走!”

说完之后,他才看向眼前这个熟人,见他仿佛见鬼一样看着自己,便又微笑着说道:“怎么,还认不出朕来?”

沈廷扬听到这话,才回过神来,还是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他听到京师城破之后,皇帝一直下落不明。大概率来说,皇帝肯定是没了的。所以,在他的脑海中,其实是以为崇祯皇帝已经死了。

这一次,他受弘光帝的命令,跑去和吴三桂送粮食,拉拢吴三桂,到登州府这里时,顺道还封了国子监监生杨威为副总兵。回程的时候,船队靠岸登州府码头,一来补给,二来问问山东这里的具体情况。

结果没想到,船队一靠岸之后,就被岸上的军卒给控制了。

一开始,沈廷扬还喊着要见杨威,竟然抓他,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这支军队竟然叫什么太平军,为首那人,也根本不叫杨威,这一下,他就傻眼了。

本来他以为,登州府这里的旗帜没有变,还是大明朝的,并不是建虏,那就没事。

结果却没想到,竟然是一股反贼占了登州。

这一刻,他非常后悔,怎么就没想到,在大明朝和建虏之外,还有其他反贼存在的可能性!

其实,主要在他的印象中,反贼就是大顺军了。此时的大顺军,早就西逃。就连吴三桂,也已经跟随建虏西征了。因此,他就没想过,山东这边还有反贼。

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都是为时已晚。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看到主位上那个贼首,就感觉非常眼熟,感觉和崇祯皇帝非常像。

但是,下意识地,他就觉得只是像而已,不可能是崇祯皇帝。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崇祯皇帝不管何时,神情之中都带有一点忧郁,见过那么多次面,他压根就没记得崇祯皇帝有笑过。

但是,眼前这人,明显比他印象中的崇祯皇帝更开朗。

在沈廷扬看来,国破家亡之下,崇祯皇帝怎么可能还开朗的起来,只怕比起之前,还会更阴郁了!

因此,他得到的结论,是眼前这个贼首只是像崇祯皇帝而已。

当时,他刚得到这个结论,就听到这个贼首主动和他打招呼,笑着说别来无恙!

声音,绝对是他记忆中的声音。

但是,这人见到他竟然会笑,这根本不像崇祯皇帝!

就和熟人一样,这样和他打招呼,这是他么?

但是,不是的话,为何声音也如此之像?

沈廷扬愣在那时,就听到这个贼首又在说他的履历,说得丝毫不差。

听着熟悉的声音,非常像的面孔,就是神态不对,沈廷扬脑子糊涂了,这到底是还是不是啊?

然后,他又发现不对了,这个人似乎不是和他说话,而是和别人在介绍他。

感觉到这点之后,他便看向身后,以为有人。

也确实有人,但是就之时押送他的两个小贼。那人说话,明显不是和这两个小贼说话的。

回过头,他仔细看看眼前这人,确信,他真的和人在说话。

这一下,他的后脑勺,似乎冒出了凉气。

这又是什么情况?

听到后来,沈廷扬终于听出来,这人好像是在和天师说话。

天师?

他是真有点傻眼了,这还是什么情况?

有人能说说么?

这个时候,沈廷扬又听到眼前这人对他说道:“怎么,还认不出朕来?”

听到这个问话,他回过神来,犹豫中又带着试探的意思问道:“陛下?”

“哈哈!”崇祯皇帝一听,很是高兴,便笑着说道,“终归还是认出朕来了,不枉朕曾称赞于你!”

沈廷扬对眼前这人越来越熟悉,但是神情总归是不对,听到这话之后,他眼珠子一转,便试探着问道:“陛下曾称赞微臣,微臣一直把陛下的话刻在心中。不知陛下还记否,陛下是如何称赞微臣的?”

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卿这是还不信朕啊!也罢,当初朕很是满意,便有说过,居官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

说到这里,他微笑着看着沈廷扬,问道:“对否?”

这个沈廷扬,好经济之学,辑《海运书》五卷以上。并将《海运书》五卷和《海运图》进呈崇祯帝。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建议恢复元代朱清所开创的海上漕运,说“乘二舟,载米数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风者五日,行仅一旬。”

海运节约成本,崇祯皇帝当然高兴,因此重用沈廷扬。但是开始具体做事时,又被督漕侍郎朱大典所阻。

不过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还是非常欣赏沈廷扬的,给其赞语,非常之高。

此时,沈廷扬听到崇祯皇帝又说出了那句刻在他心中的赞语,顿时一下就认定,眼前这人,正是失踪已久的大明朝皇帝!

肯定了这点之后,沈廷扬顿时激动万分,立刻大礼参拜,激动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对他绝对是有知遇之恩的,连举人都不是,但是一路升官。特别是他提出的海运主张,很受皇帝赞同。

而在弘光朝这边,那些名门大儒,各种党派互相争权,哪有他在朝堂上说话的份。两相比较之下,不用说,他肯定是拥戴崇祯皇帝的。

本来以为崇祯皇帝已经死了,结果没想到,竟然在登州府见到皇帝了,对他来说,真的是喜出望外。

崇祯皇帝看到他,当然也是高兴,正待亲自前去扶起沈廷扬时,刚好看到王承恩进来,便就吩咐王承恩道:“大伴,扶沈卿平身!”

王承恩听了,便立刻上前扶人。然后和沈廷扬一照面,他们两人也互相认出来了。

故人相见,特别是在这乱世之中,自然都是欣喜。

在稍微叙旧之后,崇祯皇帝便对沈廷扬说道:“卿可愿为朕效力?”

要是没有南京那个明国皇帝,那都不用问出这样的话。但是,如今不一样。因此,崇祯皇帝问出这话之后,也是略微有点忐忑,就怕他的臣子最终都是认南京那个皇帝。

可谁知,沈廷扬听了,却是想也不想,立刻便跪下,认真地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尚在,微臣绝无事二君的道理,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南京那个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压根没有皇帝样。朝堂上,党争非常激烈,地方上,兵头自立,总之,一派乱象,压根看不到一丁点好的迹象。

而且法理上来说,就只是臣子拥戴的皇帝算什么皇帝,正统的皇帝都还在呢!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换皇帝,那是皇太后下旨,让朱祁镇的弟弟临时继位为帝,同时还是立朱祁镇的儿子为皇太子的。

不过后来的时候,朱祁镇弟弟把侄子的皇太子之位废了,立了自己儿子当皇太子。因此,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就很恨自己的弟弟。要不然,估计会不会有夺门之变都是问题。

此时,崇祯皇帝见沈廷扬这么干脆利落地表态,比左懋第当初还逼他当太上皇要好不知道多少倍,顿时,他是大喜,真有雪中送炭之感!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赐座,然后才议事。

就听崇祯皇帝对沈廷扬说道:“朕以登州府为根基,奉太祖皇帝老人家旨意重打天下,但是物资奇缺。不管是粮草、铁料、火药等原料之类,沈卿可能为朕筹集之?”

沈廷扬自动忽略了他说奉太祖皇帝的这话,觉得这是套话,只是认真地回答道:“陛下放心,微臣家有薄财,当尽力为陛下筹集所需之物。”

沈廷扬家其实是海商,因此他家中富有,也对海运有心得。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没想到他竟然愿意把他家里的钱用来为他筹备物资,便立刻又想起在京师那些皇亲勋贵,文武百官大都一毛不拔的往事,顿时对沈廷扬所为又是很感动,便连忙说道:“不用沈卿破财,天师会赐下一些宝物,可用做筹备粮草辎重之本钱。”

他刚才和朱海军商量,缺的不是钱,而是能帮崇祯皇帝筹备物资的人。如今,眼前这个沈廷扬最是合适!

而沈廷扬一听皇帝这话,就又想起皇帝之前对着空气在说话,便趁这个机会问道:“陛下,这天师是何意?”

对于这个问题,崇祯皇帝已经记不清回答了多少次,因此可以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这个你不用操心,只有朕能看到,也只有朕能和天师沟通。就刚才那会,天师还在的。知道是你之后,还给朕说了你的将来,说伱是个忠臣,朕可以信任,然后就离开了。”

一听这个话,沈廷扬自然是高兴的,毕竟他是被肯定了的。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有疑惑,连忙追问道:“天师能推演以后?”

“算是吧。”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如果没有天师,卿会在三年之后抵抗建虏失败被俘,而后不屈殉国。”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说道:“甚至是朕,如果不是天师的话,也已在城破之时,景山上以死殉国了。你我之命运,都被天师所改变了。”

沈廷扬听得非常诧异,感觉像在听书一样。

“天师还说过,朕在山东最多只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埋头壮大,等到明年,建虏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就会攻下南京,并且会重新强制剃发易服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到那时候,朕就一定要站出来光复山河,没法再拖的……”

听着崇祯皇帝在那侃侃而谈,沈廷扬是听得非常意外,但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南京那边的情况,他比在场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甚至他觉得,都不需要建虏南下,光是自家的窝里斗,就不会好过。左良玉就在喊着,要清君侧,要领大军攻打南京!

至于剃发易服,建虏在辽东就是这么干的,占领京师之后,也曾发布过剃发易服之令,但是反对的人太多,只要奴酋不傻,来个缓兵之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崇祯皇帝大概讲了一些局势之后,便郑重地对沈廷扬说道:“虽然天师会帮朕,赐下朕急需的东西。但是,朕还远远不够,要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壮大起来,可以打败精锐的建虏之军,就需要大量的粮草辎重,军需物资。因此,还请沈卿尽快为朕筹集尽可能多的物资来登州府!”

沈廷扬听到这话,便立刻站起来,向崇祯皇帝领旨道:“陛下放心,微臣必定竭尽全力为陛下提供所需物资!”

说完之后,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微臣所带的船,都是微臣自家的,因此那船上的粮食和白银,皆可交给陛下。回去之后,微臣就说是吴三桂收了东西但却不认南京。”

要是没有崇祯皇帝,他肯定不敢这么说。但是如今他见了崇祯皇帝,这才是他的皇帝,南京那边,当然就不是了。这么说话,坑吴三桂和南京那边,他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陛下尽快派人去卸载粮食,如此微臣就能尽快赶回江南,为陛下筹备物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感受到他为自己所急的急切,心中很是高兴,便对他说道:“先不急,粮食卸载完了之后,也要等到明天,天师联系朕的时候,让天师赐下买卖的钱,还有短波对讲机,让卿带走,如此,我们在天气好的时候,便能联系。”

说完之后,他就立刻安排王承恩,赶紧去卸载粮食,接受白银。

而沈廷扬却是有点懵,不知道皇帝说天气好可以联系是什么意思?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过来问这些疑惑,就连忙跟随王承恩去码头,由他来安排,卸载粮食的事情才会顺利。

十万石粮食,还是大米,这比普通粮食都精贵。能看出来,弘光帝为了拉拢吴三桂,真得是下了本钱的。

不过此时,都便宜了崇祯皇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