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129章 试射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129章 试射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129章 试射

第129章 试射

火器改良的事情,朱元璋之前一直是保密的,这从兵仗局外面是锦衣卫守卫就能看出来。

除了朱元璋和朱标之外,就只有他的那几个就藩的儿子知道,这还得排除燕王朱棣。

外面的人,最多是知道皇帝把所有打造火器的工匠都调入了兵仗局,并且把兵仗局中非打造火器的匠人调往工部所辖的军器局。

他们最多是猜测,皇帝这是要把兵仗局改为全部打造火器的衙门,由内宫掌管,等于是皇帝把火器掌握在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下。

对于火器的重要性,大明朝的这些开国将领当然是知道的,毕竟此时大明军队中已经是十个军卒中配备一个火枪手,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

但是,他们对皇帝如此重视火器,甚至到了要亲自掌握的程度,其实还是有点不以为然的。

就这個时代的火器而已,射程没有弓弩远,甚至标枪都能和火器比下射程;至于准头,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能是随缘。

火器的唯一优势,就是可以短时间内大规模训练出火枪手。并且一旦近距离打中敌人,非死即残,就算战时没死,战后基本也是活不了。

完全可以说,这些开国武将,对于火器的优劣,那是非常门清。

此时,他们得到旨意,跟随皇帝和太子去兵仗局,心中就有疑惑:皇帝这是要干什么?这么大张旗鼓的,是有什么事情?

很自然的,他们就猜测到京师如今最有热度的神仙上去了。

而朱海军提供的这些火枪火炮,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并且吸取了西方火枪火炮的特点,大规模实战后的那些。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进展,火器的打造是慢慢演变发展起来的。先是纯手工打造,后来发明了泥模铸造法,也就是用泥胚的方式来铸造火器。

不管是外形上,还是实际效果,都是有非常大差别的。

李善长早已听到刚才太子殿下的话,明白这些火器都和哪个神仙有关系,便忍不住好奇的问道:“陛下,这些火器的威力都很大吗?”

朱元璋听到他的问话,一边眼睛打量着那些火器,一边回答道:“当然了,这前面的三种,分别是三种不同用途的火炮,而桌子上的这个则是火枪。”

也是因此,李文忠才想要向朱元璋确认一下,这就是他们理解中的那些火器。

以前的时候,不是没打造过火器,大概的进度,他肯定是知道的。原本是以为,新火器的打造,至少还要十天半月的。

有关射程多少,这些都是在图纸上有标注的。因此,他才会有这个提醒。

掌印太监一直伺候在皇帝和太子的身后,此时听到皇帝的话,他便连忙低声提醒道:“陛下,这燧发枪可以在兵仗局试,但是这火炮射程太远,兵仗局内怕是不够!”

“对了,好像确实没听说过,神仙的法器是用火铳那样的!”

听到旨意,掌印太监连忙去准备起来。

朱元璋看着这些火器,心情很好,听到他们的问话,当即大声说道:“威力大不大?到底好不好?拿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于是,他连忙对朱元璋说道:“父皇,看起来和海军贤弟给的是一样的!”

陆仲亨则走在桌子边上,跟着好奇的问道:“陛下,这个火铳怎么这么奇怪?”

以后世的眼光来说,明初这个时候的火枪火炮,真的是非常原始的。

“你说会不会是哪个神仙施展仙法把这些火器都变成仙器了?”

明初的火器也可以分为火枪和火炮,但是所谓的火枪其实就类似于后世听响的那种火铳,或者叫做火门枪,很简单的构造。

“所以说啊,神仙一直不现身,只有太子殿下才能看到,我怀疑是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所以不能随便给我们大明朝帮助!”

朱标刚进入兵仗局衙门大堂外的院子,就看到了朱海军提供的图纸上的火炮火枪。

这种泥模铸造法,虽然比手工打造要快,成品规格也比较统一。但是存在质量上的缺陷,炮管内部可能会存在气泡之类,导致容易炸膛。

此时,朱元璋听了后并没有再问,而是率先进入兵仗局大门,显然是想急着看到成品。

他马上要和朱元璋结为亲家,也就是他儿子要娶公主,因此胆子就比赵庸要大,也就跟着李善长的后面问了。

李文忠和李善长等人,看到门口的锦衣卫众多,他们互相看了一眼,没有说话,紧随皇帝而入。

至于火炮,那个时候叫做碗口铳,不外乎是把火枪的枪管做大一点,类似碗口那么粗,就变成了火炮而已。

看着皇帝和太子在前面骑马而行,并且被曹国公和韩国公挡住,跟在最后面的南雄侯赵庸,吉安侯陆仲亨便低声交谈了起来。

说完之后,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才补充道:“还有匠人尽心尽力!”

“不可能,要真是这样的话,神仙直接现身,然后施展仙法,把蒙元残余全部干掉,这不更简单吗?还要费老大劲给火器施加仙法干嘛?”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朱元璋等人便到了城外郊区靶场。外围则是调动的禁卫严密把守,防止闲人误入。

火枪有三把,就摆在院子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前面则摆放着一门大将军炮,一门子母炮和一门虎蹲炮,其中大将军炮是有炮架子的那种。

等到十九世纪清末时候,浙江省嘉兴县丞龚振麟发明了铁模铸炮。这种铁模铸炮技术改变了泥模铸造法每制造一门炮就要做一次模具的繁琐,加快了速度,基本实现了型号统一,还降低了发射时炸裂的危险性。

相对他们来说,李文忠等武将,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火器,这一见之下顿时吃了一惊,也是连忙上前,一边睁大了眼睛看,一边问道:“陛下,这些都是火器?”

换句话说,这种铁模铸造法比起朱元璋认知中的火炮打造法,是经历过两次技术变革的。不管是打造速度还是打造出来的火炮质量,肯定是有不小提升的。

兵仗局门口,掌印太监早已带着手下在门口恭迎,看到皇帝和太子领人过来,便连忙上前见礼。

听到后面的说话声,李文忠往后看了一眼他们两个,不过没说话,又转了回去。

掌印太监听了,连忙回奏道:“全赖陛下鸿福,新法巧妙,因此进度比原先的火器打造要快不少。”

赵庸和陆仲亨见了,反正马上就到兵仗局,便不再聊天了。

朱元璋当然看到了,听到儿子的话点点头,然后快步走到近前,仔细打量了起来。

朱元璋的脸上略微有点好奇,只听他问道:“今次火器的打造,快了不少,是何缘由?”

朱元璋早就看过图纸,当然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便豪迈的一挥手说道:“那就去城外试炮!”

“那这样就奇怪了,皇上带我们来兵仗局,到底是为什么?”

最开始的是火枪试射,操作火枪的人便是打造这火枪的工匠。

李文忠只是看了一会,就觉得不对,便马上对朱元璋说道:“陛下,那靶子为何如此之远?这都百步开外了,比起弓箭射程都要远了!”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的火枪根本就不管准头的,因为就没有准头,靠的是大量集火来杀伤敌人。

其他武将见了,也都是非常诧异,这个距离,绝对超出了他们对火枪的认知。

朱元璋其实也不知道朱海军说的这个距离到底行不行,因此面对李文忠等人的问话,他选择了避而不答,只是说道:“且先看着!”

李文忠等人听了没办法,总不能强迫皇帝正面回答,只能是先看着了。

结果很快,他们又都诧异了,就听李文忠惊讶的说道:“这个火枪的装填,竟然是特别特殊?”

朱元璋听到这个话,倒是给他解释道:“此乃纸弹,里面包含了所需的发射药以及铅弹,用时只需咬破纸壳,倒入火药和铅弹便成。”

李文忠好歹是名将,听到这话之后,看着工匠在操作,便看出了名堂,忍不住赞道:“如此装填之法,速度上快了至少三倍以上,这个改进,真是了不得!”

战场之上的远程武器射速,有的时候会决定战事的胜败,对于在场的这些武将来说,自然是知道其重要性的。也是如此,李文忠才会由衷感叹。要不然他可是朱元璋的外甥,没必要如此拍朱元璋的马屁。

其他武将听了,自然也都跟着附和。对于这火枪的试射,他们便更是期待起来。

如今已经知道这个火枪的装填速度很快,并且靶子的距离如此之远,要是还能射的准的话,那这个火枪的意义就是非常重大了!

稍微过了一会儿之后,“呯”的一声响起,与此同时,枪机部位有硝烟冒起。

陆仲亨一见,顿时惊讶的说道:“怎么没看到点火,就能开枪了?”

之前没人给他们解释,他们自然无法知道,这个燧发枪的激发点火原理。

要知道在他们这个时代,可是连火绳枪都还没有的时代。

没有喊停,下一个工匠便拿着他打造的燧发枪开始装填火药,瞄准射击。

不过这一次,工匠扣动扳机之后,却没有打着火。于是,他连忙又拉起枪机,瞄准后再次扣动扳机之后,才射击成功。

这一次他们都看清楚了,是枪后部的那个东西撞击出火星,引发火药燃烧的。

接着第三个工匠也开枪试射,这一次是一次性成功的。

朱元璋眉头皱了一会,然后吩咐三个工匠再次试射了两轮。结果发现第一个工匠和第三个工匠也出现了有打火不成功的情况。

好在这个时候,朱标开口说道:“海军贤弟说过这种燧发枪有存在打不着火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是五枪中,有一枪打不着火。当然,还和气候有关系。”

听到这话,三个紧张的工匠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最终如何,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说话,只是转头看向身后的臣子。

李文忠见了,便马上带着兴奋说道:“陛下,这等燧发枪有哑火情况,并无多大关系,只要火枪多一点,一排一排的开枪,便能掩盖这等缺点。”

其他几个武将听了,都是连忙附和。

在他们看来,这燧发枪比他们现在军中在用的火枪已经好不知道多少倍,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

朱元璋又岂会不知,只是要他们说出口罢了。此时听了之后,便吩咐取靶核验。

等靶子拿到近前之后,所有人都看到那靶子上有三个弹孔。换句话就是说,三个工匠分别射了三次,也就是九枪,但是只有三枪上靶。

戚继光的《绩效新书》考教篇有说明,弓箭八十步,火铳再移二十步,每人九发,三中四中,则为中等。这种既不罚也不赏,属于免究之列。

可是,在这洪武年间,此时此刻,在看到枪靶上面有三枪中靶之后,不光是李文忠他们,就连朱元璋那脸上也是出现了笑容。不用说,他们对于这么远的距离,能有三枪中了靶子,那是相当满意的。

就听李文忠马上向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乃工匠四射,训练少,尚有三枪能上靶,如若军中将士多训练此火枪,则命中率尚可提高也!”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用非常坚定的语气下结论道:“此乃神枪也!”

陆仲亨等人也是非常激动,因为他们太明白了,一旦军中大规模装备此等神枪,那打仗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因此,他们立刻附和李文忠的结论。

“陛下,若军中装备三千此等神枪手,则末将敢领一万人马打鞑子两万人马!”

“陛下。如末将军中有三千此等神枪手,敢一打三!”

“……”

听着他们的话,边上的朱标仰头看天。

他是见过朱海军给他播放的二战时候的打仗视频,见过那些枪,还有那些炮,因此眼前这些枪在李文忠等人的眼里是宝贝,但是在他的眼里却是不过如此而已!

这不,他的情绪就没啥波动,和李文忠等人的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元璋又有不同,他虽然有听朱标说过,海军那边的武器有多么的厉害,但是终归没有亲眼所见,而他又是个务实主义者,看到这种打造出来的火枪,比原先用的厉害好多倍,他就已经欣喜了。

不过此时,他把欣喜埋在心底,然后淡淡的说道:“还有火炮试射,且看如何?”

有了这个火枪专美于前,李文忠等人对这火炮也更为期待起来。

和火枪试射一样,这个火炮的试射,也是由打造火炮的工匠来试射。

虎蹲炮的射程最短,但是用的是铁砂碎石之类,呈伞形攻击前方一大片。

对于这个试射,李文忠等人虽然有点惊讶,但也只是有点惊讶而已。因为虎蹲炮的威力,和他们当下在用的碗口铳好一点而已,并不是特别惊艳。

随后便是子母铳的试射,也就是佛郎机炮的试射。

火药和铁弹都是先装填在子铳中,要发射的时候,把子铳装到母铳里面发射,随后更换已装填好的其他子铳。因此,这种子母铳的发射速度非常快。

这一次,就让李文忠等人大开眼界了。子母铳的射程,准头,特别是射速,远超洪武年间的碗口铳。

不用说,子母铳自然赢得李文忠等人的极高赞誉。

接下来便是大将军炮的试射,这个大将军炮并不是明末时候的大将军炮,而是红夷大炮。之所以改名,是因为红夷大炮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一如佛郎机炮一样。解释那么多,不如改成大将军炮更好。

不用说,李文忠等人被这大将军炮的射程给惊呆了。

明末有文人称这红夷大炮一炮糜烂数十里,这是夸张了,但是这个红衣大炮的射程之远,却是无可争议的。

李文忠的眼光也是毒辣的,一看这红夷大炮的试射之后,便立刻开口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如果我们早些年便有此等火炮的话,攻城掠地便会轻松很多。此炮,专为攻城而生。”

朱元璋听到这话,也是感慨的说道:“有了这等火炮,以后便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说到这里,他转身看着身后的这些臣子,脸上露出微笑问道:“卿等以为,军中装备这些火器之后,如何?”

没有意外,武将们自然是一顿马屁。在他们眼里,这些就是神枪神炮!

甚至于李文忠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然后马上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末将有破蒙元残余之法了!”

说到这里,他又马上补充道:“末将指的是藏于草原的蒙元残余!”

朱元璋一听,也是微笑的说道:“刚好,朕也想到了破敌之法,要不我们各自写下如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