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313章 贞观二十三年

大唐好圣孙! 第313章 贞观二十三年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313章 贞观二十三年

识时务这一块儿,是小国的立身之本。

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若是都像高句丽那般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至少在五年之内,大唐以雷霆之势,平灭薛延陀和西突厥的赫赫声威,都将在西域当中流传。

现如今的西域甚至还流传着一个梗,每当有小孩儿在夜里哭泣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都会威胁说“李世绩来了”,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当即那孩子就不哭了。

在新年的当天,西域各国的使节也抵达了大唐的首都,长安城。

和各国使节一起进京的,还有裴行俭的车队。

运送货物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很难不让人震撼。

自从平灭薛延陀以后,缴获的牛马不计其数,同时也被大唐安排到幽州和登州,充作畜力。

草原上的牛虽说耕地这一块儿的技能点的不多,但拉车这一块儿还是比较稳健的。

毕竟从上追溯到汉代,便有过相关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铁勒等族,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

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很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又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

拉车的牲畜,选用的自然也就是牛或者马。

这样的运输方式,如同旱地的舟船一般,又被称为“草原之舟”。

什么《旱地行舟》……

所以这批牲畜运送到幽州和登州之后,极大地缓解了大唐的运输压力,再加上平灭西突厥所获的牲畜,更是让大唐的运输业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这一次裴行俭从南方带回来的,不止有粮食,更有许多名贵的香料。

西域诸国的使节更是体会到了大唐的兴盛,对大唐也更加归心。

在得知大唐在攻略西突厥大获全胜后,整个长安上下一片欢腾雀跃。

战无不胜的大唐再次攻克了一个不臣之国,本身就值得庆贺。

再者说,大唐开启战端也并非劳民伤财,朝廷上下还能赚上不少,甚至百姓们也能跟着喝点汤,所以百姓自然也是没什么意见。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能打得赢,百战百胜。

老李在除夕夜出现在承天门上,与长安百姓一同欢庆新年。

过了年后,大唐朝廷便开始着手实施西域改造计划。

首先,大唐是温暖期,西域并不像后世一样沙化严重。

按照李象给出的说法,西域的气候比较适合种植红枣、葡萄、棉花、甜菜等作物,故而大唐便准备着重发展这一类的作物。

农耕是汉文明的灵魂,这个可不能丢掉。

与此同时,西域的畜牧业也要进行,两种产业齐头并举。

另外,在李象的建议之下,大唐还推出了移民的利好政策,鼓励内地的百姓移民到西域当中,参与西域的生产建设。

在西域驻防的安西都护府也不能落下,更要鼓励屯田政策,将西域变为塞上江南。

西突厥平灭之后,在大唐的四周也就再也没有了敌手。

即便是吐蕃这个新崛起的国家,在见到大唐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对手之后,也提不起任何不该有的心思,侍奉大唐愈加恭谨。

毕竟大唐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整个贞观二十一年和贞观二十二年,就在平稳与发展当中度过。

长安也是一年比一年繁荣,在李象的重新建设之下,即便是贞观二十一年秋的那场暴雨,也未曾有任何洪积灾害发生。

两座书院也已经步入正轨,贞观二十一年学期不止有长安的孩子入学,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尤其是登州和幽州这两个新兴的城市,更是热衷于将孩子送到长安去读书。

毕竟这可是大唐的首都,心脏所在,就算学不了什么东西,过来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在李象的主持之下,大唐在长安到洛阳、洛阳到幽州、洛阳到登州之间修建了宽阔的驰道。

有道路的连接,交通也更加便利。

在各大主干道之间,还有许多枝干相连接,也增加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大唐对地方的掌控程度。

两年飞逝而过,眼看着到了贞观二十三年。

李象的女儿如今也学会了走,没事儿的时候满地乱跑,就喜欢往立政殿去。

对于这个曾孙女,李世民可真是喜爱到了骨子里,也久违地找到了当年带李明达时候的感觉。

在取名这一块儿,李世民出奇地和李象一致,给孩子取名为李无双。

这几年武德殿倒也没有添丁,依旧只有李无双一个独苗苗。

李象倒也不着急,其实他也多少沾点故意。

每天他就陪着裴雪青,还有冯盈盈三人一起闲坐打趣,日子过得也很惬意。

没事儿的时候,李明达也会去武德殿闲坐一会,更多的时候则是去立政殿,和李世民一起带孩子。

李明达俨然是把李无双当成了某种寄托,对待她要比李象和裴雪青这对父母还要上心。

贞观二十三年的新年,一家人齐聚在一堂,其乐融融。

李愔在倭国是呆野了,太上皇的日子是真的舒坦,每天就在倭国不是畋猎就是在畋猎的路上,总之是彻底过了把瘾。

上次得到李愔的消息时,他是刚刚收到一批新式远洋帆船,顺便还向李象索要了一份海图。

来信当中还附上了倭国探明的金银铜矿,其中铜矿已经开始开采,就等李象派人前去接收。

看李愔的意思一点都没有留点的想法,反而还盼着人赶紧去把这些铜拿走。

在这个年代,铜可是铸造钱币的原料,地位如同大明的白银一般重要。

李愔不要铜矿,就像是不爱钱一样。

然而让李象没想到的是,李愔又给他整了一个大活。

新年朝会之后,李世民拿着李愔给他的信大发雷霆。

“这个畜生!一时半会儿看不住,就做出这等狂悖的事情!真是气煞我也!”

他凑过去问道:“怎么了阿翁?六叔这是又做了什么坏事了?”

“你自己看吧!”李世民哼了一声,没好气地把信甩给了李象。

然后拿起信一看,顿时就无语住了。

坏了,好像还真和我有关系。这信是李愔写的,亲手写的,其中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出海了,去寻找李象说的殷地安,给大唐寻找土豆玉米地瓜这样的高产作物去。

用李愔的话说就是,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什么特么主父偃……

妈的,六叔,你就坑我吧。

李象的眼眶湿润了。

“你说说你,非得和这浑人说什么殷地安?”李世民叹了口气,“那畜生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给他一个笑脸,他能上房把朕这立政殿揭瓦!”

“我也没想到六叔竟然这么着急。”李象也在叹息,“这海上风浪这么大……”

“你也知道海上风浪大?”李世民瞪着眼睛,“万一你六叔有个三长两短,你让朕怎么和杨妃交代?”

李象张张嘴,老李说的也确实没毛病。

现如今大唐这个航海业虽说挺发达,但能不能禁住去一趟美洲还真是难说。

毕竟也没检验过,谁也不知道这船到底能不能经受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

希望六叔不要一头扎进西风漂流吧……

不幸中的万幸是,六叔出海这一趟还知道带点柑橘,这也算是好消息吧。

至于茶叶……茶叶预防不了败血症,那里面的维生素C和没有也没太大差别。

事已至此,李象也只能在心里给李愔祈祷,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要是能再带一些高产作物归来那就更好了,这样的话李象也不介意和李世民求情,给李愔的蜀王整成世袭罔替的那种。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李世民无奈地说道,“这还能怎么办呢,难不成还能派人从茫茫大海之上把人唤回来吗?”

“对了,这件事千万不要和杨妃说。”李世民再次嘱咐李象,“你自己知道就得了,哎……”

“放心吧阿翁,我嘴严。”李象颔首说道。

说话间,李治也凑了过来。

“阿耶,象儿。”李治笑呵呵地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

“哦,在说一个秘密。”李象不咸不淡地回答道。

“什么秘密?”李治一下就来了兴趣,“能说给我听听吗?”

“说给你倒是也行,你能保密吗?”李象反问道。

“当然能!”李治一拍胸脯。

李象闻言呵呵一笑:“抱歉幺叔,我也能。”

李治:……

李世民哭笑不得地看了李象一眼,刚才他还以为这孙子要泄密呢,万万没想到是逗他叔叔玩儿。

“行了,别逗你幺叔了。”李世民拍打了一下李象的后脑勺,“你的确很适合保密工作。”

“那是,我可是守口如瓶。”李象拍着胸脯说道。

“是吗?”李世民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李象,“前番你姑姑让你保密,你怎么转瞬就给她出卖了?”

“呵。”李象一叉腰,“那当然是不能白白被你发现,忘记出卖姑姑啊!”

李世民:……

“你小子若是生在战争时代,定然是个贪生怕死的。”李世民哼了一声。

“怎么可能,我可是宁死不屈李小象!”李象双手叉腰。

“去吧,一边玩儿吧。”李世民摆摆手,“朕还要和群臣聊聊天,你该去找你的臣子了!”

“行吧。”李象小象摊手,也不管老李,自顾自就去找李景仁等人。

新年朝会过后,大唐的机器再度运转。

今年去南方出海,李象并没有安排裴行俭带队,而是选择让程处弼带队前往南方。

他托太子妃给裴行俭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当初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女儿,名字叫做李晴岚。

裴行俭满意不满意不知道,看他母亲的意思是十分满意。

想来也是,这么大岁数不结婚,当妈的能不着急吗?

更何况现在还是大唐,正是必须给家里留香火的时代。

当然这和无后为大没关系,无后为大指的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出了正月十五,在正月十七这一天,裴行俭正式迎娶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女儿李晴岚。

作为裴行俭的好友兼下属,没成婚的程处弼作为傧相,替裴行俭挨了不少毒打。

好在他聪明,衣服里穿着明光铠,这才没有骨断筋折。

不过他也不太容易,那明光铠都被打出好多个坑坑洼洼。

在裴行俭结婚的喜宴上,裴雪青化在李象的怀里,一脸姨母笑地看着她的哥哥嫂子。

“怎么了,阿姐?”李象悄悄问道。

“没什么。”裴雪青头靠在李象的肩膀,“只是觉得兄长长大了。”

李象:……

你可真是我媳妇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吧?

这倒反天罡的熟练度,一看就是李家人没跑了。

在裴行俭成婚之后,又迎来了韦待价的婚宴。

在李象的介绍下,再加上韦待价这小子也的确出息,不仅在李道宗军中立过功劳,甚至还在南方出海的船队风里来雨里去过一回。

现如今的他,可是安南伯,迎娶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李雪仪自然是绰绰有余。

实际上历史上两人就是一对,不过这件事李象自然是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也只能感叹命运的巧合。

早在三年前,李景仁这个带头二哥就已经和阿史那云结了婚,所以傧相自然是轮不到他当。

自然而然地,这个重任就交给了熟练的程处弼。

程处弼早就被打出来了,一路走来面不改色,脸不红气不喘心还不跳,完全就是过来人的姿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