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69章 吊民伐罪(求追订)

大唐好圣孙! 第269章 吊民伐罪(求追订)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269章 吊民伐罪(求追订)

“殿下,这是安东大都护府的加急信件。”

京兆府的餐厅内,卢照邻拿着信走到了李象的桌子旁。

李象接过信,阅读过后,将信放在桌子上。

“升之,观光,你们也看看。”

骆宾王率先拿起信,稍稍一阅读后,便怒气冲冲地说道:“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真是无耻至极!”

随后,卢照邻也拿起那封信,同样一捶桌子。

“新罗之中,竟然出现如此悖逆之臣!”

“新罗王现与金春秋一道,都在平壤当中避难。”李象伸手敲敲桌子,对二人说道:“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大唐就算是征讨不臣,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当务之急,并不……”

话还没说完,便听到外面有人传召。

“太孙殿下,圣人有旨,传殿下入两仪殿!”

“孤先去两仪殿,你们二人先在这边待着。”李象对他们二人说道,随后便上了车,向皇宫而去。

老李赐下的肩舆多少沾点豪华,由于宫中不能乘车,所以李象每次出宫的时候都会把肩舆放在正门口。

等到他回去的时候,就能乘着肩舆回去。

一路来到两仪殿,殿内已经坐满了朝中重臣。

不用问,都是为新罗之事来的。

李象一溜烟儿地过去,走到李承干的身边悄悄坐下。

“新罗之中发生的恶**件,刚才你们也听说了。”李世民开篇就高屋建瓴:“我大唐作为新罗的宗主国,自然是不能够坐视不管,任由藩属国当中发生这种恶劣的事情。”

“昔日鲁国内乱,魏公弑君自立而周昭王听之任之,是为周王室王道微缺之始;如今我大唐之于藩属,便如周王室之于诸侯,今藩属国之中有弑君之事发生,我大唐自然要应天顺人,为藩属国主持公道,诛其罪,吊其民。”

当然了,这里的吊字,可不是“吊死”的意思,而是慰问的意思。

房玄龄率先说道:“陛下,臣以为,目前还是要以遣使申斥为主,同时我大唐也要做好备战的准备,若新罗金毗昙、金庾信等人不能迷途知返,再兴兵问罪。”

“房仆射所言甚是。”长孙无忌出言表示赞同:“若金毗昙等人果真能够迷途知返,自缚请罪,重新迎回新罗王还月城,事情尚可有转圜余地。”

这也算是正常的程序,毕竟打新罗可不是几千人就能完成的活儿,总归是要调集大军的。

但调拨大军征讨新罗,一是浪费人力物力,二是需要时间去准备,若是遣使申斥,新罗人能够改过自新,这事儿也可以翻篇,更能体现圣朝宽宏的恩泽。

“太孙,你是安东大都护府的都护,你怎么看?”李世民低头看向李象。

“回陛下,臣支持房仆射与长孙司徒的建议。”李象没提什么反对的意见,毕竟这么做也没什么毛病。

“另外,臣以为,与此同时,安东大都护府也可以做好准备。”李象对李世民说道:“方才安东大都护府来信,已经言说正在请求登州大都督府调拨粮秣,另请求水师随时准备支援作战,臣认为若是新罗人执迷不悟,在朝廷征集大军之前,安东大都护府可以支持新罗王进行复国运动,号召新罗境内亲近王室的派系,对抗金毗昙、金庾信一党。”

“嗯,你考虑得很周到。”李世民颔首表示肯定:“那就这般,暂令礼部拟诏,遣使申斥新罗逆党,另……命李世绩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七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暂屯幽州;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五万,暂屯朔州;命营州都督张金树,率幽、营二州府兵,前往安东大都护府相机行事;以太子詹事杜荷为河南道馈运使,运河南道诸州粮秣入海;太子詹事杜荷为河北道馈运使,河北诸州皆受其节度;向契丹、奚、靺鞨等部下达征召令,令其各族随时准备接受大唐征召,前往辽东作战!”

李世民的命令传达之后,大唐这台机器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动起来。

三日后,李世绩、李道宗尽皆出发。

在杜荷还有萧锐出发之前,李象各自给了他们一封信作为信物。

“二位姑丈。”李象笑着说道:“大军的后勤工作,可就交给你们了。”

“殿下放心!”二人尽皆说道。

这二人,杜荷是城阳公主驸马,萧锐则是襄城公主的驸马。

论及能力,这两个姑父都是佼佼者,尤其是城阳公主驸马杜荷。

在他们出发之后,从新罗回来的崔修业也回到了长安。

现如今是五月中旬,会试早就已经结束。

会试严格按照考区取士,倒也算是相对公平,除了河淮考区之外,大家都挺支持这个制度的。

不过由于本次参与会试的人数众多,一来还要进行誊抄,二来还要进行阅卷,现在主考官们还在评阅卷子,评选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按照李象的建议,试卷采取百分制,根据分数来区别名次,倒也算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办法。

看礼部的样子,似乎这两天就能决出成绩。

崔修业回来之后,先是命人把新罗婢们带到京兆府,而后便是去礼部述职。

作为新罗除虫射日政变的见证人,崔修业可是掌握着第一手消息。

他从礼部出来之后,直接就被李世民宣召到了两仪殿之中。

崔修业绘声绘色地在两仪殿中,给李世民还有群臣讲述了一遍除虫射日的细节。

听到廉宗那袖珍手弩连发不中的时候,李世民下意识嘴唇一抖就想吐槽。

呸,就你这两下子还政变射人呢?

好在这种情况下不合适,而且这话在心里说说也就得了。

李象当然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神色的微变化,心里还暗自吐槽,论及政变射人,我阿翁可是通天代,战绩可查!

既然确认了新罗政变的情况的确属实,李世民倒也没再说什么,赏赐了一番崔修业后,就让他先行离去。

出使新罗的使节已经换了人,毕竟之前下旨的时候,崔修业还在路上,更也不可能等他。

回到京兆府之后,李象一抬头就看到一群莺莺燕燕聚集在京兆府当中。

“这是怎么回事?谁把这群人放我……”李象指着那群新罗婢问道。

“殿下,这是金毗昙送臣的新罗婢。”崔修业对李象解释道:“臣当时本来想要接受,但是想到殿下的教诲,便决定把糖衣吃下来,炮弹扔回去……”

“另外,臣也想到同僚们身旁也没几个侍婢,所以便把她们带了回来,也算是给同僚谋福利了。”

“嗯……”李象点点头,伸手拍拍崔修业的肩膀:“行啊,伱小子可以……观光!”

骆宾王从屋子里走出来,一只手还扶着脑袋。

“都说一个女人堪比十只鸭子,这么多女人,堪比一千只鸭子!”骆宾王说话的时候,还不忘记瞪一眼崔修业。

“怪我喽?”崔修业摊摊手,这个姿势还是和李象学的。

“贞敏兄,我看你真是把咱们京兆府当成菜市场了。”卢照邻在后面说道。

“啊,看来你们不喜欢。”崔修业长叹一声:“枉我不远万里,给你们带几个新罗婢回来,现在你们非但不感谢我,竟然还横加指责,你说说,这同僚之间,还能有点信任吗?”

“等等,你说什么?”卢照邻眉毛一挑:“你说这些新罗婢,是你给我们带回来的?”

“是啊,人人有份。”崔修业笑了笑:“包括权长史,纥干将军、张将军……每人领……领几个,殿下?”

说到这儿,崔修业不敢擅专,回头问李象。

李象笑着说道:“这些都是你带回来的,你自己定就好,另外啊——我武德殿的婢女够多了,你可别往我这塞了,我没和你客气。”

“好的殿下。”崔修业也知道李象不是和他说反话,回头看向骆宾王和卢照邻:“你们俩一人挑四个,我……”

话还没说完,二人就溜到了新罗婢当中挑选。

“子曰,食色,性也。”李象伸手拍拍崔修业的肩膀,“崔呀,你能给同僚们谋福利,孤很高兴。”

“都是殿下教诲的好。”崔修业当即便说道,脑袋转得飞快。

李象:……

我平时就教诲你当妈妈桑?

“除了京兆府的同僚,记得给礼部也送一批。”李象拍拍崔修业的肩膀:“虽说是现如今你在京兆府公干,可毕竟也曾经是礼部的人。”

“臣明白。”崔修业颔首道。

“嗯,去吧。”李象笑着说道,自己则转身溜出京兆府,打算回到武德殿和裴雪青深入交流交流感情。

他也没打算问崔修业新罗现在如何,毕竟崔修业走得比较早,自然是不知道现如今新罗当中的状况。

新罗女王逃到安东大都护府的疆域时,便引起了边军的注意。

在得知金胜曼的身份之后,边军不敢怠慢,派出两队精锐,护送新罗王室到达平壤城,以寻求苏定方和刘仁轨的帮助。

如今的平壤城当中,高句丽人很少,几乎都是迁过来的汉人。

这也是李象的政策之一,把高句丽人迁徙到内地之后,用汉人来填东北,并且给予迁徙东北的汉人以极大的鼓励政策。

苏定方和新罗女王会面后,详细了解了新罗之中发生的事情,当即便决定暂时支持新罗王室,并且令安东大都护府进入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他还详细写了一封奏疏,送入朝中,又写下了一封信递给登州大都督府,最后再向李象这个安东大都护兼登州大都督汇报军情。

在这之后,苏定方便与金胜曼商议,竖起一杆大旗,聚拢支持王室的贵族们,以对抗叛军。

等到朝廷的加急信件到达安东大都护府后,新罗的内战已经正式打响。

如今的新罗,已经陷入了内战之中,在安东大都护府的支持之下,新罗女王金胜曼还有辅臣金春秋拉起了一杆大旗,聚拢起一部分还支持新罗王室的贵族,正在和金庾信等人进行拉锯战。

安东大都护府虽说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是在苏定方和刘仁轨的主持之下,正在对新罗王室军进行源源不断的支持,从军备到后勤。

当然了,军备肯定是不能给唐军用的,但淘汰下来的武器盔甲还是可以支援过去的。

新罗王室军虽说是人数上占据劣势,但是由于安东大都护府在背后的支持,一时之间竟然也没有节节败退,而是开始站稳脚跟。

不过情况并不容乐观,现如今的新罗叛军,占据了四十余城,而新罗王室军则只占据了二十余城,叛军手下的新罗百姓,也要比王室军多出一倍还多。

五月二十日,大唐的使臣也到达了新罗的王城月城。

月城如今已经被金毗昙和金庾信的叛军所占据,金毗昙以“女主不能善理”为由,宣布不再承认金胜曼的国王身份,转而立金庾信为摄政王。

在历史上,金庾信是女王的拥趸,与作乱的金毗昙对峙。

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当时高句丽和百济还在。

金庾信一直主张“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大概意思就是即使唐朝是宗主国,如果威胁到新罗的利益,也要敢于向其亮剑。

现如今没了高句丽和百济,而在新罗人的眼中,大唐就是侵占了他们的利益,这怎能让金庾信心服?

这也是他与金毗昙一起造反的原因。

令大唐使节没想到的是,金庾信这个摄政,既不接见他,也不让他走,就是这样找借口一直拖着。

金庾信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拖时间,直到薛延陀和倭国一同入场。

事实证明,金庾信的想法很对,还真让他等到了一个好消息。

因为薛延陀的牙帐之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薛延陀的真珠毗伽可汗乙失夷男,于贞观十九年的五月二十一日病逝。

其子拔灼当天便自立为可汗,并且于当日下午派遣使节,向西突厥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