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11章 阿翁这个老糊涂蛋(求追订)

第211章 阿翁这个老糊涂蛋(求追订)

让治下百姓喝上肉汤,这可是了不起的宏愿。

听到李象的话语,里正也同样憧憬。

虽说不知道李象的身份,但也不妨碍他向往美好生活。

其实不光是菜,在古代,肉类也同样稀缺。

华夏的饮食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如现代般完善,就像是周天子八珍,也未必有人能享受得了。

就比如那个大菜肝膋,就是指狼油狗肝粥。

具体做法是,把狗肝涂上狼的脂油烤好后,放到米里熬粥吃。

是古非今不可取,就是这个道理。

在古代,牛官方明令禁止食用和私人屠宰的,不仅是因为牛是人类的好帮手,更是因为牛本身就是一种战略物资。

牛皮可以用作硝制铠甲,牛筋可以用来制作弓弦,这都是战略物资。

这也是为何程咬金杀个牛还要上报官府找点理由的原因,那是因为牛在官方有户口,称为“官牛簿”。

长沙简牍博物馆中就有三国吴时期的官牛簿,其上详细记载了官牛的毛色、牛龄、牛的来源、养牛人等等信息。

牛肉不能吃,所以就只能吃其他的肉。

贵族吃羊肉,普通人吃猪肉、鱼肉和狗肉。

猪肉这个东西,在古代并不受待见,某些网文实际上夸大了阉割的作用,其实就算把猪阉割,肉吃起来依然会有腥臊味。现代人吃到的没有怪味的猪肉,是因为用大把的香料和料酒去腥增香。

而古人哪来的那么多香料,就算是贵族,也架不住天天这么用啊。

羊肉就很高级了,不需要香料就能很香。

但即便是这样,猪肉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现代猪肉便宜,是因为引进的国外猪种。比如长白猪、苏联大白猪等,吃三斤饲料就能涨一斤肉,而我国本土的黑猪,要吃上五六斤饲料才能涨一斤肉。

至于鱼类,也不是在河里随便就能弄到的。四大家鱼是洄游鱼类,没有办法养殖,当时河里都是些鲤鱼鲫鱼之类的鱼。

建国以后,科研工作者们废寝忘食,不懈研究,终于攻克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从此鱼才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现在大家在餐桌上看到四大家鱼就觉得心烦,殊不知这其实是幸福的烦恼。

至于鲤鱼,唐朝皇室并没有禁止捕捞。

有地摊说唐朝因为皇族姓李,所以禁止民间吃鲤鱼,这纯纯是瞎几把扯淡。

这个说法最早出《酉阳杂俎》,它的地位约相当于现在的网文小说,可信度自己想。

唐代的《食疗本草》之中,明确说明了鲤鱼身上各个部位的食用价值,也没有任何鲤鱼不能捕捉和食用的记载。

另外,唐代的诗人对于吃鲤鱼也似乎情有独钟。

王维曾有诗云“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白居易也写过“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真要是吃鲤鱼犯法,他俩早进去了。

李象也在琢磨,是不是找点专业的人才,去开发一下鱼类的养殖业。

丰富大唐人民的餐桌,也是他这位皇太孙应该做的事情。

陈家庄的情况,李象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除了契苾沙门所在的陈家庄,李象还去了几个村子,胡人们汉化得都不错。

学吧你就,大杂居小聚居这一块儿,李象用的还是升级p露s版。

回到酒楼的时候,李漱正在等着他。

“姑母。”李象和她打招呼。

李漱指着角落里堆放的几个箱子说道:“那里面就是白迭子,也就是你说的棉花,我已经让工匠们用弓弦弹好了,你拿去试试。”

“还试啥,现在都开春了。”李象撇撇嘴说道:“其实这东西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塞到衣服或者被褥里,也可以像羊毛一样纺成线,织成各种衣服——当然,这还需要姑母让人去研究。”

“懒死你得了。”李漱哼了一声,又说道:“还有两个箱子是白迭子的种子,你看看,推广到哪里比较合适。”

“嗯,”李象稍稍想了一下,决定就近选择陈家庄算了。

反正契苾何力的弟弟在那里,离长安也近,先让陈家庄的人尝尝甜头,才能把这东西更好地推广下去。

可让李象没想到的是,他想要推广白迭子的想法,在陈家庄遇到了阻碍。

村民们不了解这是什么东西,根本不想种,无论怎么劝说,都是不太情愿。

李象甚至开出一亩地棉花按照两亩地粮食的价码来补偿,都不能打动这些吃了秤砣的村民。

当然,这也不能苛责,毕竟大家都是穷苦日子过来的,都怕少种一亩粮食的话,就少一些收成,万一遇到个天公不作美,棉花又不能当饭吃。

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吧,这东西强行摊派下去,容易影响村民们的积极性。

就在李象犯愁的时候,契苾沙门主动请缨,说是既然村中的人都不想种,那他就和几个兄弟一起,把这些白迭子全都种了。

草原人对于种粮食也没啥特殊的感情,既然官府要种棉花那就种呗,只要赚钱能活下去,别说是种棉花,就算是种金豆子,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种下去。

对于李象的条件,他们也是毫无保留地相信。

皇太孙还能骗咱们不成?在草原上明明可以几文钱的价格就能买到好些羊毛,太孙殿下却毅然选择诚实相告,要的就是一个公平交易,讲究信誉,这事儿他们都听说了。

李象倒是也没想到这些草原人的积极性这么高,不过既然有人主动请缨,那事情就好办了。

等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到了甜头,那就不愁其他人不会种。

有一就有二,接下来的事情那就好办了。

将棉花推广开来之后,大唐百姓又会多一些御寒的方法,也会多一些衣衫种类。

古人云衣食住行,现如今李象在衣和食的方面,都稍稍有所起步,再之后就是住和行了。

这两个……小象暂时还没琢磨什么好办法。

倒是可以烧红砖,红砖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烧制,但大规模应用还是要等到十九世纪末期西方传入我国的,目前来说,大唐的房子还以茅草房、黄土房和木屋为主。

红砖这个东西,优势在于造价低廉,容易量产。红砖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降低噪音,隔绝热量。

但缺陷在于,红砖这个东西对耕地有着较大的破坏性。

饭要一口一口吃,烧红砖用来过渡一番倒也没什么不可。

李象坐在京兆府的后院,开始胡思乱想。

除了烧砖,还有什么建筑的好材料?

哦,有了!

水泥啊!

水泥不止可以应用在建筑上,还可以用作修路啊!

李象从凳子上弹起来,水泥可是好东西啊。

其实不止是水泥,还有沥青。

小时候镇上就曾经修过沥青路,还挺抗造的。

他马不停蹄地让工匠们集合,准备和他们讲讲水泥的事情。

好在高中化学没有还给老师,李象大体上还记得波特兰水泥的制作工艺。

他将大体的情况告诉工匠们后,就留下他们在永昌坊的院子里研究。

在这之后,他火速进宫,打算去和老李请示一下。

老李正躺在床上发呆,看到李象走进屋子,甚至连头都没偏,只是淡淡地问道:“这么火急火燎的,成什么样子。”

“有点事,想和阿翁请示一下。”李象笑着说道。

“有什么事儿你自己拿主意就是了,不用事事都过问朕。”李世民很随意地说道。

对于李象的分寸,老李一向是很满意的。

就算是给了他登州的兵权,也没见小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和小象在一起相处,老李觉得随意极了,真就是如同寻常人家的祖孙一般。

所以对待他的态度上,也是十分随意,基本上就是要什么给什么。

“那个,我就是想给永昌坊那个匠人的院子挂个牌子,弄一个京兆府下的科技研究院。”李象如是说道。

“科技研究院?”李世民坐了起来:“何为科技研究?”

倒不是说老李孤陋寡闻,实在是这个年代还没有这个词语。

“所谓科技,便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李象如是说道:“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比如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太阳为什么会有东升西落,天为什么会下雨,钢铁为何要在制作武器上优于青铜,研究这些问题的便统称为科学。”

“至于技术,便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比如如何炼铁,这就是技术。”李象摊着手说道:“而这门科技研究院,便是研究出更好更高的科技的机构。”

“你说的,朕明白。”李世民颔首道:“这也是你从伱老师那里学来的吧?他老人家真不愧是有大智慧,若真是如此,那这科技可是关乎我大唐是否能够兴盛的根本啊!”

“既然如此,那朕便允了你的所请,科技研究院中正七品以下的官职,你可以自行安排任免。”

“那就谢谢阿翁了。”李象道谢过后,当即便夸赞道,“阿翁慧眼如炬,孙儿佩服。”

“呵呵。”李世民呵呵一笑,明显看穿了他这好大孙的心不由衷,“说什么‘阿翁慧眼如炬’,实际上心里想的是‘阿翁这个老糊涂蛋’,对吧?”

“倒是我的不是了?”李象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阿翁要是这般态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的好,显得我无理取闹了些!”

“你这逆孙,不过是说你两句,你看看你这是什么态度?”老李露出一副复杂的神情,颇觉得自己有点面对当年长孙皇后时的感觉。

夫妻俩平日打趣,有时候长孙皇后就拿话揶揄老李,一噎一个不吱声。

“这么说来,倒还显得我斤斤计较了,我这心窝子,可比那数九寒天还冷!”李象委屈巴巴地说道。

李世民:……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和这个逆孙一般见识。

心塞啊,总有一万句等着他!

“行了行了,你这小子,总有些怪话说!”老李不耐烦地摆摆手:“还有事吗?没事儿快滚蛋!朕看到你就烦!”

“瞧瞧,我只不过是多说了几句,阿翁就这般模样。”李象叹息一声:“算了算了,是我多嘴了……”

话音未落,他就感觉自己被李世民按了住。

“你这小王八蛋,看打!”

“嗷呜!”李象感觉一鞋底子就抽在了自己的屁股上,他连忙嚎道:“姑姑!姑姑!救命啊!”

没曾想,李明达是听到了他的呼救声,却根本没打算搭理他这头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小象。

好不容易从老李的魔掌当中逃脱,李象捂着屁股,撒丫子溜出了立政殿。

一套降象十八鞋底子打完的老李只觉得神清气爽,他站在立政殿门口,长声而笑。

“哈哈哈哈哈哈……”

“阿耶为何发笑?”李明达打开侧殿的门,好奇地问道。

“哈哈哈,揍了那逆孙一顿,心情舒畅!”李世民痛快地说道。

“若有下次时……”

李明达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打断。

“朕知道你心疼象儿,下次放过他便是。”

“不,我是说阿耶也替我多打两下。”李明达眯眯眼睛,对着李象的背影露出一抹凶光。

听到好女儿要揍小象,老李撸起袖子就打算帮帮场子:“那下次我就叫上你,咱们父女二人一齐上阵!”

李象就是不知道立政殿发生的事情,不然非得感慨一句不可。

在经过老李的首肯之后,他正式给永昌坊的这个院子挂上了牌子。

就在李象入宫的时候,房遗爱也接到了来自表哥的请柬。

大意就是想请他们夫妇吃一顿便饭,并且有要事相商。

房遗爱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便和李漱说了这件事儿。

李漱总觉得这卢家憋着什么坏,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去看看,总归是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既如此,夫君答应表兄便是。”李漱凤目闪动:“本宫倒是要看看这鸿门宴上,他卢家要舞什么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