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60章 放风(求月票)

大唐好圣孙! 第160章 放风(求月票)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160章 放风(求月票)

第160章 放风(求月票)

李象这一路行一路走,眼看着登州还没到呢,李世民递给他的书信倒是来了不少。

毕竟老李是皇帝,书信可是不能随便扔的,李象估摸着若是再在路上耽搁几天的话,这马车里估计都没有地方坐了。

每一次跟着书信来的,不止是来传信的信使,还有一小队玄甲军。

到了最后一封信时,甚至段瓒都跟着过来了。

李象粗略数了一下,算上原本跟着他的那些个护卫,起码得有一百人。

可别小瞧这一百人,这样精锐的部队放在欧洲,至少一个公爵是打不住的。

而在拥有优秀匹配机制的非洲大区,就算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发动一场政变,事实上证明只需要七八个乌合之众就够了。

“看得出来,圣人对于郡王的宠爱当真不小。”权万纪不无感慨地说道。

“可能是因为我是长孙的原因?”李象摊摊手,把写好的回信交给李立夫,让他去安排人送回去。

权万纪瞄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半晌后对他说道:“郡王初到登州,定然处处受人掣肘,无论是水师当中的郧国公,抑或是登州城本地的官员,定然不会甘心受郡王所制。”

李象笑了:“难道他们还会造反不成?”

“那倒不会,只是登州错综复杂,其中官吏大多数都是本地人,难免形成一股势力来与郡王抗衡。”权万纪沉吟一番后,再次说道:“况且郡王的名声,想必他们也有所耳闻,现如今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应对他们抱团来对抗郡王施政。”

“更何况郡王年幼,这也正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权万纪最后补充说道。

“莫非还敢孩视我?”李象乐了。

“非也,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大虫’,这才是他们担心的缘由。”权万纪开始给李象分析:“官场之中,最重‘和光同尘’四字,郡王一是年幼,二是地位超然,他们怕的就是郡王破坏登州的平衡局势。”

作为臣子,尤其是这种刚正不阿型的,尤其注重避讳。

李象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空降领导遭到老油条们抱团架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便放個风吧。”李象放下手中的书信,交给福宝放好。

权万纪一时间没能明白这放风是什么意思,疑惑地问道:“敢问郡王,何为放风?”

“既然他们认为我年幼,那就不妨利用这个年幼做文章。”李象沉吟一番,打算祭出自己的第一招:“本王年幼,于理政一道经验不足,故而需要一位老成持重的本地官员,入都督府为长史,协助本王总理州中事务。”

“放风,放风,放出口风……”权万纪拈着胡须,眼神越来越亮:“妙啊!当真妙计也!”

“放出这个口风,便可以将本地官员的的注意力,从郡王的身上,转移到放出来的这个口风之上。”

“而都督府长史这个香饽饽,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力不可谓不大,这就可以逼迫他们已经稳固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让他们的各派势力被强行分化。”

“若是想要争夺这个都督府长史,那就必然要对郡王示好,另一方面也会和其他派系产生争斗,而郡王则可以利用他们相争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当真是妙极啊!”

李象意外地看了一眼权万纪,老权还有这种嘴替的功能呢?

再一偏头,看到李卫在那欲言又止,便笑着问道:“狗儿,你想说什么?”

“公子,万一他们不会按照预想这样,在内部先乱起来该怎么办?”李卫问出了心中疑惑。

听到李卫的话,权万纪哈哈大笑。

“只要是人,就会有**。”权万纪说道:“都督府长史可是正五品上的官职,登州乃是下州,刺史也不过是正四品下,更何况是其他官员?再者说,郡王乃是太子长子,当今圣人最喜爱的孙子,若是能够早早走入郡王的眼中,可比什么都重要。”

“更何况如今我大唐的官场,五品可是个门槛,如果跨过去,那就是高级官员;跨不过去,一辈子就是中低级官吏。”

还有一点,权万纪没有说。

李象这番话,就表明了政务可能全权出于都督府长史,至少一大部分都是由都督府长史所决定。

别看官职高低,看实权。

“噢。”李卫点头表示明白,冲着权万纪拱手道:“多谢先生解惑。”

权万纪抚须笑笑,没有继续说话。

李象笑着说道:“常言说得好,官场无派,千奇百怪嘛,只要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争斗。”

他的心态现在比较超然,但既然在框架之内,那就必然要按照游戏规则去办事,也是为将来在朝廷当中的揉捏进行一番预演。

他不是来掀桌子的,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把人情关系全都理顺,而后一个一个拿捏到心服口服才是正理。

毕竟李象只是一个空降的光杆司令,手上的小猫也就两三只,把桌子掀了也不现实,治理登州也是需要这些本土官员的。

不听话的,来一个杀一个,那是无脑爽文。

小象也没系统在,更不是朱元璋那种终结者体质的安徽超人,把整个登州的政务扔给他,也没法处理。

更何况他还要打理水师,哪有那么多功夫去整登州的政务。

那一百玄甲军,李象也不打算用,毕竟这只是兜底用的,而不是掀桌子用的。

“郡王所言甚是。”权万纪笑着说道。

李象继续说道:“不光要放出风去,我还准备下到各县去转一转,亲自去看一看,实地考察一番各县施政情况,以免被人三言两语之间,蒙蔽塞听。”

“更何况在京中时,我阿翁时常教导我说,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之事,我当然要多多关心。”

说着,又转向权万纪,笑着说道:“当然还要麻烦左庶子先行到登州,与登州官员们放放风。”

权万纪现如今是太子左庶子,当然为了避免这个性子刚直的人给他爹添堵,所以李象也把他带到了身边。

不过李承乾现在无所谓添堵不添堵,之前性格暴躁易怒,也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缺”导致的。而今现在他也不瘸了,心情当然会好了许多,对于逆耳的忠言,多少也能听进去几句。

除了李泰的话。

听到李象所言,权万纪心悦诚服地拱手道:“郡王年纪虽轻,已有汉文之贤也。”

“嗳,左庶子谬赞了。”李象笑着摆摆手。

老权其实这人不太爱拍马屁,他是真心觉得李象像汉文帝。

无论是这与年龄成反比的政治手腕,抑或是这爱民的性子,都像极了汉文帝刘恒。

李象其实也不是谦虚,我一个十多岁的小屁孩,怎么就能和汉文帝比了?

这一招,其实也是和狄仁杰学的。

当然,来到大唐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亲自到基层去看一看。不去了解一下百姓的日常生活,总归是不太好。

虽说现在是反动封建地主阶级头子,但总归是不能脱离群众的。

就算是逆练神功,也不能到官逼民反的境地不是?

李象这边在路上,登州城内早就接到了朝廷没有新任命刺史,而是空降一位都督的消息。

年轻,郡王,空降,buff拉满了属于是。

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位郡王也不过是来挂个衔儿的,实际上就是来镀个金。

也有一小撮人知道李象在长安城是什么样儿,心里也在犯嘀咕。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至少不能让这位空降的都督随意插手本地事务。

等待的时候,心里自然是没底的。

登州自然也不止有这些当地官僚,更有李世民之前任命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在。

这年头的水师,都是用的时候临时造船组建,等到不用的时候就解散,就像是水师在李世民时期组建完成,等到李治打完高句丽就当场解散了。

在张亮看来,水师就是辅助陆军登陆作战的工具人罢了。

故而在裴行俭和苏定方来到登州的时候,他就顺其自然地把他们俩踢吧到了水师当中。

而登陆作战的陆军,则被张亮视为自留地,不允许任何人插手。

李象来到登州,明显是被皇帝下令“指导水师”的。

这话当然有很多种理解方式,而张亮想要按照“李象只是来管水师,无权去管他们登陆作战的陆军”的方式来理解。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在,不止是张亮这样理解,就连裴行俭和苏定方都是如此理解。

但没奈何,形势比人强,二人也只能忍气吞声,穿上了这两只小鞋儿。

他们俩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反抗张亮,但奈何张亮毕竟是国公加上行军大总管,要是不听将令的话,完全可以按照军法来处置他俩。

但好在俩人都不是那种摆烂的人,至少在李象来之前,他们俩已经把水师给捏吧在了手中。

张亮现在防范的就是等到李象来之后,这苏、裴二人在李象面前递小话,进而威胁到他的兵权。

他倒是不怕李象,但是他怕李世民啊。

至于说和李象和平相处,张亮是真的没想过,哪怕一分一毫都没有想过。

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张亮改任太子詹事,没几天就又出任了洛州都督。

其实以张亮的身份地位,就算他不适合当太子詹事,为了面子考虑。李世民也得让他做个一年半载,然后才调走。

结果他刚上任没几天,就被改任为洛州都督了。

这属于是被东宫给撵走的,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被东宫撵走之后,自然而然也就被李泰给盯了上,于是张亮顺理成章就来到了李泰的麾下,成了铁杆的魏王党。

而这也成了日后张亮被李世民下令处死的主因,那就是因为他介入了夺嫡之争。

众所周知,皇帝一般不会因为谶语杀人,毕竟这东西可太容易成为政敌之间相互攻讦的工具了。

有人当然会说李君羡就是因为谶语而死……其实李君羡的死因倒不是因为什么传说中的“女主武氏当有天下”的谶语,按照墓志铭来看,李君羡八成是正常死亡。

那个什么女主武氏当有天下,完全是武则天集团篡改出来的史料。

其实无非就是封建时代非常常见的证明自己合法性的套路,比如什么梦见龙伏在身上产子,什么斩白蛇起义,还有什么出生的时候满室红光异香不绝。

这事件最不地道的地方在于,把老李塑造成了一个因为什么子虚乌有的预言而滥杀无辜之人。

李君羡传中写的“先是,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本身就很扯淡。

太白昼见在天文志当中,都是在武德七年和武德九年发生的;而贞观年间则是贞观十六年和二十二年。

若是把武德九年当做贞观初年也没毛病,但是众所周知,特么武德九年的太白昼见是“秦王当有天下”,和武则天扯不上一毛钱的关系。

而李治执政时期,也没有提到李君羡因为谶纬而死的事儿,反倒是武周时期一再被提出,无非就是营造一个“天命”的氛围而已。

出土的李君羡墓志铭还有他儿子的墓志铭,上面都清楚写了李君羡死于病逝,而且这是武周时期的墓志铭,没必要再给李世民遮遮掩掩了。

李世民册封李治当太子,将原东宫李承乾一系全部铲除,李泰一系也铲除的七七八八。

所以说,张亮和刘洎的死亡,都是因为属于魏王一党,挡了太子李治的路。

当然大家都是体面人,理由当然不能用这个,自然就得找一个差不多能让大家接受的。

投奔到魏王一系之后,本着对在东宫时期被李承乾一派排挤的冤仇,张亮屡次给李承乾添堵。

就像是之前在朝堂之上,张亮也没少拿话塞李承乾。

所以无论如何,张亮都是不可能和李象和睦相处的。

(一更送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