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52章 乐子人李象(求月票)

大唐好圣孙! 第152章 乐子人李象(求月票)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152章 乐子人李象(求月票)

第152章 乐子人李象(求月票)

关于心下的疑惑和八卦,李泰和李治也没去找李象问个究竟。

小孩子嘛,这种事情肯定也不会主动说的。

等到李承乾终于放李象离开之后,李泰和李治臊眉耷眼地挤了过去。

李承乾擦擦眼睛,装作被风沙迷住了眼睛:“青雀来的正好,我这眼睛被风吹了,好像眼毛进去了,你帮我吹吹。”

李泰:……

按照平时,他现在肯定会对李承乾发起嘲讽。

但现如今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李泰很敷衍地给李承乾吹吹,李承乾也很敷衍地“啊”了一声揉揉眼睛。

“大兄,有大事儿!”李泰十分严肃地说道。

“对,有大事儿!”李治凑在一旁说道。

“什么事儿?这么神神秘秘的?”李承乾愣了:“你们俩一直在东宫也没出去,能知道什么大事儿?”

李治上前问道:“大兄刚才没注意?”

“注意什么?”李承乾不解地问道。

“嗨,大兄光顾着当老母鸡了,他能注意什么?”李泰撇嘴吐槽道。

李承乾咬牙切齿地看着李泰:“你说谁是老母鸡?”

“刚才福宝在象儿的身后,手上可是拎着一个小布兜的。”李泰挤眉弄眼地说道。

李承乾还是没明白怎么回事,没弄得一头雾水:“小布兜?这能是什么大事情?”

“那布兜上面,可是绣着一朵梅花啊。”李治猴急地开始揭破谜底:“我和二兄刚刚还在说,肯定是女孩子送给象儿的。”

“女孩子?”李承乾眉毛一下就挑了起来。

对啊,象儿今年都虚岁十五了吧?

老子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他都满地跑了!

他一下就来了兴趣,毕竟是儿子的终身大事。

“你们可知道,是谁家的女子?”

“我们咋能知道?”李泰扯扯嘴皮子道:“这事儿,咱们自己私底下合计也没个准信,不如出宫去问问丽质或者高阳才是正理——说起来,这小子和他的姑姑们,可比我和他幺叔要亲得多,当真是该打。”

李象要知道肯定会嘀咕一句,怎么也比和你这死胖子在一起混强吧?

“问什么,不问。”李承乾摆摆手:“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若真是象儿有那方面意思的话,一定会同我说的。”

谁曾想,李泰一句话就让李承乾破破又防防。

“我觉得他更可能去告诉阿耶。”

说归说,闹归闹,李象的终身大事总归是要上心的。

只是这件事李泰知道了,就代表李世民也知道了。

某一日的飞鹘传书后,李世民拿着信件来到偏殿,看着正在和李明达学习书法的李象,哼哼着问道:“象儿,听你二叔说,你有中意女子了?”

李明达不着痕迹地抬眼看了一眼李象,动动耳朵开始仔细倾听。

“啊?”李象被整愣了:“啥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你还装?”李世民笑着抚须说道:“青雀可都和我说了,前些日子,裴氏女送了伱二十双羊毛袜子!”

末了,李世民还调侃道:“怪不得你举荐裴行俭进水师,原来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听到裴雪青送李象的是羊毛袜子后,李明达的唇角微微勾起。

“阿翁就说胡话,裴行俭的确是人才,孙儿也是爱才心切罢了。”李象唉声叹气地说道,“至于裴姐姐……”

“哈!”李世民指着李象,哈了一声:“还说没有,都叫的这么亲密了。”

“说说看吧,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李象无奈,只好和李世民详细地说了一遍。

李世民颔首道:“嗯,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嘛……”

“女大三十,送江山。”李象顺口接了一句。

李世民伸脚踹了他一下,笑着骂道:“你这小子,满口胡诌,不过这个裴氏女,朕觉得可以,若是象儿喜欢,便纳了吧。”

不是,这么随意?

“不着急。”李象笑了笑:“总归是要看看性格能不能合得来。”

“你考虑得也对。”李世民颔首道,又看向正竖着耳朵偷听的李明达问道:“兕子呢,你怎么看?”

“女儿也觉得裴氏女很不错。”李明达瞟了李象一眼。

“哦?何出此言?”李世民感兴趣地问道。

李明达笑着说道:“只是这样觉得,等到耶耶与象儿去洛阳之后,女儿想时常召裴氏女入宫,帮象儿考察一番心性,耶耶觉得如何?”

“当然可以。”李世民颔首道。

“那就辛苦姑姑了。”李象冲着李明达搞怪地拱拱手。

正月二十七日,唐朝使节会同高句丽使节一同前往高句丽,劝说渊盖苏文罢兵休战。

然而使节到达高句丽之后,高句丽方对待唐朝使节热情礼貌,但就是不答应大唐的条件。

高句丽使节当然也和渊盖苏文讲述了大唐意图出兵,亲自下场帮助新罗的局势,可渊盖苏文不为所动,依旧固执己见,不肯罢兵休战。

无奈之下,二月二十日,大唐使节只得离开高句丽,准备回到长安向李世民汇报消息。

三月十六日,大唐使节回到长安,和李世民详细叙说了高句丽拒绝大唐休兵的提议。

罢兵的提议被拒绝倒是也不出李世民的预料,毕竟国战战端已经开启,不是渊盖苏文说停就能停下的。

就算是他主张休兵,高句丽国内的反对派也未必能够同意。

三月十七日,李世民正式移驾洛阳。

洛阳在此时,还不是大唐的东都。

但毕竟有现成的宫城在,所以李世民后来也偶尔过来小住一番。

洛阳宫始建于大业元年,当初隋炀帝下诏迁都洛阳,东都皇宫紫微城开始建设。

由将作大匠宇文恺规划设计,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筑,布下兵夫七十万人筑造城墙,只用了六十日便已筑成,工速之快乃历代皇宫之最。

用工数量共计一百七十万人,城内诸殿基、墙院,又役十余万人,仅土工监便常役八十万人,而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却再役十余万人。

比秦阿房宫所役的七十万人数整整多出一百万,乃世界历史之最。

在营建东都时,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而他又巧思绝伦,因此紫微城“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建筑群。

武德四年的时候,李世民攻灭王世充,看到洛阳宫的壮丽,感慨“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下令焚毁乾元殿、应天门和紫微观,理由是太过于奢侈。

当然回旋镖是会打到自己身上的,贞观三年的时候他又想重修洛阳宫来的,但是被戴胄进谏所阻止。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世民第一次来到洛阳宫,顺便在这里召武媚娘入宫封为才人。

而洛阳正式成为大唐的东都,还要在李治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实行两京制后。

李治把紫微城由行宫提升为帝国正宫,当作东宅。

现如今的洛阳,地位上有点像石家庄,是大运河的枢纽城市。

令李承乾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并没有把他扔在长安,而是带着他,和朝廷的基本班子,以及李泰、李治还有李明达一起,全都来了洛阳。

得知不需要和好大儿分别后,李承乾喜滋滋地叫人打点行装,一起前往洛阳。

李象倒是没意外,毕竟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治便是以太子的身份在洛阳监国。

他在心里暗自嘀咕了一番,幺叔啊,你不上来祸害大唐,也是为你好啊!

李世民进入洛阳的第一件事,便是召见镇守洛阳的地方大员和本地权贵,警告安抚一番。

在经天纬地的天可汗面前,当然没有人敢炸刺儿,所有人都表现得如同顺毛驴一样,皇帝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听说皇帝来到洛阳,准备亲征高句丽之后,洛阳百姓的热情,可不比长安城要差。

更何况,作为隋炀帝时期的首都,洛阳城当年可有不少人去跟着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把命都留在了那里。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就像是烈火一样,点燃了洛阳人的熊熊复仇火焰。

高句丽?

这口气,忍了三十多年了!

无数白发苍苍的老人,把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到洛阳宫门口,跪在地上恳求皇帝,允许他们的儿孙参军,跟着陛下一起去征讨高句丽。

哪怕不要军饷,不要军功都可以,俺们就是要为祖辈复仇!

甚至还有老人说,虽然年迈无法上阵杀敌,但也愿意跟随辎重运送军粮,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世民站在宫城之上,满含热泪地看着下方请战的百姓,心潮澎湃不已。

“看到没有,这就是民心。”李世民转过身,对李承乾三人,还有李象说道。

李象按着城垛,看向下方。

这就是汉家文化之中,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啊!

洛阳百姓的请战,不仅感动了老李一家,更让有心人大受震撼。

很多人都以为,李世民打高句丽,肯定会引起百姓不安。

毕竟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事情才过去没多久,很多老人还活在世上。

隋炀帝在辽东折戟沉沙,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前车之鉴不远,百姓们对于征讨高句丽的事情,肯定是大为反对。

然而百姓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瞠目结舌。

原本还对李世民御驾亲征颇有微词,甚至蠢蠢欲动想要借机搞事的人,纷纷将那颗心按死。

一切等征讨完高句丽,视情况再说吧!

在安抚完百姓以后,李世民想到了一個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刘仁轨。

刘仁轨在李世民的印象当中十分深刻,毕竟他当年只是县尉的时候,便敢打死横行不法的正四品折冲都尉。

当时的老李本来很生气,但召见刘仁轨聊了几句后,便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不仅不加惩处,反而提拔他为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秋时,李世民准备到同州围猎。

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表劝阻。

老李于是下诏慰劳说:“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所陈之事,朕甚嘉之。”

随后,刘仁轨便被授为新安县令。

新安县就在洛阳的治下,来到洛阳的第一刻起,李世民就想起了刘仁轨这个人。

听说是刘仁轨,李象的乐子人本质就起来了。

刘仁轨这个人他当然听说过,白江口之战把高句丽、百济和倭国三国的军队按在地上摩擦。

说起来,除了大清以外,自古以来的封建王朝在朝鲜半岛对战小鬼子都是胜绩。

就算是摆烂如明摆宗万历,都能把小鬼子吊起来打。

而刘仁轨和苏定方不太对付,李象当然也知道。

要不……就把刘仁轨也塞到水军,和苏定方在一起厮混一下?

前世的龃龉嘛,肯定影响不到今生。

不知道这俩人凑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李象是真的好期待啊……

而且这人命很长,一直活到了武周垂拱元年,享年八十四岁,够李象用很久很久。

召见刘仁轨之后,李象就和李世民说了这件事。

“你怎么知道他适合去水军?”李世民感兴趣地问道。

“孙儿念刘正则是个人才,总不好叫他在县令任上蹉跎岁月,不如跟着孙儿在水师当中建功立业。”李象笑着说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象,总觉得这孙子好像秋天的花栗鼠一样,喜欢囤积一点什么。

罢了,反正这大唐总归要传到你小子手里,提前培养点人才也没什么。

想到这里,李世民便看向刘仁轨问道:“正则,恒山郡王所言之事,你可同意?”

刘仁轨刚刚就在那里憧憬地看着李世民,他一身所学,当然希望有一个展示舞台的机会。

李象所说,正中他的下怀。

在听到李象的分配后,他哪里会有不愿意,当即便兴奋地说道:“臣愿意!”

李世民沉吟一番后说道:“好,那你暂时便跟着恒山郡王好了,待到水师训练完成,你便随军一起征讨高句丽!”

“臣刘仁轨,谢过陛下!谢过恒山郡王!”刘仁轨激动万分地说道。

(二更送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