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13章 骷髅王夷男

大唐好圣孙! 第113章 骷髅王夷男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113章 骷髅王夷男

第113章 骷髅王夷男

朝堂上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民间。

本来以为契苾何力身负重恩却不思报效朝廷,竟然举族反叛到薛延陀。

万万没想到,契苾何力竟然是被绑着去的,并非出于自愿。

并且契苾何力竟然刚烈至此,用剑割下耳朵以示忠诚。

天下再次震动,这一次,风向彻底逆转。

原来蛮番之中,也有如此忠勇之士,而并非全都是如同阿史那结社率那样的人面兽心之辈。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与其国家的风格是分不开的。大唐威加四海,幅员辽阔,唐人自然也是无比豁达,之前对于胡人的排斥,也只不过是出于对圣人的打抱不平罢了,以为蛮夷辜负了圣人的信任。

而如今风评反转,唐人自然是痛痛快快地承认前番的错误。

风评反转最大的,非李象莫属。

之前以为他只是少年义气,一味相信胡人,识人不明。

现在的李象,在众人眼中,更加无愧“长安及时雨”这个称呼。

在慧眼识人这一块儿,都快能和当今圣人相媲美了。

李象名下的两座酒楼,也再次爆满起来。

李景仁趁机在酒楼上挂起牌子,留在长安的契苾部忠勇之士,全场的消费由长安公子买单。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商家纷纷效仿。

自古以来,华夏便推崇忠义之士,就算是外族的忠臣,也会被高看一眼,更何况是效忠大唐的忠臣呢?

在听说李象被吹捧之后,李世民也没有吃味,而是畅快地大笑着,自豪地和左右说象儿类我。

群臣自然也是开始恭维着老李,说大唐后继有人,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百姓们也在嘀咕,现如今的大唐万国来朝,谁不服就是一记皇恩碎地拳,而皇孙看样子明显极度类当今圣上,那我大唐……岂不是又要迎来一个巅峰?!

当然也有少部分嫡庶神教入脑的生物在用嫡庶之别来诋毁李象,结果被大部分群众的声音给彻底掩盖住了。

当李世民下令备战薛延陀时,整个长安都在沸腾。

在这个府兵制和均田制还没有被李治、武则天两口子糟践的年月儿,府兵无论是战斗**,抑或是战斗力,都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前列。

世人皆知石油会滋生美军,却不知道土地会滋生唐军。

老乡,你怎么在俺土地上盖房子?

而贞观年间,府兵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与战斗力,那几十亩永业田倒是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严格的勋官制度。

所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策勋十二转,就是勋官的十二个级别。最低为武骑尉,最高为上柱国。

唐朝勋官制度只专酬战士,具有等级分明、功绩为本、赏罚分明和世袭制度等特点。

府兵不管是获得军功还是战死,都能获得一定的勋位,而这些勋位是可以有特权的。

最基础的两大特权是不用承担正役,以及可以当官。

唐代的勋官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军衔制,获得了相当的勋位后就可以去兵部遴选,然后根据勋位的高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职,甚至于一些勋官的职位可以被传承给子孙后代。

这种世袭制度的引入,可以让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免影响自己的后代。

这都不是头香居士的诱惑了,这可是能切实落实的好处啊。

相当于在现代,大头兵出去打一仗混个上校回来,死了还能传给你儿子,搁谁谁不想搏一搏用单车去变一辆摩托?

在土地上盖房子扎帐篷的老乡的人头,可是能够实打实转化成军功的。

勋官制度并不止注重奖励,而且同时注重惩罚。而严格的纪律,更是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如果勋官犯了错误或者失职,就会被取消勋位或者降级。

此外,如果勋官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也会被降级或者罢免。这种严格的奖惩制度,可以让士兵和将领更加清楚自己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纪律和规矩,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朝廷认为自己在捍卫尊严,府兵们在乎尊严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仗打就能晋升,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百姓人人投募,争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征”,这段文字就能体现出当时的景况。

而一旦这种上升通道被掐,那就代表着府兵制开始崩坏。再加上均田制被严重破坏,从李治执政的中晚期开始,府兵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巅峰。勋贵们可以肆意拉着府兵去免费给他们打灰,导致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辱。

这也让李隆基没得选,不得不捏着鼻子开启募兵制,还有节度使这个潘多拉魔盒来饮鸩止渴。

当然……武则天的实话不能乱说,不然是要被挂小红薯的。

在这种激励之下,甚至长安城当中的男儿都开始踊跃参军,要求参军复仇。

尤其是之前李象教训的那五人,也参加进了军队当中。

薛延陀的使节现在如同过街老鼠一样,好在胡人长得也都大差不差,薛延陀也没什么特色,还没人认出来他们揪着揍一顿。

但即便是如此,薛延陀的使节也是心中惊惧,连忙离开长安,打算回到薛延陀,报告一下长安当中的情况。

其他部族或是国家之人,比如吐蕃、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家的使节,也纷纷将大唐对于此事的态度、处理办法以及民间的反应传回自己国家的都城或是王帐。

而此次风暴吹捧的中心,长安公子李象,正坐在酒楼包厢当中,将印刷妥当的杂志分发给众人看。

其实也没印太多,老李暂时在忙薛延陀的事情,杂志的问题暂时没有精力去关心。

李象也知道这种事儿,必须要朝廷下达法令进行专营,以免到时民间人人都去弄,一发不可收拾。

“这杂志好。”李景仁拿起杂志,还没翻开就夸了一句。

“就是这字……有点看不太清楚写的是什么。”程处弼当然知道这不是李象的字体,拿着那杂志辨认半天才笑着问道:“谁写的?这字儿?简直……”

“我阿翁。”李象答道。

“……简直翩若惊鸿,宛若那什么。”程处弼脸憋的通红,一个急转弯,甚至用上了毕生所学,半句《洛神赋》中的句子。

李象没有继续调侃他,而是笑着指向那杂志,上面还有一篇提前问世的《柳毅传》:“可以安排几个说书先生,在酒楼当中给人宣讲这里面的几个小故事。”

“说书先生?”李景仁挠挠头,这是什么东西,他也没听说过啊。

李象笑着给他解释道:“就像是之前我给你们讲故事那样,专职在酒楼当中讲述各种故事的,还能招徕一部分顾客。”

这样说,李景仁就明白了。

“哦,好。”

“这次出征,兄长有什么想法?”程处弼挠着头问到。

“我么?我打算和阿翁请求一番,这次也带着我随军一同出征。”李象笑着说道,又看向程处弼问道:“伱呢?”

程处弼有些委屈地说道:“阿耶说我年纪小,不带我去耍……”

“你这家伙,战场也是随便去耍的地方吗?”李象笑骂道。

“噢。”程处弼点点头。

李景仁又骂了一句道:“夷男不过冢中枯骨尔,竟敢擅自绑架我大唐将军,当真欺我大唐无人!”

“去年夷男遣其子大度设领军二十万攻李思摩,结果被英国公打得大败亏输,斩首三千级,俘获五万余人及战马一万五千匹,今番竟还敢挑衅我大唐天威,当真是不知死活!”

李象心想你这个评价怎么像袁术一样?都是骷髅王是吧。

“看着吧,夷男未必还有这个胆量。”李象笑着说道。

“无论如何,都要他好看!”李景仁愤恨地啐了一口,还为契苾何力抱打不平了两句。

“等契苾将军回朝,一定要请他吃两顿凉拌猪耳朵。”李愔在边上忽然说道。

“何出此言?”李象挑眉问道。

李愔看了一眼李象,憨里憨气地说道:“兄长不是常劝我吃猪脑,说吃什么补什么?今番契苾将军割了耳朵,当然要吃猪耳朵补补……”

众人:……

“你还是再吃点猪脑吧。”李象拍了拍这位好六叔的肩膀,他知道六叔是出于好意,但听在别人耳朵里是什么意思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还要说点什么的时候,外面忽然响起敲门声。

“进来吧。”李景仁说道。

随后房门打开,一位长相英武的汉子走了进来。

李景仁笑着说道:“兄长,与你介绍一番,这位便是薛礼,薛仁贵!”

这还是前番李象托他寻的几个人之一,毕竟穿越到这个年代,总归是要提前发掘一些名将名臣苗子的。

除了薛仁贵,还剩一个狄仁杰。

本来李象想让纥干承基和张思政去的,后来转念一想,这东宫二傻……不是很合适。

“郡王!”薛仁贵叉手一礼。

“早就听景仁说过你的名声,说你武艺高强,更兼忠义无双。”李象笑着说道。

薛仁贵面色激动,手都有些不知道往哪放了。

薛家虽说祖上显贵,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

历史上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听说李世民正在募集军队征讨辽东,在他老婆的建议之下去找张士贵应征投军。

直到被李世民接见并且授予官职之前,他都是普通的士卒。

所以现在见到李象这个郡王激动也实属正常。

能够提前把这位名传后世的千古名将提前截胡收于麾下,李象当然是不介意的。

“薛兄弟武艺的确高强,这食量也是忒大。”李景仁笑呵呵地说道:“他吃一顿饭,饭量比我和处弼还有循毓加起来都要大!”

李象见薛仁贵有些窘迫,便笑着帮他解围道:“仁贵如此魁梧,饭量大也实属正常,你们三个少年郎能比得过人家就怪了。”

“怎么样,便先在我身边做个侍卫,等到时机合适,我便将你推荐给圣人,如何?”

“小人谢过郡王!”薛仁贵神色激动地叉手行礼。

不激动那是假的,李象这个饼画得不可谓不大。

如果是投军从头做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熬出头。

而现在李象画饼,将来会直接把他推荐给李世民,这可谓是一步登天,薛仁贵又怎能不激动?

“既然是我的侍卫,以后便自称属下。”李象笑着说道,又看向李景仁道:“晚点给仁贵做一套衣服和盔甲……仁贵擅使何种兵器?”

“回郡王,小……属下擅使画戟,能开六石弓。”薛仁贵回答道。

“兄长,我家里正好有一套闲置的画戟,还有一张六石弓。”程处弼忽然说道。

“画戟也就算了,毕竟卢国公是用槊的,但是这六石弓……你确定卢国公不用?”李象狐疑地问道。

“害,兄长有所不知。”程处弼开始抖他爹老底:“我阿耶他根本开不了几次,索性就放在家中闲置了。”

“原来如此……”李象瀑布汗。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象先让薛仁贵暂时在酒楼住下。

毕竟薛仁贵现在也只是孤身一人,又不是拖家带口来到长安,在酒楼住也方便。

更何况他这个饭桶(食量方面)……除了酒楼也很难有人能满足他的胃口。

他则只身前往两仪殿,打算去见一见李世民。

老李本来在两仪殿中看奏疏,见到李象蹦蹦跳跳地从门口走进来,故意虎着脸说道:“蹦蹦跳跳,成何体统!”

“嘿嘿。”李象用傻笑将李世民糊弄了过去。

正所谓男人至死都是少年,更何况李象现在本来就成了少年,心态年轻也实属正常。

再说了,这样蹦蹦跳跳的,也十分解压。

“说吧,不去陪你那些兄弟玩耍,怎么有空来两仪殿了?”老李笑着看向李象。

李象走到李世民身边,也没遮掩什么,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阿翁,此番御驾亲征,能否带上孙儿一起长长见识?”

(光顾着查资料了,眼睛转圈圈)

(晚点还有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