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11章 坚刚不可夺其志!(求月票)

第111章 坚刚不可夺其志!(求月票)

第111章 坚刚不可夺其志!(求月票)

李象舒了一口气,他转头看向那五个汉子,沉声问道:“你们听到了吗?”

直到此时,那五人才露出羞愧之色。

“抱……抱歉。”那五人来到两个胡人的面前,真心实意地叉手致歉道:“将契苾何力之事牵连到二位身上,是我等之过……”

那两名胡人微微颔首,也没说什么。

毕竟挨了一顿揍,不可能指望他们俩有什么特别好的态度。

李象看着那五个人说道:“既然他们二人已经原谅你们,那本王就不对你们做出惩罚了。”

五人千恩万谢地冲着李象行礼,匆匆而去。

李象叹了口气,这叫什么事儿啊?

特么司马光记载那从薛延陀回来的使者,伱特么人呢?

再不来的话,长安这反胡的情绪可压制不住了!

“兄长……”李景仁从酒楼当中走出来,神色复杂地看着李象。

李象伸手拍拍李景仁的肩膀,笑着安慰道:“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嗯。”李景仁重重地点头,他相信李象。

正如李象所预想的那样,长安城内的反胡情绪果然愈演愈烈,甚至还有人把贞观十三年阿史那结社率带着四十人冲击九成宫暗杀李世民的事儿拿出来说事。

民间的情绪,很快就波及到了朝堂之上。

就连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人都没有逃脱,被那些如同见了血的苍蝇一样的御史们给盯了上。

现在李承乾已经被改造得差不多了,再加上五姓七望的御史基本都被逐出朝堂,憋的够呛的御史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输出机会。

好在房玄龄、李世绩、程咬金、李道宗等人虽然也认为契苾何力已经反叛,但是还保持着理智,并不希望事情扩大,蔓延到其他无辜之人身上。

于是你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御史们在前面对着胡人将领疯狂输出打嘴炮,程咬金在边上插科打诨,将话题给引走。

御史们真是有气没地方撒,别人他们惹得起,老程可真是惹不起。

万一他马车坏了,路过家门口的时候牛粪“恰好”洒了一地,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说理去。

而朝堂上的争锋,又反过来影响到了民间。

现如今,胡人在长安城当中,不说是过街老鼠吧,至少也可以说是人见人打。

由于李象的酒楼仍然没有随大流禁止胡人入内,民间的情绪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竟然波及到了他的身上。

于是在这位有心人的渲染之下,再加上他特意派人散播当年李承乾喜欢装扮成突厥人的事儿,根据‘子类父’定律,李象一下便被冠上了“亲近胡人,疏远汉人”的名声。

虽然长安城的波澜不是他引起的,但稍微带一带舆论的节奏还是轻而易举便可以做到的。

就算是个普通的士子,只要有心也能在节奏当中稍微带上一带,更何况这位有心人的地位也不低呢。

高阳公主李漱也来找过李象两次,但她不是来劝说李象放弃己见的,而是向他表达支持。

并且安慰他说道,必要的时候会请公公房玄龄出面。

李象倒是挺感动,他以为李漱会是墙头草呢。

看到李象那有点不可置信的神情,李漱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便伸出手,揪了半天的耳朵。

心里还在想,趁着现在赶快揪,万一等他将来一飞冲天,再揪耳朵可就是大不敬了!

一直到了第六天,眼看着长安城的风暴愈演愈烈,李世民在太极殿召开了大朝会。

本来李世民的意思是让李象躲躲,但李象表示,身为李家男儿,遇事怎能退缩在后面?

老李欣喜之余,也允了他一同参加大朝会的请求。

看到恒山郡王竟然出现在朝会当中,所有人都是一愣。

皇孙突然参与朝会,这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关于最近在长安城当中的事情,朕也有所了解。”李世民环顾下方,声音严肃:“朕知道,长安城的舆论,是有心人在刻意引导,让一个个体的例子,扩散到整个群体。”

“但朕想告诉你们的是,无论如何,朕都肯相信契苾何力,也不会允许有心人在其中拨弄是非,将任何问题上升到整个群体!”

众臣对视一眼,都觉得李世民支持契苾何力的论调按下不谈,剩下的话说的也是很有道理。

但他们都不是很明白,明明已经是实锤的事情,为何皇帝还铁了心一样,认为契苾何力不会反叛。

李象立刻出班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更何况契苾何力本就未曾背叛大唐,将子虚乌有之事,扩散到整个胡人群体,本就不是应有之义!”

听到李象的话,张亮立刻站出来表示反对。

“恒山郡王此言谬矣,夷狄者,臭味相投也,更兼人面兽心,郡王如今年幼,不懂得其中道理,也实属正常。”

听到这话,原本站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的李承乾袖子一撸就要往前走,却不想被身后的李泰扯住了裤腰带。

李象双目微微眯起,看向张亮。

X你妈的,竟敢孩视本王?

很好,你已有取死之道!

“郧国公。”李象敛起目光,看向张亮。

张亮心头狠狠一跳,李象此时无论是语气,还是眼神,都像极了上方坐着的那位天可汗……

“下官在。”他答应道。

“如果本王记得不错的话,你是荥阳人吧?”李世民问道。

张亮立刻回答道:“正是。”

李象冷声问道:“荥阳当中,自是不乏盗匪之辈,若是有人将盗匪行为,扩散到整个荥阳人的头上,甚至说你张亮也是个盗匪贱骨头,你会认同吗?”

话语之中夹枪带棒就暗损了张亮一顿,偏生张亮还不能反驳。

他只能闷声回答道:“自然是不认同。”

“这便是了,你说夷狄都是人面兽心,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你也是个贼骨头?”李象冷哼一声。

张亮被诘问住了,讷讷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象呵呵一笑,讽刺道:“既然郧国公无话可说,那就说明你之前的论调,只是小儿之见,并不足信!”

大象就是这样,报仇从不隔夜。

看到李象借着这种机会,夹枪带棒骂上张亮两句,站在文臣队伍里的萧瑀眼前一亮。

好啊,孟则真有为师之风啊!

看到张亮被李象驳斥得无话可说,李世民心花怒放,本来这两天有点差的心情,一下就好转起来。

并且,心底下对李象的认同更上一层楼。

在所有人都反对自己的情况下,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一直表态支持,老李说是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朕这位皇孙,沉严果敢,坚刚不可夺其志,有类朕风。”

这句夸赞一出,众臣皆是一惊。

这么高的评价,且是在大朝会上说出来的,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明。

这么多天,李象一直站在他们这一边,始终相信着他们,阿史那社尔还有执失思力等胡人将领怎能不感动?

而且今天还在大朝会当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然表态支持他们……

众位胡人将领在老李的夸赞过后,转身看向李象,握手成拳,捶着胸口。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中不约而同地升起一个念头。

只有恒山郡王即位,才能保住我等后代的富贵啊!

恰在此时,外面忽然有人来通传,说有使者从薛延陀回到了大唐。

李世民急切不已,立刻让人召使者过来。

李象也长舒了一口气,娘的你要是再不来,我可就要去撅司马光祖坟了!

看样子,就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记载“恰巧从薛延陀归来的使者”了。

要不是他的话,这一来一回派人打探消息,估计契苾何力的尸体都凉了。

不多时,使者便被从外面带了进来。

“朕听闻,你是从薛延陀部归来?”李世民看着使者问道。

那使者躬身一礼,说道:“回陛下,确是如此。”

“既然是从薛延陀部归来,想必也应当知道契苾何力一事?”李世民再次问道。

使者不敢怠慢,立刻说道:“臣在薛延陀,的确知晓了契苾将军的事情,并且还见过他两次,听他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他组织一番语言后,开始给李世民还有殿内群臣详细讲述契苾何力事件的经过。

契苾何力回乡,本来是为了省亲,顺便再给族人们晓谕一番大唐皇帝恩泽。

然而他一路回到凉州,却发现事情产生了变化。

当时薛延陀势力正强大,而薛延陀和契苾部都同属于铁勒族。

契苾部都想归附薛延陀,本来都定下当天晚上带着剩下的老小一起前往薛延陀,却不想契苾何力忽然回到了部落当中。

看到族人们都在收拾行装,契苾何力立刻上前,十分惊奇地问道:“大唐天子待我们如此厚恩,为什么还要叛离呢?”

“老夫人和都督此前都已到薛延陀那里,你何不前往?”他的发小如是问道。

本着都是一个部族的人,契苾何力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道:“沙门孝敬老人家,而我要对皇上忠心,坚决不跟你们去。”

“你身为草原上的雄鹰,竟然屈身服侍中原皇帝,真是给我们契苾部的人丢脸!”

契苾部的人纷纷指责着契苾何力,又趁他不备,忽然间一个偷袭将他制服,又把他捆绑起来,带着他一起前往薛延陀部。

一路之上,契苾何力愤怒地叫骂着,然而族人却不为所动,一门心思想要拿着他去薛延陀可汗真珠可汗面前换赏。

等到到了真珠可汗的牙帐之前,族人们将他扔到了真珠可汗乙失夷男的牙帐之前。

乙失夷男本着礼贤下士的精神,上前给契苾何力松绑。

他看着面前这位忠勇的战士,叹息着问道:“契苾,你本是草原上的雄鹰,为何不与我一起重新在草原上驰骋,也好过屈身侍奉那中原皇帝?”

契苾何力根本不为所动,他拔出佩刀,向着长安城的方向大声喊道:“岂有唐烈士而受屈虏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

骂罢,契苾何力擎着佩刀,一刀将左耳割下,发誓永不叛唐。

……

听到契苾何力用刀将左耳割下,以宣誓对大唐、对他这个皇帝的忠心,李世民已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立刻关切地问道:“契苾怎么样了?夷男没有难为他吧?”

在这种情况下,老李第一时间关心的,竟然是契苾何力的安危。

使者叹息一声,说道:“见到契苾将军对大唐如此忠烈,夷男可汗暴怒之下,想要将他处死,多亏夷男的妻子百般劝说,夷男可汗才作罢……”

李世民听罢,以手拍着扶手,怒声骂道:“夷男小儿,欺我太甚!”

“陛下且暂息雷霆之怒,当务之急,还是救下契苾再说。”阿史那社尔立刻出班劝慰道。

作为大唐皇帝最忠诚的两个战士之一,阿史那社尔对于契苾何力,那可真是惺惺相惜。

在契苾何力的嫌疑被解除之后,他便第一时间上前劝慰李世民。

“对,契苾……契苾……”

李世民一听契苾何力的名字,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他怎么这么傻啊,竟然还把耳朵割下来……”李世民擦着眼泪,叹着气看向礼部侍郎崔敦礼。

崔敦礼,字安上。

虽然他与崔干都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但之前崔干围攻太子之时,他并未参与在其中,故而老李也没将罪责牵连到他的身上。

作为之前围攻太子少数幸存下来的山东士族成员之一,崔敦礼自然有着其特殊之处。

当年玄武门之变时,庐江王李瑗扣押崔敦礼逼问京师情形,崔敦礼始终坚贞不屈,由是深得李世民赏识。

并且崔敦礼以“深识蕃情”著称,多次出使突厥、薛延陀、回纥、铁勒等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每有奏请,都会得到皇帝的批准,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李世民看着他,沉声说道:“安上,朕命你持旌节晓谕薛延陀,朕要将十五女新兴公主嫁与夷男,以换取契苾何力还朝!”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三更送到,后面这部分应该是这章的……)

(上一章修改了2000字不用额外花钱,这部分是1600字,所以大家也不亏,甚至小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