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史信列传 > 八十四、刺客

太史信列传 八十四、刺客

作者:粗心大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5:51

八十四、刺客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接触各种各样未知的事物,比如阿伦特河末端的山谷,还有人的梦境。身为三军统帅,如果好奇心太强,那么恐怕就不只是害死猫这么简单了。

秦道士在教导太史信时,为了削弱徒弟的好奇心,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秦道士出门前为太史信留下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太史信不得打开,否则会有危险。十几岁的骚年太史信当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师父出门没多久就打开盒子,结果被不知名粉末喷了一脸。虽然太史信及时洗脸,但强烈的眼睛肿痛仍旧让他一晚上没睡。秦道士回来之后,看到太史信的样子,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管不住自己,不光要受伤,还会送命。”

从那以后,太史信再也没有因为好奇做出一些草率的举动。因此,当太史信从噩梦中惊醒,看到自己的营地夜空晴朗而几百米外的山谷中电闪雷鸣这一诡异景象,并没有打算一探究竟,反而连夜率军拔营启程,远离是非之地。

在行军的过程中,一个禁卫军的下级军官前来报告,他手下的五个人,失踪。

太史信了解到,这五个人都睡在一个靠近营地边缘的帐篷里。当夜太史信下令紧急转移之时,队长发觉五人不见,立刻上报。因部队正在急行军,太史信顾不上调查,只是继续安排部队转移。

等部队再次扎营,这五个人仍旧没有找到。上万人同时在草原上行军,这五个人即使一时掉队,也不可能完全找不到其他人。一般部队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考虑的是士兵开小差回家了。可是以禁卫军的忠诚度,住在一起的五个人同时开小差,这不合情理,况且哪有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小差的,离开大部队,这五个人恐怕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或许是遇到了敌人的袭击?不过太史信每天睡前都会检视军营,他专门要求士兵把帐篷间隔缩小,不仅安排人巡夜,更是在每个帐篷里都有人值守。在这样的守备下,考虑到禁卫军的战斗力,敌人想要偷袭成功而不惊动其他人近乎于不可能。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太史信将事情按下不表。

过了一夜,禁卫军的军官报告太史信:又有五个禁卫军的士兵失踪。这五个人同样是在一个帐篷里。因为这次用不着行军,太史信自己仔细勘察了现场。帐篷里并没有打斗的痕迹,五个禁卫军的尸体也没有找到。帐篷外边满是脚印,但仔细看看,都是禁卫军的马靴留下的痕迹。太史信心中一动,抓起一把土放到鼻子边上一闻,从浓重的青草气味中嗅到了一丝血腥味。

太史信的听觉和嗅觉比一般人敏感一些,这是秦道士训练的结果。训练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如训练听觉的时候,秦道士会把太史信的眼睛蒙上,然后在一旁扔铜钱,让太史信根据声音判断铜钱落地的方位和距离。而训练嗅觉的时候,秦道士会让太史信去闻浓度不同的同一种香料,要求太史信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浓度的高低。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太史信能够在黑夜中迎击偷袭的敌人,也能够察觉毒物混在酒菜中的味道。当然这些训练方法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只是身为现代人的本作者一直有个疑问:到底是人的哪个部分在这类训练中得到了强化,是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呢,还是相应的神经呢,还是大脑的相应区域呢,抑或是都有?

除却太史信,还有一个人也拥有灵敏的嗅觉——全戎(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现实中)。阿尔帕西诺有一部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本作者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的阐述了男性的风度和魅力,建议没看过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之所以提到这部电影,因为全戎其人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小说里都真正做到了“闻香识女人”——女子从他身边经过,他凭借女子身上的气味就大体能够分辨此人用了什么香水/香粉,进而通过不同的气味区分不同的女生。之前全戎被困古墓,自作聪明的柳瑶在黑暗中轻手轻脚地搜寻全戎意图不轨。其实全戎远远地就“闻”到了柳瑶的到来,早已做好了准备,随后一下子就把柳瑶撂翻也毫无难度。不过,全戎却始终没告诉本作者,他这“闻香识女人”的本领从何而来,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的这一项本领。

言归正传。话说眼看太史信闻泥土,旁边的一个禁卫军校尉有样学样,也从同样的地方抓起一把泥土闻了闻。“闻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么?”太史信问。那个禁卫军校尉摇摇头。太史信并没觉得意外,心中却有了主意。

当夜,太史信自己穿上禁卫军普通士兵的服装,躲进了营地最外边的帐篷里。他凝神屏息,注意着身边的动静。四更时分,帐篷的门帘晃了一下,一个黑影闪了进来。太史信尚未看清来人,眼睛、咽喉等多处要害已遭到对方暴雨一般的攻击。绕是太史信临敌经验丰富,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与敌人拆了二十多招,瞅准时机闪到一旁。偷袭者见自己半天的攻击没有效果,不由得“咦”了一声,显然是颇感意外。太史信见敌人招数毒辣,趁着对方一愣的机会,振奋精神,反守为攻,将秦道士教授他分筋错骨的擒拿功夫使出来,只听“咔咔”两声,太史信把偷袭者的双臂肘关节一一卸掉,顺势将对方的脸按到了土里。若不是太史信还需要审问俘虏,这家伙脑袋早就开花了。闻讯而来的禁卫军士兵把刺客五花大绑,抓起来审问。刺客只是“嘿嘿嘿”地笑,露出惨白的牙齿,并不回答。太史信仔细看那刺客,见此人面色苍白,身上穿着鲜卑牧民常见的服装,头发油汪汪的不知道几年没洗过。如果不是刚才亲身体会到凌厉的攻击,太史信真会把这个刺客当做一个普通的流浪汉。

此时,远方忽然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太史信立刻意识到鲜卑骑兵发动了偷袭,传令全军迎战。按照传统的营寨布置,汉军很难抵挡游牧min族的夜间突袭,四散的步兵面对夜色中掩杀的骑兵只能成为刀下之鬼。针对过去汉军夜战的问题,司马康一开始主持编练“忠勇营”、“弓弩营”的时候就进行了专门的改进,比如增加警卫数量,不定时进行紧急集合训练等。后来更是由范龙飞主持对汉军安营扎寨的“硬件”进行了全面的升级:用汉军长枪制成的栅栏替代了原有的老式鹿角栅栏,既提升了防护效果又实现了和士兵长枪的通用,降低了后勤压力;经过改进的捕兽夹和铁蒺藜对骑兵的阻碍作用明显增强;新制造的火枪、速射弩能够有效杀伤鲜卑骑兵。这次出征的过程中,太史信把禁卫军安置在军营最外侧,主要原因便是禁卫军同时装备弩箭、长枪和马刀,面对栅栏外边的敌人可以进行多轮攻击。随后的战况也证实了这种布置的合理性。听到鲜卑骑兵靠近的声音后,禁卫军的士兵们立刻抄起武器,就近站到了栅栏旁边,依靠交替射击的方法,用速射弩迎击靠近的敌人;稍后集结完毕的弓弩营也凑到了栅栏边,用强弓硬弩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忠勇营凭借友军争取的时间,排好了队列,等着太史信一声令下边能从大营中冲出。

夜袭的鲜卑骑兵在冲锋的过程中听得弩箭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同伴不断中箭落马,等到靠近了汉军的营寨,有不少人被汉军预设的陷阱坑得马失前蹄,侥幸冲到栅栏跟前的骑兵也被长枪刺穿。指挥这次夜袭的正是鲜卑天狼军统领尉迟壮,他发觉汉军似乎早有准备,弩箭的密度远超预料,一马当先麾军直冲汉军营寨大门。一阵箭雨迎面而来,尉迟壮握住“剑刃枪”中间,在身体四周成X形舞动,全身被一阵旋风一般的剑芒裹住。只听见“砰砰乓乓”一阵响,所有射向尉迟壮的箭矢都被他用“剑刃枪”击飞。汉军士兵虽然看不清尉迟壮这边的情形,却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挺枪跃马硬是带着一队鲜卑骑兵越过营门口的障碍冲了过来,连忙列队迎击。然而这些没见识过“剑刃枪”厉害之处的人仅凭勇气的冲锋只是将他们带向了死亡。剑刃枪长度达到九尺,尉迟壮挥舞出的“旋风”半径达到四尺多,而汉军骑兵所用马刀不超过三尺,根本无法对尉迟壮造成威胁。即使汉军禁卫军使用长枪突刺,枪头也只会被剑刃枪荡开,枪杆还会被削断。尉迟壮挥舞着剑刃枪左右冲突,给汉军造成极大伤亡。

太史信借助营地的火光看到一个鲜卑将军在汉军营地中如入无人之境,联想到今晚遇到的刺客,大感诧异,不顾部下的劝告,调转马头前去迎击。等到靠得近了,他发觉眼前的敌将居然舞动出一阵剑风,硬是将如雨的箭支挡了出去。太史信想起当初霍慎行曾经跟他说过,鲜卑“天狼军”的统帅尉迟壮,身高七尺半,兵器名为“剑刃枪”长达九尺,可砍可刺,还能像标枪一样投掷出去。当时霍慎行还专门强调,尉迟壮绝不同于普通鲜卑将军,其格斗能力不在太史信之下。霍慎行其人虽然经常没个正形,但正经起来还是很靠谱的,他这样强调尉迟壮的战斗力,太史信没有不重视的理由。所以太史信当时曾经专门思考过如何对付尉迟壮的“剑刃枪”,当然他的思考有了结果。只是正因为太专注于寻找对付尉迟壮的方法,面对从未耳闻的独孤颜和她手中的大锤,太史信才会在帝都城下陷入苦战。

认定了眼前的人就是尉迟壮,太史信立刻采取了针对性的方法。他伸手从战袍里摸出了一把弹丸,用秦道士教他的发暗器“满天花雨”手法,冲着尉迟壮扔了过去。尉迟壮的剑刃枪一直没有停止挥动,这些弹丸也撞到了剑刃枪舞动的锋刃之上。尉迟壮最初以为又打到了什么暗器,也没有在意,结果随即闻到了一股辛辣的气味,心想中了敌人的毒粉,冲着太史信的方向喝骂:“竟然用毒,好不要脸!”

这些弹丸就是太史信想出的对付尉迟壮的方法。这些弹丸是用辣椒粉制成的,在被尉迟壮的剑刃枪打中后,弹丸被绞碎成粉末,扑向尉迟壮身上。而倘若直接抛撒粉末,因剑刃枪舞动产生的气流,粉末便难以抵达尉迟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