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杨家将之杨宗保 > 第三十六章:辽国使者

穿越杨家将之杨宗保 第三十六章:辽国使者

作者:晃晃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13

第三十六章:辽国使者

佘太君离场并没有对大宋皇帝的晚宴造成任何影响,唯有杨八妹被留了下来。

这宫中自有规矩,杨八妹是皇帝亲自下旨要参与晚宴的人,是不能随便离开的。

虽然皇帝陛下没有明说,但是,杨府下聘礼这个事情,是瞒不住明眼人的。就有那些个嫔妃侍妾殷勤的护着。佘太君虽然不放心女儿,到底儿子更重要。虽有犹豫,到底还是去了。

杨八妹被围在中间,别扭非常。

就有那辽国使者,眼中精芒一闪,面露愠色。

只是片刻之间,又是恢复从容。

托了杨继业的鸿福,这大辽国当年被打的没有了脾气,纳降称臣,如今虽然是兵强马壮,到底名义上,还是宋朝的附属国。

所以,皇帝寿宴,他们也是来了人。但是,具体是祝贺,还是添堵,就不好说了。

宋辽每年都有使者往来,每一次都是明枪暗箭,交锋不断,包拯、余靖、富弼、数得着的名臣,几乎都出使过辽国,每一次也都斗得天昏地暗。能保住国格不失,回来一定要加官进爵。辽国也是一样。

那辽国使节就站了出来:“久闻陛下开科取士,上千士人齐集一堂,论才大典,英豪云集。本以为大宋以文采风流自诩,会看到更为壮观的盛举,只是想不到,陛下雄才伟略,竟然是晚宴之上也有金戈铁马,实在让人吃惊呢。“

“陛下爱才之心,溢于言表,只是现在才想起来救援,恐怕是来不及啦。”

“不过,我大辽礼仪之邦,总是不会太过的,大宋皇帝陛下寿辰,自是有些礼物奉上的,既然陛下如此钟爱杨家六郎,过着时日,自然会将那杨六郎完璧归赵。”

“哈哈哈,原来辽人也懂得礼节,实在是难得啊!”就是包拯站了出来,论忠心辩才,包大人那是当仁不让的:“你们辽人,粗野蛮横,晚宴之上,口出狂言,不外乎仗着自己有些兵马。穷兵黩武之念,实在是让人失望,失望得很!”

“你二十万兵马围城,也不过得了先手,我大宋国礼仪之邦,仁者见识,不愿轻起战端,可不代表我大宋惧怕战争,一旦天朝发兵,恐怕你那二十万人马,顷刻之间,具为飞灰。”

话锋一转,又是笑道:“古话说啦。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才总是挂在嘴边。譬如你们辽国,的确应该多开科取士,多读一点书,多学学圣人之道,才能化解身上的戾气,消去蛮横的秉性,倘若假以时日,没准也能衣冠楚楚,和寻常人一样,堂而皇之,行走在世间之上。否则,虽有人一般的相貌,却有蛇蝎一般的心肠,虎豹一般的行径,当真是妄披了人皮,让人不齿!”

包拯这一张嘴啊,简直不是损可以形容,直接就把辽国说成了野兽,好些大宋的臣子都忍不住喝了一声彩。

那使者也不见怪,微微一笑道:“好大的口气呀,不过,按照你的说法,你们大宋就是武备不兴,朝廷孱弱,不堪一击了?”

“哈哈哈,辽使,我大宋武备如何,已经摆在了你的面前,至于强弱与否,你自己心里有数。你又如何跑来颐指气使,洋洋自得?我奉劝你一句,我大宋固然是礼仪之邦,待客有道。可是要是遇到了恶客,也小心我们手里的刀枪!”

那使者忽然间就是大笑:“哈哈,好,说的好,真是提气啊,不过,说说就是算了,不要当真。”

他话锋一转,定定的看了一眼包拯:“你是包拯,先生去岁在我辽国为使节,所作所为实在是让在下印象深刻。先生大才,我大辽国也是叹为观止。”

“可惜,如此大才,所托非人啊。”

这使者越发和气:“包拯,我问你,这大宋朝武备真有你说的那么万无一失?”

“嘿嘿,我看未必,包拯,你毕竟是文臣,打仗,可不是那么简单。”

“你以为,盔明甲亮,令行禁止,装备齐整,雄赳赳气昂昂就是军队了?”

“大宋朝禁军80万人马,嘿嘿,要真像你说的那样,你大宋天朝真的是天下无敌了。

“可惜,并没有。”

“就说刚才出去得那一百号人,班直卫啊,果然个个好汉子,都是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啊。”

“头戴三叉束发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挂勒甲玲珑师鸾戴,弓箭随身,更是装备精良。”

“可惜,威风是够了。杀气却是半分也没有。”

包拯就是冷笑:“没想到辽国居然出了个异类,一群只知道张牙舞爪之人,也出了个牙尖嘴利的。”

“班直卫是我大宋精锐中的精锐,却不是你可以踟蹰的。”

包拯这个时候可不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包青天,这时候往大了不过是个后起之秀。年轻的很,言语间,就已经是撕破了脸。

偏偏这个使者就是那不紧不慢的样子。对这个包拯但是耐心的很。

“嘿嘿,包拯,你不服气?”

“好,我说与你听,这些个人,只看骑马,就知道是一群绣花枕头啦。你看看他们骑马的样子,漂亮是够漂亮,可是,却不懂得爱惜马力。”

“这些个人,哪个上马之时,检查了马匹肚带?骑马赶路,肚带不能紧了,紧了马匹呼吸困难,也不能松了,松了就会马鞍打转,这可是极危险的。这最简单的东西,嘿嘿,这帮子大宋精锐,偏偏就是不懂。真要两军作战,随便对上五十个辽军士卒,他们也就完了。”

晚宴上并不是没有将军,更是有沙场一生的老将。

曹荣的眼睛就眯了起来。这位极人臣的老军头是知道厉害的。

这辽军使者并没有说谎。

这打仗,谁跟你单对单?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一旦发现你的弱点,要不利用,那才是奇了怪了。

包拯也是一时无言。他毕竟不是个没见识的,强词夺理的事情也确实干不出来。

“这些,倒也是小道,不足挂齿。还有那更紧要的”这使者面目一凝:“包拯,我再问你,部队行军,日行多少为最佳?骑兵多少可袭营?安营扎寨有何禁忌?万人作战,埋锅几何?”

“两军对阵,提振士气,如何言语?攻打壁垒,如何调度?”

“军中缺粮少响,如何稳定军心?”

“战况激烈,如何明辨关键?”

“战事失利,如何保证士气?”

……

他一口气问了十几二十多条,包拯那黑黝黝的脸上都是冒出了红光,偏偏一个也答不出来。

他毕竟是文官。

这使者见包拯不说话,也不追问,竟是柔声说道:“先生毕竟是文官,这战阵上的东西,不知道,无需自责,而且,说句实话,大宋朝军队也没有那么不堪,军队虽然经验不足,倒也算的上兵强马壮,训练有素。只是……”

这使者声音渐渐高昂:“嘿嘿,只是没有了那能征善战的将军。”

“大宋朝开国十大将军,现在还有几位?”

“曹荣,禁锢皇城,不使战阵。高怀德偏安雁门关,爱惜羽翼,如今更是生了贪腐之心,已然不足为虑。呼延赞困守西夏城东……”

“堂堂大宋朝,就剩下了一个杨六郎挡我北国儿郎。”

“杨六郎能打呀!我大辽国十大元帅,走马观灯一样跟他练手,愣是没占了便宜。”

“可是,如今呢?他却是朝不保夕。”

“他有今日之祸。不在于城外二十万人马,而是在于你这朝堂之上。”

“昔日,他手中五万人马,偏头关让他守得固若金汤,使我大辽国如鲠在喉。”

“只是这么多年,可有补充?可有足额军饷?可有兵甲更换?”

“都没有!”

“所以他输了。”

“杨家功高震主,皇帝陛下其实盼着他死呐。”

“皇帝陛下好演技啊。这么多年,这个傻小子就是没有察觉您的心思。忠心耿耿的给你守着大门。有时候,我看着,都替他心寒呢。”

“战报早到了十五天了。皇帝陛下可有一丝紧张?偏要在这万邦来朝的日子里演上这出礼贤下士?”

“不是谁都是杨六郎,在座的也没有傻子。”

“您的演技,并不高明呢。”

“就是现在,您也并不紧张,高怀德还有十万雄兵,雁门关更是险要之极。”

“高怀德沙场宿将,定然是万无一失了。”

“杨六郎一死,偏头关失守,您不怪罪,就是天大的恩情,杨家这些女人们自然会跟大辽拼命。至于杨八妹,就更是您出兵的筹码,陛下,您的算计,何其精妙啊。”

“只是可惜,你算来算去,却是算漏了一样,这高怀德,说起来,可不是您的臣子,他是前皇帝赵光胤的结拜兄弟,对您的忠心,可不一定表里如一啊。”

曹荣突然心下就是一惊,这使者好生厉害。这只言片语之间,看似好像对杨家抱不平,却是包藏祸心,这皇帝陛下言语间就是威信扫地。

更厉害的是,几句话之间,这高怀德就被下了眼药水。这赵光义何等心性,他是在明白不过得了。这刻如何不对高怀德起疑心?

偏头关失守已成定局,杨六郎生死未卜,雁门关马上就要烽烟四起,这个时候,君臣离心,必然就是滔天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