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杨家将之杨宗保 > 第三十三章:凶多吉少

穿越杨家将之杨宗保 第三十三章:凶多吉少

作者:晃晃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13

第三十三章:凶多吉少

边关战报,第一封往往不可能引起太大的风浪。毕竟,常规操作嘛。

这两军交战,尤其是防守一方。为什么防守?说白了就是实力没人家强,干不过人家。

大辽军队,最起码在那个时候,野战无敌,他们多的是骏马,大辽群众更是在马上长大的。自小放牧,都是天生的骑兵,自然是骑射无双。

而大宋朝,就逊色多了,别说会骑马的,会特么养马的都没几个。

冷兵器得战场上,步兵对骑兵,野战的情况,那就是找死了。

大宋朝多步兵,战略上更是保守。所以,一旦交战,多是在防守。

防守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并且位置固定,总不能搬着城墙四处作战吧。

它有它独特的作战方式,高筑城池之余,最重要的那就是与后方要有足够的联系。

人家敢过来打你,肯定有所依仗。原则上,实力是大于你的。

这时候,守将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估计,这点人,我能不能守住?需不需要叫点援兵?或者需要多少援兵?

就有那聪明的,我不管你有多少敌人,只要来了,我就请援兵,要多少?多多益善。

这样,我就没什么责任啦。

我输了,是你援兵来晚了。赢了,总也有一份功劳。至于大军来回奔走,劳民伤财,这个就不在那些个聪明人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且,你还不能说他错。我特么有事情还不能汇报了?

当然,这样的小聪明,有些人是不屑于为之的,但是架不住用的人多啊。

这样,就好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喊的多了,人也就不当回事了。

于是这军中第一封接敌战报,也就不受重视了。真有那较真的,比如赵光胤,哪怕你说的是真的,老子也就是不管,爱咋咋地。就是要杀一杀这股子歪风邪气。

到了后来,这军中第一封战报就只报告接敌时间,地点,敌军数量了。然后,派不派兵,派多少兵,那就是后方说了算的了。

杨六郎本来是不屑于用这些个手段的,只是,这三年来,随着自己手下越来越少。他有时候也是不得已,不得不用。

所以,接敌第一封战报,到底成了常规操作。

早在杨宗保救援之前,疾风骑就救了杨六郎的信使一名。

这第一封战报朝廷上下是早就知道的。但是,并没有引起波澜。

你又不是没说过瞎话。

大宋皇帝陛下显然是没把这份带血的军报当回事的。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赵光义的寿辰越来越近了,这占用了他太多的精力。

毕竟,皇帝过寿,万邦来朝,举国欢庆。

随着赵光义寿辰临近,整个汴京城也热闹起来了。

行人来往轻盈的脚步声、小贩叫卖小吃的声、演杂耍的观众叫好声、清官人们弹琴唱曲声、文人士子们吟诗作赋声、番邦使臣入城的争吵声等等等等,无不显示着繁华。

汴京城的盛况,在此时此刻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仪式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早朝叩拜仪式,晚宴仪式。

相比于严谨的早朝仪式,晚宴仪式就宽松多些。

朝臣们可以带家眷参加。

由于招待宾客众多,晚宴从早晨就开始筹备。

皇帝寿辰,番邦使节入城,汴京城里鱼龙混杂,皇宫守卫远比之前多了一倍。

赵光义这个老色棍,贼心不死,指定杨家八妹参加晚宴,这司马昭之心,已经是毫不掩饰了。

群臣按照爵位、品级分座次,桌上摆放一盏盏金壶银杯的琼浆玉液、盘中摆放着御厨精心准备的佳肴。

赵光义身穿龙袍,高坐在龙椅上,红光满面。皇后李氏,一身凤冠霞帔,端庄肃穆,陪坐在身旁。

下首坐着以魏王赵光美为首的一群龙弟龙子龙孙。在他们身后,坐着一群王妃、郡主、公主。

好一片其乐融融。

当一百零八声鼓声响起的时候,皇帝赵光义的寿宴,正式开启。

但是,就这些时,就有那边关急报到了。

大宋信差,可以宫中骑马,即使在这皇宫大院,撞死人也是无罪的。

就是这么任性。

这信使,纵马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大殿之下,这才甩登落马。跑步进殿,嘴中大喝:“边关急报,请陛下御览。”

说着,人就已经倒了下去。八百里加急,到了最后,凭借的,无非就是一口气罢了。

就有那小黄门将搭链接过来,检查没有机关之类后,呈送给了赵光义。

到底是马上的皇帝,自有那么一股子雷厉风行。他一挥手,就有人将信使搀扶了下去。

他撕开火漆,立刻就看了下去。

“吾皇陛下金安。辽军入寇,其韩延寿狡诈,频频攻袭我静难、平狄、清夷等地天朝大军,然后继续进犯妫、檀等州。接着又攻飞狐,陷定州,围赵州,肆意劫掠各州,情势以急,臣等死战,禁闭雁门关,…然其增兵致二十万……围猎偏头关……”

高怀德的战报还算客观,这也是应有之意,边关情形事无巨细,都是实话实说,只是他这见死不救,却是春秋笔法。

什么禁闭雁门关,死战退敌,辽军主力一直是围着偏头关在打,雁门关根本连个毛都没有沾到。

但是,谁在乎?

不是还有杨六郎么?不是还有杨家军么?

他又伸手,这次就是杨宗保写的那些战报了,他看了一下,心里就是一惊。

三份战报,一份比一份急促。并且这战报不是偏头关军士送来的,是高怀德的信使捎过来的。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杨六郎的信使根本就是死了的。

这战况就实在令人堪忧了。

就算再不喜欢杨家将,但是杨家的人品是靠得住的。尤其是这杨六郎。

即使他偶尔也会耍些小手段,但是,归根到底是个不会说瞎话的。

这战报一字一句,分明就是朝不保夕。

偏头关的情况,赵光义是了解的。连年征战,兵丁死伤,从无补充。他手下能还有三万人就不错了。二十万辽军抢城。战况激烈就可想而知了。

结合高怀德的军报,赵光义心下判定:这杨六郎这次,真的时凶多吉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