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何方 > 第三十四章、青山县的故事(1)

命运何方 第三十四章、青山县的故事(1)

作者:夜明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0:56

第三十四章、青山县的故事(1)

冬季来临,气温渐渐变冷,清晨的太阳出来的比平时要晚的多,但有些人家的灯火却早已亮起。

夜家原提着油灯来到仓库,将墙上的烛台点亮,然后伸了伸腰,活动了一下手臂。

“孩子他娘,开工了。”董素清听见丈夫的声音,回应道“等会儿,孩子们刚起来。”

夜家原没有等,自己先动手将仓库里的米扛出去,过了一会儿,吃完早饭的董素清和夜安、夜杉也上来帮忙。

天空上星月犹在,但夜家人已早早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几年前,夜家人不过是小林村一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家,一年到头不是吃山里的野菜就是吃田里种的土豆番薯,生活极其拮据,贫困潦倒仿佛就是他们一家的代名词,然而上天似乎并没有抛弃他们,大儿子夜初背井离乡来到上海闯出了一番事业,不仅自己的建筑公司做的风生水起,还娶了纺织业龙头金氏的小姐,事业婚姻双丰收。出人头地后的夜初并没有忘记远在家乡的家人,这几年他但凡有些余钱就会寄一部分到家里,从最初的几十元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些钱彻底改变了夜家在村里的生活,不仅天天有米吃,就连吃肉也能随心所欲了,眼见家里生活越来越好,夜家原不愿意总是靠大儿子的钱接济,决定带着妻子、二儿子和小女儿一起搬到了青山县县城居住,夜家原买下了一个临街商铺做起了米铺生意,夜家原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只开了一间铺子,铺子后面则是仓库和他们的住所,如此便把居住和生意合并在了一起,夜家的暴富一下子在青山县传开了,羡慕的声音、嫉妒的碎语接踵而来,然而正是这种连锁反应反而让夜家的米店成了县里的明星,不少人说夜家卖的米有财运,吃了可以转运发财,虽然传言说的很悬,但这也为夜家的生意带来了不少益处。

夜家原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把今天要卖的米都搬到了铺里,然后打开了米铺的门,一道微光照在门槛上,黑夜终于离去了,太阳从东边的山里慢慢爬了上来,如孩童起床一般。

“都累了,擦擦汗洗洗脸,面煮好了。”董素清从厨房里端了四碗面出来,上面还有昨晚剩下的一些肉丝和煎蛋,这是四个大碗,每碗都很冒,这夜家人似乎是前半辈子饿怕了,现在的他们无论男女大小都特别能吃。

夜家原边吃边说道“冬天了,天亮的越来越晚,早上冷的要命,你们要多穿点,老二老三,你们以后可以晚点起来,我和你们的娘能忙得过来。”

夜杉道“爹,我们不睡懒觉,可以早起的,我们帮忙,你们能轻松些。”

董素清道“不就这点活儿,有啥轻松不轻松的,你们现在要以学习为重,起来的早了,在学堂容易犯困。”

夜家原道“就是,多亏了老大,现在咱们家里条件好了,你们也能上学堂了,这个机会可不容易,想想整个青山县,家里能供娃上学的有几个,现在你们要好好学,其他的事都放一放,等以后再把你们送到省城读书。”

夜安道“对了爹,说起大哥,他昨天好像又来信了吧。”

夜家原道“哦,差点忘了给你们看,今年老大会带着媳妇回来过年,我和你们娘商量了一下,把后院东边那件屋子收拾出来,让他们两口子住。”

夜杉道“我听说嫂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比咱县里的富户黄家还有钱,她不会瞧不起咱们家吧。”

夜安道“这应该不会吧,她既然瞧得起哥,那就知道我们家的情况。”

董素清道“不管怎样,新媳妇进门总不能让人受委屈,现在家里有些余钱,不如拿出一些把后面的屋子好好装修一遍,咱们的面儿就是老大的面儿,不能让老大丢面儿。”

夜家原点了点头,道“说的是,回头我就去安排,不仅那间,整个屋子都翻一下,新年新气象,图个吉利也好。”

到了时间,夜安和夜杉挎上书袋离开米铺朝学堂方向走去,出门不久,就遇上了老刘头。

“夜安、夜杉,又去上学啦。”老刘头给这两个孩子打了个招呼,说是孩子,但二人早已个子不小了,夜安已经快十八岁了,而夜杉也满十六了。夜安礼貌性地点了下头,而夜杉则直接把头扭了过去,一脸的不满,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老刘头的女儿刘英曾经是夜初的青梅竹马,结果刘家父女嫌贫爱富,将刘英嫁到了黄府当少奶奶,夜安的性格比较文静,虽然心里不喜欢刘家人,但面子上却不失礼节,但夜杉却是个直肠子,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心情全写在脸上,便有人调侃夜杉像个男孩子,夜安反而像个女孩子。

老刘头见夜杉对她甩脸子,也把脸垮了下来,旁边一个过路人笑道“老刘头,你看这夜家孩子都不爱搭理你,现在夜家有钱了,你后悔没将女儿嫁过去了吧。”

“去去去,大清早废话真多。”老刘头挥了挥手,一脸不满地朝黄府走去。

他一进门,便看见一个穿着旗袍的妇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被黄府赶了出来,还连同把衣箱扔了出来,老刘头纳闷,这两人穿的人模人样看着挺有钱的,怎么会被拒之门外,他向管家一打听,原来这二人是黄老爷黄济世的弟妹和侄女,黄老爷的弟弟原本在上海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前段时间因为私藏白面被警察抓了,不久后便枪毙了,家产也被曾经生意场上的伙伴给霸占了,可谓家破人亡,而留下的这对孤儿寡母无路可走便想着投奔远亲,可没想到人情比纸薄,黄济世拉不下面子便躲着不出面,却又让他那刁蛮的妻子吴氏将那对孤儿寡母给打发了,可怜这对母女,前路茫茫,无以为家。

老刘头来黄府找刘英聊天,此时的刘英虽然才二十出头,却早已没了那种少女的灵动,头上带着好几根各色的珠钗,双手都带着翠绿玉镯,一身贵妇样儿,老刘头道“女儿啊,你这件衣服是新买的吧,没看你穿过。”

刘英道“对啊,这是昨日在街上顺路买的,怎么样,好看吗?”

老刘头道“好看,一身贵气,一看就像少奶奶,只是你这衣服买的是不是太勤了,一件衣服就没见你穿过三次。”

“那有什么关系,这黄府有的是钱,买两件衣服算什么。”刘英道“只是我婆婆那个老家伙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买衣服要念,买钗子也要念,就连吃饭没摆好姿势都要唠叨,说白了就是嫌弃我是山里来的,还一直没有给黄家生儿子,故意挑刺,死老太婆。”

老刘头道“你也别气,那老姑婆就那样,仗着自己以前是什么王爷家的格格,也不瞧瞧大清朝早就亡了,她娘家也都被革命党杀成绝命户了,还那么嚣张,还有他那宝贝儿子,这都娶了八个姨太太了,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怪谁,还不是他那儿子里面不行。哎,现在真他娘的后悔,早知道当初就多熬两年,把你嫁给那姓夜的不就好了。”

刘英道“爹,听说夜初在上海做生意发达了,是真的吗,不会是道听途说吧。”

“这事儿不用怀疑。”老刘头道“你看看那夜家米铺,店不大,生意还特好,这财运就差刻脑门上了。”

刘英叹息道“本以为他是个没出息的小子,没想到他运气这么好,才区区几年就翻身了。”

老刘头道“听说夜初是在上海发达的,上海可是寸土寸金,搞不好他现在的身家比黄府还多。”

刘英道“多也好,少也罢,世上没有后悔药卖。”

老刘头道“对了,这一进门就没见到咱姑爷,人呢?”

“他……”刘英冷言道“他还能在哪儿,估计这会儿又在青楼哪个房间抱着姑娘睡大觉。”

刘英的丈夫黄安民是黄府的独子,人称黄少爷,从小便受到父母的溺爱,不可一世,在县里更是一个小霸,不仅不务正业,还特别好色,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各色女人,这些女人虽然长的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贪慕富贵,而黄少爷正好合了他们的胃口。

青山县的妓院可谓黄少爷的第二个家,这里不管白天晚上都会营业,这日,黄少爷和一个姓杜的浙江商人在妓院二楼的包房里谈事情,旁边还陪着四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卖弄风骚,黄少爷道“在省城合资建厂,这可不是个小事。”

杜老板道“当然不是小事,小事又怎么会找我们聪明的黄少爷谈呢。”

黄少爷听后喜开颜笑,“杜老板真会说话,就冲你这句话,我帮你去跟我爹说说,只不过,我爹会不会同意,这我就不敢保证了。”

杜老板道“黄少爷是人中龙凤,想必黄老爷也一定是慧眼识珠之人,有你们这样能干的父子,我相信,黄府一定会一直兴旺下去。”

“哈哈哈,说得好,来,我们干杯。”黄少爷对杜老板的印象非常好,他把杜老板找他合资建厂的事告诉了他爹黄老爷,因为合资建厂是大事,投入的钱定然不少,所以黄老爷没有轻易下定,但这个杜老板又是青山县警察局局长王成刚介绍的,王成刚和黄老爷是拜把子兄弟,靠着黄老爷的资助坐上了局长的位置,之后还认了黄少爷当干儿子,可谓亲上加亲,黄府和王局长相互勾结发了不少财,因此才成了青山县首富,按理说他们利益共存,没道理坑对方,可是出于谨慎,黄老爷还是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因为他也不想让挣大钱的机会白白流失,于是黄家父子便再次约了杜老板和王局长出来吃饭。

黄家父子和王局长早早地就到了,可杜老板却迟迟没到,黄老爷道“王兄,你这介绍的人架子也太大了吧,可不可信呀。”

王局长道“这人是我的老相识了,认识好多年了,可信是绝对可信的,现在还没来估计是他太忙了吧,毕竟人家生意那么大,总不能每天就等一顿饭吧。”

“来了。”黄少爷喊道,只见杜老板坐着一辆黑色洋车在饭楼下面下车,上楼后,杜老板道歉道“不好意思,事太多给耽误了,黄老板,黄少爷,没耽误你们吧。”

黄家父子虽然心里不悦,但面子上自然不会计较,但王局长却黑着脸道“老杜,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吧,黄老板父子是我的家人,我好心给你们牵线搭桥让你们有挣钱的机会,你却让我们在这儿玩迟到,看不起我?”

“诶,哪里敢呀。”杜老板道“我当然知道王局长和黄老板的关系,我怎敢故意怠慢,实话跟你们说了吧,刚刚迟到是因为省城有个姓吴的老板来找我,也是想和我谈合资建厂的事,本来我是想同意的,只不过我既然答应了等黄少爷等黄老板的回复,我就不能食言啊,做生意可得以诚信为本,况且还有王局长您在这儿,我可不敢得罪您,这不,我跟他说印鉴忘了带,还有两天才寄到,寄到就签约,把他打发走了,我才火急火了地赶来这儿,你看我满脸汗的,气都还没理顺。”

黄少爷道“他妈的,那什么姓吴的也敢和我们争,杜老板,我们黄家现在就和你签约,然后让他滚蛋。”

“慢。”黄老爷冷静的说道“看样子想和杜老板合作的人还不少,杜老板,在家里小儿没和我说清楚,这合资建厂到底怎么做。”

杜老板从公文包里取出几份文件递给了黄老爷,道“我们公司派人调查了附近各个城市的情况,发现你们这边根本就没一个固定的西药厂,所有的西药都是从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发货,有的居然还从海外发货,本来西药就不便宜,再加上长途的运输成本,这就投入更多了,所以啊,我们才动了合资建厂的念头,你们这附近大山众多,有许多制药的原材料,这些都是无主的,在这里建厂,光是成本就能省下不少,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一个熟悉当地药材分布的合作商了。”

黄老爷道“西药?我们黄家是中医世家,祖辈上是给宫里当御医的,向来只卖中药,这附近一代也只有中药卖,西药怕是不好卖吧。”

杜老板道“不,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没人卖,才能抢先甚至垄断市场,中药虽灵,可药效来的慢,西药虽贵,可药效好,而且药效也来的快,西药刚来那会儿,中国人说它是洋鬼子的毒药,吃了会怎么怎么的,有钱的没钱的都不敢吃,可现在呢,在像上海、南京那些大城市里,西药店越开越多,医院里的西药更是随处可见,一个个抢着买跟挖金似的,可卖中药的呢,越开越少直至关门,这就是时代,就好比刀子取代木棍,枪杆子取代刀子,大势所趋,你们这边现在没人卖西药,但未来,我敢保证卖西药的肯定比卖中药多,为什么,因为整个中国的风向标都是由大城市到小城市,变化说来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