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英乱世录重发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可惜不选我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可惜不选我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可惜不选我

张宁欲将罗成收到帐前听用,没想到罗成张大了嘴巴大叫了一声。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什么如此失态。

“你不愿意?”张宁微微一笑问道。

这个笑脸瞬间秒杀罗成,发了一会儿呆后,罗成立即连声叫道:“我愿意,我愿意……”

真不可思议,冷面寒铁竟然慌乱起来。

若是童飞知道,罗成是因为没有盘缠到不了柏坡,方才投了离他最近的太平道,估计会气得吐血。

此时的童飞已在听第三个乱入人物的信息。

“叮……乱入第三人,著名宋朝将领荆嗣……”

“哇……荆嗣,这个牛呀……”童飞读过荆嗣的事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猛将,差点叫出声来。

“叮……荆嗣,武力95,统率89,智力60,政务51,植入身份为曹操最新招募的将领……”

“嘿!曹啊瞒,你是真心要和我过不去是吧?没事你去招募什么猛将,让我好好在柏坡养活流民不行么?”听闻曹操在招募人才,童飞心中升起一股敌意。

张良告诉过他,曹操之所以一直盘踞在冀州,就是想从柏坡人身上捞取升官的资本,若不是他的部队被打残了,可能早就针对柏坡展开行动。现在听说曹操在招人,很明显是要积蓄势力剿灭他们,他如何不生气。

“叮……人物介绍:荆嗣著名宋朝将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宋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乾德初年,响应招募为控鹤卒,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李继勋选择强悍勇士一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阳寨。荆嗣请求前去,亲手斩杀五十多人,敌人烧毁军壨在夜丧逃跑。逼近汾河,敌将杨业扼守桥梁道路,荆嗣与敌转战,贼军迟过了桥。、杀死杨业所部士兵数以千计,射中杨业的随从骑兵,获得军旗、战鼓和锁甲很多,杨业退保城中。他们烧毁南门,夺取羊马城,箭纷纷射落在面前。夜晚,几千敌人逼近营垒,李继勋挑选五百名勇敢兵士接战,而荆嗣作先锋。等到天亮,交战几个回合,斩杀和俘虏很多人。荆嗣跟随宋太祖征伐太原,贼军来抗拒。焚烧洞子。太祖派遣殿前杨信率领一百人增援,荆嗣参与,率先冲锋陷阵。太祖召见,补为御龙直。太平兴国初年,三次升迁为天武军校。太宗再次征伐太原,荆嗣陈诉希望率领一支军队先攻,太宗命令他主管城西洞子。太宗巡视军队,荆嗣登上城墙,亲手杀死几个贼人,而他的脚被两枝箭射穿,中了手炮,断了两个牙齿。太宗看到他,立即召来赏赐锦袍、银带。跟随征伐幽州,隶属於殿前崔翰,斩首三十级,补为笼猛副指挥使。这是他的两个战例。”

“果然不凡啊……可惜和罗成一样不选我……”童飞呼了一口气,好在李靖四人正在忙碌,没有听到。

“叮……未检测到有人跟随荆嗣乱入……”

“叮……乱入第四人,清末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家曾国藩,曾国藩武力40,统率95,智力94,政务95,植入身份为袁绍刚招募的幕僚……”

“文正公,你还是出世了,可惜了,你不选我……以后我当如何待你呢?”非常敬佩的人没有乱入到自己阵营来,是很难受的事,而他也知道,乱入的人要跟谁混,他说了不算,只能被动接受。“算了,目前,还是黄道婆最重要。”想到她的出世,心情方才回复平静。

“叮……人物介绍:曾国藩:清末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童飞还是个特种兵的时候,闲暇之余,经常研究曾国藩的治军之道,他知道曾国藩提倡把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队武器的近代。

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他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又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也是曾国藩建立湘军的首要一着。他说,“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因此,他组建湘军时,主张不在市民而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乡农中招募的兵员朴实壮健,有利于灌输封建的忠义伦理思想和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曾国藩还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概不招募。曾国藩的这一做法,完全是承袭了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曾国藩对绿营的编制方面也进行了改弦更张。湘军的编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湘军之始,营以上不再设官,各营全辖于曾国藩一人。其后营数增多,才有统领和分统的称谓。曾国藩要求以将必亲选、兵必自找、层层节制的原则组建军队,自统领至兵勇都是逐级进行募选,改变了绿营中“兵与兵不相知,兵与将不相习”的弊病,但也明显暴露了建立私家军队的用心,并从此就开创了近代中国“兵为将有”的先例,军阀拥兵割据的局面也就初显端倪了。

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苦费心机,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队。所以他认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

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后世太祖一生很注意这点,曾国藩的“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对太祖影响很大,建军之初便制定出著名的治军制度。

“唉……他还是不选我……”脑海中闪过一条条关于曾国藩的信息,他忍不住一声长叹……

长叹不是因为曾国藩没有加入他的阵营,而是因为想到了袁绍的为人,想到了田丰、沮授的结局,不禁为曾国藩的人生感到担忧。

“你就是跟随昏庸的皇帝也比跟随袁本初强啊……”袁绍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好谋无断这个缺点对曾国藩来说是最要命的,这注定着他的很多思想不能付诸于实践之中。

“叮……曾国藩没有携带人物出世……”

“叮……乱入人物播报完毕,请主人注意发现……”系统报完信息悄然退去。

童飞的长叹引起了李靖的注意,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感觉主公有点情绪低落,以为是他遇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于是走过来问道:“主公因何事长叹?”

他当然不能告诉李靖真实原因,稍想一下说道:“某之所叹者,天下黎民之苦也!”

虽是借口,但他为天下受苦百姓忧虑是真。李靖听了童飞话,心中激起千层浪,他投童飞最大的因素是报恩。现在听出童飞胸怀天下百姓,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主公么?李靖出身低微,受足了民间之苦,他立志要为受苦受难的百姓做一番事业,一直以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带他为劳苦大众做事的人,没想到他还真在对的时候遇上了对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