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英乱世录重发 > 第一百六十章 今非昔比

三英乱世录重发 第一百六十章 今非昔比

作者:大少爷的眼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38:48

第一百六十章 今非昔比

第一百六十章 今非昔比

“凉州三明”治羌,各有风格,思想不一,但都功勋卓著,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劳足以彪炳史册,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特别是段颎的名字,那是令羌族胆寒的存在。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颇有见识,熟习兵法。早年曾任郡功曹、上计掾、郎中等职,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并缓和汉羌矛盾,官至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获赠大司农。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

张奂少年时师从太尉朱宠,学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在东汉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后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前往进击窦武。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拜少府,迁任大司农,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免。最终回乡教授弟子,不再出仕。张奂是个优秀的将领,只看几事便知,永寿元年(155年),调任安定属国都尉。安定属国都尉的驻地在安定郡三水县。张奂到职不久,南匈奴统治者左薁鞬台耆与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起兵反汉,进攻南匈奴伊陵尸逐不单于居车儿的单于庭美稷,东羌也出兵响应,进攻张奂的驻地。时张奂营垒中只有二百多人。张奂听到叛军进攻的消息后,便马上带领军士出击。当时一些军吏认为力不敌众,叩头阻止,张奂不听,便率兵进屯长城。这时他一面收集兵士;一面派遣将领王卫招降东羌。汉军很快占据了龟兹,断绝了南匈奴与东羌的交通,诸豪相继率众降张奂,同汉军共同攻打薁鞬等所率的南匈奴叛军,不断取得胜利。且渠伯德十分惶恐,便率众向张奂投降,这样安定郡内的各族人民又获得安宁的和平生活。延熹九年(166年)春,又调张奂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国家经济。这时北部边境的鲜卑,听到张奂的调离消息,便勾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或者五六千骑兵,或者三四千骑兵,开始攻掠沿边九郡,杀害百姓;同年秋,鲜卑又率**千骑兵入塞,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张掖、酒泉,北方沿边地区深受其害。为了平息叛乱,朝廷仍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惟独鲜卑率众退走出塞。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年仅十二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武以后父为大将军辅政。在宦官势力十分猖獗的情况下,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议,图谋驱除宦官势力,但窦太后不肯。这年九月因机密泄漏,宦官曹节等便矫诏发动政变,收捕窦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军士平定叛乱。时张奂不明真相,曹节便矫诏令张奂率五营士围窦武,窦武见张奂在对方阵营中便知不敌,拨剑自刎。

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他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他党附宦官、捕杀太学生,因而得保富贵,两度出任太尉。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段颎一代名将,皇甫规、张奂在军事方面也颇有建树。但三人相较,段颎的战绩则远胜其他二人了。贾诩当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回乡,途中遭遇叛乱的氐人,他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因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由此可见一斑。

段颎正在围剿王庆,张奂年迈,无力征战,凉州三明仅存的两员名将都无法到并州征讨农民起义军。朝中生出不同意见,一部分主张调北地太守皇甫嵩带兵;一部分主张由曹操挂帅;一部分则建议由卢植率军征讨;杨赐推荐侄儿杨素剿贼;袁家推荐袁绍和袁术……

当天的朝议热闹非凡,一众大臣各执己见,只到散朝都没有定出人选。

被司徒杨赐推荐剿贼的杨素,正在家中大发雷霆。月前,义女在京中认识了一个流民,此人才华横溢,一番相处之后,两人深陷爱河不能自抜,他们知道,杨家绝不允许两人结为连理,为了能长相斯守,经男子精心策划,两人逃出京城,私奔而去。杨素闻迅之后,立即派人追捕,可惜家将派人前来报告,人没找到,他们已在冀州一带找寻。

杨素的才能颇有名气,高俅一党素有耳闻。张让、高俅一伙深知,叛乱不平,他们的就难以逍遥快活,受皇帝亲睐,一番调查之后,他们认为杨素确实有统兵之才,但又不愿让杨家独领功劳,于是向灵帝进言,由卢植挂帅,杨素为辅带兵剿贼。灵帝从其言,任命卢植为中郎将,杨素为副将,杨玄感为校尉,带精骑四千、步卒六千前去并州伙同地方军共击起义军。

在童飞完成造纸、印刷两项工程和寻矿期间,张宁说通张角,由他率徐茂公、李岩等人带领教众大力发展生产,广积粮草,并秘密组织人员打造兵器铠甲,她绝不容许黄巾起义时,起义军们还用锄头棍棒做武器。她完成了几项隐藏任务,召唤出王君可、谢映登、杨钦、伍尚志、迟昭平五人。

王君可,瓦岗山五虎上将之一,原本是绿林豪杰,担任绿林中北路总瓢把子之职。因为生得面如重枣,美髯垂胸,掌中一口青龙刀,胯下一匹枣红马,有最爱穿鹦哥绿的战袍,仿佛关云长重生一般模样,所以江湖人送绰号:绿袍帅,美髯公,大刀王君可,其武艺在五路瓢把子中排行第一。其人为人仗义疏财,曾经收留过罗士信,并且与秦琼交情深厚,王君可而且由于相貌堂堂,为绿林英雄树立了形象,多次博得对手的敬佩,就连心高气傲的罗成也一见面就和他套近乎。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论年龄,王轩(王君可)在四十六友中排名第六,所以别人都称他为王六爷。

谢映登,瓦岗五虎将之一。因善用银枪,神射无敌,号称神射将军。他早年与王伯当一起,为陕西少华山的绿林领。裴元庆攻打瓦岗时,谢映登飞箭救下单雄信;后得军师徐茂公将令,谢映登与王伯当一起,在山马关计赚裴府家眷,裴元庆三父子得以顺利归瓦岗。李密用江山换美人,谢映登心灰意冷,归隐山林,出家为道。谢映登自幼聪明好学,诵读经文过目不忘,十四岁中秀才,后习武,精于弓箭,熟读兵书,十八岁时即文武兼备,远近闻名,人称“赛信陵”。隋炀帝荒淫无道,群雄四起,时在朝任职的谢弘(映登之叔父)遂辞官出家修道,隐居于终南山,对谢映登影响很大。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谢映登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官兵对谢家庄的侵扰,从而惹怒了朝廷,遭受围剿,谢映登组织乡民多次打败官兵的围攻,辗转来到到陕西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很快对这一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队伍不断扩大,后来他率众投靠瓦岗军,被封为“大魔国镇殿将军”,当时年仅二十多岁。李渊父子建立唐王朝后,他毅然拒绝封赏,看破世间荣华富贵,悲欢离合,急流勇退,追随谢弘前往终南山三清观,正式出家修道。

杨钦,又作杨凡,宋朝历史人物。初为杨幺叛军之悍将,二大王,号小霸王,有万夫不当之勇。居然与杨再兴大战到难分难解。

伍尚志,原为杨么部将,潭州之战以火牛阵击败岳飞,杨么因此赐婚,招为驸马。不想公主原为岳飞表妹,反说服伍尚志归降。岳飞被害后,归家抑郁而终。伍尚志手使方天戟,与岳飞大战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武力与杨凡相当。

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继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之后,于地皇二年秋(21年)在平原城西南河阻中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豪绅、掠贵族、分粮与贫穷百姓,扶危济弱,杀富救贫,一时声威大振,成为众豪强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通过张宁一年多的努力,太平道已远非前世可比,他们人才济济,猛将如云,组织有序,发展经济,秘密精练军队,打造兵器铠甲,建立情报机构,独立自主,不再依附朝廷官员。在李岩强有力的宣传下,十数万的百姓都坚信跟着“太平道”,吃粮有保障,自主参加军队的人员多达数万。张角一党,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太平道,已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