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碑记忆 > 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

乾隆碑记忆 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

作者:文起2018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34:28

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

第十三章 沉冤得昭雪

再说坐在大堂的知州念之谦,听了俩人的名字,虽然扎耳朵,但两人都跟他扯不上关系,也就没有顾忌了,便说:“行了,乱七八糟的!你们都给我从实招来,为什么调戏女人,还……”

话说到这儿,忽然给凑到耳边师爷的唧唧声儿打断了!师爷之所以打断知州的话,是徐虎的橫劲儿让他的心里不踏实,这是在大堂上,没根底儿的有谁敢横啊?

念之谦听完师爷的话,也回了点味儿。而后,先看了眼徐虎,耿着脖子,没出声儿。又看王元,看了几眼后,便按师爷说的改口问道:“王大儿,你打哪儿过来?”“山西啊”王元回道。嗯?念之谦听了疑惑:“大胆,你明明是陕甘口音,怎么乱说是山西人啊?”王元听了后,看了看他,没想到他能分得出山西和陕甘口音,下边便照实说:“我老家本是陕甘定边,15岁时随父迁居山西。”念之谦听得点了下头,因为他那个同僚就是定边人,俩人口音相同。念之谦放心了,又问:“你从山西哪儿来啊?”“灵丘”“来了多少人?”“就我一个,小生意,一个人做。”王元又答。“来这儿做哈呀?”念之谦又问。“做生意呀”王元又答。“做的哈生意?”“山里人,山货,哦,还有米麦。”王元又答。问到这儿,念之谦身子往后仰了仰,清楚了,小买卖人,没根子。而后才问徐虎:“徐二,你也报上来?”

徐虎听了耿着脖子说:“你问过了,干哈还问?”徐虎这句话和表情,更让念之谦觉得,必须问个明白,也没敢高声,说:“这是大堂规矩,必须说?”徐虎看了看他这才说:“我是淮安徐家湾的,也是做生意的,做粮米生意,也做布匹生意,就我一个人来的,生意不大……”徐虎一口气说完了。徐虎的这段话也不全是假话,他确实是淮安人,但和王元一样,也不是买卖人。

念之谦听完后,也听明白了,也是个没根儿的,不再问了,还扭头看了看师爷,师爷赶紧点了点头。

念之谦回过头,看了看,眼线又落到王元身上,觉得这个软,要先从软的开始。于是指着王元问:“王大儿,你先说,为什么调戏女人,还砸坏了店里的东西呀?”

王元听后,看了看他说:“大人,我得跟你一个人说,到你跟前儿说。”“哦?”念之谦一怔,又伸脖子眯眼看王元,见王元的表情平静,没有惊惧之色,心里又不免有点敲鼓,因为以往跪在堂下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就想:跟我一个人说,说什么?难道、难道他有根子?忽然又想到在户部时那个同僚!那个同僚比他大两品,如今还在户部任职,也姓王?又想到定边地荒人稀,同姓多有关联……?

念之谦这么想着,还看着王元,因为下边怎么问还没想好。王元听他不回话,按捺不住,就又说了一遍。这时师爷又凑到念之谦耳边说了两句,他这才说:“把他押上来”俩衙役就拉起王元走到堂案前,王元把身子往前探着,叫念之谦也探探,念之谦又看了他两眼,没有戾怒之色,这才把身子探过来。王元便对着他小声说:“大人,我这怀里有张条儿,你掏出来看看?”王元手被反绑着,自己掏不了。念之谦一听“条儿?”又一怔,便又想到“根子上,根子写的!”不敢掏,看着王元。王元又说:“你掏出来看看吗?”念之谦还怔着。这时,一边的师爷用手碰了碰他,又觍了觍下巴,他才狐狐疑疑地把手伸进王元怀里,摸到掏出来一看,是张银票!攥起来的心立刻放开了,还像涌进了一股热汤。因为用钱的都是没根子的。可一看200两,又有点凉。其实,他一年的俸银只有100两,200是他2年的俸银,还嫌少,是他越贪胃口越大了。于是便不满足地说:“就这小条儿?”王元一听又对着他耳朵悄声说:“不满大人说,我身上带的就这么多,等事成了,再孝敬你1千。”“事儿成了,哈事啊?”念之谦不明白,问。王元又说:“我想收那女人做偏房,在这儿开店。”念之谦这下子明白了,肥婆是个寡妇,家里也没别的男人了,收了她就收了店,小店再小也能值两千三千的,这小子想双赢啊,真不愧是生意人。

还没等念之谦王元再开口说话,徐虎喊开了:“大人,大人,我有话跟你说!我有话跟你说!”念之谦抬头看过来。王元便起急地说,大人,别听他胡说!可念之谦乐了,乐什么?这样才出彩呢,他知道,买卖人都这样,这叫竞争,不然就算不上买卖人,就发不了财。于是摆手叫王元下去!可王元不走,俩衙役硬把他拖下去了,下去了王元还喊:“别听他胡说说!别……!”

银票掏出来了,还听王元的喊吗,念之谦这会儿心里也有底了,就对徐虎招手,让他过来,俩衙役就拉起徐虎,并推到了他跟前。徐虎也小声说怀里有东西,念之谦没再愣怔,伸手给掏了出来,也是张200两的银票,徐虎也对着他的耳朵说了几乎和王元同样的话。念之谦还直感慨,俩人一个味儿,争得不是胖娘们儿,是她的店,不是人,是家产。如今他们“鹬蚌相争”他就更能“渔人得利”了。这个路子他熟习,因为他能入仕,就是一路花钱过来的,从小考到大考,每一次都是用银子先买到考题,所以一路走了过来,直到出任隶州知州,也是银子买到手的。候缺的一大帮,有的比他候的年头多得多,不花银子怎么会落到他的头上。他没亏,上任一年多就返本了,如今都是赚了。在户部时,他这样的下品官吏,没职没权,除了那点俸禄,什么都赚不到。念之谦打心底根儿乐呀。这时徐虎又对着他耳语道:“大人,帮我把那小子赶了,别让他再掺和,以后每年一个数。”一个数是多少?念之谦不大明白,没出声。徐虎又小声说:“一千”一千是他10 年的俸银。念之谦这会儿听得明白,便阴贪地一笑说:“知道知道”也让徐虎退下了。念之谦就这么把400两银票收下了,还等着接下来的一千两,两千两……

这时,下边跪着的秀香忍不住了,突然问:“大老爷,他俩跟你说的什么呀,怎么嘀嘀咕咕的,你从他俩身上掏的什么呀?”王元徐虎做的她根本不知道,刘先生没对她说。

“大胆,你这刁妇,他们说你哈都不懂!他们是坏人吗,你真是白长俩傻眼!”念之谦斥说道。

“怎么不是坏人呢,我这胳膊还疼呢,都是他俩拽的,还有这个!”秀香又指着旁边的碎瓷片子说。

徐虎便扭头看着她说,你说说你,放着银子不挣,好事不要,跑这儿来告状,告状能挣银子吗?秀香没听明白,愣愣地看着他。知州念之谦听明白了,说,就是吗,多几个男人疼你多好啊!这话秀香听得明白,多几个男人疼,那不就是养汉窑姐儿吗,脸跟着红了。这样的话刘先生更没对她说,所以有点生气了,瞪了徐虎一眼,不说话了。

王元看着徐虎嘲讽地说,也不照照自个那样儿!徐虎立马扛了他一膀子,差点把王元扛倒,还说,人不可貌相!徐虎比王元矮点儿,模样黑点儿。王元还要说,念之谦不想听这个,大声斥责道:“都住口,这是公堂!”徐虎王元这才住了口,但看上去都一脑门子地怒气。

400两银子到手了,念之谦不想听他们再吵吵,在这儿也吵吵不出银子来了,得让他们回去吵吵,那样儿才会有银子呈上来。当然他还知道,这事的结局,很可能伤一个,或是死一个,为利,俩人都会不择手段,那样更好,俩买卖人闹上公堂,他会赚到更多的银子。甚至还想到,若吵吵不出人命来,就给加把火。念之谦这么想过之后,就一边装好人,一边拿出官腔说:“你们几个都给我听着,这事儿老爷我都清楚了,这是好事吗,干吗弄成这个样子呀,回去商量去,不许胡打乱闹了!商量不好,就别怪老爷我做主了!”

商量,商量什么?他做什么主?秀香又听不明白了,不知道王元徐虎跟他嚓嚓了些什么,他又掏走了什么,又问了念之谦一句。念之谦便对她说:“你怎么青红不分皂白不辨呢,是祸祸你吗,是喜欢你,真把你当杨贵妃了,你还不明白呀?多好的事儿,这是你的福分。你想当贞女呀,当那个有什么好的,回去好好想想,想不通也由不得你!”接下来又对王元徐虎说:“你俩也回去商量去,退堂!”说完,揣上那两张银票,抬屁股走了。

秀香愣着还没回过味儿来,几个衙役已经给徐虎王元松了绑,他们俩明白,这出戏演完了,俩人过来,一边一个又拉起了秀香要走人。可秀香又喊开了:“老爷,老爷,他们又拽我了,又拽我了……!”

念之谦400两银票到手了,还能听见这个了吗。徐虎王元把秀香拉起来,秀香才忽然想起来,还没听见告英二呢,不走,还问。徐虎便对她说,告过了。秀香不明白,没听见说呀?徐虎王元不再听她说,拉着她就走。一个衙役突然喊他们站住,叫秀香把那堆瓦碴子收走,仨人只好回头收进包里带出了大堂,一出大堂,徐虎甩手给扔了。秀香舍不得那块旧布,想捡回来,可徐虎王元硬拉着没让她去捡。

他们走出大门不远,秀香惦记着徐虎的腿,就憋不住了,问徐虎的腿疼不疼?徐虎摇摇头说没事。秀香不信,还拉起他的裤腿看,看到两条腿上都有红檩子,那是给衙役踹出来的,先骂了衙役们几句,又埋怨四爷和刘先生,说:都怪他俩,我说不行他们非说行,白叫你挨了好几脚。徐虎又笑着说没事。秀香又问徐虎,你们跟知州说得什么呀?徐虎哦了声,说是英家人指使我们干的,是刘先生让这么说的。秀香还信了。可接着又问,知州在他俩怀里掏的什么?“银票啊”徐虎王元一块儿说。“银票!多少?”秀香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问。徐虎又回她:“一张200两”“啊!”秀香听了大吃一惊,又说:“你们、你们干嘛让他掏啊?”徐虎王元看她那副吃惊的样子,笑了说,没事。“还没事,你200,你200,你俩400两啊!”秀香又说。徐虎王元又一块儿笑了,也不知再怎么对她解释好,就不说了。

秀香心疼银子,又埋怨道:“他们、他们都说不送银子呀,你们不知道吗?”徐虎王元笑着摇了摇头,还没说话。秀香便一路走一路埋怨四爷和刘先生不该让她来告状。说着说着,忽然又想知道,知州对他俩说了什么,因为知州最后对她说的那几句话,她听了有点糊涂,王元只对她说知州嫌钱少,他们说过两天再给送来。“还送,他要多少啊?”秀香更吃惊了。王元便安慰她说,哄人的。听了这句话,秀香心里才踏实点儿。可是一路上,还是不住地埋怨四爷和刘先生,不该让她来告状。徐虎王元不说话了,怕漏了嘴,吓着秀香。

回到店里时,天都快黑了,乾隆刘先生早就等着他们了。乾隆一看秀香脸上挂着霜,就问:“怎么啦?”秀香便把徐虎挨踹,让知州掏走的400两银票的事说了,还边说边埋怨,还说自己不该听他们的去告状,还抹开眼泪了,嘴里还说:“400两啊,就这么叫他掏走了,我怎么还你们呀?你们也看见了,他们那些人,弄走了我们店里多少东西,好几天的钱都翻走了, 你们给那些钱,我要不是放得严实都得给翻走了。我怎么办啊?”说完还哭出声。

乾隆听闻,本是生气和惊悚,可让秀香的诉说和满脸的表情,给逗笑了。刘先生没笑,还故意说:“哎,秀香,这银子可是给掏走的,不是送的,送的不用还,这掏走的可得还啊,可不能耍赖呀?”“啊!你们不说愿出银子吗,又不是我让你们出的?”秀香不哭了,吃惊了,眼睛还一下子瞪得老大。刘先生又说:“是啊,让你送的不用还,可这不是让你送的,是掏走的,两码事,得还啊?”“哎哟,我的天啊,你们怎么说话不算话呀!”秀香放声大哭起来,这下逗得乾隆大笑起来。待笑够了才说:“行了,别哭了,逗你呢,没人叫你还银子。”秀香立刻止住了哭,转过头来看着乾隆,满眼的泪水,乾隆又笑了。秀香跟着问:“你、你说的、真的吗?”她是想证实,怕自己听错了。乾隆回她:“当然真的,这回你放心了吧?”秀香破涕为笑。笑了两声,看到刘先生,忽然不笑了,便撅起嘴来说:“你还乐呢,你都跟俺爸爸一般年纪了,还吓唬人!”刘先生还在笑。可乾隆借着劲儿说:“哎,秀香,你就认他当爸爸吧?”刘先生不笑了,顺全徐虎王元也不笑了,有点意外,都看着秀香。秀香“啊!”了声,更有点意外,看着乾隆。乾隆带着笑,还冲她觍下巴。秀香明白,这是让她认爸爸叫爸爸。她把目光又转到刘先生脸上,刘先生也看着她,不说话,那样子秀香就觉得他愿当爸爸。秀香心里有点乱了,脸上的表情也复杂了,可还是说了俩字:“俺不” 乾隆听了又说:“你不吃亏”“俺不”这次秀香说的干脆。顺全有些着急了,还指着秀香说:“你呀你呀,真傻!”刘先生这才说,算了算了,别让秀香难为情了。秀香低着头,有些害羞,还有些不知所措。

忽然秀香又哭了,乾隆便说,不认就不认吗,干吗哭啊?

其实这回哭是因为有些激动,她知道刘先生是个好老头儿,也看出来了,她要愿认,刘先生还真愿当,就是自己拉不下脸来,怕让外人笑话。可这话她不能说出来,这是其一。还有,四爷说不要那银子了,也让她激动,这个能说出口,就说:“四爷,你真是个好人,我不该拿你当坏人。”“啊,你还把我当过坏人啊?”乾隆不笑了,还故意睁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巴,一副吃惊地样子。“是,你老那样看我妹子,还扒我们窗户眼儿,说话还粘粘糊糊地,我跟我妹子就觉得你不是好人是坏人,就想快点儿把你们撵出去。”秀香又说。“那我是不是坏人?”乾隆看着她问道。“不是,你们是我遇见的最好的好人,我都看出来了。”说这话的时候,还看了看刘先生。乾隆听笑了,刘先生笑着说,你说对了,四爷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秀香不哭了,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可还没忘那400两银子,惋惜地说:“我知道你们有钱,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400两啊,就这么让他掏走了。”

乾隆回道:“他没有掏走,不光没掏走,你的官司也赢了。”因为他确信念之谦这个知州真是个贪赃枉法的东西,所以才这么说。还相信了秀香前边说的,挝玉來就是个黑白颠倒、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

而秀香听后又犯了疑惑,钱都叫人掏走了,徐虎还挨了人家踹,官司怎么就赢了呢?她又看刘先生,想让刘先生告诉她,可刘先生笑而不语,看徐虎王元,徐虎王元也不说话,顺全更不开口,秀香越发摸不着头脑了。她又把目光回到四爷这边,四爷便重复着她的话说:“你不说了吗,谁官儿大谁说了算,我官儿比他大呀。”秀香听他这么一说,才点头信了。

乾隆又跟她说,别的你就不用管了,你也没必要管了,就当没有过这事,忙你店里的事就成了。刘先生跟上说,也不要跟别人说这事。秀香听四爷刘先生这么说,又不明白了,心里又忐忑起来。

前面说,乾隆听到念之谦把400两银票掏走后,就了了案子,他生气和惊悚,是有点出乎意外。因为先皇在位的十多年,整饬吏治十多年,抓了一批,杀了一批,大刀阔斧,严厉程度不仅是大清朝之最,放到历朝历代也是一等的。自己登基以来也没放弃整饬吏治,时不时的就敲敲警钟,可没想到在眼皮子低下,竟然还有如此无所顾忌的贪欲之徒,如此无视圣命的混账东西!

接下来,乾隆就派徐虎带着他的手谕赶回了京城,到了第五天,京城就来了人马,抓了现任隶州知州念之谦,还抓了已经告老还乡的原知州挝玉来和码头大雕英二,都被关进了牢房,抄没了他们的家财。隶州来了新任知州坐堂,秀香马芹都要高兴死了,就等着秋后对他们开刀问斩了。

八年的冤仇终于得报,秀香姑嫂俩这会儿除了高兴,还万分地感激四爷他们,以前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就是姑嫂俩怎么报答四爷的大恩大德。马芹也改变了对四爷的看法,也想好了,只要四爷一说,她就答应,跟着四爷走。秀香呢,就一个心眼儿地给恩人四爷他们做好饭好菜冲好茶来回报。

抓了俩贪官,一个地痞恶霸,还拉近了和马芹的关系,乾隆的心情挺爽,便来了诗兴,随手写出了这样几句:走出门外舒舒性,又遇羞花闭月容。心动难抑上岸来,讨个顺意欢乐情。岂知小舍连廷宫,府衙贪贿菅人命。百姓本是天赐朕,不除蛀蠹何为圣。

再说这天午后,秀香刚把冲好的茶水端到乾隆他们的茶桌上,窗外忽然起了大风,又一阵隆隆地雷鸣声,跟着下起了瓢泼大雨,喝茶的人都跑到门口窗口看,有的还连声祈求:“老天爷呀,别下了,别下了呀,可怜可怜我们这方苦命的百姓吧!”其他人也唉声叹气地说着。

乾隆有些不明白了,眼下正是缺雨的时候,百姓们怎么这么害怕下雨呢?就问给他斟茶的秀香。秀香听了说,四爷你是京城人,不知道俺们绝地这地处儿,是又怕下雨,又怕不下雨。秀香这一说,乾隆忽然想起来,插话说,我知道,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秀香听笑了,可很快就不笑了,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咱这地处叫九河下稍,下雨不光咱这一块儿下呀,上头也下呀,上头下了雨,水就顺着河筒子往咱这里灌,河里的水一夜就浮了沿儿,不是这儿冒了就是那儿漾了,各村的男人都得到河沿上看着守着,就是这样儿也看不住啊,三年两头都得开口子。口子一开那水还有边有沿儿吗,一淹就一二百里地呀,连庄稼带房子都淹了,还得淹死好些人。我爸我奶奶我娘和我8岁的兄弟就是给这口子水淹死的。说到这儿秀香流出了眼泪。她流着泪水又说,就那年,我过门子一年多,那边就开口子了。我上这边来了没遇上,要遇上,还不知怎么样呢。会浮水也没用,没边没沿儿的水,淹不死也得泡死,累死,人有多大儿劲儿,能扑腾多远……

顺全插了一句说:“干吗不快点跑啊?”

秀香听了说,哪来得及呀,口子是半夜开的,上头下了大雨,一夜就涨冒沿儿了,我们村离口子只有2里多地,喝口水的功夫就到了,眨眼就一房多深,根本跑不了,连衣裳都来不及穿。我爸正闹大病没劲跑,我奶奶年岁大了,我娘不会浮水,我兄弟才8岁,都淹死了。秀香两眼都是泪水,接着说,不光淹死了我爸我奶奶我娘和我兄弟,光我们村就淹死30 多口子,还有别的村呢,淹死了好几百口子呀!你们说说,我们这里的人能不怕下雨吗!可是,旱了也不行啊,地干得梆梆的,没有收成,日子也没法过呀……

说到这儿,听有人招呼添水,秀香应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过去了,乾隆脸上有些凝重。他也记起来了,那年有禀报,隶州运河决口,淹了几个村子,死了几个人,看来并未如实禀报,这个混账东西挝玉来真是罪不容恕!

还好,外面是雷阵雨,雨也没有下很大,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可人们的话题还集中在雨水上。乾隆端着茶杯,心思却没在喝茶上,一直默默地听着,刘先生他们也默默听着。

听着茶客的议论,乾隆还默成一诗:闻听窗外雷声鸣,一室茶客皆易容。弃杯门前望云空,祈呼苍天怜众生。时在春尾旱象增,落雨本是甘霖情。不解众生为那般,店妇一一道哀踪。听罢顿知何为害,原是河患常作凶。

虽然成了这样一首诗,但他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还觉得挺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