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续义传 > 第十五回 疾火眼连战败三将 玉女剑暗地擒猛虎

第十五回 疾火眼连战败三将 玉女剑暗地擒猛虎

诗曰:

幼辞父母去乡邦,金戈铁马入战场。

截来发丝拴缰绳,撕旗作带裹金疮。

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

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铜愁见鬓如霜。

却说薛广基、刘林、寇淮真三人前来征讨梁山泊,早被梁山泊远探报马察知,径到大寨,报知此事。聚义厅上,当中李君一、僧继忠,上首雷羽,下首阮武并着众头领。听得小喽啰报道:“霸州兵马钤辖薛广基,并庆州团练使刘林、怀州团练使寇淮真三人引着兵马前来征讨俺们梁山泊。”雷羽听完便道:“我知这薛广基,此人乃是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后。此人武艺超群,箭法更是无敌,是一员虎将。”言说未了,阮阎罗便道:“我去会会这小厮!”黑魔煞李洪鳄接道:“那我与你一起去捉拿他。”许亨道:“二位哥哥莫要性急,且听君一哥哥号令。”李君一调拨兵马,言道:“可请白张飞李充打第一阵,地上阎罗阮武打第二阵,疯武郎顾法打第三阵,三军如纺车般排列,前军战完转做后军,先试探一回这薛广基三将实力。”再教程莹儿做第四军,诱敌深入,僧继忠、凌空二人引步兵,兵分两路埋伏救应。众人领命,领兵备战。李君一再问雷羽道:“徒儿可知这薛广基家室如何?”雷羽道:“徒儿只知其父好像是前兵马大将军。”李君一听完自吟道:“薛家兵马大将军,莫不是!”李君一心中忽唏嘘不已,却是暗自又寻思一计出来,是为如何,还不便在此明说。

等候了不到二日,天清光足,远路探子在坡上早望见官军到来,先锋队里头将刘林早已是扎下寨栅,预备攻打龙口关。李君一便命令三将引人马下山御敌,两军对垒,只见对阵先锋将刘林拍马出战,怎生模样?有诗为证。但见:

出战是先锋,胸襟武力好。

卧瓜金锤亮,虎口吞铠袍。

上山可擒虎,下水能伏妖。

庆州团练使,先锋将刘林。

这英雄刘林与薛广基是同年岁所生,面圆身壮。同为一期武举出仕人,出任惠州兵马安抚使。只是因其性格耿直,不肯与上级贿赂,一连几年都未能得以高升,不似薛广基运气好极,半年前方才得调任庆州团练使。当下刘林正于关前秣马厉兵,见第一阵李充已是大开龙口关,领兵到得跟前,刘林大骂道:“大胆贼寇,螳臂当车,还不早早投降,若是抗拒天兵,自是讨死!我必将尔等解京,碎尸万段!”李充也不答话,拍马舞起丈八蛇矛,直取刘林。刘林挺起卧瓜金锤,来战李充,只见杀的刀光剑影,天昏地暗,正是:好手里面施好手,红心中间夺红心。

当下李充、刘林杀至三四十回合,不分胜败。刘林背后中军薛广基赶到,怎见得这薛广基英雄打扮,但见:

头顶红缨金盔,身披锁子黄金甲,肩抗龙口吞肩铠,照烂龙鳞。雪色披风迎风扬,背束乌号良弓,左腰斜挂夏服箭囊,中连镶玉狮蛮腰带。下脚踏战靴,跨骑汗血马。泼风刀辉锐利,英雄天降神临。

当下薛广基距这两人百步远,见刘林杀得难以分开,便将泼风刀收于腰间,取出背后乌号弓,喊道:“且叫你们这群贼寇看看我这疾火眼的神力。”拈弓取箭,扭转身躯,只是一箭射去,正中李充左肩,李充应声一叫,啊呀翻身落马,身后喽啰皆是大惊。第二阵阮武急忙是带兵来战,让小喽啰抢来李充,先拉回山寨,阮阎罗挺枪直奔薛广基,恰似一头猛虎,薛广基也不畏惧,撇下弓箭,挥舞泼风刀迎上,两个人正是对头。怎见得这对厮杀?但见:

一个恰似山猛虎,一个仿若海东青。

这来是嗔怒枪搠,那去为烈刀砍夺。

这两个英雄好汉杀斗至七十回合之上,酣战淋漓,仍不分这胜那败。要说这薛广基不单单是武艺超群,也曾拜得名师学习暗器,枪镖叉铙、石榄珠圈,样样精通。只是薛广基自认以暗器伤人未免胜之不武,非君子所为。故而只在左臂藏有一袖箭,用以出奇制胜,平日交手几乎不用。现正遇得对头,若要取胜,不得使用,暗自蓄力待时,预备发射,见前方第三军疯武郎顾法军到,顾法大叫道:“哥哥莫慌,顾法在此!”薛广基趁机调转马头,往回跑去,顾法喝道:“走的不算好汉!”拍马紧追不舍,阮武之前早看得分明,知道有诈,急叫顾法住马。却不想薛广基已扭过身来,猛然叫一声:“看箭!”射出袖箭,顾法不防着,射中左肩,大叫一声,亦是翻身落马。阮武急是带兵杀过来抢顾法,薛广基后军也赶到,顾法身后喽啰趁机把顾法拉回去,那后军中的木星使寇淮真也出马来战,怎见得这寇淮真英雄模样?有诗为证:

锋芒显光眼,耀甲覆秋霜。

性刚声洪亮,刀剑三尺长。

严相烈后裔,舍命上战场。

寇家有淮真,木星使极光。

这寇淮真有二十**的年纪,自小生长在定州地界,且过目不忘,熟知家乡一草一木,便是荒山野岭,凭他一人也是健步如飞,轻车熟路。又因其母生产时,天生异象,一颗绿色流星从天划过,因而人皆号他木星使。寇淮真自幼双臂出奇灵活,左手持刀冲锋,右手同时舞剑抵挡都不在话下,当下出阵大骂道:“一群逆贼,何足畏惧?快来与吾拼个死活!”程莹儿见状,便心生一计,主动拍马来战寇淮真,寇淮真挺剑就上,薛广基见势也回马杀来,阮武亦忿力向前拦住厮杀挡住薛广基。寇淮真本念这程莹儿是女流之辈,不堪一击。现不想斗十回合以上,也急切赢不得程莹儿,恨不得一口水吞了这程莹儿,眼看一刀闪过,便趁机提起左手钢剑,望着程莹儿面门劈下来。却被程莹儿眼明手快看出,舞剑收回挡住,只听见铮地一声响,火光迸发,薛广基瞥见了亦暗自喝彩道:“没想这女子武艺居然如此,真乃钦佩。”薛广基又见这程莹儿生得花容月貌,便忍不住再看了几眼,心里暗赞道:“好美一女儿郎。”眼角间程莹儿也不免余光瞟见薛广基这玉面少年郎模样,如此俊朗,不禁是心路微乱。二十回合不到,程莹儿回马往本阵走,寇淮真要逞功论能,纵马来赶追程莹儿,却不想走上小道,不提防路边有埋伏,就见道路两旁喊声大振,绊马索齐起,僧继忠、凌空领着挠钩手一齐上前,寇淮真措手不及,早被拖下马来。僧继忠叫喽啰一发向前,把寇淮真捉了。

薛广基看见大怒,要来救寇淮真,奈何这阮阎罗死斗不放,阮武身后雷羽也带着李全、王皤下山助阵,列成阵势,薛广基见梁山兵多,且捉折了寇淮真,只得先教刘林鸣金收兵,退后三十余里营寨,雷羽也叫本部兵马退回山下西寨,且教喽啰押着寇淮真回寨。李君一望见擒拿了寇淮真,便起身为寇淮真松绑,寇淮真道:“被擒之将,有辱先祖,有何面目苟活于世?还望头领休要多言,只需赐淮真一死了之。”李君一扶起寇淮真,好言劝道:“将军此言过矣,我等上山,只为再续昔日梁山好汉大义,当今朝堂昏庸,雷将乱国,孰忠孰奸?众人皆知,将军等人又何以洁身自好?水泊只为剿灭那一伙雷将,荡除散仙,是只为澄清庙宇,不负昔日我大宋太祖皇帝武德之功,将军若是肯一同助战,是为天下百姓之大福,后世自当有功论,如此又有何辱没先祖之说?”李君一句句说中心坎,寇淮真泣道:“头领之言,发自肺腑,淮真甘心归附。”言罢,磕头便拜,李君一急忙扶起寇淮真,分宾而坐,有诗赞曰:

忠为国家恨贼臣,义归山寨且保身。

功过自有后人评,千古忠义万古存。

李君一再教山寨众兄弟来与木星使寇淮真相见,将其先留在大寨中,好生相待。再犒赏三军并众头领,然后商议军情。李充、顾法两人中箭伤,所幸不是药箭,小喽啰也损失了五百来人,先教杨玟医治受伤者,再寻战机。

再说薛广基收军回寨,和刘林商议,如何取胜梁山泊,薛广基道:“今日虽杀败这伙贼寇,却也折了我们淮真兄弟,我观这伙新贼寇皆是陆上莽夫,没有一个熟悉水性的,不妨试试以水战破敌,必获大胜。”刘林道:“我已想到,且安排下了,只是你我二人皆不善于水战,只要和你商量。”薛广基当即想到:“我听闻菏泽水军安抚使李乾是位精通水战的骁将,前年京城训武观兵,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妨向朝廷下书,请他来助我等一战。”刘林道:“若是这般,我在东京时,也常听人说起那右神武副将军雷将里的欧阳寿通本领高强,水性极好,我再向朝廷上奏,也请他一同来助战。”二人一拍即合,当天即下书上报朝廷此事。

却说道君皇帝这日早间正上朝问事,殿帅府上报:“薛广基剿寇得胜,差人报捷。”天子心中龙颜欢喜,再问战事,门上报道:“薛将军、刘将军说这伙新兴贼寇不识水性,恳请调动菏泽水军安抚使李乾与右神武副将军欧阳寿通前去助战。”天子应允,传下圣旨,教李乾进京问事,原来这李乾生的尖嘴细腮,四肢奇长。是菏泽本土人氏,精通水性,在水中亦如在地上般驰骋。是当时的第一水将,能使两把青柄短戈,人莫敢进,都号他是翻江蛟,更兼一身好武艺,曾有一首诗单道李乾好处:

下水掀起霹雳波,翻江惊得鬼见愁。

水中蛟龙性生猛,李乾名震四海州。

当下传报送至李乾府邸处已是夜半时分,李乾接过圣旨,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看罢官命,却是自语道:“笑话,我以前便是听得官家要派候蒙去招安梁山泊,而后却出尔反尔又灭了他,现在倒不知是哪个厉害人,居然又能把那梁山泊给建了起来。”言说未了,却见门槛处走进一人,身披一件清凉小衫,脚踏一双草鞋,手上举着杆托天叉,背上扛着条鲜活大鲤鱼,问道:“哥哥夜半接到何事了,要在这这般自言自语。”李乾寻声看去,原来是去年自己乘水路过开封时遇到的一位义弟,当时船行水中,李乾正于船头饮酒,却听得一旁水中咕噜噜直一阵作响,李乾心中起疑,便潜入水中去看查,却见得有一少年正与一大猪婆龙在水中撕扯,那少年力大无穷,虽是潜在水里,却能闭气许久,还把一头大猪婆龙掀翻制服,直扛在肩上游出水中,李乾见了,心里大为赞叹,事后便将这少年收入麾下,做了自己的一名贴身随从小将,还叫他与自己一家一同吃住。此为一段插话,还且先回归正传。

李乾对那人说了事由,那人便放下身上鲤鱼,将那杆托天叉靠在墙上,略加思索道:“这等事多想甚么,哥哥不是常说,为将者自当要为国尽忠,今日不是如此,哥哥且受了罢,小弟愿同你一路去。”李乾道:“此事非同小可,你我二人力还恐不能及,还需找个猛将一同征讨为好。”那人道:“这有何难,住我们西街的宫本将军不便是位了不得的悍将,我即刻去拜访他来,我们三人再加上那个甚么欧阳寿通,必当无所畏惧。”听得如此,李乾也应了,次日便和欧阳寿通一齐来参加道君皇帝,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募集了一千名精通水性的猛卒壮士,离了东京,取奔梁山泊而来,于路上无话。有分教:英雄草莽却不识得水性,却教天罡星水上抱冤,地煞星兄弟入伙。毕竟这二人来水战梁山泊,有何种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