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和离后我成了病娇战神的掌心宠 > 第一百三十八章、一石千浪

第一百三十八章、一石千浪

“他日,若这天下改头换面,还请静姝庇护许家百年基业。”许晏清拎起莲纹青瓷茶壶,给自己添了茶。

静姝微勾唇角:“世子真是高看了我,恐怕日后会令你失望。”

许晏清凝神端详着眼前眉目如画的女子,那噙在嘴角的微笑如罂粟花一般让人沉溺其中,有些失神地说道:“怎会失望,我倒宁愿你留在我身边一世,日日皆是欢喜。”

静姝最惧的便是他的情深,沉默了片刻,轻启朱唇:“世子纳我为妾可好?这场戏不知要多久,我不能也不愿耽误世子的终身大事。”

“我已有一子承业,何来耽误?若只是纳妾,想来静姝的父兄也不会同意。即便你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腹中孩子着想。”许晏清把玩着手中茶盏,不再看她。

倘若未来此子不能回归卫家,顶着许家庶子女之名,一生都难顺遂。静姝不再坚持:“世子之恩,穷尽此生,恐难回报。”

许晏清摇头:“如若你与他日后再续前缘,许家可保荣光如旧。如若你们缘尽情断,我也可近水楼台。我并非如你所想那般光风霁月。”

静姝笑了:“我向来说不过你,但听世子安排。”

许晏清欢喜得尽乎惶恐,面上依旧平静:“五日后便是吉日,静姝看可好?”

刚想点头,静姝猛然想起之前今上的赐婚之说:“陛下怕是有意将我送进瑞王府为侧妃。”

许晏清怔了片刻:“竟是如此。无妨,静姝安心待嫁便好。”

衣袂飘飞,望着许晏清的背影,静姝有些懊恼,不该拉他趟这浑水。

离了定远侯府,许晏清便上马直奔宫里,无论是静姝的肚子还是瑞王的心思,都等不得了。

许晏清仍记得瑞王离京前的神采飞扬,眼中那掩饰不住的欣喜之色。原来竟是这般缘故。

寿仁宫中,太后看着执意跪地不起的许晏清,一时拿不定主意,茶盏端起又放下,陷入了思索。

因卫家之事,叶家嫡长女的身份颇为敏感,自己若插手其中,难保皇帝不会怨怼。

可听着许晏清情真意切的恳求,太后有些动摇。对朝堂的内忧外患,太后也有自己的判断。先前皇帝为卫叶两家指婚,转头来卫家谋逆,叶家平白受累。

叶家执掌军中多载,太后亲眼见证叶家两代将领的实力,恐非皇帝想象那般简单。若再将叶静姝送入瑞王府做侧妃,叶家怕要破釜沉舟,步了卫家的后尘。

自从皇帝病后,思虑不比往日周全,且固执已见。太后虽有心远离是非,眼不见为净,可毕竟是自己的独子,守的又是先帝开创的盛世。

太后不忍,不忍祖宗的江山在自己有生之年断送,不忍见儿子众叛亲离,就算皇帝事后埋怨,自己也认了。

午后,静姝正躺在塌上小憩,外院有小厮急急忙忙前来通传:“宫里来传太后娘娘的懿旨,请小姐到前院接旨。”

晕晕乎乎地领了赐婚的懿旨,静姝才知许晏清其人深不可测,四两拨了千斤,须臾间定了乾坤。

这道懿旨如太后所料,一石激起千层浪。

瑞王府中,崔氏颇感惊讶,抬手将怀中的幼女递给了乳母,多日来压在心头的担子终于卸了一半。

崔氏坐在窗前,看着阳光中飞舞的轻尘,自己想尽了法子阻止叶家表妹入府,又是买凶行刺,又是流言蜚语,未想她的裙下之臣不止自家王爷。

贴身丫鬟翠珠端了碗腥苦的汤药走了进来:“王妃,药熬好了,奴婢闻着,恐怕难以入口,又取了些蜜饯过来。”

崔氏摇头,接过药碗一饮而尽,果如翠珠所言,腥气异常,苦涩无比。喉头涌回一口汤药,崔氏又咽了回去,这是母亲好不容易替自己求来的生子药方,便是再难入口,也得一滴不落地喝完。

翠珠有些心疼,赶紧捧来一小碟蜜枣:“王妃用些枣子甜甜嘴,这紫河车太过腥气。”

崔氏推开她的手:“不用了,这枣子也不知会不会影响药效。”

翠珠鼓足勇气说道:“叶氏已没了威胁,王妃何苦为难自己?王妃已诞下二女,生下嫡子是早晚之事。”

崔氏摇头:“我膝下无子,父亲待我又不亲近,便是他朝被废了妃位,崔家也不会站出来为我说话。”

不由想起了母亲刘氏,刘氏出身不显,靠着祖母下药,才与父亲生育了一子一女,堵住了京城的悠悠之口。可在崔府始终如履薄冰,兄长软弱无能,若是自己再失了地位,母亲该如何立足。

崔氏不明白,父亲为何放着娇软的女子不爱,偏要夜夜守着外头藏着的男子。就如她无法理解,为何几面之缘,自家王爷梦中就会念叨,要扶叶氏坐上天下女子最尊贵的位子。

即便如今,叶氏要嫁入许国公府,崔氏依然无法彻底放心,毕竟许家只是臣子,来日王爷仍有机会。

国公府的主院中,许国公夫人赵氏横眉冷对长子:“你愈发能耐,如此大事,竟敢越过父母,自请懿旨。”

许晏清跪在地上:“儿子有错,终身大事未请示父母,儿子自请罚跪祖宗灵前,待母亲息怒,儿子再出祠堂。”

许国公稍稍宽心,早前已与儿子议过此事,幸而长子未曾出卖自己,只得在一旁假模假样地吹胡子瞪眼:“你此番作为着实令我们失望,滚去祠堂跪着,没你母亲的同意,不得出来。”

许晏清得了父亲的话,不再多言,起身去了祠堂。

赵氏看着长子萧索的身影,一口气堵在胸口,自己明知长子心思,何苦为难他,眼下虽过了三九,祠堂里甚是清冷。可抬头看看国公爷面上的怒意,欲言又止。

夜幕始降,赵氏听着屋外呼啸的寒风,抱紧了怀中的手炉,感慨道:“今年的冬天真是没了止尽,日复一日的寒冷。”

许国公漫不经心地边翻书边回道:“是啊,本想着开春了就修葺祠堂,看来不得不再等上些时日。”

赵氏一惊:“祠堂可是有哪里损坏?”

许国公摇摇头:“无碍,不过是有几扇窗户年久失修,有些漏风,还可以撑到天气回暖。”

赵氏再也坐不住了,长子后腰上有旧伤,跪在冰冷的地面,还要吹着刺骨的寒风,万一风寒入体,留下顽疾,该如何是好,抬脚出了屋子。

屋内春暖花开,屋外寒气料峭,赵氏不禁加快了脚步。

许国公听着夫人匆忙的脚步声,捋着胡须微微一笑,夫人总是偏爱长子,若换了次子,只怕跪上一宿,她都可以安枕无忧。

寿仁宫中,太后却迎来了兴师问罪的永庆帝:“母后这道懿旨,究竟存的是何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