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四十七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四十七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四十七回

抄近路智取清流关

坐公堂难审小案情

赵匡胤问道:“这里绕到清流关后面,要多久时间?”猎户想了一下,道:“莫约一个多时辰。”赵匡胤道:“你说的是白天,如果是夜晚呢?而且不用灯笼火把。”猎户心想夜晚还不用灯笼火把,好生奇怪,于是摇头道:“夜晚没有走过,不过时间一定会更久。”赵匡胤颔首道:“这是当然,你给我详细讲讲怎么走罢。”猎户当下以树枝为笔,在地上划出路径。赵匡胤听他说完,心中有了个大概,道:“我们这是偷袭,决计不能大张旗鼓,天亮之前务必进入清流关。”苗训颔首道:“一定要算好时间,不能功亏一篑。”赵匡胤沉吟片刻,道:“我打算亥时出发。”苗训道:“这个时辰出发,想必时间够了。”赵匡胤笑道:“猎户大哥,晚上辛苦你了,且先下去歇息,咱们亥时动身。”当下便有兵卒领了猎户下去歇息。

为了迷惑南唐军,赵匡胤下令制做许多假人。周军犹在关下气急败坏的叫骂,与昨日没有多大分别。亥牌时分,周军给假人们套上军服,假扮成站岗放哨的兵士。为了减轻负担,周军扔下军马辎重,每个人只带一件兵刃,在猎户的带领下,蹑手蹑脚,瞒天过海,悄无声息攀上山岭。

皇甫晖和姚凤登上关隘,凝目而视,但见周军营里点着几堆篝火。昏暗摇曳的火光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站岗放哨的兵卒。虽然万籁俱寂,但不时传来啾啾马叫之声。皇甫晖询问兵卒,道:“周军有没有甚么异常举动?”那兵卒回道:“敌军没有甚么异常举动,和昨天晚上一样。”皇甫晖正色道:“睁大眼睛盯紧一些,不论有甚么风吹草动,立刻禀告。”那兵卒大声说是。姚凤冷笑道:“我看周疲惫了,也疏于防范了。三更时分出关,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皇甫晖急忙制止,道:“你别忘了,赵匡胤诡计多端,说不定这是故意做给咱们看的,引诱咱们入套。”顿了一顿,又道:“只要清流关在咱们手里,咱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苍穹深邃幽暗,漆黑笼罩天地。周军首尾相连,紧随着猎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陡峭的山岭间迤逦而行。猎户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草一木皆谙熟于心。但是赵匡胤为了奇袭成功,不许点灯笼火把,纵然小心翼翼,仍不免磕磕碰碰。他尚且如此,五千人生地不熟的周军不是磕破了脑袋,就是撞伤了膝盖。虽然如此,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军马跋山涉水,来到一处下坡路段。猎户道:“由此坡下去,就是清流关里了。”赵匡胤笑道:“有劳你了。”苗训道:“记住我的话,速速离开此地,千万不能给南唐军抓住,即便抓住,领路之事也绝不能说。”猎户自知倘若领路的事败露,南唐军不生吞活剥了自己才怪,当下点了点头。苗训又嘱咐道:“记得按时服药。”猎户颔首道:“我记住了,告辞。”不敢久留,转身而去。

其时已是拂晓时候,夜色更加沉寂漆黑。赵匡胤登高俯瞰,辨明方位之后,道:“快要天亮了,天一亮南唐军就有了防备,必须立即动手,一刻也不能迟疑,石守信。”石守信答应一声,赵匡胤又道:“你带领一千五百人攻取关隘,其余人随我奇袭南唐军的军营。”当下兵分两路,冲下山坡。

皇甫晖整夜都睡得不太踏实,拂晓的时候就已经醒了,第一件事就是吩咐亲兵去关隘上瞧瞧。过不多久,那亲兵神色慌张奔了回来,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皇甫晖皱眉道:“出了甚么事,如此慌张?”那亲兵道:“周军杀进军营了。”皇甫晖又急又怒,问道:“清流关失守了?”那亲兵摇头道:“不知道。”皇甫晖快步而出,耳闻杀声四起,转身拿起配剑,就要出去决战。南唐军毫无防备,大多尚在熟睡之中,周军神出鬼没,如从天而降一般,冲进军营,逢人就杀。惊醒起来的南唐军毫无斗志,赤着上身四散逃命。惨叫怒骂之声此起彼伏,无数南唐军抱头乱窜,军营里乱的一塌糊涂。皇甫晖统兵多年,当然知道第一要紧的就是重整军马,当下仗剑道:“不要慌乱,抄起兵器还击。”虽然稳住了军心,南唐军回过神来,纷纷抄起兵刃反击。怎奈周军仿佛一个个如恶魔转世,大肆屠杀。

姚凤气急败坏奔来,道:“军营给冲散了,这下完了。”皇甫晖须发皆张,咬牙切齿道:“跟敌军拼了。”姚凤道:“敌军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许多人连衣服也没有来的及穿就被杀死了,一败涂地,一败涂地啊。为今之计,不如先退回滁州。”皇甫晖双眼一瞪,怒道:“清流关失守,你我罪责难逃,我不做逃兵。就算是死,也要与赵匡胤同归于尽。”姚凤道:“你以为我贪生怕死,想做逃兵吗?可是人都散了,军心也已经乱了,决计无法反败为胜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先退回滁州,再做计议。跟敌军拼了,不过一死而已,不过我想留着有用之身,亲手宰了赵匡胤那小子。现在枉送性命,反而便宜了赵匡胤。”皇甫晖想想有些道理,跺了跺脚,道:“退回滁州。”两人当即上马,带领残兵败将逃向滁州。

周军整晚翻山越岭,凌晨又一场血战,尽皆筋疲力尽,饱餐一顿之后,都倒头呼呼大睡。奇袭成功,一举夺取清流关,赵匡胤踌躇满志,没有丝毫疲倦之意,当下与苗训商议如何攻破滁州,道:“苗先生,我想趁热打铁,现在就去攻打滁州。”苗训沉吟片刻,道:“滁州和寿州一样的固若金汤,而且南唐军更多,该怎么打,你可有办法?”赵匡胤摇头道:“没有办法,只要南唐军自己打开城门,我就有办法攻破。”苗训道:“可是士兵们都累了一夜,不睡上一觉,哪里有力气?现在就出兵,只怕颇多怨言。”赵匡胤心意已决,道:“有怨言我一个人担着。”当下传来石守信等人,道:“传令,立刻前往滁州。”

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颇有难色。王审琦道:“大家累了一个整晚,都没有力气了,就让大家好好睡一觉罢,明天再杀向滁州也不迟。”韩重赟道:“是啊,滁州就在不远,也搬不走,不必急于一时。”赵匡胤正色道:“你们也知道滁州离清流关不远,一天就能跑一个来回。你们以为滁州就是那么好打的吗?我何尝不知道士卒们都累了,要美美睡上一觉?但是南唐军会眼睁睁的看着清流关落入咱们手中而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吗?我敢断言,只要南唐军回过神来,就会大举报复。敌我实力悬殊,咱们都等着受死罢。”石守信道:“滁州至少有七八万南唐军,一定会想办法夺回清流关。都虞候所言极是,敌我实力悬殊,咱们绝不等到南唐军回过神来再出手。”赵匡胤道:“立刻传令。”众人当下分头传令。

士卒们虽然又困又乏,谁也不愿意现在就赶赴滁州,但是知道赵匡胤治军极其严厉,令行禁止,不敢违抗。但是小声抱怨,却是在所难免。

来到滁州城下,赵匡胤坐在马上,下令叫阵。周军当下高擎刀枪,扯起嗓子,大声叫阵。皇甫晖和姚凤闻讯登上城楼,赵匡胤笑道:“二位逃的可真够快啊!”又转身道:“大家看看,他们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可是逃跑的本事却是上乘。”周军有的吹哨有的发出嘘声,有的挖苦有的嘲笑,及尽嘲讽之能事。

皇甫晖怒火中烧,满腔愤怒之下,脸上肌肉扯动,道:“你我各为其主,你不要欺人太甚。”赵匡胤笑道:“是啊,你我各为其主不假,周天子命我攻破滁州,所以我就来了,敢不敢出城交战?”皇甫晖还没有答话,姚凤先就忍不住了,拔出宝剑,怒道:“赵匡胤,我今天不宰了你,誓不为人。”皇甫晖一把拽住他,姚凤道:“咱们给他逼得逃回滁州了,你还害怕甚么?滁州有八万守军,一人撒一泡尿就能淹死他们,你还犹豫不决吗?”其实退守滁州的那一刻,皇甫晖就后悔了。虽然周军抄山岭小路,从天而降一般进入清流关,可是清流关有一万守军。只要能重整军马,反败为胜,也并非不可能。惊慌失措之下选择逃跑,将关隘拱手相送,实是失策之极。虽然刚到清流关不久,不熟悉附近的地形地势,不知道山岭有路径只抵关内,可是也算失职。打了一辈子仗,反被赵匡胤这个无名小辈逼得夺路而逃,自觉威风扫地,颜面无存。一生英名,毁于一旦。赵匡胤咄咄逼人,已经追到了城下,除了迎战,别无他法了。他当下道:“赵匡胤,清流关失守,是我太大意了。可是你偷偷摸摸,太不光明磊落了。要是真有胆量,咱们就真刀真枪,决一死战。”他要打开城门,列阵应战,赵匡胤求之不得,当下大声答应,又下令后退一百步,给南唐军腾出足够大的地方。

皇甫晖道:“我出去应战,你守城池。”姚凤道:“我要亲手宰了赵匡胤,我出战,你守城。”一时之间,两人僵持不下。最后姚凤道:“咱们一同出战,反正赵匡胤今天死定了。”两人当下下了城楼,跨上战马。‘吱呀’声中,城门缓慢打开,一队南唐军高举南唐旗帜率先出城,接着是皇甫晖和姚凤按辔行出,最后则是不计其数的南唐军。赵匡胤小声下令,道:“不要在城外与南唐军缠斗,随我杀进城去。”石守信等人应声说是。双方有言在先,列阵完毕之后再决一死战。可是赵匡胤自知五千军马绝不是十万南唐军的对手,纵然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无法夺取滁州城。倘若信守约定,只会全军覆没。不使点手段,城墙的边都摸不到。就在皇甫晖和姚凤行出城门,立足未稳之际,他狠狠抽了一鞭。战马给这一鞭抽的嘶鸣一声,迈开四蹄,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赵匡胤胸腔间发出一声怒吼:“我只取皇甫晖的性命,与旁人无关。”剑光闪处,皇甫晖头颅中刺,栽下马去。

姚凤怒道:“你突然袭击,好生无耻。”话声未落,宝剑早已刺了出去。赵匡胤手疾眼快,反手刺出一剑,中正姚凤右臂。接着左手抓住他的腰带,大吼一声,将他拉下战马,掼倒在地,大声道:“将他绑了。”姚凤给摔得眼冒金星,正要站起之时,被几名周军死死按住,捆得结结实实。赵匡胤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不容半点犹豫迟疑。一旦里面的南唐军关闭城门,想要攻入就难了,当即身先士卒,带领周军向城门冲去。在城内的南唐军还不知道城外发生的事,仍然整整齐齐向城外而行。陡然之间,无数周军龇牙咧齿,高举刀枪,乱吼乱叫,凶神恶煞一样冲来。有人心生怯意,有人不知所措,原本整齐划一的队伍,瞬间给冲的七零八落。南唐军无人指挥,你推我挤,堵塞在城门内外。而周军则趁机大开杀戒,顿时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激战不过半柱香时间,城门内外的周军死的死逃的逃,已然一个不剩。赵匡胤道:“石守信,你带领一千人攻打官署,其余跟我上城。”言罢骑马登上城墙。周军在南门下大肆屠杀,比之恶魔还要凶残百倍。守卫南门的南唐军看的真真切切,早就扔下军械逃之夭夭了。赵匡胤道:“王彦升,分兵五百给你,守住南门。”王彦升应声说是。赵匡胤在城上策马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原来城上的守军早就逃光了。

周军攻破滁州的消息,如飓风一般刮过阖城,须臾之间,人尽皆知。滁州知州贪生怕死,急忙弃城而去。皇甫晖受伤被俘,姚凤被擒,知州弃城而逃。滁州空有十万重兵,但是没有主心骨,成了一盘散沙。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滁州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逃回家中,紧闭门牖,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便是平日张牙舞爪的恶犬也夹起了尾巴,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吠叫一声。

赵匡胤麾下只有屈指可数的五千军马,只能每面城墙挤出五百人镇守,此刻身边只有两千军马可以调遣了。他正要下城的时候,瞥眼看到城上还插着南唐的旗帜,当下道:“扯下南唐的旗帜,换上咱们的旗帜。”更换旗帜之时,周军大呼小叫,欢呼雀跃。北面城墙由韩重赟镇守,他嘱咐道:“虽然打了胜仗,可是咱们的军马毕竟少的可怜,只能分你们每人五百士卒守门。”韩重赟咧嘴笑道:“五百人就足够了。”赵匡胤道:“就怕你们得意忘形,所以我再嘱咐一遍。南唐军伤亡不多,大多逃走而已,只伤到了皮毛,远远没有伤及筋骨,难保不会重整旗鼓。一旦卷土重来,必是殊死拼杀的恶战。你们要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一定要死死守住城门,没有我的命令,谁敢擅自打开城门,定斩不饶。”韩重赟见他如此郑重其事,当下领令说是。

滁州知州早已弃城而逃,石守信带领一千军马攻打官署,实是多余。石守信领兵抵达官署的时候,整座官署空无一人。步入正堂,只见印信整齐的摆在案上。原来知州仓皇出逃,连印信也来不及拿走。

刚下城墙,一名士卒骑马而来,道:“禀告都虞候,石将军已经攻占了官署。”赵匡胤点了点头,道:“活捉滁州知州没有?”那士卒道:“知州早就逃了,连印信都没有拿。”赵匡胤道:“好个没有骨气的知州。”轻蔑之情,形于辞色。一行军马沿着大道前往官署,街衢上的人逃走大半,还有少数卖菜卖杂货卖吃食的摊主来不及收拾,没有离去,忐忑不安的看着周军行过,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有人打开窗牖观望,有人躲在门缝后张望。赵匡胤治军严厉,军规森严,士卒们没有一个东张西望,也没有一个大呼小叫,只是默默大步而行。看着周军队伍整齐,秋毫无犯,滁州百姓们悬起的心这才放下,但是仍然不敢放松警惕。

来到官署,士卒们列队在外肃立,赵匡胤和苗训走进正堂。石守信道:“禀告都虞候,正下官来之前,滁州知州就已经逃了。”赵匡胤问道:“他逃向了哪里?”石守信摇头道:“下官不知道。”赵匡胤又道:“你派人追了没有?”石守信道:“下官已经派人追了,但是还没有回信。”赵匡胤转头又道:“苗先生,你说滁州的南唐军会不会都逃走了?”苗训沉吟片刻,摇头道:“那却未必,十万大军不是小数目,就算做鸟雀散,顷刻之间也不会逃的一干二净。”赵匡胤道:“是啊,十万南唐军并未元气大伤,如果是我,一定要重整旗鼓。皇甫晖和姚凤在咱们手里,知州却成了漏网之鱼。不怕他逃走,就怕他躲在城中,暗中重整军马,杀咱们一个回马枪。”苗训道:“你所虑正是,滁州知州如果稍有血性,一定不会逃出城。”石守信冷笑一声,道:“十万大军打不过咱们五千人,我看南唐就没有一个有血性之人。”赵匡胤道:“小心谨慎一些,终究不会出错。夺取了滁州,就要死死守住,不容出半点差错。留下五十人看守官署,其余人跟我去军营。”

军营里的南唐军悉数逃走,军械辎重粮草堆积如山,二三十名养军马做杂役的年迈老兵逃不动,留了下来。赵匡胤问道:“你们怎么不逃?”一名老兵唉声叹气道:“咱们都老了,逃不动了。这个年岁,死也死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罢。”赵匡胤微微一笑,道:“本虞候不杀你们也不剐你们,从前你们做甚么,现在还做甚么。”转过身去,道:“城里说不定还有残余的南唐军,石守信,即刻安排人手昼夜巡视。城内南唐军如果弃械投降,就放他们一条活路。如果负隅顽抗,格杀勿论。”石守信领令说是。

赵匡胤扫视众兵,大声道:“本虞候治军,军法森严。现在进了滁州城,给你们约法三章,烧杀抢掠者杀,滥杀无辜者杀,淫辱妇人者杀。有言在先,谁敢大着胆子违反军纪,立斩不饶,谁求情也没有用,听清楚没有?”众兵异口同声答应。赵匡胤转头又道:“皇甫晖和姚凤在哪里?”石守信道:“下官将他们关押起来了。”赵匡胤道:“带我去。”又对苗训道:“皇甫晖受了重伤,先生和我一起去瞧瞧。”苗训点了点头,背起药箱,一同来到营房外。石守信吩咐把守营房的两名士卒打开房门,赵匡胤三人走了进去。但见姚凤来回踱步,皇甫晖则一言不发。姚凤见了赵匡胤,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箭步冲到他的面前,咬牙切齿道:“你这背信弃义的小人。”瞧这架势,恨不得生啖其肉。石守信拔出配剑,道:“你这阶下之囚胆敢妄动。”赵匡胤淡淡道:“收了宝剑。”石守信重重‘哼’了一声,道:“老实一点。”言罢方才收了宝剑。

赵匡胤道:“给二位将军松绑。”那两名士卒当下解开绳索。姚凤犹是满面怒色,道:“你想劝降,做梦都不要想了,赶紧杀了咱们罢。”赵匡胤道:“二位将军铁骨铮铮,宁死不屈,想必我劝降不了,我也不是来劝降的。”姚凤怒道:“然则你来看咱们笑话,或者羞辱咱们?大丈夫死则死而,想要羞辱咱们,却是不能。”赵匡胤微微一笑,道:“咱们虽然各为其主,但是我十分敬佩二位的人品气节,你误会我了。皇甫将军受了重伤,要尽早医治。”姚凤道:“你有这么好心吗?”皇甫晖头颅中剑,脸上满是血迹。他始终面无表情,对赵匡胤视而不见。苗训打开药箱,走到他的跟前,道:“我先看看将军的伤势。”皇甫晖道:“不用你给我医治。”神情漠然,语气十分决绝。苗训道:“将军的伤势很重,若不医治,恐有性命之忧。”皇甫晖道:“清流关丢了,滁州也丢了,我还有甚么脸面苟活于世?”一言既罢,神情转为黯然。

赵匡胤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皇甫将军何必耿耿于怀?”姚凤厉声道:“甚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约好列阵于城下,然后再决一死战,而你不守诺言,咱们才会上当。瞧你相貌堂堂,我原以为你是一言九鼎的正人君子,想不到却是个背信弃义的奸邪小人。”虽然他出言不逊,但是赵匡胤却面不改色,泰然自若,道:“那是你不谙兵法,墨守成规,拘泥不化。”姚凤亢声道:“是啊,正是我不会阴谋诡计,不会翻云覆雨,所以才当败给你。”赵匡胤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乃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行军打仗,凭的是随机应变,出其不意。说句难听的,只要能够获胜,阴谋诡计又有何妨?”姚凤一百个不服,道:“照你这么说来,只要能够获胜,就能昧着良心,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赵匡胤不答,不知是默认还是不屑反驳。

皇甫晖道:“好了,咱们是败军之将,还有甚么好争辩的。”赵匡胤道:“既然皇甫将军不愿医治,我也不勉为其难。”皇甫晖见他转身就走,道:“等等。”赵匡胤转过身来,问道:“将军还有甚么话说?”皇甫晖道:“你怎么知道山岭间有条小路可以直达清流关?”赵匡胤道:“咱们找了一个当地人,他给带的路。”姚凤大愤恨交加,大叫一声,道:“原来是咱们这边出了奸细,此人若是落在我的手里,我必叫他生不如死。”皇甫晖摇头道:“说来还是怪我失职,太粗心大意了,居然不知道山岭上有条小路。”又问道:“如果我不开门迎战,你有甚么办法夺取滁州?”赵匡胤道:“倘若将军坚守不战,我麾下只有区区五千军马,实在是很难。”皇甫晖痛定思痛,当时还是自己太心浮气躁。倘若拒不出战,何至于如此惨败?他已经无话可说,叹息一声,闭上眼睛。

不论涂山之战,还是滁州之战,赵匡胤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说是阴谋诡计,并不为过。每战看似胜的轻松,实则都是在悬崖峭壁的边上,当真如临深渊。但凡一步走错,势必万劫不复。虽然随机应变,可也是真刀真枪的真本事。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兵书,但是屡屡以少胜多,一言以蔽之,天生就是打仗的料。

出了营房,赵匡胤道:“你明天押着他们二人面见驸马,一字不差的说清滁州之战,让驸马领你去行宫,觐见陛下。陛下不问你话,你不要插嘴,甚么话都由驸马来说。陛下若是问你,你再回答。”石守信心想:“向天子禀告战况,直接进行宫就是了,何必转弯抹角,要驸马领路?难道我官职低微,天子不会召见?”心下好生不解。但想赵匡胤如此吩咐,必有深意,一切照做就是。赵匡胤道:“苗先生,咱们接下来该做甚么?”苗训道:“安抚人心。”赵匡胤颔首道:“如今滁州已经是大周的地界了,百姓们理所当然也是大周子民。”苗训道:“我现在就写几份安民告示,明天你叫士卒们贴出去。”赵匡胤看了看天色,道:“连日行军打仗,先生辛苦了,明天再写告示不迟。”

次日周军在城内张贴安民告示,告诉百姓,周军秋毫无犯,绝不会烧杀抢掠。望百姓们不要提心吊胆,从前做甚么,现在一切如旧,只是不得窝藏南唐军。窝藏南唐军有罪,指认南唐军则有赏。

这日石守信押着皇甫晖和姚凤回到寿州,先面见张永德。张永德心中好生费解,道:“你怎么不直接去行宫觐见陛下,怕陛下不见你吗?”石守信道:“先见驸马,是都虞候交代的。”张永德想了一会,又道:“他还说了些甚么?”石守信道:“都虞候交代,战事的经过要一字不漏的告诉驸马,由驸马向陛下陈述。若非陛下垂问,我不得插嘴。还请驸马带下官进入行宫,觐见陛下。”当日赵匡胤如此嘱咐的时候,石守信还觉得多此一举。他虽然大惑不解,张永德却是心知肚明,这是要让自己沾沾光滁州大捷的光。在赵匡胤看来,张永德不但是上宪,更是平生的贵人。这么大的功劳,理所当然,要让他沾沾光。有了当朝驸马的鼎力相助,还愁以后不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正是赵匡胤为人处世高明的地方,虽然在奉承张永德,却丝毫不露痕迹。个中名堂,唯有当事人心领神会。别人看来,却是云里雾里。张永德心想赵匡胤立了大功,却没有忘乎所以,也不枉当初举荐,当下道:“咱们这就去觐见陛下。”

来到行宫,见礼过后,张永德道:“陛下,赵匡胤不负君命,夺取滁州了。”柴荣霍然而起,连声道:“好,太好了。”张永德道:“滁州在咱们手里,不但隔绝了驰援江淮的要道,寿州成了一座孤城,而且刀锋抵在了金陵的咽喉下,这下李璟该寝食难安了,这可是奇功一件啊!”柴荣问道:“说说看,赵匡胤是怎么攻破滁州的?”张永德当下娓娓道来,从巧夺清流关一直说到智取滁州城。其中免不了有些添油加醋,时不时赞许赵匡胤几句。他谈锋甚健,绘声绘色,仿佛亲临战场一般。石守信记着赵匡胤的嘱咐,始终一言不发。张永德最后又道:“皇甫晖和姚凤正行宫外,请陛下发落。”柴荣道:“带他们进来。”

过了一会,两名禁卫押着皇甫晖和姚凤走进行宫。皇甫晖头上剑伤原本就重,不肯医治。再加上多日来粒米未进,只喝少许清水而已。伤势加剧,面色苍白,身体十分虚弱,已然走不动道,是给抬进来的。柴荣见姚凤五花大绑,当下亲自松绑,道:“委屈二位将军了。”皇甫晖默然不语,姚凤也是一言不发。柴荣又道:“皇甫将军受了重伤,赵匡胤为甚么没有医治?”皇甫晖道:“他要给我医治,是我不让。”柴荣道:“将军这是何苦呢?”皇甫晖道:“我先后丢了清流关和滁州城,罪不容诛,早就该一死以谢天下。”柴荣微微一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何必偏执一时之胜负?”皇甫晖微微摇头,道:“接连大败,我的一生英名毁于一旦,算是输的彻彻底底了。”顿了一顿,又道:“大周能有赵匡胤这样的虎将,只怕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南唐岌岌可危了。”担忧之情,形于辞色。

张永德道:“你当时还指责赵匡胤背信弃义,不守规矩。”姚凤道:“赵匡胤就是背信弃义,不守规矩,虽然输了,但是我却不服。”皇甫晖叹息一声,道:“输了就是输了,没有甚么可以狡辩的,该心服口服还是要心服口服。”柴荣道:“此话怎讲?”皇甫晖道:“当时约定,双方列阵于城下,然后决一死战。可是他趁我立足未稳之际,就突然袭击,刺伤了我,生擒了姚凤。他不信守诺言,太不光明磊落了。可是事后想想,打仗的事,获胜才是正道,使点手段,又有何妨?换成是我,或许也会出其不意。”顿了一顿又道:“并非我不忠于南唐,而是周军骁勇善战,南唐军实在无法比拟。当年我镇守瓦桥关的时候,亲眼所见,辽军彪悍勇猛,驰骋沙场,纵横天下,所向披靡。但是在我看来,比起周军,只怕尚有不及。”张永德不失时机的道:“将军只怕还不知道,这五千军马隶属于殿前军,而数万殿前军皆是赵匡胤一手训练出来的。”皇甫晖恍然大悟,道:“这就难怪了,赵匡胤有智有谋,神勇无双,经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士卒自是能以一敌百。”

柴荣道:“二位将军忠勇双全,朕求贤若渴,你们是否愿意拨乱反正,效忠于朕?”皇甫晖叹息一声,黯然道:“其实城破之日,我就该死了,只怕要辜负陛下的美意了。”姚凤道:“我与他同气连枝,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柴荣见他们不降,微微一笑,道:“人各有志,你们既然不愿为朕出力,朕也不勉为其难。”转头道:“给他们一些钱财,送他们出去,谁也不许为难。”皇甫晖道:“多谢陛下成全。”张永德道:“二位将军请罢。”

柴荣问道:“进城之后,周军有没有烧杀抢掠,肆意妄为?”石守信道:“回陛下,进城之后,都虞候下了严令,禁止烧杀抢掠,不取民间一针一线,谁敢胡作非为,一概军法从事,任谁求情都没有用。都虞候命苗训写了许多安民告示,还亲自安抚滁州百姓。”柴荣点了点头,道:“回去告诫他,从前滁州的土地和人口是南唐的,朕管不着。现在既然夺取了滁州,人口皆是我大周子民了,不应再以南唐人视之。既是大周子民,皆要一视同仁。”石守信道:“请陛下放心,都虞候最痛恨趁火打劫的人,捉住一个就会严惩一个,绝不会轻饶。”

柴荣想起苗训此人,似乎有点耳熟,问道:“那个苗训是甚么人?朕似乎听过。”石守信道:“当年先帝前往河中平叛,都虞候投军之前,在柳叶镇结识了他。他性情有些古怪,向来沉默寡言,与别人都没有话说,只和都虞候无话不说。虽是道士,医术也十分精湛。但凡军中有谁头疼脑热的,只开一剂药,服下之后,立马就药到病除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罗万象,而且医术高深,军中十分敬佩他。”他这么一说,柴荣想起来了,道:“原来是这个只出谋划策而不领取俸禄的道士。”石守信道:“是啊,他是世外高人,视钱财如粪土,都虞候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请他出山的。”

柴荣道:“赵匡胤乃是武将,冲锋陷阵,驰骋沙场,不失勇武,只怕治理地方,却是勉为其难了。刘词临终之前,向朕推荐了赵普、楚昭辅、王仁瞻三人,说他们各具才干,尤其赵普此人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心思缜密,处事练达,是难得的人才。朕想他上马要管军,下马又要管民,只怕忙得晕头转向。因此想派遣这三人前往滁州,协助他治理地方。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稍后朕再委派他人担任滁州知州。朕还派遣翰林学士窦仪前往滁州清点府库,你们五人一同上路罢。”石守信领命说是。

正如柴荣所料,赵匡胤现在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要部署兵力守城,要操练军马,要防着滁州城里的残余南唐军偷袭,要安抚百姓,要抓捕盗贼,要诉讼官司。军民人等,里巷弄堂,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压到了他的身上。每天公务繁忙,吃饭喝水的时间道是挤出来的。一天能睡两人时辰就不错了,有时困极了,随便找个地方,打个盹睡个囫囵觉而已。他如今是滁州最大的官,责无旁贷,他不管谁管?

这天有人击鼓鸣冤,赵匡胤刚刚从城上巡视回来,既然有人击鼓,当下升堂问案。一名五旬男子走进正堂,赵匡胤问道:“堂下何人,为甚么要击鼓?”那男子道:“我家的牛不见了。”赵匡胤问道:“何时不见的?”那男子道:“就是昨天夜里不见的。”赵匡胤道:“你家的牛有甚么特征?”那男子回道:“一个脑袋四条腿。”赵匡胤大皱眉头,道:“这算甚么,天下的牛不都是一个脑袋四条腿吗?”他这么一说,那男子似乎想起了甚么,又道:“我记起来了,还有一对牛角,一条尾巴。”赵匡胤摇头道:“这也不算,比如牛身上有没有甚么特别的印记?”那男子想了一阵,摇头道:“没有甚么特别的印记。”赵匡胤道:“牛身上没有特别的印记,这却很难找了。”那男子愁眉苦脸道:“没有了牛,田地没法耕了,这可如何是好?”赵匡胤道:“城中每天都有士卒日夜巡视,甚么人这么大的胆子,敢偷盗耕牛?”那男子道:“你说的是城里热闹的地方,我住在乡下,从来没有见过士卒巡视。”

赵匡胤心想拢共才五千军马,除去受伤阵亡的士卒,能随时调派的也就四千多人。既要分兵守城,又要日夜巡视,还要留一部分驻守军营,虽然精打细算,仍然捉襟见肘。倘若派遣军马去乡下巡视,没有一万军马,决计无法做到。偌大的滁州城,寻找一头耕牛不比大海捞针容易。可是那男子已经告到了公堂,总不能说找不到耕牛就打发他走了。不给个说法,说不过去,只得含糊其辞道:“你先回去,找到耕牛就叫你来认领。”那男子问道:“要是找不到呢?”他这一问倒把赵匡胤给问住了,怔在堂上,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还是王彦升有办法,瞪圆眼睛怒吼道:“叫你回去就回去,哪来那么多废话?”抬手一挥,道:“把他轰出去。”堂下的士卒不由分说,将那男子轰了出去。

赵匡胤这才回过神来,道:“人家来报案,怎么能轰出去呢?”王彦升气呼呼道:“自家的牛不好生看来,弄丢了却来报案,真是岂有此理?”赵匡胤道:“人家正是丢了牛才来报案的。”王彦升梗着脖子道:“反正滁州又不是大周的地界,那管丢不丢牛。”赵匡胤正色道:“你这是甚么话?咱们夺取了滁州,滁州就纳入大周的版图了。身为官员,那有不悉心治理地方的道理?似你这么一言不合就轰人走,以后谁还敢报案?百姓们知道了,还不在背后指责咱们是昏官?”王彦升辩解道:“咱们是武将,斩将搴旗,冲锋陷阵,才是本分。甚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实在是大材小用,拿着牛刀宰鸡。”赵匡胤深有感触,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热血满腔,杀伐果决,习惯了快刀斩乱麻。可是自从进了滁州城,军民一手抓,既要管军中的事,又要管民间的事。尤其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桩桩一件件,无穷无尽,好生烦恼。可是不处置公务又不行,谁叫他现在是滁州最大的官。

他叹了口气,道:“但愿陛下能早点派遣文官来处置州务,这样咱们都能解脱了。”王彦升道:“谁说不是?”正说之间,外面传来吵嚷之声,但见一名妇人拽着一名男子走进公堂,那男子道:“大姐,已经到了公堂,我又逃不了,你再这么拉拉扯扯,成何体统?”那妇人白了一眼,道:“你现在怕丑了是不是?刚才非礼我的时候怎么不怕出丑?”那男子道:“我没有非礼你,刚才是个误会,不信你问问大家。”原来他们一路拉拉扯扯,引的许多人在公堂外围观。赵匡胤道:“你们又是为了甚么告到公堂?”那妇人另一只手一指那男子,道:“他非礼我。”那男子皱眉道:“大姐,你说这话亏不亏心?”那妇人道:“你叫我甚么?你叫我大姐,我很老吗?”她三十来岁年纪,而那男子不过二十四五岁,叫声‘大姐’,也不为过。

赵匡胤见那妇人拽着那男子仍不放手,道:“你们先松手,有甚么案情仔细说来。”那妇人道:“刚才在街上,他非礼我。”赵匡胤问道:“有这样的事吗?”那男子道:“冤枉,实在是冤枉。刚才晚生走路匆忙了些,一不留神撞倒了这位大姐,可是她不依不饶,非要告我非礼,请上官给晚生做主。”那妇人道:“撞倒了我之后,你还搂搂抱抱,这不是非礼,又是甚么?”那男子道:“我这是扶你起来。”那妇人道:“不是,就是非礼。你瞧我如花似玉,早就眼馋我的美色,故意跟着我,然后撞倒我,大肆轻薄。”那男子摇头道:“非也,非也,并非大姐说的这样,实是无心之过。”那妇人道:“要不然怎么别人不撞我,偏偏你来撞我。”那男子有理说不清,不住的摇头叹息,叫苦不迭。那妇人‘哼’了一声,道:“我知道你早就贪图我的美色了,我瞧你倒也顺眼,不如你娶了我。”一边说话,一边抛媚眼暗送秋波。不止那男子,堂上所有人都起了鸡皮疙瘩。

那男子摇头道:“我已经有了妻子,不能再娶别人。”那妇人道:“我守身如玉,放眼滁州,自认第二大美女,就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娶了我,算是你祖上积德,撞上大运了。”那男子摇头道:“我没有那个福气,请大姐另择乘龙快婿罢。”那妇人一把将他拽住,道:“你若不同意,我便告你调戏良家妇女。”那男子道:“你总不能诬告我罢?”那妇人生着一张血盆大嘴,颧骨高耸,更奇的是下巴一个黄豆大的黑痣,上面几根寸许长的黑毛清晰可见。这付尊容,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实在不敢恭维。三更半夜走出去,不吓人一跳才怪。可是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竟然自诩如花似玉,着实可笑之极。反观那男子面色白净,相貌俊美,举止文雅,决计不会瞎了眼睛,非礼一个相貌丑陋的妇人。

赵匡胤明明看出来是那妇人无理取闹,诬告那男子,可是那男子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自是无从判案。他在战场上固然用兵如神,一往无前。然则到了公堂之上,一桩小小的案情,却力有不逮,一筹莫展。而王彦升竟然学得乖了,袖手旁观,再不仗剑怒吼咆哮,威慑公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