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四十一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四十一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四十一回

远皇亲试法遭处决

王相公密告知贡举

出了军营,没走多远,只见一大群人围在告示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柴荣挤进人群,假装是外地人,询问旁边一人,道:“请问你们聚在这里,议论甚么?”那人指着告示道:“你没有看到告示吗?”柴荣看了一遍,道:“扩建新城,这是好事啊!”那人怒道:“好个狗屁,天子要咱们迁坟,简直缺德之极。”赵匡胤见他出言不逊,一把抓住他的胸口,恶狠狠道:“你再骂人,我打碎你满嘴牙齿。”那人大惑不解,叫道:“我又没有骂你,你怎么动起粗来了?”赵匡胤见他嘴硬,力贯臂膀,将他举离地面,瞪大眼睛道:“你骂谁都成,就是不能骂天子,不能冤枉天子。”柴荣怕他露了馅,道:“算了,算了。”赵匡胤重重‘哼’了一声,将那人摔在地上。那人摔得七荤八素,在别人搀扶之下才站起身来。人群一阵骚动,纷纷指责赵匡胤不该出手伤人。那人一看有众人撑腰,胆子也大了,怒道:“我骂天子,又不是骂你,你好没来由。”

赵匡胤道:“现在的开封城又破又旧,天子下诏扩建新城,有甚么不对?”那人道:“扩建新城原本是件好事,可是要咱们迁祖坟,就不对了。”王朴道:“既是新城就应该有新气象,迁坟就是新气象。”又有一人道:“这位兄台所言极是,现在的开封布局杂乱无章,活人与死人比邻而居,新城扩建之后,必定万象一新。尤其汴河,将来必定漕运繁忙。当今天子先是御驾亲征,大败后汉,紧接着扩建都城,文治武功,一定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柴荣和王朴对望一眼,都觉这人有些与众不同。柴荣笑道:“这里的人都在唾骂天子,你却为何赞誉他?”那人道:“说来说去,还是个人的眼光不同罢了,我是商人,看的出来,都城扩建之后,必定漕运繁忙,热闹非凡。”王朴道:“那你还不赶紧找块风水宝地,大做买卖,将来日进斗金。”那人笑道:“不用兄台提醒,我早就在汴河边占了一块地皮,打算起座酒楼。”他十分健谈,滔滔不绝的描绘新城建成之后的模样,最后道:“我姓樊,请教你们高姓大名。”柴荣道:“我姓木,他们一个姓王,一个姓赵。”那人似乎意犹未尽,道:“瞧你们举止大方,谈吐不凡,一定是见过大世面的,咱们寻个去处,好好聊聊。”柴荣笑道:“咱们还有事,今天就聊到这里,倘若以后有缘,再畅谈天下大势。”言罢迈步而去。那人大失所望,竟然久久不肯离去。

微服私访了大半天,柴荣体察到反对扩建新城的占了大半,而迁坟正是难处。回到皇宫,柴荣道:“你也看到了,民间的有识之士还赞成扩建都城的,可是唯一的难处正是迁坟,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王朴道:“就算再难,也难不过登天,臣有办法,让百姓们三日之内迁坟。”柴荣见他成竹在胸,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这时孙延希道:“陛下,知长安府事和监造官上午就请求觐见了,可是陛下去民间微服私访了,他们等了半天,现在快天黑了,小人告诉他们,让他们明天觐见。”柴荣问道:“他们有甚么急事吗?”孙延希道:“也没有甚么大不了的急事,只是铸了新钱,要呈给陛下御览。小人想这也不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因此要他们明天觐见。”

柴荣从来都是今日事今日必,今天能做的事,绝不拖到明日,当下道:“地方官员们觐见,于他们而言都是大事,我早一天见他们,他们也能早一天回去处置公务,你让他们来罢。”孙延希应声说是。王朴告退不久,孙延希领着知长安府事和监造官来到别殿,见礼过后,柴荣赐座,道:“你们来见朕,是为了让朕看新铸的铜钱?”知长安府事道:“回禀陛下,长安有座广济寺,以广济寺内的佛像铸成的周元通宝,其色金光灿烂,其声清脆悦耳,其形古朴典雅,与寻常新钱大不相同。”柴荣心下大奇,问道:“这是为何?”知长安府事道:“后来经过查验,原来佛像三分金七分铜,铸成的周元通宝才会这般色泽金光闪闪。”监造官呈上十数枚铜钱,道:“请陛下御览。”

柴荣凝目而视,但见这些铜钱乃大星月文,饰文凸显,上月下星,质地温润,光彩夺目,端的品相不凡。拿起两枚铜钱撞击,声音清脆,余音缭绕,微微一笑,道:“这些铜钱里含有三分金,只怕比寻常铜钱要贵重一些。”这本是句打趣的话,那知知长安府事郑重其事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炉共铸成新钱三百六十五缗,共计三十六万五千枚,此钱一出,人人视若珍宝,趋之若鹜,纷纷。因为声音清脆的缘故,民间又称为‘显德响钱’或者‘广济响钱’。民间起价,至少一百枚周元通宝兑换一枚显德响钱。因为是佛像化成铜水而成,民间皆以为可以辟邪驱灾。大人把响钱制成饰物,给小孩戴上,说是能够驱邪。有的大夫在开药方时,也会加上一枚响钱,说是能够药到病除。不过臣却觉得‘显德响钱’叫得极好,预示着国势蒸蒸日上,国祚绵长。”

次日王朴走马上任,这些时日,王著为了扩建都城的事心力交瘁。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一家迁坟,不仅柴荣交代的事没有办成,而且招致一片骂名。当真里外都不是人,满肚子里委屈无处述说。如今改任别职,卸下了千钧重负,说不出的轻松,笑道:“文伯兄,陛下让你接任你知开封府事,你一定有办法让百姓们迁坟。”王朴摇头道:“我暂时也没有万全之策,请教王著兄,你先前是怎么做的?”王著道:“其实让人迁坟,有些强人所难,我的办法是先礼后兵,不过百姓们群情愤怒,还没有等我说话,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大骂,接着抡起棍棒驱赶。”摇头叹息,又道:“这是件吃力不讨好,得罪人的苦差事,请文伯兄一定要先想好办法,不然也落得我这种下场。”王朴正色道:“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我不怕得罪人。”王著微微一笑,道:“都城里到处都是达官显贵,一个小混混说不定都能和当朝一二品官员攀亲带故,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一不留神,得罪了当今皇亲,闯了大祸,自己都不知道。你性情刚烈,比我更加适合做知开封府事。陛下让你接任此职,不会是无的放矢,必然深思熟虑过的。我拭目以待,你一定比我做的更好。我要去别处上任了,告辞。”拱了拱手,迈步而去。

王朴当下召集衙役,问道:“迁坟的事,谁人闹的最凶?”一名衙役道:“闹的最凶的人叫做郑三。”王朴又道:“此人是甚么来历?”那衙役回道:“此人是开封有名的泼皮无赖,敲诈勒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王朴道:“既然此人作奸犯科,无恶不作,怎么抓捕归案?而让他逍遥法外?”那衙役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出。王朴厉声道:“说,他究竟是何方神圣?”那衙役只得道:“王府尹有所不知,此人和福庆长公主沾着亲。”王朴追问道:“沾着甚么亲?”那衙役道:“他是福庆长公主丈夫的三姨的表弟的儿子,算起来该叫福庆长公主一声姨母。”王朴皱眉道:“七弯八绕,东扯西拉,这算那门子的亲戚?”那衙役道:“虽然是远了一点,终究是和福庆长公主沾着亲。福庆长公主是先帝的四姐,陛下的四姑母,因此谁也不敢动他。”王朴重重‘哼’了一声,道:“别人不敢动,本官却不信这个邪。你拿着本官的印信去殿前司军营,告诉赵匡胤都虞候,本官要借二百名军士。”那衙役当下领了印信,赶往军营。

过了大半个时辰,王彦升率领二百名军士走到开封府官署外。他独自大步进入官署,行了一礼,道:“王府尹,下官奉都虞候之令,前来听候调遣。”王朴点了点头,道:“到了地方,看我的眼色行事。”王彦升道:“下官明白。”王朴当下点齐衙役,带领王彦升及那二百名殿前军,前往墓地。墓地只有少数几个人守护,眼见官军到来,于是急忙通风报信,过不多久,一名四旬男子带领众多百姓,骂骂咧咧而来。他走到近处,觑眼斜睨,口中‘哟喝’,道:“怎么换了人了,王著呢?”王朴正色道:“王著没来,本官来了。”那人歪着嘴巴道:“你是谁?你又是哪根葱哪根蒜?”王朴见他举止轻佻,轻蔑之情,形于辞色,不禁心中动怒,肃容道:“我叫王朴,现任的知开封府事。既不是葱也不是蒜,而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打量那人一眼,只见他一双三角眼,满脸嚣张跋扈之气,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嘿嘿而笑,自己不答,却歪着脑袋对身后的混混道:“你告诉他,本大爷是甚么人。”那混混一本正经道:“你听仔细了,他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福庆长公主的表侄,郑三郑大爷。”王朴嗤之以鼻,道:“原来你就是那个带头闹事的郑三。”郑三嘿嘿冷笑,道:“正是本大爷,王著那小子给本大爷打怕了,不敢来了是不是?换成你来了。识趣的赶紧夹起尾巴滚蛋,不然叫你知道本大爷的厉害。”这句话说完,他身后的众混混有的嘻嘻而笑,有的则晾出了尖刀。

王朴厉声道:“你只是福庆长公主丈夫的三姨的表弟的儿子,和长公主八杆子打不着,算哪门子的皇亲国戚?”郑三鼻子气歪了,一把抓住王朴衣襟,怒道:“你再说我不是皇亲国戚试试?”王朴既不喝斥也不挣脱,道:“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你也不是皇亲国戚,撒开你的手。”他正气凛然,不可侵犯,郑三不禁心中发虚,只得松开了手。王朴不再理会他,大声道:“各位乡亲,天子鉴于都城破旧不堪,决意扩建新城,这可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坟墓在城中,有碍观瞻,因此下诏迁坟。坟墓迁到城外,将来新城建成之后,势必气象一新,好处显而易见。请大家抛开陈见,立即迁坟。天子明诏,任何人等都不能违抗,从即日起,再不迁坟者,一律收监。该说的话,本官都说了,是继续抗命还是迁坟,你们心中该有数了。”众人不答,眼光都纷纷投向郑三。

郑三重重‘哼’了一声,道:“谁敢动我家的祖坟,我跟他拼命。”王朴大声喝道:“来人,刨开他家的祖坟。”众衙役拿起锄头,便要动手。郑三心中大急,叫道:“你这个小小的知开封府事,敢动我家祖坟,我拆了你的骨头。”话声未落,照着王朴的脸上就是一拳。王朴没有防备,给打的踉跄退了几步,差点跌倒。郑三仗着沾点皇亲的身份,有恃无恐,大声道:“兄弟们抄家伙,官府敢动手,就跟他们拼了。”众混混有的掏出尖刀,有的抄起棍棒。以前王著每次来劝说迁坟,都给郑三打的狼狈而逃,这次他谅王朴不敢用强,掂了掂手里的尖刀,满面凶光,恶狠狠道:“来呀,我看你们谁敢上前。”众衙役知道他的底细,一来惧怕他与福庆长公主沾亲的身份,二来不愿为了公事与他结下私人恩怨。俱都面面相觑,裹足不前。

王朴见状,知道该动用殿前军了,厉声道:“王彦升。”王彦升答道:“下官在。”王朴道:“他若不让开,就地处决了。”王彦升得令,拔出长剑,走到郑三面前,喝道:“滚开。”郑三眼见他眉目凶狠,浑身杀气逼人,虽然心中发怵,但是不信真的会出手杀人,梗着脖子道:“大爷不让,有种就出剑罢。不过你要想清楚了,大爷若掉了一根汗毛,福庆长公主不会放过你的。”王彦升人狠话不多,一把抓住他的胸口,一声不吭,长剑刺了对穿。郑三睁大眼睛,痛苦之下五官扭曲变形,神情恐惧惊讶,道:“你...你...”王彦升更不与一个死人废话,将其推倒。郑三倒在血泊之中,到死也不相信,真的有人会杀死自己这个皇亲国戚。王彦升将长剑在郑三身上擦拭干净之后,方才还剑入鞘。他杀人如麻,死在其剑下的人不在少数。在他看来,杀人直如家常便饭一般,轻而易举。从出剑到入鞘,始终面不改色。尤其出剑的那一瞬间,眼皮都不眨一下。心肠之狠,可见一斑。

众人吓的呆若木鸡,傻了一般。过了半晌,一名混混发疯一般叫道:“杀人了,杀人了。”王彦升怒道:“闭嘴。”那混混见他手按剑柄,杀气腾腾,唯恐一剑刺来,和郑三一样的一命呜呼,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虽然想逃,可是双腿似乎钉在了地上一般,竟然一寸也迈不动。

王朴的策略其实和王著一样,都是先礼后兵。只是王著优柔寡断,无论魄力还是手段,皆远远不及王朴。就地斩杀郑三,为的正是杀一儆百,不然迁坟的举措推行不下去。王朴正色道:“郑三聚众闹事,殴打朝廷命官,公然抗拒天子诏令,这就是他的下场。你们还有谁敢抗拒天子诏令,都可以上前来。”王彦升一抬左手,众殿前军高擎长枪,大声吼叫,此乃先声夺人兵法。众人何曾见过这般阵势,俱都吓得心慌腿软,心惊肉跳。其中有几个胆小的,已然跪下了。王朴眼见众人大呼‘不敢’,于是道:“多余的废话本官不再说了,即刻迁坟,否则收监。”众人不敢迟疑,急忙各自掘土迁坟。

郑三就地正法的消息不胫而走,毕竟迁坟比起性命来,显得微不足道。百姓们于是不再观望,纷纷迁坟。如此一来,开封城里里外外热闹起来,满大街都是抬着棺材、扛着石碑的人,蜂拥出城,挑选风水宝地。

这天傍晚时分,柴荣来到馥蕙宫,符皇后和二妹三妹正在逗柴宗训玩耍。符皇后笑道:“二妹三妹,你们姐夫来了。”符二妹和符三妹当下见礼,口称‘陛下’。柴荣见她们姐妹怯手怯脚,有些拘谨,笑道:“陛下是朝堂上的叫法,在后宫里叫我姐夫才对。”符皇后笑道:“后宫里没有许多规矩,你们听姐夫的。”符二妹和符三妹这才改口,称柴荣‘姐夫’。柴荣笑道:“你们几时来的,我怎么不知道?”符皇后道:“她们都来了好几天了,你每天勤于国事,一天到晚见不到人影,没有人陪我说话,闷的发慌,因此接她们进宫,陪我说说话儿。”柴荣见她虽然面带笑意,但是言语之间颇有幽怨之意,心中一阵歉疚,笑道:“从前还不觉得甚么,真即位做了天子,才知道有做不完的事。整军练卒、扩建新城、铸造新钱、科考选士,一件接着一件,一桩连着一桩,仿佛有做不完的事。”符皇后道:“天下事都叫陛下你做了,那大臣们呢?要那么多大臣有甚么用?”柴荣道:“我做我的事,大臣们做大臣们的事。咱们各司其职,大周才能兴旺。”符皇后道:“陛下勤政,我也不拦着。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是你是我的官人,我是你的皇后,该说的话我还是要说,而且只能我说。做甚么事都要亦张亦驰,该休息的时候就该休息。我听孙延希说,陛下每天批阅奏章、处置国事,往往都到半夜。陛下不是铁打的,长此以往,身子哪里吃得消?陛下说是不是?”柴荣道:“我答应你,以后每天早点歇息。”符皇后道:“这就对了。”顿了一顿,又道:“陛下既然来了,今晚就不要再去别殿看奏章了,留下来陪咱们说说话。”柴荣笑道:“我听你的,好久没有看见宗训了,我来抱抱。”符二妹当下把柴宗训交到他的手里。

符皇后笑道:“我道你忘了还有这么个儿子呢,好些天也不来瞧瞧。”柴荣笑道:“怎么会呢?”把柴宗训抱得胸前,左看右看。符皇后笑道:“宗训,你快些长大,将来继承了皇位,你阿爹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柴荣笑道:“是啊,到时候我就和你阿娘过逍遥快活的日子。现在阿爹辛苦,就是要你将来无忧无虑的坐稳皇位,不必像我这样操劳。”符皇后笑道:“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你长大了一定要记住阿爹的良苦用心。”柴宗训竟然笑了起来,呀呀说了几声。符皇后喜道:“他听懂了你的话。”柴荣也是心中大喜,道:“叫声阿爹。”柴宗训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符皇后也在教他说话,当下叫了一声‘阿爹’。只是牙齿还没有长齐,有点漏风。

当晚柴荣在馥蕙宫歇息,符皇后依偎在他的怀中,幽怨道:“你许久不来,我还以为忘了咱们母子。”柴荣道:“怎么会呢?实是太忙了,今天才有点空闲。”符皇后想起了一件往事,道:“你还记得李守贞父子吗?”柴荣点了点头,只听得符皇后又道:“当年李守贞找了个方士给一家人相面,他一听我说话,就说我声若凤鸣,将来一定母仪天下,成为皇后。当时我并不相信,只当这是一句戏言。”柴荣道:“你不信,可是李守贞父子却想入非非,竟然深信不疑了,于是造起反来了。”顿了一顿,又道:“那方士没有说错,你是真皇后,皇后是此皇后,皇帝却非此皇帝。”符皇后道:“他们父子到死也不明白,他们不是皇帝的命,真命天子是你,而不是他们。”

次日柴荣召见范质、王溥、李谷和魏仁浦四人,道:“朕欲削平四海,首战攻伐南唐,可是讨伐南唐之前,先要收复秦凤成阶四州,否则无法发力。谁可统兵,你们举荐一人罢。”王溥道:“臣举荐宣徽使、镇安军节度使向训统兵收取四州,他精通兵法,在高平之战、太原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臣觉得是最合适的人选。”柴荣沉吟片刻,颔首道:“他老成持重,而且身经百战,就是他了。”魏仁浦道:“凤鸣于歧、翔于雍、栖于凤,凤凰栖息的地方乃凤州,飞翔的地方乃凤翔。凤州与凤翔仅一山之隔,那里的山形地势,凤翔节度使王景最是了如指掌,可为副帅,协助向训。”君臣商议,向训为主帅,王景为副帅,客省使昝居润为监军,统领军马,攻取秦凤成阶四州。

柴荣道:“现在就可以草拟诏书了,让向训率领本镇军马,前往凤翔与王景会合,务必最短的时间收复四州。”魏仁浦应声说是,道:“陛下,四州路途遥远,朝廷供给军需粮草费时费力,说不定还会贻误战机,臣觉得应该就地征粮。”柴荣道:“军需粮草的事,你与向训协调,粮食不够的时候,当然还是要朝廷出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供给一定要充足,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太原之战,所以无功而返,粮草不继,也是一个原因。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出征之前,一定要准备好粮草。告诉向训,不要着急出兵。不着急出兵有两层意思,一则筹措到足够的粮食再出兵。二则此战是朕平定天下的第一战,首战关乎大周国运,一定要打的漂漂亮亮。如果出师不利,反倒叫天下人看笑话了。”魏仁浦应声说是。

君臣商议完收复四州诸事之后,范质等人告退而去,王溥却没有走的意思。柴荣问道:“王相公还有事吗?”王溥正色道:“陛下,臣听说今年科考有人收受贿赂,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有些不学无术的士子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进士。”柴荣脸色大变,道:“会有这等事?”王溥道:“臣也是听说的,并无真凭实据。不过外面传的绘声绘色,不由得叫人起疑。”柴荣问道:“外面有甚么传言?”王溥道:“外面传言,有几名士子字都写不利落,话都说不明白,居然就高中进士了,好生荒唐。”柴荣沉吟片刻,道:“科考之前,刘温叟信誓旦旦要取士公允,怎么转个身就敢欺瞒朕了?”王溥察言观色,眼见柴荣神情不悦,唯恐这把火烧的不够旺,于是决意再火上浇油,使柴荣的怒火烧的更旺些,道:“刘温叟背后有人撑腰,自是肆无忌惮了。”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柴荣仍然听得一清二楚,问道:“你说甚么?”

王溥装作慌慌张张的样子,道:“臣猜的,陛下不必在意。”原来冯道不久前驾鹤西去,范质成为了首相,王溥犹是耿耿于怀,处心积虑要扳倒他。刘温叟与范质交好,主持科考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以劣充好。这可是打压范质一伙的天赐良机,王溥明察暗访,终于拿到真凭实据,因此进言。他续道:“国家取士,将来会酌情授以官职。要是品行不端之人做了官,必定作威作福,为祸一方。科考的时候贿赂了主考官员,为官之后,一定会变本加厉的贪污索贿。上行下效,天下岂不乱了?可见取士不公,遗祸无穷无尽。臣以为就算外面只是风言风语,也要彻查。”柴荣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不然不会科考之前召见刘温叟,嘱咐他公正廉明。他深居宫中,听不到外面的流言蜚语,不能仅凭王溥一己之言就妄下定论,当下道:“立刻传见刘温叟。”

刘温叟入殿的时候,王溥早已告退了。他上前道:“陛下召见臣,有何吩咐?”柴荣一字一顿道:“有人告发你,说你收受贿赂,把若干不学无术的士子,取为了进士。”刘温叟既惊且怒,神情大变,道:“是谁诬告臣?”柴荣道:“是谁告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有没有收受贿赂?”刘温叟大呼冤枉,道:“臣廉洁奉公,一片冰心,绝没有收受贿赂,陛下不可听信谗言。”柴荣道:“既然如此,朕要亲自考考赵邻几这十六名士子,看看他们是否真有真才实学。”刘温叟神情大变,知道一旦柴荣亲自重考,收受贿赂之事必定败露无疑。心急之下,浑身冒出了汗水。要掩盖真相,除了让柴荣收回成命,别无他法,于是道:“陛下,放榜已有数日了,若再重考,天下人会误以为国家朝令夕改,把科考当成了儿戏。以后再取士,只怕就很难了。”

柴荣一直暗暗观察刘温叟的神态举止,他越是阻止,越显得心虚,当下道:“应试的士子们都苦读诗书有些年头,很不容易,科考就是从他们中间取才。大家齐聚一堂,各展才学,考官择优取士,为的就是‘公允’二字。真正有才学的士子,别说重考一次,就是重考十次,亦如行云流水,说不定还越考越好。士子们都盼着科考,更盼着取士公允。天下人也都是睁大眼睛,要看看国家怎么取士。再考一次,若十六名士子都过关了,不正明证了你公正廉洁,没有收受贿赂吗?诬告你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科考事关重大,你还有甚么顾虑?”这段话无懈可击,刘温叟挑不出毛病,只得道:“臣没有顾虑。”柴荣道:“既然没有顾虑,就在这大殿里,朕再考考这些士子,立刻传见士子。”

刘温叟知道纸包不住火,重考下来,那些不学无术的士子无处遁形,而自己收受贿赂的事也败露无疑。三步并作两步,心急火燎找到范质,道:“完了,完了。”范质见他满头大汗,一付魂不守舍的模样,皱眉道:“甚么完了?”刘温叟道:“不知道是哪个奸人诬告我收受贿赂,胡乱取士,陛下要亲自重考,以辨良莠。”范质不以为然,道:“陛下要重考就重考,你着急甚么?”刘温叟急得跺脚,道:“要是重考就露馅了。”范质听话听音,问道:“你果真收受贿赂了?”刘温叟道:“也...也没有多少。”范质问道:“没有多少是多少?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谨慎?”刘温叟道:“这下完了,你一定要救救我,赶紧劝陛下收回成命,不然甚么都完了。”范质刚走出几步,忽然转过身来,问道:“陛下召见过你了?”刘温叟颔首说是,咬牙切齿道:“到底是谁告发了我,我跟他没完?”范质道:“现在不是追究何人告发你的时候,赶快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

刘温叟早已六神无主了,道:“擦不干净了,除非陛下收回成命。”范质摇头道:“陛下一言九鼎,既然要亲自考士子们,绝不会半途而废。”刘温叟闻到此言,不禁万念俱灰,道:“这么说来,我东窗事发了?”范质道:“贬官是免不了的。”刘温叟急道:“你要救救我。”范质摇头道:“这次我救不了你,你自己求佛祖保佑罢。”刘温叟见他如此绝情,不禁气急败坏,陡然之间,恶念丛生,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咬牙道:“你若落井下石,见死不救,我就把事情都抖落出来,大不了都同归于尽。”范质怒道:“我正大光明,又有甚么丑事?你休要血口喷人。”刘温叟冷笑道:“你还记得前日我送你的几件金器吗?那是一名士子送给我的,我再转送给你了。”范质闻得此言,不禁惊怒交集,道:“我道你怎么无缘无故要送我金器,原本是拉我上贼船,我现在就把金器还给你。”刘温叟道:“已经晚了。”范质摇头叹息,此刻已然追悔莫及,悔不当初,叹道:“你自己收受贿赂也就罢了,怎么还害我?”刘温叟嘻嘻笑道:“你言重了,我没有想过要害你,咱们是一条船上的,有福同享,送你几件金器也不为过。”范质横眉怒视,咬牙道:“怕不是出了事,你要与我有难同当罢?”

刘温叟给他说中心思,既不反驳也不承认,道:“现在说甚么都晚了,你一定要救我。”范质已经骑虎难下,只得思索补救的办法。刘温叟却以为他要置身事外,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迭声催促。范质给他吵得头都大了,道:“你别急,让我仔细想想。”刘温叟催道:“你快想啊。”范质沉吟片刻,道:“陛下执意重考,这一难躲是躲不过去的了,你先去请罪罢。”刘温叟瞪大眼睛道:“你要我自己请罪?”范质道:“考完之后再请罪就晚了,一定要做出痛改前非的样子,好叫陛下网开一面。”刘温叟大声道:“你想了半天就想出这么个补救的法子?要是能请罪,我早就请罪了,还用你说?”范质道:“怎么,你还想攀扯出我来吗?实话告诉你,我不倒,还能救你。我若倒了,救你的人都没有了。”刘温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道:“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范质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道:“要怪就怪你贪心,手脚不干净,给别人抓住了把柄。陛下不是心慈手软的君王,高平之战,一举斩杀七十余名将官,处斩你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容易。”刘温叟心中巨震,吓得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眼中满是绝望之情,道:“我不能死,我不能死。”范质见他如疯似癫,心中一阵厌恶,厉声道:“瞧你那没有出息的样,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就自己吓唬自己,起来。”刘温叟吓得七魄飞了三魄,浑身绵柔,好不容易才站起身来。范质道:“现在知道后悔了?明知道陛下明察秋毫,不放过微末可疑之处,还敢收受贿赂,你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刘温叟道:“这也怨我,一下子收了十几名士子的东西。如果少收几个人的东西,也不会给人捅破了。”言辞之中,竟然没有一丝悔悟之意。

范质想到了一件事,道:“适才我、王溥、魏仁浦等人一起进殿,与陛下商议出兵,收复四州的事之后,咱们都告退了,可是王溥却留了下来,过不多久,你就出事了,那个告密之人,一定是他。”刘温叟眼中喷出熊熊怒火,咬牙切齿道:“原来是他诬告我,我跟他没完。”范质道:“咱们过从密切,他明里是告你,实则是在对付我。”刘温叟道:“冯道死了之后,你成了首相,他位在你之下,自是寝食难安,处心积虑要扳倒你。现在有了由头,先拿我开刀,接下来就是你了。这个阴险小人想出这么个连环毒计,好生可恶。”越想越是愤怒,咬牙道:“大不了鱼死网破,玉石俱焚,我现在就去跟他拼了。”言罢转身就走。

范质厉声道:“站住,你要跟他拼甚么?”刘温叟嗫嗫嚅嚅,半天说不出究竟。范质道:“此人外示飘逸潇洒、一团和气,实则内藏阴险奸邪,你不是他的对手。你不要招惹他,最好躲得远远。这件事没有完,我慢慢想办法对付他。趁着陛下还没有龙颜大怒,你立刻回去请罪,说的越诚恳越好。”

刘温叟进退两难,除了请罪,再也没有第二条路了,思前想后,终于一咬牙一跺脚,返回别殿,跪下道:“陛下,臣有罪。”他阻止重考,柴荣早已看出了端倪,并不询问,等待他自己认罪。刘温叟又道:“臣收受了贿赂,取了几名名实不符的士子,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臣有罪。臣愿退还收受的贿赂,请陛下宽恕。”说到最后,已然声泪俱下。所以这般痛哭流涕,其实并非真的认罪。如果真心认罪,何不一死以谢天下,何必请求宽恕?在他心中,收受一点贿赂,不过芝麻一点的小事而已,不值一提。自己不收,别人也会收的,坏就坏在给王溥告发了。为了保住官位,保住身家性命,也要装出痛改前非的样子,终究还是贪恋官位的私心作祟。

柴荣再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到他的面前,发作道:“科考之前,你是怎么对朕说的?”刘温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道:“科考之前,臣说要秉公取士,不负天下士子,不负陛下信任,可是...可是不知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做出了糊涂事。臣知道错了,请陛下宽恕。”柴荣道:“科考之前,你信誓旦旦,朕当真就信了你了。一句鬼迷心窍就想推得一干二净,你当朕糊涂吗?”刘温叟虽然看不到他的面容,但能听出语气极其愤怒,于是不停的道:“臣有罪,臣有罪。”柴荣大声道:“科考大典,万众瞩目,你这么做,不但寒了士子们心,还损了朝廷的威望。”刘温叟道:“臣知道错了,可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陛下亲自重考,不失为补救的好办法。”柴荣冷笑几声,道:“朕终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如果不知道,还不是给你蒙混过关了。”刘温叟满面羞愧之色,道:“臣知罪。”

柴荣问道:“你知道赵匡胤吗?”刘温叟道:“他是殿前都虞候。”柴荣道:“他奉命整军练卒,多人挤破脑袋走他的门路,他都丝毫不为之所动。最后在殿前司官署前,摔碎了别人送的玉瓶,以明心志,以此杜绝别人行贿。可是你呢?在朕的面前信誓旦旦,转过身去就收取贿赂,为别有用心之人大开方便之门,你不知道羞愧吗?一个武将都知道爱惜羽毛,毅然拒贿,你这个饱读诗书的文官竟然置廉耻于不顾,好生让朕失望。退下,回去待罪罢。”他大发雷霆,措辞越来越严厉,刘温叟诚惶诚恐,告退而去。

孙延希见柴荣余怒未消,劝道:“陛下龙体要紧,不值得为这点小事大动肝火。”柴荣道:“这是小事吗?科考大典是国家的门脸,却给他们搅的乌烟瘴气,国家的威信何在?”孙延希道:“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官员们私下里收点礼物孝敬,原不是甚么大过。”柴荣又是一阵火冒三丈,道:“你这是甚么话,清水池子里就养不了鱼吗?朝廷给官员的俸禄不够,还要收受贿赂吗?我看这是贪心作祟。”孙延希一句话招来一顿喝斥,暗骂自己不该多嘴,缩着脑袋一声不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