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十七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十七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十七回

碧云天传阅假诏书 军情急君臣议退兵

郭崇威回到官署,面见郭威,道:“侍中,陛下给了下官一道诏书,命下官伺机处死你。”韩通见他出言不逊,犹是勃然大怒,一把拽住他的衣领,厉声道:“你胡说八道甚么?信不信我宰了你?”郭威素知郭崇威性情稳重,不会信口开河,又见他神情凝重,当下道:“退下,让他说完。”韩通虽然退开数步,可是却拔出了长剑。怒目圆睁,只要郭崇威稍有异动,便即仗剑刺杀。

郭崇威道:“陛下下诏,处决大臣,已经杀了史弘肇和杨邠,只剩下侍中一人了。”郭威镇定如恒,道:“既是如此,你动手罢。”郭崇威从怀里拿出一件东西,不是匕首尖刀之类的利刃,而是诏书,道:“这是陛下交给下官的诏书,请侍中过目。”韩通拿过诏书,交给郭威。诏书黄字黑字,写的明明白白。郭威看了一遍,心中虽然无比震惊,但是神情却异常平静,看不出丝毫异样,似乎这件事和自己毫无关联。他微微一笑,道:“好了,我已经读过诏书了,是真的,不是你伪造的,你可以动手了。”

郭崇威单膝跪下,道:“下官不敢也不能动手。”郭威正色道:“你不奉诏,就是背叛陛下,这可是欺君之罪。”郭崇威道:“下官宁可背叛陛下,也不能背叛侍中。”郭威眼中精光四射,不怒自威,问道:“你宁可背叛陛下也不出卖我,这是为何?”郭崇威深知他精明过人,一旦回答有误,势必给他看出破绽,当下道:“侍中一片赤胆忠心,但是陛下昏昧,胡乱猜疑不说,还弑杀有功之臣。侍中没有做过对不起陛下的事情,陛下却要斩尽杀绝。此等举动,岂不叫天下人寒心?再说侍中待我不薄,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不是猪狗禽兽,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李业许诺,事成之后,下官做天雄军节度使。”

郭威嘿嘿而笑,道:“既是如此,那就动手罢,杀了我之后,你就是节度使了。”郭崇威道:“扪心自问,不但下官,天下的武将,没有一个不想做节度使。说是梦寐以求,一点也不夸张。可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明明只有三碗的肚量,却执意要吃五碗饭,结果必是撑破肚子,死于非命。下官有几斤几两,有多大能耐,自己心知肚明,不是做节度使的料。下官没有别的长处,一是忠心,二是有几分自知之明,因此没有答允李业。”既然决意投靠郭威,自是再无隐瞒。竹筒倒豆子一般,说出了心中所想。

这些回答,郭威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道:“你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我没有看错你,起来说话。”郭崇威知道他已经相信了自己,当下站起,韩通也还剑入鞘,不再怒目瞵视。郭崇威小心翼翼道:“李业告诉下官,他将侍中的家眷全都杀了,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

郭威惊闻噩耗,如被霹雳劈中,怔在原地,一言不发。柴荣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宜哥,心如刀剜,悲痛欲绝。一边失声哭泣,一边用尽全力捶击墙壁。郭威昂首长啸,啸声不但声嘶力竭,而且充满杀气。柴荣转身道:“侍中...”郭威也失去了妻子杨氏及孩子青哥、意哥,自也痛不欲生,心在滴血,也想和柴荣一样痛哭一场。但是知道后面有大事要做,绝不能自乱方寸。眼中喷出无尽怒火,面目变得狰狞可怖,嘴唇咬得鲜血淋漓,恨声道:“李业,你杀我妻儿,此仇不共戴天,若不血债血偿,我不姓郭。”转头又道:“荣儿,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

柴荣也知道刘承祐的屠刀架在了自己等人的脖子上了,决计不能无动于衷,应该商量对策了,当下止住泪水,道:“下官明白。”强忍悲痛,传来王峻等人。郭威见众心腹亲信到齐,吩咐军吏关闭正堂大门及侧门,并严加把守,一只苍蝇也不许放进来。

王峻等人不知道发生了甚么大事,但见诸门紧闭,料知事情不但重大,而且万分危急。王峻问道:“出了甚么大事?”郭威指着案上的诏书道:“这是陛下要处决我的诏书,大家看看。”众人传阅一遍,心情都无比沉重。王峻问道:“你是打算乖乖就范还是放手一搏?”韩通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大声道:“小皇帝的屠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乖乖就范就是睁着眼睛等死,不如放手一搏,尚有一线生机。”

郭威环视众人,一字一顿道:“陛下先谋害了郭某一家老小,现在又要我的项上人头。陛下不仁不义在先,我绝不能坐以待毙。诸位有的与我认识多年,有的认识没有多久。但是咱们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论时日长短,情义却是一样的深厚,都是我的好兄弟。这是我和陛下的事,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不能连累你们,你们走罢。”转头对柴荣道:“把府库里的钱全都拿出来,分给大家。”李重进忽然拔出长剑,厉声道:“你们谁敢临阵脱逃?”郭威沉声道:“放肆,放下剑。”李重进怒吼一声,掷了手中长剑。

过了一阵,柴荣把府库里的金银铜钱悉数搬至大堂。郭威叹息一声,道:“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与诸位相识一场,可是现在缘分已尽。大家分了钱财,各奔东西罢。要是我有幸活下来,咱们有缘再见。”眼罢转过身去。大堂里一片沉寂,众人各自想着心事。王朴慧眼如炬,识破了郭威以退为进的谋略,一直不动声色。王峻心念电转,心中寻思:“一旦挥师南下,杀了小皇帝,改朝换代,功臣第一,非我莫属。”王溥既害怕又兴奋,害怕的是,一旦功亏一篑,势必死无葬身之地。兴奋的是,倘若成功,飞黄腾达,不在话下。魏仁浦则认为这是一场危机,危机二字拆开,正是危险和机遇。做的天衣无缝,便能化险为夷。

王朴走上前去,抓起一把铜钱。李重进以为他要拿了钱财逃之夭夭,恨不得一拳打死他。可是郭威有言在先,不许为难在场诸人。纵是如此,眼中火星迸射,双拳握得格格作响,似乎要生吞活剥了王朴。

王朴视而不见,展开五指,一枚枚黄灿灿的铜钱落在铜钱堆上,发出一片悦耳的叮当声音。嗟叹一声,道:“要说钱财真真是好东西,没有了它,寸步难行。”扫视众人一遍,又道:“这世上有件东西比之黄金白银更加贵重,便是情义。黄金有价,情义无价。侍中要我们分了钱财,各奔东西,似乎没有当咱们是自己人。”郭威转过身来,正色道:“我正是当诸位是自己人,才不忍心你们跟着我铤而走险。这次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堂堂当今大汉天子,当真动手,我没有一分胜算。”

王峻大声道:“纵然九死一生,不是还有一线生机吗?”王朴道:“依我推算,侍中倒有五分胜算。”郭威眉毛一挑,问道:“那五分胜算?”王朴道:“侍中骁勇善战,此为一分。足智多谋,此为二分。识人善用,此为三分。广交朋友,此为四分。手握重兵,此为五分。反观陛下,昏庸暗昧,任人唯亲,失一分。没有真凭实据就杀戮大臣,失掉了人心,又失一分。疑神疑鬼,猜疑忠良,再失一分。看上去侍中有五分胜算,陛下有七分胜算,相比之下,处于劣势,但是只要运筹帷幄,焉知不能反败为胜?”他条分缕析,将双方优劣剖析的一目了然,众人不禁肃然起敬。

王朴来到邺都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机会施展一身才学。适才雄辩滔滔,有理有据,绝非信口雌黄,一派胡言。郭威见他智慧过人,心思缜密,不禁刮目相看。王朴又道:“下官当初辞官之后,原本打算专心著书立说,从此不问世事。后得侍中盛情相邀,于是留了下来。下官不是三心二意之人,愿为侍中出谋划策。”王峻扫视众人,神情冷峻,厉声道:“侍中如果倒了,朝廷必然不会放过天雄军属官,树倒猢狲散的道理你等不是不懂,还等甚么?”魏仁浦等人恍然大悟,当下纷纷起誓,愿和郭威同舟共济。郭威适才以退为进的法子,就是要众人表达忠心,眼见众人誓死效忠,心中顿安。

李荣大声道:“侍中,大丈夫行事义无反顾 ,一往直前,还犹豫甚么?”韩通道:“是啊,侍中再不答允,恐怕会寒了众人之心。”这番说辞,倒像是比郭威本人更急,在逼迫他一样。郭威神情凄苦,喃喃道:“当初我与史弘肇、杨邠等人共同辅佐先帝,披荆斩棘,患难与共,历经千辛万苦,遂建国大汉。君臣之间,毫无猜疑,相得益彰。我受先帝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原本打算鞠躬尽瘁,忠心辅佐陛下。殊不知陛下早已猜忌于我,杀戮家眷在先,咄咄相逼于后。先帝啊先帝,陛下这般心狠手辣,我不能束手就范,你在天之灵不要怨我。”众人见他终于决意起兵,都觉有了盼头。

王朴问道:“请问侍中打算如何起兵?”郭威沉吟片刻,道:“其实陛下人品不坏,只是年纪太轻,难以辨别忠奸善恶。再加上身边有奸臣,这些坏事都是奸臣假借陛下的名义做的,例如李业之流。我打算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大家以为如何?”自来叛臣都没有好下场,郭威目睹了李守贞的教训,当然不会公然称叛。神情变得担忧,又道:“我心中所虑者,来到邺都时间不长,天雄军将士未必肯听从调遣。”韩通道:“是啊,天雄军将士如果不肯起兵,只咱们这几个人,成不了大事。”

魏仁浦道:“下官有一计,或许能有用。咱们可以篡改诏书,以陛下的口吻斥责天雄军,说道天雄军四万将士桀骜不驯,留着贻祸无穷,诏令侍中悉数斩杀。天雄军将士看到这道诏书,必定群情激愤,为了保命,甚么事都做的出来。如此一来,就能为侍中所用,任侍中驱使了。”王溥笑道:“好计策,下官代侍中挥毫了。”郭威点了点头,道:“状元郎才思华瞻,文章无人能出其右,写一道诏书当然不在话下。”

王溥找来一张黄纸,略一思索,搦笔濡墨,模仿刘承祐的笔迹,一挥而就,写了一道假诏书。假诏书好写,可是没有玉玺,众人又犯了难了。字迹可以临摹,玉玺总不能雕刻一个。话说回来,总不能因为没有玉玺,就放弃这个起兵的机会。王朴道:“侍中不必发愁,没有真玉玺,可以倒用留守大印,一样可以以假乱真。”郭威皱眉道:“万一给人识破,势必留下矫诏的把柄。”王朴摇头道:“侍中多虑了,将士们大多是目不识丁之人,谁会仔细辨别玉玺的真伪?再说世上又有几人见过真正的诏书?又有几人见过玉玺的真面目?”

王峻道:“我看此计可行,就这么做。”不等郭威答允,拿起案上的留守大印,倒着盖在假诏书上,道:“万事俱备,就等你一声令下了。”韩通道:“侍中,下令罢。”众人齐声道:“侍中,下令罢。”有的人已经面红耳赤,神情激昂了,郭威却异常冷静,而且没有十足的把握,道:“诸位的身家性命皆系于此事,没有十足把握,决计不能仓促起兵,再想想看,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不等众人回答,又道:“先帝晏驾之前,为汉朝留下了四个人,他们分别是河东节度使刘崇,武宁军节度使刘赟,忠武军节度使刘信,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慕容彦超是先帝同母异父的弟弟,素来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吹牛的本事大过手上的本事,倒也罢了。可是刘崇和刘信是先帝的亲弟弟,刘赟既是刘崇的亲生儿子,更早早被先帝收为了养子。这三人是陛下的至亲,不得不防。这三镇兵力加起来何止十万?犹其河东兵强马壮,万一联手,天雄军恐非对手。”

王峻道:“这也不难,即刻派遣侦骑,打探他们的一举一动。”郭威颔首称善,补充道:“不仅打探他们四人的一举一动,别的节度使的动向,也要尽在掌握之中。”王峻道:“我即刻调兵遣将,决计误不了大事。”郭威双眉深锁,道:“我还有一层顾虑,万一有人识破假诏书,不肯起兵,该当如何是好?”王峻嘿嘿而笑,道:“这也不难,为了激励将士,把府库里的钱悉数赏给他们。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再说如今这年头,哪个大兵会理会诏书是真是假,只要赏赐够重,天子的宝座也会砸个稀烂。”

郭威摇头道:“府库的钱不能动,万一出师不利,咱们还能退守邺都。这些钱可以用来招募兵马,购买粮草。”王峻沉吟片刻,咬牙道:“那就准允士兵劫掠京师,京师遍地都是黄金白银,我想没有一个大兵不会动心。”

这天傍晚,李洪义只身走进羁押张永德的厢房。张永德并不惊慌失措,从容行礼,道:“见过藩帅。”李洪义见他身处险境而面无惧色,心中颇为赞许,点了点头,坐到桌旁,道:“你也坐下罢。”张永德依言坐在他的对面,道:“藩帅有话要问?”李洪义道:“你知道本帅为甚么要扣押你吗?”张永德摇头道:“下官不知道。”顿了一顿,又道:“下官没有得罪藩帅的地方,还请藩帅明示,以解下官心中不惑。”

李洪义道:“你迟早会知道的,本帅现在说出来,也没有甚么关碍。”顿了一顿,又道:“朝廷下诏,要处死郭侍中。”张永德猜到一定出了甚么大事,否则李洪义不会无缘无故扣押自己,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件事。他先是大吃一惊,随即镇定下来。不过电光火石之事,转瞬即逝,李洪义丝毫没有察觉。原来他脑中心念电转,李洪义来见自己,无非是要套取口风。倘若惊慌失措,一定会败坏了岳父郭威的大事。于是装作若无其事,昂首大笑。

李洪义沉声道:“你笑甚么?”张永德道:“藩帅当然不会欺骗下官,此事属实,那就太好了。”李洪义问道:“依你之见,郭侍中会坐以待毙还是要殊死反抗?”张永德踌躇满志道:“论说旁人,下官无从得知。若说郭侍中,下官可以断言,纵然不殊死一搏,也决计不会坐以待毙。”李洪义闻得此言,更加坚信自己的猜测判断,道:“先委屈贤侄几天。”张永德既不求饶也不反抗,打定主意,随遇而安,问道:“郭侍中如果起兵,途经澶州,藩帅如何应对。”李洪义愁眉锁眼,长吁短叹,道:“本帅夹在天子和郭侍中中间,当真左右为难。”

张永德道:“天子杀戮忠臣,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郭侍中势必因时制宜,趁势而起,势不可挡。藩帅是明眼人,当然知道该何去何从。”这正是李洪义颇费思量,头痛不已之处,道:“容本帅再想想。”

众人从白昼商议到黑夜,直到次日清晨,才商议妥当,面面俱到。郭威正色道:“兵贵神速,大家立即分头行事,务必在正午之前,召集本镇军马。柴荣、王朴,你们留下来,我还有事情交代。”众人齐声唱诺,除了柴荣和王朴,其他人退出大堂。

郭威道:“荣儿,我要你留下来守好邺都。”柴荣躬身道:“下官遵命。”郭威点了点头,道:“我要带走大部分军马,你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柴荣神情刚毅,道:“侍中放心,下官一定守好邺都。”郭威想了一会,道:“我打算只留下两千军马,我走了之后,你们不能自乱章法,要做到外松内紧,不能叫别人瞧出破绽。”柴荣心中也是这般想法,道:“下官明白。”郭威喟然长叹,道:“我也不想这样铤而走险,可是刘承祐咄咄相逼,杀了咱们的家眷,逼得咱们没有退路,只好以死相拼了。”

柴荣心中一阵悲痛,终于还是忍住不表露出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刘承祐亲小人远贤臣,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侍中代天行道,必定出师大捷。”郭威知道他这是在为自己鼓气,心中甚是欣慰,道:“留你驻守邺都,你不要觉得委屈。李重进暴躁倨傲,勇武有余,失之智谋不足。张永德豁达大度,但是失之瞻前顾后。二人皆有不足之处,唯有你能担此重任。”转头对王朴道:“文伯,你留下来辅佐荣儿。”

王朴颔首说是,又道:“下官看侍中似乎没有十足把握。”郭威叹道:“还是你心思缜密,目光敏锐。自来叛臣都没有好下场,远的不说,李守贞就是这样。”王朴道:“事已至此,除了自戕和起兵,侍中别无选择。”柴荣道:“这是背水一战,欲要获胜,唯有义无反顾,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养父养子二人相依为命十数年,早已心意相通。郭威点了点头,道:“你们镇守邺都,我就能放心的放手一搏了。”

正午时分,郭威头戴鎏金头盔,身穿山文铠甲,外面罩着一件披风。他腰悬宝剑,在韩通、王朴等众属官簇拥之下来至军营。天雄军四万将士早已集结完毕,正在原地待命。他们不知道为何紧急集结,一个个疑惑满臆。天色晴朗,风卷云舒,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

郭威手持假诏书,登上高台,大声道:“本侍中下令紧急集结,事出有因。”将假诏书高擎过顶,又道:“这是陛下的亲笔诏书,你们肯定很想知道诏书上写了些甚么?”展开假诏书,大声念道:“天雄军素来桀骜不驯,不服君命,无法约束。朕夙夜担忧,恐长此以往,遂成叛逆。命枢密副使、侍中、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郭威一体斩杀,为国永绝后患。”

众将士听完假诏书,有的愤懑难平,有的目瞪口呆,纷纷嚷道:“咱们一向规规矩矩,天子为甚么要斩杀咱们?”“妈的巴子,老子不干了。”“天子逼咱们造反,咱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反了。”“有没有人造反?咱们杀上京师,把天子的宝座砸个稀烂。”群情激愤,叫骂涌向高台,有的更是拔出了刀剑。柴荣见状,当下右手一挥,二百名亲兵当下一字排开,站到了众将士与高台之间。

柴荣大声道:“大家莫要慌乱,侍中有话要说,站回原位,保持队形。”天子的屠刀都已经砍过来了,众军哪里还有闲情逸致站好队形?难不成站好队形,伸出脑袋,好一颗颗给砍下来?二百名亲兵虽然都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毕竟阻拦不住激愤叫嚣的将士,瞬间就被冲散。众兵围住高台,叫骂之声响成一片,有的军士更向上攀爬。郭威大声道:“肃静,肃静。”但是众兵充耳不闻,已经有人开始推动高台了。郭威在高台上东摆西晃,摇摇欲坠,眼见局面几乎失控,于是向韩通和李荣使了使眼色。两人心领神会,各自拔出宝剑。

韩通抓住那个向高台攀爬的士兵,大喝一声,重重掼在地上,一剑刺死。他出自卒伍,知道对付乱军的办法就是杀一儆百。刺死那兵士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瞪大眼睛,吼道:“大家肃静,侍中有话要说。”他这一招果然奏效,众兵慢慢安静下来。

郭威道:“你们没有看到诏书,大约不信。”把假诏书交给韩通,又道:“你给大家看看。”众兵哪里分辨的出诏书的真伪,头脑发热之下,俱都信以为真。最后愤怒的兵士,竟然将假诏书撕成碎片。这么一来,真是死无对证了。一名兵士大声道:“郭侍中,你打算奉诏,处死咱们这些人吗?”这是最关键所在,众兵纷纷大声质问。郭威扫视众兵,正色道:“本侍中不能奉诏。”此言一出,众兵无不抚掌叫好喝彩。

郭威双掌虚按,示意众兵稍安勿躁,又道:“你们是无辜的,因此本侍中不能奉诏,不过朝廷不放心你们,本侍中打算带领你们赶赴京师,向朝廷讨个说法。”王峻早已安插了亲信混在众兵之中,当时就有人叫道:“朝廷既然不相信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干脆反了。”众兵当下大叫造反。王峻为了激励士气,大声道:“京师遍地金银财宝,本监军许诺,事成之后,准许你们劫掠一旬。”一旬即是十日,劫掠十天,想不发财都难。众兵想象开封城里有取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及高不可攀的妇人,无不摩拳擦掌,心摇神驰,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进开封,大肆劫掠一番。

郭威眼见水到渠成,当机立断,即刻下令起兵。命郭崇威为先锋,带领两千精骑,率先出发。正所谓:师出有名,就算是造反,也不能明目张胆,喧之于喙。郭威对外宣称回朝负荆请罪,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天雄军三万余大军,随后起程,柴荣则留下来镇守邺都。事先商议妥当,诸事有条不紊,一切按部就班。

李业在澶州静候佳音,可是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郭威起兵的消息。听说郭威回朝负荆请罪,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心想既是负荆请罪,一个人回京师就够了,哪有带领数万大军请罪的道理?造反就造反,偏生许多故弄玄虚的花样。又想郭威要‘清君侧’,自己不正是那个‘君侧’吗?越想越是害怕,再也不敢停留,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回开封。

郭威率领天雄军将士抵达澶州的时候,已是次日戌牌时辰。众兵手持火把,远远望去,火光通明。李洪义不敢抵抗,大开城门,并且在城外等候。郭威翻身下马时候,李洪义迎上前去。两人四目相对,心中感慨万端,不知从何说起,竟然相对无言。这时张永德快步而来,行礼道:“下官见过侍中。”郭威问道:“你还没有去潞州为常思藩帅贺寿吗?”张永德微微一笑,道:“侍中命下官绕道澶州,向李藩帅问安,李藩帅留下官住了两天,不但盛情款待,而且谆谆教诲,下官受益良多。”

郭威从一介小兵,当上了侍中,甚么人没有觌识过?甚么事情没有遭遇过?早已成了人中之精,不用思索就知道张永德被扣为了人质,好在安然无恙,没有掉一根头发。他装起了糊涂,顺着张永德的话语道:“多谢国舅盛情款待。”李洪义也打起了哈哈,道:“贤侄是侍中的乘龙快婿,既然来到澶州,我再忙也要尽地主之谊。”郭威转头道:“你明天就起程前往潞州罢。”张永德应声说是。

李洪义问道:“侍中带领兵马是要前往京师吗?”郭威道:“实不相瞒,朝廷里有奸臣惑乱君心,煽动朝政,我这次回朝一来向天子请罪,二来要清理奸臣,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我不能多呆,这便走了,告辞。”李洪义道:“侍中多多保重。”李洪义毕竟是皇亲国戚,虽然放行,但还是派遣快骑前往京师报信。

刚出澶州没有多远,郭威遇上了王殷的精锐步军。郭威还没有开口询问,王殷先上前行礼,毕恭毕敬道:“下官见过侍中。”郭威见这位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突然现身澶州,虽然惊讶,却面不改色,下马道:“你是奉了陛下的密诏,来斩杀我吗?”王殷道:“事先陛下密令下官带领三千精锐禁军来到澶州,听候李藩帅调遣。”郭威眼见被自己猜中,语气平静的说道:“你动手罢。”话犹未了,韩通、李荣、李重进等人早已拔出了兵刃,只要王殷敢轻举妄动,便即将之剁成肉酱。

王殷也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之人,并不惊慌失措,道:“侍中太小觑下官了。”郭威昂首大笑,道:“割下我的头颅,献给天子,是件大大功劳,你不心动吗?”王殷道:“假如下官愿意追随侍中呢?”郭威沉声道:“你是大汉朝重臣,就不怕别人戳着脊梁骨骂你是叛逆?”王殷道:“下官虽然愚钝,但是眼睛却还没有瞎。天子虽然年轻,但是心狠手辣,下官审时度势,愿弃暗投明,追随侍中。”郭威见他剖明心迹,心中大喜。他素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下道:“你能弃暗投明,再好不过了。”王殷见他答允,道:“下官愿为侍中马前之卒。”郭威身经百战,深谙兵法,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而且要打刘承祐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快马加鞭,连夜疾行。

李业心急火燎回到开封,一刻也不敢耽误,急忙入宫报信,见到刘承祐的第一句话就是:“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妙了。”刘承祐皱眉道:“甚么大事不好?郭威的人头呢?”李业道:“臣没有割下郭威的人头,他起兵了。”刘承祐心中‘咯噔’一下,一阵心烦意乱。走上前去,一把抓住李业的衣襟,道:“怎么会这样?”口气愤怒,唾沫溅了李业一脸。

李业咽了口口水,道:“臣到了邺都,找到郭崇威,把诏书交给了他,告诉他事成之后,陛下重重有赏。殊不知这个家伙表面上忠厚老实,实则狡猾奸诈之极,转身就把诏书交给了郭威。”刘承祐怒道:“混账。”把李业重重推倒在地,戟指骂道:“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朕真是瞎了眼睛,竟然屡屡相信你。”越想越气,吼道:“滚,给朕滚的远远。”

李业爬起来道:“其实这件事不能怨怪臣。”刘承祐道:“不怪你,就该怪朕了?”李业道:“要怪就怪郭崇威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臣怎么就相信了这么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刘承祐重重‘哼’了一声,道:“是谁拍着胸膛说道,郭崇威绝对靠的住?”李业面无惭愧之色,咬牙切齿道:“早知道这个家伙心怀鬼胎,欺君罔上,臣就该杀了他。”刘承祐道:“现在说这些废话有甚么用?”

正在这时,孙延希在殿外道:“启禀陛下,镇宁军节度使李洪义差人上呈密奏。”刘承祐道:“传那人进来。”那太监领着一名军士走进别殿,军士拜倒在地,呈上密奏。刘承祐不看则已,一看不禁气得肺炸,几下把密奏撕成碎片。李业问道:“陛下,发生了甚么事?”刘承祐连声骂道:“混账,混账。”又质问那军士,道:“李洪义按兵不动,是干甚么吃的?”那军士毫不知情,自是答不上来。刘承祐怒道:“滚。”孙延希察言观色,领了那军士退出别殿。

李业道:“出了甚么事,陛下竟然这般龙颜大怒?”刘承祐道:“李洪义密奏,郭威起兵了。”李业道:“臣没有欺骗陛下罢。”得意之情,形于辞色。刘承祐道:“李洪义眼睁睁的看着郭威的兵马大摇大摆路过澶州,一直按兵不动,还不知羞耻的给朕写密奏,当真...当真...”气急败坏之下,实在想不出合适词语形容唾骂李洪义。气得胸膛起伏,大口喘气。

李业道:“他不是这种人罢?”刘承祐怒道:“怎么不是?你们姓李的,没有一个是好人。”气急败坏之下,把李太后也算进去了。虽然后悔,可是收不回来了。李业道:“陛下,郭威终于还是谋反了,必须连同天雄军将士一体剿杀。”刘承祐道:“朕还用你教吗?”

当即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苏逢吉暗中怂恿李业,李业又在刘承祐面前扇阴风点鬼火。或多或少,与此事脱不了干系。他当下道:“郭威谋反,居心叵测,朝廷要早做准备,传诏各路藩镇火速回京,勤王护驾。”刘承祐当下急召高行周、符彦卿、慕容彦超、薛怀让、吴虔裕、李谷七路藩镇,回京护驾。

郭威带领天雄军于十一月十六日从澶州出发,一路马不停蹄,于二十日抵达宋州,这是归德军的治所。一路而来,没有一个藩镇出兵阻拦,畅通无阻,极其顺利。

郭威距离京师开封已经不足百里,朝野震动,刘承祐更是惴惴不安,当即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五朝元老冯道道:“陛下,郭威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打的是回朝请罪和清君侧的旗号,没有十足叛逆的罪证,不比李守贞自立为王,公然称叛,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他六十七八岁年纪,不但须发皆已花白,而且脸庞上生出了一片片黯斑。刘承祐问道:“郭威带领叛军杀来了,还能有甚么转机?”顿了一顿,又道:“郭威之所以能畅通无阻,皆因沿途藩镇按兵不动,要是他们出兵阻拦,郭威早就死在半道了。”越说越是气愤,语气也越是气急败坏。

冯道劝道:“郭威口口声声说是回朝请罪,沿途的藩镇也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也是人之常情。”刘承祐怒道:“朕看他们是首鼠两端,想看朕的笑话。”冯道道:“陛下,现在不是追究他们过失的时候,要先想办法让郭威退兵。”苏逢吉道:“郭威反意昭然若揭,要他退兵只有杀败他。”李业应声附和,道:“他要是真的请罪,一个人回来就够了,哪有带领天雄军数万兵马请罪的道理?分明就是想谋朝篡位,断然饶恕不得。”

冯道缓缓道:“郭威并没有明目张胆的开战...”李业打断他的话,道:“他这是缓兵之计,等到兵临城下,甚么都晚了。”冯道点了点头,道:“郭威进兵神速,只四五天的工夫就从邺都到了宋州,现在调兵遣将,只怕颇有仓促。依臣之见,一边稳住郭威,一边调兵遣将,能不打就不要打。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谈,或许能一笑泯恩仇。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听到这里,刘承祐心中生出几分悔意,后悔的是为甚么没有把郭威一网打尽,终于留下了绝大后患。他沉吟片刻,道:“郭威肯谈吗?”冯道摇头道:“臣不知道,不过臣愿意去面见郭威,探探他的口风。”刘承祐尚未回答,李业却跳出来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倘若陛下要和郭威谈谈,岂不是在向他示弱,告诉他,我怕你了?再说天子没有错,就算是错,也是臣子的错。”

正在刘承祐犹豫不决之际,慕容彦超和吴虔裕联袂走进大殿。刘承祐问道:“怎么只你们二人回朝来了,其他人呢?”慕容彦超道:“别提了,他们推三阻四,各自寻找借口按兵不动。”愤慨之情,形于辞色。刘承祐怒不可遏,脸色气的发青,大声道:“朝廷对他们不薄,太平的日子,一个个歌功颂德,叫得比谁都向。可是当真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却一个个当起了缩头乌龟。”李业道:“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龙体。”

шwш?тt kдn?¢o

慕容彦超道:“是啊,有臣在,陛下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就算天塌下来了,也有臣替陛下顶着。”顿了一顿,又道:“敢问陛下,急着召臣等回朝,究竟发生了甚么大事?”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李业瞪大眼珠,问道:“闹了半天,你还不知道发生了甚么事情吗?”慕容彦超道:“接到诏书,我就率领本镇兵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赶回京师,当真不知道出了甚么大事。”李业道:“郭威造反了。”慕容彦超惊闻此言,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心中犯起了嘀咕:“我道高行周、符彦卿他们为甚么按兵不动,原来是惧怕郭威。”

李业察言观色,眼见他神情犹豫,问道:“怎么,你害怕郭威?”慕容彦超吹牛的毛病又发作了,昂首挺胸道:“我会惧怕他吗?不战则已,一战必能斩下他的人头。”又对刘承祐道:“陛下,臣要领兵征讨郭威,不杀的他落花流水,臣绝不罢休。”刘承祐见他信誓旦旦,胸有成竹,自是深信不疑,道:“朕命你为主帅,统领禁军及本镇兵马,剿杀叛逆。”慕容彦超道:“臣奉诏。”

按照惯例,开战之前,要先行赏赐出征的将士。不然人都死了,怎么爬起来领赏钱?苏逢吉当然期望郭威兵败陨命,可是又舍不得国库里那点微薄的家底,道:“陛下,对付郭威,不一定要出兵讨伐,或许有更好的法子。再说国库空虚,没有多少钱,全拿出来赏赐三军将士,国库就空了。”李业皱眉道:“相公好生糊涂,郭威已经杀过来了,不把国库里的钱拿出来犒赏三军,谁肯奋不顾身的拼命?”

苏逢吉叹道:“这个道理,本相如何不知晓?”顿了一顿,又道:“我身为首相,上辅佐天子,下安抚百姓,燮理朝政,定国安邦,终须为国家长远打算。倾尽国库,犒赏三军,国家就没有钱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李业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要度过眼前这个难关。”苏逢吉只是摇头不允。

李业急的跳脚,最后只得跪下,央求道:“说句不好听的,万一郭威破城而入,国家的钱财,不都成了他的?国家危难之际,请相公不要再吝啬钱财了。”苏逢吉长叹一声,闭目不语,算是默许了。当下倾尽国库,犒赏三军。禁军每人只十缗铜钱,而慕容彦超和吴虔裕的地方兵更少得可怜。犒赏三军之后,大汉朝的国库里,连根麻绳也没有剩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