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再续雄汉 > 第三章 党锢之祸

再续雄汉 第三章 党锢之祸

作者:第一楼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7

第三章 党锢之祸

翌日,李瓒便带着妻子,登上马车,向着许县使去,李瓒的妻子陈蔓,是颍川许县陈家的嫡女,其父陈纪是陈家的家主,陈家亦是名门望族,与李瓒也算是门当户对。

多年前嫁到襄城李家,去年诞下李璟,如今又怀有身孕,车辆在路上缓缓行驶,车厢内,蔓儿你且安心,许是父亲多虑了,好生在家待着,别多心了,若是无事,再来接你。

车辆行驶半日,终于到了陈家,陈家早已安排人接待,将众人带进内院,陈纪早已等待多时,贤婿你昨日来信,说要带蔓儿,回娘家,可是蔓儿有失礼之处。

你要将她带回娘家,李瓒忙说,夫人(蔓儿是爱称),不辞辛苦,整日操持家务,不曾有失礼之处。

我带夫人归来。一是为了探亲,二则是为避祸,于是便将于父亲交谈的内容,一一道来,陈纪听后,脸色微变,但还是吩咐的你们暂且在这住下,许是李公多虑了。以李公的威望,宦官还不敢明目张胆的的对其出手。

这时,陈纪才注意到女儿微微隆起的肚子,又看了看手上牵着的外孙,露出欣慰的笑容,初见璟儿时尚在襁褓之中,如今已能站立。

再过几年便能满地跑了,陈氏低着头对李璟吩咐的,这便是你外祖父,话音刚落。

外祖父,便从李璟嘴里说出来,虽不是很清楚,但也能听出来,陈纪笑得合不拢嘴,好孩子,安心在这住,有外祖父在,定能护你周全。

李璟心里也很难受,若加上重生之前的年龄,此时应该有二十五六了,是成年人,还要装作小孩子的样子,总觉得怪怪的,心里是如何想的,却又不能表达出来,光憋着就很难受,还要卖萌,装可爱,逗人开心,别提有多难过了。

书房之中,陈纪向父亲陈寔提起此事,李公推测年后宦官要向士人出手,此事是否有些杞人忧天。元礼,生性孤傲,此事若非有把握,断然不会说出来,看来此事定**不离十。

党锢之祸,令天下士子获罪之人不在少数,大将军在任时起用的党人,要么被免官,要么被任定为大将军谋处死,这天下的读书人,人人自危,若再来一次党锢之祸,天下士子所剩无几。

本以为,先帝,搬倒外戚,我等苦读圣贤书之人,能够得到重用,岂能料到,陛下不掌权,将权利交到宦官手里,又宠信宦官,我等士子惨遭迫害,反而性命堪忧。

李瓒陪着妻儿,在陈家住了半个月,便告辞了,回到襄城李家,向父亲禀报,都已安排好了。但愿此次能安稳渡过难关,如今的大汉,便如行将就木的老叟,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父亲,这大汉还值得我得效忠吗?

逆子,我李家世受皇恩,如今虽有宦官弄权,但宦官无后,必不能长久,只需有一贤明的皇帝,能够认识到宦官弄权的危害重新掌权,士人便可都东山再起,我等身为汉臣,食汉禄,需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事休要再提,李瓒无可奈何,只能告退。

建宁二年(169年),因张俭引发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党人。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这是我的节操。

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党锢之祸”是东汉灭亡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名存实亡,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开始进入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虽然”党锢之祸“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一种形式,但是,面对宦官专权造成的官场腐朽,政治黑暗,一些有见识的士大夫敢于挺身而出,扬清激浊。

不仅是对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一种自我挽救,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因而带有一定的正义性,应给予肯定。

李瓒被流放幽州,陈氏因在娘家逃过一劫,免去了被流放之罪,这还是多方斡旋的结果,宦官迫于压力只能默许,但李家的家产也被敲诈去了九成,只保留了祖宅,和襄城内的一家酒楼。

勉强够日常开销。陈氏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襄城,陈纪多次挽留无果,也只好让她归来。四月陈氏又诞下一子,名为李宣,乃是陈纪所取。

看着偌大的李府,李璟不禁想起昔日的热闹场景,心中唏嘘不已,如今物是人非,不复往日,李璟只恨自己太小,什么都干不了,难怕早穿越几年是否能够组止这一切,但此事自己说了也不算,要是早穿越几年,说不定,自己已不姓李了。

如今的自己也算是名门之后,李家虽已名存实亡,但名头还在,,相信以自己的能力,未必不能使李家重新崛起,党锢之祸在黄巾之乱(公元184年)时才结束,如今才公元169年,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足够自己成长了。

至于以后是投奔一路诸侯,还是自己成为一路诸侯,还为时尚早,当下,还是先活下来,比较重要,看着母亲,与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李璟不经想到了自己上一世,何其想似!

上辈子,也是父亲不在身边,由母亲带着自己,和弟弟妹妹,不同的是,上辈子父亲是因为,外出打工,这辈子的父亲是被流放,还少了个妹妹。陈氏看着李璟,和怀里的李璟,今后这李家,就剩下我们娘仨了,放心不会饿着你们的。

次日,李府大门前,聚集了不少以前的,下人,丫鬟,众人得知李府的夫人并为被流放,都想重回李府,以前李府家大业大,待遇比别人家的都好,表现得好,也是不吝赏赐,若是聪慧得家主,夫人看重还可读书识字。

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有什么九年义务,能够读书的只有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恩惠,丫鬟,下人们。

自是不想错过读书机会,于是得知消息便马上赶来,一早聚集在李府门口,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李府,府内丫鬟,一开门,看着李府围的水泄不通的,吓得扫帚都掉在地上了。

忙向陈氏汇报,陈氏听完吓了一跳,赶到一看,原来是以前府中的下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只要不是官府的人就好,听众人诉说原委。

陈氏面露难色,李府如今入不敷出,只有自己与两个儿子,那需要怎么多人服侍,只好将众人打发走了,只留下了以前的管家和四个年纪十一二岁左右的丫鬟,还给发了一个月例钱,还是从娘家带回来的,众人这才散去。

陈氏看着偌大的李府,文玩字画,珍珠宝石,金银财宝,皆被搬空,连件像样得家具都没有流下,整个李府那些书算是最值钱的了,从娘家带回来的钱已用了三分之一,想着昔日繁华的李府成了这幅模样,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事已至此。

再多感叹都没有用,好好生活,待璟儿再大些,就该启蒙了,把孩子培养长大最重要。将酒楼的管理事宜交给管家后,陈氏便回到了房间,看着熟睡的两兄弟,露出笑容。

李璟是永康元年三月生人,(公元167)如今是公元169年八月,已经两岁半了,转眼时间来到172年,此时李璟已经五岁,正在书案上练母亲教的字,半个月前,陈氏为其开蒙(教他读书写字)。

汉朝时期使用的字体是隶书。它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字比篆书好认得多,使用也比篆广泛得多,它的字体比较扁,笔画讲究一波三折,同后世的简体相比,形体上差不多,但书写难度系数比简体可要难多了。

李璟每天花两个时辰来认字,花一个小时练字,李璟的刻苦,令陈氏大感欣慰。就这样一直过了一年,李璟已经把字认的差不多了,可是字依旧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不过练字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并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李璟本以为自己就这样一直下去时,直到有一天,一位老道士的出现,彻底使李璟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