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扫水浒 > 106混江龙议取苍梧岛 王师心设伏沭阳县

106混江龙议取苍梧岛 王师心设伏沭阳县

话说时迁潜入楚州府衙,盗取机密信函。眼看得手,不想吃人发觉。原来那知州不胜酒力,数杯落肚,便觉头脑昏沉。待送使者去了,便踉踉跄跄,一步一攧入后堂里。正要就寝,忽想起信函还在几案上,便起身去取。不想正撞见时迁,当下两个俱吃了一惊。时迁见了,三下两下,忙将信函取在手中,飞死似收了行头。就那月影之下,屋脊之上,腾身便走。

知州吃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当下拔了屈戌,扑开厅门,奔至院中喊道:“捉贼!”那当值的三五个衙役并那使者,都未曾睡。听得外面嘶喊,都奔出来,询问缘故。知州将信函失窃一事说了,众人尽皆失色。数内一个衙役道:“贼人虽身手矫捷,片刻间也难逃出城。大人何不击鼓鸣钟,严敕城内各处守备。这里多派人手四处搜巡,料贼人逃不出天罗地网。”知州抚掌道:“慌急中竟忘了此事!”当时急令擂鼓鸣钟三百下,火速召集城内大小官吏。严守四门,挨家挨户搜查贼人。众人分头去了。

且说时迁盗了信函,飞身出了州衙。自思道:“今番吃那官儿发觉,定会遣人拿我,需得尽快出城。”当时也顾不得客店内的包裹,直奔城东南来。不想行至半路,忽闻得鸣钟击鼓之声,全城可闻。时迁道:“不好了,定是官家信号,告知四处。事已至此,只得死马当活马医,好歹去走一遭,再做理会。”当下疾行。只见街上铺兵渐多,时迁左闪右踅,避人眼目。行了一个更次,方到城东南角。偷眼瞧时,见城上火把通明,军士往来巡弋。看了一遭,无计可施。只得重复转来,径回客店。此时虽是半夜,然各处早已闻警。知有紧急之事,都起来开窗探看。幸而时迁所住之屋临街,当下缘柱而上。神不知,鬼不觉,开窗入内。

时迁进了屋,点了灯,就怀中取出信函。从头读至一半,只见后面写道:“......四月二十四日,平旦入洞,纵火为号。王禀等自洞前望燎烟而进,刘镇等率劲兵从间道夺贼门岭,与王禀兵合。贼腹背受敌,凡斩万余级。二十六日,生擒方腊及伪相方肥、妻邱、子亳等凡五十二人于帮源山东北隅石涧中。”时迁心惊道:“不想方腊已被擒,幸而我等尚未南下。”想毕,就灯下又细看了一回,便将信烧了。听外面时,喧喧嚷嚷,闹了一夜。时迁也不去理会,径自睡了。

次日天晓,时迁起来。唤店小二烧洗面汤,舀漱口水。店小二问道:“客官昨夜外出饮酒,几时回来的?小人却不记得了。”时迁笑道:“本要在外歇宿,夜里闻得警报,恐有不便,便回来住了。上楼时,却未见你。”店小二口里应了,心里却早瞧科了五分。当时时迁洗漱了口面,要碗素面吃了,重复上楼来。自思道:“眼见这店小二已起疑心,难保他不去报官,此地不可留了。”寻思罢,忙收拾包裹。下楼算还房钱,径自出店。却才行到街口,早听街上沸乱。见那店小二引着数十个做公的抢入店里,呐喊捉贼,却扑了个空。时迁见了,暗暗庆幸,一道烟儿望北走了。

且说那日戴宗在城外等候,至夜半时,忽听城内钟鼓响。戴宗兀自心惊,却不见时迁出来。眼巴巴干望了两日,见防卫愈严。戴宗自肚里寻思道:“时迁兄弟原定当晚出城,眼下已过了三日,仍未见出,莫不是陷在城里了?”前思后想了一回,忽生出一个念头道:“在此空等亦是徒劳,不如且先回去,报与公明哥哥并军师知晓,再设计相救。”当时不敢耽搁,火速作起神行法来,回报消息去了。

回说楚州城内,时迁侥幸躲过一劫,飞也似望西北而走。看看已是午后,行到一个去处。只见镜面也似一片湖泊,颇似勺形。湖边垂杨翠柳,浅草青青。时迁喜道:“不想楚州还有这等好去处。”便把那烦恼丢到“爪哇国”去了。抬眼望时,枕溪靠湖立着一座宝塔。又行过二里,见傍湖一个酒店。时迁走了几个时辰,早已肚中饥渴。便入到店里,拣一副座头坐下,解放了包裹。只见酒保来问道:“客官,来点甚么?”时迁道:“有熟鹅、嫩鸡一发上,再打两角酒来。”酒保应声去了。须臾间,酒保端上酒肉。时迁问道:“那对面宝塔端的雄伟,却不知唤做甚么?”酒保笑道:“客官想必是外地人,不知其中缘故。这塔乃是楚州一绝,名唤“文通塔”,自唐时便有了。塔高十余丈,共七层八角,内里供着观音菩萨尊像。若至塔顶,便可俯瞰楚州全景。”时迁笑道:“妙哉!”当下自顾饮酒吃肉。

正吃间,只见门帘挑处,走进一个军校。时迁见了,倒也心惊,只顾斜眼偷看。只见酒保笑道:“原来是刘大哥,今日甚么风吹到此?”那军校道:“连日守城,无暇归家。今日正逢拙荆生日,特来小哥店里买些熟食果品,回去庆生。”酒保笑道:“人言刘大哥夫妻相敬如宾,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那军校笑道:“小哥莫要说笑,只依老样子便是。”酒保应了,转身入内。时迁听得,方落下心来,依旧饮酒吃肉。不移时,酒保提了一个食盒出来,对军校道:“今***生辰,小弟煮了碗长寿面,一并带回去。些小心意,权作贺喜。”那军校眉开眼笑,道声谢。当时算了银钱,自出门去了。时迁都看在眼里。

时迁见那军校出去了,方叫酒保问道:“适才那汉却是何人?”酒保道:“客官不知,那人是本州巡城军校刘春。待人一团和气,人都唤他笑弥勒。平日里没少看顾小店,与小人亦是交好。”时迁笑道:“看他言谈举止,遮奢是个好男子。”当时算还酒钱,径出门来。彼时已是黄昏,时迁见那刘春前行不远。就店边顺了根柴棍,插于背后,紧随而行。

行过二三里,却到一座山神庙前。时迁叫一声:“刘大哥!”那刘春回头看时,只见时迁慌慌急急,跑到面前道:“可是刘大哥么?”刘春道:“正是,不知兄弟有何事?”时迁道:“小人是街上新来卖枣糕的徐四。今日大哥娘子上街,光顾小人生意。不想被一伙浮浪子弟缠住,两相合口,脱身不得。小人辗转打听得哥哥在此,特来告知,正不知现在怎样了。”刘春听罢,焦躁道:“却在何处?”时迁用手向前指道:“那不是娘子么?”刘春回头看时,早被时迁抽出背后柴棍,只一下,打得发昏章第十三,倒地不起。时迁见四下无人,将刘春拖入庙内,道声惭愧。慌忙去了衣服、鞋袜,却脱下刘春身上吏服、靴子一应物事,从头到脚穿了。当时出了庙门,绕湖便走,直到文通塔下。那守塔小僧,见时迁身着官服,跨着朴刀,不敢阻拦,由时迁径入塔内。

当下时迁登上塔顶,见西北城郭不过数里,心中大喜。看了片时,日已落山,天色渐黑。时迁自语道:“如今也顾不得许多了。”便取出火石,将塔内物件点着。可巧那日有风,须臾间,只见塔上烈焰冲天,火光夺目。时迁早踅出塔外,望西北城墙而走。沿途大呼道:“文通塔走水了!速去救火!”方到得城下,早听得敲锣打鼓,城上升起两盏红灯。却是望火楼军士望见火起,放起信号。城上见文通塔火势甚大,恐潜火兵不能救,又调拨百余军士前去相助。一时人声喧嚷,彼此难顾。时迁见时机已到,就趁哄乱间,踅到城头。那一众官兵都驻足呆看文通塔大火,谁理会得时迁?时迁趁机闪到城角,就黑影里取出绳索来,挂于女墙之上。悄悄缒下城,逃出生天去了。那文通塔幸得抢救及时,只烧去三层塔顶。后经修缮,夯以砖石,又复旧貌。此是后话。

话分两头,且说戴宗等时迁不见,回报宋江。彼时史进、李忠先已探明归来,备说泗州知州汪希旦听闻梁山兵南下,已与濠州联络,严加守备,大军恐难飞渡,宋江心中转忧,今听说又失陷了时迁,烦闷陡增。杨雄劝道:“哥哥且宽心,时迁兄弟飞檐走壁,手段高强,不见得便吃拿了。”吴用亦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听戴院长之言,城内并无动静。若是时迁兄弟被捉,定会示众。如今毫无动静,或许时迁兄弟于城中打探到重要消息,潜于城内,亦未可知。”众人称是。宋江道:“既然如此,有劳戴院长再赴楚州一遭,打探虚实。我等随后进发,寻机接应时迁兄弟。”戴宗奉命去了。

是夜,只见戴宗、时迁两个同归。当下时迁便将于城中盗信,火烧文通塔,趁乱逃回,路上遇着戴宗之事都一一说了。众人又惊又喜。宋江叹道:“不想才过数月,方腊竟遭擒。我等此番南下,怕是不成了。”吴用道:“方腊既败,东南已不可图。前番广东刘花三遣人来信,诉说合伙之事。叵耐路途遥远,山遥水隔,亦是空谈。如今我等进退无路,需得择一地立足才好。只是急切间,小弟亦无头绪。”卢俊义叹道:“四海之内,难道竟无我等容身之处了么!”

话音方落,却点醒了一人,当下出列。众好汉看时,却是混江龙李俊。当时李俊道:“小弟却想起一个去处,众兄弟可据而守之,徐图进取。”宋江忙问道:“贤弟快说是那里。”李俊道:“海州东北海上有一岛,唤做苍梧山岛。小弟幼时曾随父出海,到得那里。周回数百里,形势险固。其上景致却与梁山泊甚似,且有田畴鱼盐之利。若据而守之,可为根本。进可图沿海各地,退可霸海疆万里,我等何不取之?”吴用道:“那苍梧岛天下闻名,只是不知其上形势如何?现有多少官兵驻守?若不知虚实,贸然而去,恐会吃亏。”宋江道:“军师与李俊兄弟均言之有理。依小可观之,苍梧岛虽好,亦不可悬于海上,孤立而守。需得据得沿海城池,背靠海岛。相互策应,方可成事。那海州内为淮黄之尾闾,外为岛门之屏障。可先设计取之,再图苍梧岛,则大事可成!”卢俊义道:“如此甚好!”众人皆喜。

当下吴用对宋江道:“此去海州,旱路水路皆通。若走水路,各处恐难借得粮草。不如就此掉头北上,先破沭阳县。休整一番,再打海州,可保万全。”宋江道:“军师所言甚是。”当时传令,人马登岸,将船只悉数凿沉。大众北上,直趋沭阳县。

看官,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宋江、吴用等虽计划周详,不想却被一人无意间听得。那人是宋江手下一个厨子,名唤吴师道。祖贯沭阳人氏,自幼丧父,随寡母度日。原是沭阳县里帮闲。上年间,不合听人怂恿,便与三五个伙伴到山东贩枣子。行到莱芜,正遇着官兵与梁山交战。吴师道跑得慢些,竟被梁山掳去。这吴师道谎称是徐州人氏,李俊见他忠厚,又知他做得一手好馉饳。便留他作了一名厨子,专责日常饮食。后宋江至莱芜,吃了馉饳,赞不绝口,便留于军中。当日吴师道请问当日饮食,听得众好汉要打沭阳县,自思道:“不好了!沭阳是我桑梓之乡,若遭兵焚,不是耍处。需得设计解救方好。”思来想去,竟定下一条计来。

次日一早,吴师道亲自端了饭食,送到李俊帐内。李俊见他面容憔悴,泪眼未干,忙问何故。只见吴师道扑通跪地道:“小人接得家书,得知老父病故,老娘一病不起。二老膝下只有我一个孩儿,临终之际,竟不能陪侍左右,万死莫赎了。”说罢,伏地痛哭。李俊见说,忙扶起道:“贤弟如今待要怎地?”吴师道道:“小人别无他求,只愿告假些时日。回乡安葬老父,安顿老母,再回来效命。”李俊道:“此事我亦做不得主。既如此,我且带你去见公明哥哥,如何?”吴师道谢了。当下李俊引吴师道到中军大帐,见了宋江,将家中之事说了。宋江听罢道:“此乃人伦大事。宋江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岂忍再教手下兄弟重蹈覆辙。贤弟速去速回,这里也离不得你。”当时吴师道千恩万谢,辞别宋江、李俊。又去后厨交割了,打拴包裹便走。

不说梁山众人,只说吴师道朝西而行。走了半日,见宋江兵马去得远了,方折向东北。一路不分昼夜,紧赶慢赶。行了两日,早到沭阳县,径投县衙来。不想路上行的匆忙,正与一人撞个满怀。看官,你道那人是谁?原来正是那年助蔡居厚攻打濮州的武进士王师心,现任沭阳县尉之职。这王师心是个慷慨的人,往日吴师道帮闲时,常得王师心接济,因此厮熟。

当下王师心引着二十个土兵,欲出南门绕村巡察,不想撞着吴师道。当时忙问道:“多日不见,你到那里去了?”吴师道喘息未定,忙将宋江等要打沭阳的事说了。王师心听罢,吃了一惊,忙问道:“敢怕不是真的?”吴师道道:“千真万确。如此大事,小人便是吃了忽律心,豹子胆,也不敢撒谎。”王师心便调头,引吴师道转回县衙。当日正值知县李程之坐衙,厅前立着许多公吏人等。见王师心引着吴师道前来,忙问缘故。王师心便将宋江来犯之事说了,众人听了,尽皆失色。李程之问吴师道道:“如此机密,你怎生得知?”吴师道无法,只得从因何贩枣北上,入了大伙,使计逃脱之事一一说起。李程之听罢,便叫退堂。唤衙役带吴师道歇息,只留王师心、县丞、主簿等商议。

当下李程之对众人道:“剧贼宋江来势汹汹,县内马步军兵,不过百十人,如何迎敌?”主簿道:“贼众我寡,需得速派人到海州。请求大队兵马相助,方可退敌。”王师心道:“远水不解近渴。听吴师道所言,贼兵明日将至。此去海州,往返尚需二三日,如何等得?只可设法自救。”李程之道:“县尉有何计策?”王师心道:“县城兵马虽少,然往日小股盗贼出没,小人曾教各庄、各乡招募乡勇,保境御寇。小人亦常巡视各处,于农闲时节,严加训练。前番韩山贼侵扰颜集镇,便是吃镇上乡勇剿灭。若召集全境各处乡勇,可得四千余众。贼兵不过千余人,又不识地理。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如此如此......破贼必矣!”李程之喜道:“既如此,全凭县尉调遣!”当下一面向海州张叔夜处求援,一面令王师心调集各处乡勇,不在话下。

看官,说到此际,须得将王师心训练乡勇原委,细叙一番。原来海州乃滨海之地,只为朝廷无道,赋役繁重。四方百姓乘势聚众,依海傍岛,四出劫掠。因海州城防守严密,几番不能得逞,便转掠治下村庄。每扰一处,因相隔较远。待官军到时,盗寇早已遁走。各处不堪其苦,却又无可奈何。这沭阳县属海州治下,亦时被扰害。王师心便与知县计议,教各庄富户出资,招募精壮,充作乡勇。一来强身健体,二者护境保民。各庄各村听了,踊跃愿从。不上半载,便拣选乡勇四千余名。另选得各处武艺好的,教习枪棒,操演阵法。王师心也时常巡视,亲身点拨。王师心又乞请知县到海州,请准乡兵使用兵刃、枪炮、旗号等物。州里听闻县内有御寇之兵,自然欢喜,都一一准了。可巧上月间,有韩山草寇李勉、刘五聚党百余人,侵扰颜集镇。吃王师心使个见识,将贼人诱入虞姬沟。四面伏兵齐出,呐喊冲杀,贼兵登时扫尽。自此之后,各处强盗再不敢正眼窥沭阳县。

回说王师心离了县衙,自回家中准备。其父王登闻知要击宋江之事,笑道:“那宋江合当殄灭,此番撞到我儿手里。惜乎老父年迈,不能身临战阵,亲斩贼首。望我儿尽忠报国,赤心杀贼!”王师心应了。王登道:“你大哥念我年迈,一向在家侍奉,不曾入仕,辜负了一身本领。如今你三弟已懂事,可教你大哥同行,助你一臂之力。”原来王登生有三子,长曰师醇,次为师心,季曰师古。

当下王师心喜道:“若得大哥相助,再好不过!”王登便唤出长子王师醇,将讨贼之事相告,王师醇欣然领命。当时王登入到后堂,取出年轻从戎时,军前阵后常用的两副盔甲,分与王师醇、王师心披挂了,果然威风凛凛,神勇非常。王登见了,颔首许之,那小儿子王师古见了,亦拍掌叫好。两兄弟俱各欢喜,拜辞王登,上马而去。

再说宋江等向北进发,早入沭阳县地界。那日行到一个去处,远远望见山冈上,立着一座牌楼。众人看时,见上面写着“颜集镇”三个红字。吴用道:“原来到了此地。”宋江问道:“军师到过此地?”吴用道:“不曾到过,但早有所耳闻。相传此地乃楚霸王项羽所宠美人虞姬桑梓之乡,秦末时两人成亲于此。”宋江道:“原来如此,就前去一观何妨。”当时大众进了镇子。不想镇上百姓见了宋江等人,如见瘟神一般。惊得四散奔走,霎时街上空空荡荡。宋江怒道:“我正要安抚百姓,不想这伙男女竟一哄而散,着实可恨!”吴用道:“兄长不必动怒,且请理会大事。”便教小喽啰将镇上柴草钱粮、财物金帛,尽数装载上车。众好汉出了镇子,向北而行。

约行两个时辰,又到一处村落。宋江见一老儿,头戴毡笠,骑牛而行。便下马问道:“此是何地?距沭阳县尚有多少路途?”那老儿答道:“大王,此地唤做项宅,乃昔日楚霸王项羽暂居之所。向西二十里,便是沭阳县。”宋江称谢,取出十两银子相赠,那老儿拜谢自去。宋江令屯兵村外,便于项宅内,设酒备肴,与众头领欢饮。酒过三巡,不禁有感于心,吟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吴用道:“那项羽虽力敌万夫,拔山举鼎。然心胸狭隘,一蹶不振,终落得乌江自刎。眼下我等虽遭挫折,然雄心未泯。待取了沭阳,打破海州,定可重振声威。”众头领都喜。当晚便在村中歇息,一宿无话。

次日天明,众人饱食战饭。宋江传令,拔寨都起,向西而进。行至日中,早到沙巷镇。远远望见前面一彪军马拦路,正是王师心与韩山镇、荷花镇两位教头,引百十个土兵前来迎战。梁山阵上,李忠见了,指与宋江道:“那为首的便是那年攻打濮州的王师心,穆春兄弟就是吃他害了。正是‘冤家路窄。’今日又撞着这厮。”宋江听罢,见对面不过百十人,冷笑道:“谁先与我捉这厮,报往日之仇!”话音未落,早见阵中飞出一将,手舞双枪,直取官军。正是梁山第一个惯冲头阵的双枪将董平。官军队里,两员教头齐出,双斗董平,转灯般厮杀。董平力斗二将,毫无怯惧,越战越勇。看看斗过三十合,王师心见不能取胜,便教鸣金。却单骑出到阵前,邀宋江答话。

宋江听了,便叫董平归阵。自与卢俊义、吴用等出到阵前,扬鞭指着王师心道:“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凭一县之力,便想阻我大军,不过螳臂当车耳!我有一言,你可静听。我梁山乃替天行道之师,四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今日取道过境,本无意滋扰。怎奈远行千里,钱粮短缺。若能将县中钱粮相借,我等即便过境,保沭阳一境百姓不受兵焚。如若不然,城破之时,髫稚俱尽。望你细思之。”王师心笑道:“你等亡命之徒,失了巢穴,奔窜各处,好似丧家之犬一般。如今穷途末路,旦夕将灭,还敢来这里唬吓人!我虽兵少,然视尔等如草芥,何惧之有?至于借粮之事,我便肯时,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便借。”宋江道:“你教我问谁?”王师心笑道:“你问得我手里这杆枪肯,便借与你。”说罢,挺枪直取宋江。

当下众头领听了,无不大怒。卢俊义拈枪骤马,来迎王师心。王师心见是卢俊义,勉强斗过二十合,拨马望东北便走。宋江鞭梢一指,挥众掩杀过去。卢俊义忙劝道:“官军势弱,竟主动来战。今又败去,恐防有诈。不如分兵,一路追赶败兵,一路直取沭阳。”宋江道:“员外之言虽是,然太把细了,也是一病。谅一小小沭阳县城,百八十人,何足道哉?往日我等失利,大半皆因分兵势弱之故。今日若捉了王师心,官兵必然恐惧。再趁势直捣沭阳县,定势如破竹。”遂不听卢俊义之言,引兵直追过去。卢俊义无法,只得与吴用商议,教众人紧紧护定宋江,勿教有失。

且说王师心夺路而走,宋江怒气未熄,那里肯舍,引众紧追。看看追过二十余里,将近荷花镇地界。此时正是五月间天气,放眼望去,平原旷野之间,麦浪如海,一望无际。就那麦田之中,嵌着一湖。微风吹动,波澜乍起。当时王师心等都跳下马,潜入麦田躲藏。宋江见了,回顾众人道:“这沭阳境内地势平坦,并无高山险阻。眼见王师心已成瓮中之鳖,诸位弟兄努力向前,为我生擒那厮!”众人听了,无不摩拳擦掌,踊跃向前。

宋江正喜间,忽听得四下里喊声大振,鼓响锣鸣。就那平地里,忽地涌出无数乡勇来。惊得众人面如土色,不知所措。吴用忙传令道:“众军休乱,结成阵势,分抵四面之敌。有妄动者,立斩!”言未了,只见王师醇一声令下,前队乡勇手持神臂弓,密麻也似射来。那神臂弓乃两人共用一张,一弓发三箭,长六尺,能射五百步,乃是宋朝利器。梁山众人惊看时,射来的却是火箭。当时麦苗遇火,一齐都着。梁山人马乱窜,不知头路。吃四下乡勇环进合击,杀得人仰马翻。

当下两边乱斗,王师心引兵自北面翻身杀回。梁山阵上,黄信见了,舞起丧门剑,拍马相迎。斗过二三十合,黄信慌张,自不小心,被一弩箭射着肩窝,翻身落马。吃王师心赶上,就心窝里胳察一枪,结果了性命。众人自顾不暇,如何能救?当时吴用见东北角上,乡勇稍却,忙大喊道:“望东北则生!”众好汉听了,都豁出性命,拼死望东北角杀来。那乡勇虽众,但都有妻儿挂碍。真到生死之际,谁愿拼命?当下被梁山众人冲开一条血路,望东北飞逃。王师心等直赶杀三十余里,方鸣金收兵,回县里去了。

这一阵,杀得梁山众人猝不及防,胆战心惊。一千孩儿,折损七百余名。看官,那田野一马平川,并无藏兵之处,那些乡勇从何而来?原来王师心见梁山势大,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苦思诱敌之计,但县内并藏兵之处。思来想去,忽想起神宗时,沈括剿贼的故事。那沈括为沭阳主簿时,曾疏水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十顷,沭阳县因此民康物阜。不想被一伙强徒觊觎,屡来侵扰。官兵几次讨伐,反吃杀了几员捕盗官。沈括暗教官兵,在平地里挖下大小地穴百十处,似百姓家锅腔大小。人伏其中,上掩茅草,取名“锅腔阵。”又密嘱官兵与贼交战时,佯装不敌,诱贼人入围。那伙强徒果然中计,追至阵内,被官兵一举歼灭,民赖其安。王师心便与王师醇商议,仿效沈括之事,在荷花镇设下锅腔阵,果然大败宋江。后来沭阳县起了一首童谣道:“‘小小锅腔阵,打败宋江兵。锅腔阵如同**阵,王师心赛过智多星!’”此是后话。

且说梁山众人被官兵、乡勇杀得大败亏输,心惊胆裂。幸赖众好汉拼死突围,保着宋江先走。马不停蹄,望北飞奔。看看天色已昏,却行到蔷薇河口,大众喘息方定。宋江就那月影之下,整点人马。死的死,散的散。除三十六名头领外,只剩七十二个小喽啰。不觉放声大哭道:“悔不听员外之言,致有此败。今番又折了黄信兄弟,皆宋江之过也!”众头领默默无语,面目表情。忽听得小喽啰一齐大惊道:“官军来了!”众人看时,远远只见河面上巨舟连排,火把如龙,人马喧闹之声不绝。宋江惊出一身冷汗,叹道:“吾命休矣!”正是: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不知来的究系何处兵马,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了一条好汉:

黄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