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浴火大清 > 第355章 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浴火大清 第355章 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作者:爱喝啤酒的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2:41:10

第355章 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第355章 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张之洞认得,这是荣禄的笔迹,而且上面还写着香帅亲启几个字,另外在角上还有“急、密”二字,这顿是把张之洞吓出一身冷汗。

荣禄在这个时候,不仅单独给自己写来这封机密急信,还搞得如此神秘,莫非.

张之洞脑中瞬间冒出的可怕想法,让他的一颗心,倏忽之间就已经高高悬了起来,他甚至感觉一阵阵眩晕袭来。

这个此时候,朝廷可千万不能再出什么事情啊!

如果真有什么意外事情发生,那这个大清,恐怕立刻就会四分五裂,正好给了列强趁火打劫的机会,这个大清也就会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虽然张之洞对于垂帘而治的这个老太婆并不十分感冒,心地甚至还有一丝不屑,可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清,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就如同漏船入海,还能在波涛汹涌间,勉强维持不致倾覆沉没,也就只有这个老女人才能做得到。

虽然换作别人未必不行,可那些满清权贵中,又有谁能做得比她更好呢?

虽然这个女人有些愚昧,甚至偶尔也会意气用事,可总归她还是理性的,手腕也圆滑的很,很懂得忍忍之道。

最关键的是,没人敢去试错,稍有不慎,甚至只要一步走错,就不只是船沉的问题,而是事关一船人的性命大事!

张之洞深吸口气,尽力控制着甚至已经稍微有些颤抖的双手,拆开信封,缓慢地从里面拿出几页写满字迹的信纸,强逼着自己努力去看手中这封让他感觉有些心惊胆战的密信。

直到在看到信的内容后,张之洞的心才放下,不由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心中安稳下来,可张之洞还是急于想要搞清楚,荣禄写的这封信是什么内容。

张之洞一目十行地开始快速浏览起荣禄的这封密信,只是随着看到荣禄在信里所写的内容越来越多,张之洞的一颗心又不由不受控制地砰砰跳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张之洞并不是因为极度担心,而导致心旌激荡,现在张之洞是因为过于兴奋,而心中激荡如澎湃浪潮。

荣禄写给张之洞的密信所写内容,正是慈禧要他告诉张之洞的,关于她要迁都的事宜,以及差不多原话转述的,慈禧要张之洞编练新军的话。

随着看信的内容不断深入,张之洞脸上的神情也愈发激动,显得神采飞扬,精神奕奕,甚至还不时露出得意的微笑。

只是在看完信后,张之洞并没有如以往那样,会把信递给辜鸿铭,让他观看帮助参详,而是似乎察觉到有哪里不对,张之洞脸上的神情,慢慢变得有些凝滞起来。

张之洞又把信从头到尾仔细重新看了几遍,甚至看到某一处时,有时还会凝眉沉思片刻,然后才会继续接着看下去,或者在看到某一处时,又会把刚刚读过的地方再重新看过一遍,似乎是在反复对照前后内容,仔细揣摩着其中蕴涵的深意。

张之洞此刻仿佛就是一个备考的书生,在阅读经典史籍时,努力在字里行间寻找着其中的真意。

好半晌,张之洞才把信拿在手中,背着手,又在亭子里慢慢踱起步子来。

张之洞的神态和不同以往的表情,让辜鸿铭更加急于想要看到还被张之洞紧紧捏在他手中的信件内容。

辜鸿铭知道,张之洞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可他依然思维十分敏捷,而且张之洞本就聪慧,很多繁琐复杂的事情,一经他手,他都能很快就做出简单明了的处置或者决断。

需要他反复斟酌的,都是一些极为重要的棘手大事。

如今的张之洞,显然就是又遇到了令他感到十分棘手的大事情,以至于让他很难迅速做出决断。

此刻的张之洞,应该还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其中利弊,甚至,他还可能是在心中斟酌着取舍,这就更让辜鸿铭心急难耐起来。

终于,张之洞停下脚步,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将手中的信递给辜鸿铭。

“鸿铭,你也看一看吧。”

随说话的声音很平淡,可辜鸿铭还是从其中感觉到,这封信的内容不同寻常。

只是张之洞虽然似乎做出了决断,可他的一双眉头,依然微微皱着,似乎还在心中琢磨着这封信的内容,依然在内心中,做着最后的艰难选择。

辜鸿铭接过张之洞递过来的信,见是荣禄写来的亲笔信,虽然心中也有些紧张,可辜鸿铭只看了几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辜鸿铭看信的神态和张之洞正好相反,张之洞是先喜后忧,而辜鸿铭则是先忧后喜,显然,两人所喜所忧,并不在一个层面。

辜鸿铭直到看到了信的后半部,脸上神色才渐渐好转过来,而且后面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让他欢喜、激动,辜鸿铭兴奋之情已经溢于言表,脸上神情更是变得极为复杂丰富。

辜鸿铭很清楚,张之洞在戊戌年朝议迁都时,就是坚决的京师搬离直隶派,他认为京师在直隶,会经常受到洋人的威胁,尤其是日本和沙俄两国。

而京师离开直隶搬至内陆腹地,就可不再受洋人兵锋胁迫,让朝廷可以更加从容应对,是万年大计。

当时,张之洞属意建都的地方,是洛阳和太原。

张之洞认为,山西表里山河,不仅有直隶做缓冲和屏障,而且太原有太行之险为屏,足可保证京师安全无虞。

只是,如今看来,直隶不足以阻隔洋人的洋枪洋炮,那里现如今就已经被列强占据大半,如果朝廷居于太原,距离洋人依然过近。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仅仅有黄河之险的洛阳,现在显然也是不适宜建都之地,所以张之洞建议朝廷应迁都至荆门。

而张之洞迁都至荆门的心思,自然也瞒不过辜鸿铭这个首席幕僚。

不只是荆门居于内陆腹地,同北方和南方沿海富庶之地都交通便利,更因为荆门属于湖北,这是他张之洞湖广总督的治下。

如果京师迁至荆门,湖广就成了京畿要地,他张之洞也就是天下第一总督了,他也终于可以稳压李鸿章一头了。

只是,对于张之洞要把京师搬至荆门的建议,辜鸿铭极不赞同,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他更是坚决反对。

之所以此前在张之洞提出此意,并上书慈禧时,辜鸿铭没有极力表示反对,是因为他不认为慈禧会同意朝廷搬到湖广来。

在辜鸿铭看来,毕竟迁都的事情已经反复折腾几次了,可最终都没有成真。

不仅是京师权贵极力反对迁都百般阻挠,而且银子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迁都就是一个无底洞,新城修建、无数宫室殿廊都要修建,皇家园林也更是是个花钱的大去处。

这要放在六十年前,或许还可以,只是这数十年来,不只是应对洋人入侵,更有洪杨发匪之乱,以及捻匪作乱,朝廷财力早已经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朝廷被折腾的早已千疮百孔了。

现如今,甲午年的赔款还没有给完,朝廷哪里还拿得出那么多银子来?

因此种种,辜鸿铭认为,张之洞迁都的建议,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故此,他也就未对张之洞建议朝廷迁都至荆门表示异议。

辜鸿铭很清楚,张之洞极为爱面子,他也不愿触张之洞的眉头,更不想做给张之洞火热的心思泼冷水的恶人。

只是他哪里想到,现在竟然忽然就要迁都了,而且还就是荆门。

难道这个一向精明,只是偶尔会做些匪夷所思事情的太后,这一次被洋人彻底吓糊涂了,竟然忽然就应允了张之洞的建议?

辜鸿铭知道,此时他如果再不表明态度,那朝廷迁都的事情,就极有可能会成真,而如果真要迁都至荆门,那就一切都化为乌有了。

“香帅,朝廷万万不可迁都至荆门!”辜鸿铭急不可耐地说道。

“为何?”

张之洞似乎还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不知何时又走到那幅他书写的楹联前,驻足观看起来。

“香帅,如果朝廷迁都至荆门,那东南要联合”

张之洞不肯接受英国人的建议,搞湖广自立,可是还有东南互保数省联合立国之议啊!

如果是那样,即便李鸿章是首任总统,以张之洞的威望和能力,接任下一届总统的位置,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这个首席幕僚那就更不会差了。

只不过,辜鸿铭话到嘴边,又忍住没有敢说出口。

张之洞做出决断的事情,是不允许别人妄言掣肘的。

辜鸿铭强忍住心中的真意改口道,“东南互保协议,香帅可是签署了的,如果香帅答应朝廷在荆门建立新都,岂不是同协议有背?”

“一旦开始建都荆门,就表明香帅依旧认可朝廷,恐怕这东南互保立刻就会散掉啊!”

张之洞头也不抬地随口说道,“自从李少荃给滕兴甫输送军官,又提议让他的前首席幕僚和老友周玉山,前往滕兴甫军中帮衬效力,所谓的什么东南互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你不要忘了,就是咱们,现在也在经钱易之牵线,通过那个所谓的贸易公司,暗地里再给滕兴甫输送马克沁机关枪的子弹和大炮的炮弹。”

“两广、湖广、两江这三处,现在也就刘坤一还在硬撑着,至于山东袁慰亭和安徽王爵棠两人根本就可有可无,担不起重任,东南互保,已经成不了气候了。”

张之洞苦笑着说,“李少荃见机得快,早早就向朝廷做出了表示,抢向太后表明心迹的了先机。”

“只不过,李少荃的态度还是有些隐晦,老夫既然已经落了后手,若不直入中腹,可就真的让李少荃比下去了。”

“可洋人那里若是要责问起来,咱们又要如何回复?香帅总要考虑这些吧!”

张之洞轻蔑地一笑说道,“东南互保的本意,只是东南地方上不同意朝廷纵容义和团,此时朝廷已经明令禁止义和团,甚至还已经下令各地追剿,东南互保其实已经没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这个东南互保早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再说,那个互保协议,也只是承诺不会向直隶和朝廷提供武器军资,可没写着自立于外,老夫也更没有自绝于朝廷,我张之洞还是大清的臣子,为朝廷筹建新都他们洋人无权干涉。”

“而且,就算洋人不满老夫所为,他又能怎样?莫非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不要说直隶一个滕兴甫他们都难以应对,如果洋人再出兵湖广,他们有那么些兵?”

“即便列强要出兵湖广,在长江流域也点燃战火,可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英国人,他英国人莫非不想在长江流域做他们的安稳生意赚钱了?”

东南若要独立于朝廷,两江、两广、湖广这三个国内最大的封疆大吏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朝廷官员中威望极高的李鸿章,在朝野都有较好口碑的张之洞,这两人更是不可或缺。

如今李鸿章先打了退堂鼓,张之洞再随后跟进,东南自立显然已经不成,辜鸿铭不由丧气,忍不住在心中苦叹一声。

他也不得不承认,张之洞的分析是对的,列强中在长江流域有重大利益的第一个就是英国人,英国人是绝对不会同意有人把他的利益范围搞乱的,赚钱才是大英帝国的根本。

既然已经不再想什么东南互保了,那辜鸿铭就要开始替张之洞考虑现实问题了。

“香帅,可若迁都荆门,这笔银子就是必要由湖广来出,现今朝廷哪里还拿得出银子?”

“可咱们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银子啊,这筹建新都的费用从何而来?准备解往山西的第一批秋赋,是不是就暂停,那总还有二十多万。”

张之洞似乎在经过刚刚和辜鸿铭一番对答后,已经不再瞻前顾后,而是打定了主意,回答起来时,神态又恢复了以往的果决。

“不,照常解送。”

张之洞神态有些狡黠地笑着说,“筹建新都要花费的银子海了去了,二十多万那么一丁点的银子,留下来也济不得事。”

湖广虽然也算富庶,可总比不得两江和两广,张之洞又修建工厂有瘾似的,现在湖广官办的西式工厂就有大小十几个,每年都要投进大笔的银子,而张之洞对于这些投入,从来都不眨一下眼睛。

可对于寻常开销,张之洞却抠门得紧,每一笔支出都会精打细算,如今竟然说二十多万两只是一丁点,这不由有些让辜鸿铭疑惑。

显然,张之洞建议迁都荆门,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在银子的筹措上,早有定见。

“至于银子吗,修建卢汉铁路每年拿出的那二百万两,由于闹义和团,现在已经停工了,今年应该拿出的那二百万两还没花出去,暂且作为迁都费用,另外,传令给湖广各府县,要各地官员立即号召当地士绅捐助。”

“还要按照各府县的人口、土地数额,给各地知府、县令下达相应筹款数额,必须按数额筹款,筹得多的,老夫会上报朝廷,少的可就有他们的麻烦了,用不着报请朝廷处置,他们就可以回家等着罢官免职吧。”

“老夫一个折子递上去,就会把他们参下来,同时,要各省巡抚和布政使亲自严加督促。”

张之洞语气严厉起来,“记住,严令各地,不得加税,更不得巧立名目,从百姓手中收取钱财,违者严办,一律免官罢职。”

给各地摊派数额,这些官员们为了完成任务,难免会从小民百姓身上去想办法,有了张之洞这话,辜鸿铭算是有些放心。

只是,那些地方官员们可就苦了,想要那些士绅们捐出大笔款项,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筹不够数额的,张之洞也绝不是危言恐吓。

张之洞只要一个折子递上去,保准一参一个准,朝廷在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拂了张之洞的面子,即便是张之洞想要参湖北巡抚景星,这个正牌子满族人巡抚,朝廷也会照准不误。

张之洞笑吟吟地继续说道,“首先,就从武昌和汉口、汉阳三地开始,你一会就去安排,明天就要召集三地士绅们,要他们都到总督衙门,老夫要请他们吃饭”

感谢:文爷6、三峡风1951、20211219191347591、20220921094521747、孤酒独对月Y影斜竹林晚、逗逗婵儿、拔锋寒、120531162742891、20220803234901797、X叶函、李质秉、血色辉耀、读者1469999447480168448、20201111170307869、颖枫、偏爱有加、20220727132114332、20230902435-DC、20190308130136427、20190308130136427、湿妹好银荡、任性有了、160608190428412、2021030110413671710、稻草人1970、我独酌山外小阁楼、深蓝等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