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浴火大清 > 第352章 以免张香涛会错了意

浴火大清 第352章 以免张香涛会错了意

作者:爱喝啤酒的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2:41:10

第352章 以免张香涛会错了意

第352章 以免张香涛会错了意

慈禧不顾载漪和荣禄二人目瞪口呆的表情,虽然神色依旧波澜不惊,可脸上还是隐隐露出些许得意之色。

“此外还要告诉张香涛,哀家可不想看到洋人打进京城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治下再次发生。”

“哀家可是记得清楚着呢,除了这一次对于列强联军,张香涛可是一直就是大清朝野最大的主战派,他心气高傲,总想着要在湖广练出一支一等一的强军,同北洋的军队别别苗头,只是他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哀家就给他一个机会,虽然北洋的军队不堪,可滕兴甫也是出身北洋一系,前锋军就是榜样,就看他张香涛的手段有多高了。”

“哀家这一次就成全他,要他在最短时间内,在湖广也给朝廷练出一支与前锋军一样的、足可与列强军队一战的新军来。”

“仲华,你也要提醒张香涛一下,朝野上下可都在看着他呢。”

慈禧喝口茶盏中的水,缓了缓又说道。

“都说咱大清现在有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誉冠朝野,自不需多说,李少荃虽在甲午年略有亏缺,可也还当得起这个称谓”

“他张香涛声震朝野,总不要给滕兴甫比了下去,那样,他的中兴名臣才实至名归。”

“如果他张香涛有需要,哀家可以要滕兴甫不为一己之私,为他提供任何所需帮助,以助他早达夙愿。”

“仲华,还有,你须记得,你给张香涛的信里,哀家的意思要尽可能原话转述,以免张香涛会错了意。”

慈禧突如其来的话,让载漪和荣禄都不由大吃一惊,迁都一事已经议过,慈禧也同意不会迁都,为何在此时不仅突然重提此事,而且还语气坚决,恨不得即刻就迁去湖北。

两人都想到了可能问题就出在滕毓藻的密折上面,可鉴于慈禧已经将密折烧毁,就是摆明了不愿让人知悉其内容。

可迁都事关重大,至少这银子花起来,就要如同流水一般,这个近乎无底洞的花费,哪里是现在这个大清所能承受的起的。

而且,让两人大为不解的是。

虽说迁都一事,还要完全指望身为湖广总督方张之洞,可慈禧又对张之洞一番夹枪带棒的言辞,即便说是贬损张之洞,也不为过,张之洞这样的人,可是最爱惜自身羽毛的,怎容得下被人如此轻慢!

难道慈禧就不担心张之洞恼羞成怒,在迁都一事上拖延怠慢。

还有,被慈禧如此这般一说,张之洞即便在清冷孤傲,可也未必敢和滕毓藻的前锋军别苗头,这样一来,湖广的新军又如何能练成!

两人都有阻止慈禧迁都之意,可有感觉摸不清慈禧的心思,因此二人又都不愿由自己来说,而是都想要对方来劝说忽发奇想的慈禧。

只是在二人对视一眼后,都打消了主意,因为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理解了对方的心思。

四天后的下午,武昌湖广总督衙门。

此时已是十月,正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时节。

此时,武昌的高温时节早已过去,现在的气温已经变得十分怡人。

可虽然如此,刚刚从高温盛夏中渡过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依旧习惯于午后在后园修身亭内,一边纳凉,一边处理公事。

张之洞每当有烦心事,更都会来到这里独坐。

这里一来可以在绿树浓荫中享受微风轻柔的吹拂,让烦躁的思绪迅速得以平复。

二来,张之洞认为,在这里仰望辽远空旷、净如水洗的高天白云,会让他的心胸思维有豁然为之开朗的妙处。

今日,张之洞午饭一过,就早早来到修身厅内,让仆人在亭中挂上一幅他自己亲手书就的一副楹联后,赶走仆人,就一个人留在亭内。

张之洞在修身亭内,时而驻足长久观看着楹联上的字迹。

时而,又来到亭内早已摆放好的书案后,在案上堆积如山的各地报纸,甚至装在木匣中的来往公文以及电报中,搜寻翻找出他需要的东西,而且一看就是半天。

偶尔,又会走到亭前石阶之上,抬头仰望高天白云,似乎是在观赏着云卷云舒,这一望又会是好一会功夫。

张之洞脸上的神色也很是多变,时而双眉紧促,时而忧思满面,时而又似乎看到了什么希望,变得神采奕奕,兴致勃勃起来。

就在张之洞再次驻足于那副楹联之前时,随着一阵窸窣的脚步声传来,张之洞转头看去。

只见青衣小帽,一身便装的辜鸿铭,手摇着一柄象牙骨折扇,已经迤逦来到亭前。

辜鸿铭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进出张之洞办公之处,自是不须通报的。

只是辜鸿铭的目光并没看向张之洞,而是越过张之洞,望向亭内悬挂的那副楹联。

正要迎出亭外,询问辜鸿铭有何事来见的张之洞无奈,十分不愿地尴尬笑着招呼。

“是鸿铭先生,快快进来,伱来品鉴一下,看看老夫这字体可有长进。”

辜鸿铭虽然看出张之洞的尴尬,可依然笑着走进亭内,来到那副楹联之前驻足,认真地看了起来。

张之洞悬挂在亭内的这幅楹联,字迹工整而不失厚重,笔锋刚健又不失灵动,堪称一笔好字。

楹联书写正是慈禧亲口置评,由光绪手书给滕毓藻的联语,只不过,这一幅楹联,并不是光绪手书,而是张之洞自己书写的。

张之洞自嘲地笑着说,“让鸿铭见笑了,从邸报上见到滕兴甫获此殊荣,不免让人为之侧目,老夫也很想领略一下滕兴甫见到此联时的感受,故此自书一联。”

张之洞说完,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只不过,张之洞这笑声中,似乎隐隐透着一股不甘之意。

辜鸿铭深知,张之洞素来心气高傲,就拿所谓中兴四大名臣来说,寻常人能位列其中就以殊为不易,可张之洞却对把他列在最后一名,一直心中不忿不平。

对于曾国藩、左宗棠二人,张之洞倒是不好置评,可对于把他列在李鸿章之后,就颇有微词,甚至他十分讨厌有人在他面前提到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说。

此时,得知滕毓藻获此殊荣,张之洞的心情如何又能好的起来!

虽然,辜鸿铭深知张之洞此时的心情,可辜鸿铭还是随着张之洞笑了起来,他更了解,张之洞更是一个有心胸的能臣。

笑过之后,辜鸿铭说道,“香帅好兴致,只不过学生以为,这大清之柱石尚可,可这天下官员之楷模就有些过了,滕兴甫还当不起这个评价,香帅大可不必认真。”

辜鸿铭口称学生,并不代表他就是张之洞的学生,这是时下幕僚对东主的流行称呼。

张之洞伸手示意辜鸿铭落座,又随手给辜鸿铭倒上一杯香茗,苦笑着问道。

“以鸿铭的意思,滕兴甫担得起大清柱石这一置评?”

辜鸿铭点头道,“香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论学识和治民理政,滕兴甫自是比香帅差之甚远,可在时下,其治军之能无人可比,即便世界列强诸国联军,在其手下也屡屡败北。”

“如此雄才,即便天纵之才的左季高,也难望其项背,论眼界之开阔,滕兴甫更堪称海内第一人。”

辜鸿铭所说左季高,即是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

“所以,学生以为,滕毓藻当得起这国之柱石的评语,只是这后一句,恐怕就是太后应景之作,否则既然给了滕兴甫直隶总督,怎又捏着北洋大臣不放,这定是太后也担心其担不起治国理政的担子。”

听了辜鸿铭的话,张之洞也面色凝重地手扶书案,缓缓坐下。

良久后,张之洞才长叹一声,苦笑着说,“老夫倒是对于滕兴甫得此殊荣,深以为然,我今日细细想过,滕兴甫完全担得起这句话。”

看着张之洞一脸郑重之色,完全不是戏谑之语,辜鸿铭不由愣住。

张之洞对滕毓藻似乎是真的心悦诚服,这可是辜鸿铭自跟随张之洞参赞机要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

张之洞似乎完全清楚辜鸿铭所想,苦笑着摆摆手道。

“思及以往,老夫实乃坐井之蛙、自大夜郎了。”

张之洞叹息一声又说道,“老夫之所以说滕兴甫担得起这个评语,是因为老夫以为,滕兴甫不仅是百年未有的统军奇才,假以时日也必会成为治世之能臣.”

感谢:龙腾九霄上、20170830224740944、平凡之路二、大不列颠之影、察合台可汗与白色疤痕、161110144925580、向双先生、wxzdtq小多、20240313434-ae、湿妹好银荡、田小七的壮劳力、20210301105267525784、20210111170129045、20180927104339797、鞑钽拉之火、深蓝等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