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寻龙天师 > 第86章 无名氏

寻龙天师 第86章 无名氏

作者:风尘散人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19 02:32:04

第86章 无名氏

第86章 无名氏

我的判断和猜测让那阴奴脸上再次流露出了一些得意。

不过,这回它学聪明了很多,没敢太嚣张,双臂低垂,大脑袋耷拉着,就像是一位谦卑的管家一样侍立在一旁:“我家主人说了,你对她的了解太少,彼此需要给对方一点认可的时间和空间。”

“哟呵,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一个老阴比,也好意思说需要被别人认可,谁有那胆子啊?怕不是被卖了还得屁颠屁颠给人家数钱!”

老白嘴巴肿胀,但损起人来一点都不误事,不无揶揄的说自个儿刨坟倒斗的事儿也没少干,但近距离膜拜伟人还是头一回。

“该不会是什么唬人的假把式吧?”

鹞子哥盯着眼前的器物,轻声说道:“这么简单的几个物件,不能说明什么。”

他们说这些的时候一点都不避讳,阴奴脸皮抽搐,有些恼火,但一直在克制,担心生出什么变故。

“老话说得好,不知者不罪,可知道了再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我摇了摇头,说道:“这天底下的规矩很多,上完坟不能上床,焚香不能两短一长,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还故意折腾就容易出事儿,眼前这些物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天底下最大的讲究,既然摆出来吓唬人,就说明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属于明知故犯,这是要受天谴的,她必死无疑,所以……不可能有假!”

对此,我也知之不详,没法说的太明白,只知道冥冥中有许多惹不起的力量。

比如龙脉。

上一层的土葬墓可不就是在蟠龙窠里建庙,让那水王爷上赶着找死么?

可龙脉说到底只是地脉,还属于可以捉摸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寻龙师、堪舆师不敢说琢磨透彻了,至少也研究了个七七八八,属于可控范围,怕就怕那种不可控的力量。

随便拿礼葬的噱头唬人,惹出的大概就是最无法抗衡的那种,会让人断子绝孙,没跑!

我盯着这几样物件看来看去,怎么看都是那么回事。

一般而言,鼎是三足两耳为贵,也是三足两耳最多,方鼎本就罕见,但每逢方鼎出土,必是又大又沉,体积十分惊人,最大的后母戊鼎就是方鼎,不过那个鼎只能算是比较重要的礼器而已,而眼前这种方鼎叫做万家鼎,比后母戊鼎还要大,目前根本就没有出土过,我也是在家传手札中见过,不需要称重,鼎重必是一吨,这种鼎只用于礼葬,因为死者生前贡献太大,死后万民悼念,要出万家铜,也就是说一万户人家都要出一定数量的铜来为其铸鼎,分量不够,君王来补,总之一定要凑够一千公斤。

鼎身上,中心浮雕有太阳纹,四周密布有云雷纹。

这是典型的商周时代重器纹饰,即便是到了春秋时期仍旧沿用,寓意着太阳雨云雷共存于天际,南方民族以此寄托对云雷的崇拜,葬入墓中就意味着此人生前地位极高,如日当空,恩威并济,正如一句话所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插在左右两侧的矛和钺,这都属于礼器,但已经算是军礼了,只不过古代的军礼不仅仅是上下级之间的礼数,更有祭礼,是对战死袍泽的礼数,矛钺之礼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些部将熔自己贴身兵甲所铸,寓意对阵亡上级的哀思,高于殉葬,是最高礼节。

还有那墓门上的天禄,也就是貔貅,这玩意可不是招财的,实际上,貔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象征着军队。

经过短暂的错愕和疑惑后,我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观察这些细节,轻声自语道:“一个阵亡于商周、也可能是春秋时期的将军,享受着最高的礼葬,万民爱戴,军中哀思,哀荣之盛,旷古罕见。她也不是秦皇汉武、唐宗明祖一般千古大帝,能得到如此礼遇,大概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就算是白起、霍去病这样的名将都当不起礼葬的规格,她到底是谁?”

阴奴低眉顺眼道:“主人为无名氏。”

老白惊呼:“无名氏?!”

阴奴大喜:“你听过?我还以为时间已经磨灭了一切!”

“没听过……”

老白摇了摇头:“你也说了嘛,无名氏,肯定是一个无名小卒喽,谁会听过?”

阴奴不堪其辱,终于大怒,红着眼睛嘶吼,说老白要是再敢侮辱他的主人,那就同归于尽,谁也别想走出去!

就连我师父都轻轻咳嗽一声,示意老白有些过分了。

无名氏,虽说无名,但敢以氏而称,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氏,这是一些华夏先祖才有的称谓!

“你带路吧……”

⊙тTkan ⊙co

我师父沉默许久,终于开口,不过声音有气无力:“照此看来,你的主人生前也必定是一位堪称伟大的人物,她说的对,我们确实需要互相了解,至少,现在我已经没有那么重的敌意了。”

阴奴狭隘是狭隘了一些,也极其尖酸刻薄,但对它的主人还真是没的说,我师父这么一夸,竟温顺了许多,双目徐徐淌下血泪来:“你们还会了解到更多,她沦落至此,是天道的不公!”

我师父昂了昂下巴,让它前面带路,阴奴在石质墓门上摸索一阵,然后摁下了门上天禄的双目,那墓门立即轰隆隆的打开了。

门后,是一条深邃的长廊,门开瞬间,里面“呼啦啦”的燃起诸多青烛灯,照亮四周,长廊尽头还有一道门户,但显然这条长廊从未有人进去过,密封的非常好,两侧有色彩缤纷的壁画,不过墓门打开后,上面的颜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氧化变黑。

墓室中的壁画,有些事文艺创作,但更多的,记载的都是墓主人的信息!!

我对这位正主儿有很浓的好奇心,很想知道对方到底是谁,明明受了最高规格的礼葬,却偏偏被镇压在这里。

这太诡异了!!

借着壁画还未完全毁掉,上面的图案清晰可见,我在长廊中迅速观摩。

无疑,这些壁画,记录的是一场战争。

第一幅壁画,只见黑压压的骑兵铺天盖地席卷,数量数之不尽,所过之处,遍地白骨。

这应该是曾经爆发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场战役,画师的画技很高,画中的河是黄色的,指的应该是黄河流域曾经遭遇了侵略,而侵略者的面目也画的清晰可见,高鼻深目,标准的雅利安人面部特征!

第二幅壁画,则是遭受侵略后场面,遍地的死尸,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还站着。

以前的壁画,不会去烘托悲壮,更多的时候与史书无异。

我数了数上面的人,死者百余,生者三三两两,画师是通过这些画告诉后人一个数据——遭到侵略的地方,生民百余一,华夏先民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第三幅壁画,一个头戴王冠、身材格外高大的女子振臂高呼,无数青壮年男子揭竿而起,送行之人皆是妇孺。

华夏不是英伦三岛,不喜欢女王那一套,头戴王冠的女子,可能是王后这一类人,除此外,还有更多的讯息——当时为了抵抗侵略,所有的成年男子几乎全部走上了战场,甚至出征人群中还能看见拎着木棒石头的壮硕妇人,也就是说,那场战争几乎耗尽了人口潜力,所有还能打仗的全部上了前线,战争打到这样一不,整个民族几乎已经是被迫着发出最后的怒吼了,抗日战争惨烈艰难到那样的地方,其实也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接下来的几幅壁画,都是一些战争的场面了。

从环境中可以看到战场的变化,最开始是黄色的河,是黄河流域,最后是黑色的山,应该是现在的阴山,甚至是nmg地区,战场跨度极大,而侵略者也在不断败退。

到了第十一幅壁画的时候,画风突变,王后倒下了,中了数箭,无力再战,军队死伤惨重,仅剩一点壮年男子组成的精锐撤退出来,敌人还有很多,退入了深山。

下一幅壁画,王后躺在榻上,四周皆是人,女王抱剑而坐,似在询问谁可替他出征,然而满座大丈夫,无人再可战,唯有一个红衣女子一步踏出,接过女王的箭。

后面的壁画,讲的都是红衣女子的事情了。

红衣女子带着最后的精锐冲进深山,向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决死冲锋。

她挑选战场,在河水中投毒,将整个战场弄成了绝境,又佯装败退,撤入一条大峡谷,在谷中与敌人决战,最后崩塌高山,与敌人同归于尽。

最后一幕,乱石滚落,唯有她举剑问天,发出最后的怒吼,满身红衣化作天边的残霞。

“这个红衣女子就是你的主子吧?”

我看完后轻声一叹,综合了许多讯息,基本已经有所猜测:“就是她在妇好受伤后,代替妇好出征,与铺天盖地的雅利安人同归于尽,保住了华夏文明在风中摇曳的火苗……”

关于那场战争,因为距今太久,没有任何相关的战争过程流传下来。

但是,所有史学家都肯定,踏平了当时全世界所有文明火光,让西方陷入黑暗和绝望的雅利安人……绝不好对付,当他们来到东方后,华夏能顶住,必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沉痛代价。

这些壁画,大概是有关于那段历史最详尽的记述了……

我在吕梁山中见到了雅利安的阴兵,再联系这壁画,可能……最后决战的地点就在这里!!

关于妇好负伤,我想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妇好去世的时候很年轻,史学界公认她是因为多年征战留下了太多的伤痕,导致身体极速变差,现在看来,导致妇好去世,这场战争有很大的成分。

照这么看,红衣女子称无名氏,受礼葬,受得起!

妇好受伤,无人敢站出来,要不是她打赢那场战争,可能现在已经没有我们什么事儿了,看看印度的种姓制度造成了什么后果就大概能看到我们的下场了。

这是拯救了一个曾引领世界长达二十个世纪的文明,功勋难以衡量!

阴奴垂首,双目滴血,语气悲壮:“莫问归途,此生无名,是为……无名氏!!其实,不仅仅我的主子是无名氏,所有阵亡者,皆为无名氏!”

“你也算是无名氏吗?”

我看着他:“你自愿成为她的傀儡,难道曾经是她的部下?”

阴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的走向前面的门户:“你已经知道我的主人是谁了,跟我来吧,她已经等你多时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