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寻龙天师 > 第786章 秦砖汉瓦

寻龙天师 第786章 秦砖汉瓦

作者:风尘散人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19 02:32:04

第786章 秦砖汉瓦

第786章 秦砖汉瓦

终于找到了?!

我精神大振,忙趴到盗洞口,冲着下面大喊道:“下面是个什么情况?”

可惜,没有回应。

须臾后,鹞子哥的声音再度伴随着“呼啦啦”的气流涌动传了上来:“惊蛰,快下来吧?错不了,绝对是个汉墓!”

紧接着,老白也嚷嚷了几句。

我明白了,这条盗洞应该很深很深,我这边应该是逆着气流的原因,说话他们压根儿就听不见!

没了打探的心思,我冲着我师父他们点了点头,示意先下去再说,这才把盗洞里的绳索稍稍向上提了一截儿,抓牢后纵身跳进了盗洞里。

似这等近乎于垂直且很深的盗洞,下的时候一定不能犹豫,因为墓墙近乎垂直,更没办法休息,一旦停下,只能靠双手拉拽绳子,体力消耗巨大,后续一旦体力不济,必定摔死,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股脑儿的冲到下面。

我双手握着绳索,双脚在盗洞的墙壁上腾挪跳跃,很快就已经窜下去很长一截儿,抬头看不见上方的情况,低头望不见下面,深的都已经不能称之为盗洞了,估摸着当初温韬为了打出这条盗洞花费了巨大的力气,除了他这种大军阀头子,这样的工程根本不是我们这样的人能完成的。

不知道下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明明在进行着剧烈的体力运动,却依旧能清晰的感觉到周围变得越来越寒冷,呼吸的时候,口鼻间喷出大片的白雾。

“见鬼了,外面郁郁葱葱的,都快入夏了,这里怎么这么冷?这都恐怕已经零下了吧?”

我暗自咒骂了一声,只觉得两手都冻得有些僵硬了,又往下窜了一截儿,额头、头发上的汗水都开始结冰,脸上蒙上了一层白霜,估摸着模样跟刚刚从停尸房里拎出来的冷冻尸体差不多。

又向下攀附一阵,只觉得手脚发酸的时候,下面的鹞子哥似乎听到了动静,就大喊着提醒:“小心,盗洞里结冰了!!”

可惜,晚了!

我在腾挪向下跳跃的时候,已经踩在了厚厚的冰层上,只觉得脚下一滑,整个人立刻失衡,于是双手立刻死死的钳住了绳索,“哧溜溜”的向下滑了一截儿才堪堪停下,这时人已经从盗洞里滑出来了,悬在半空中。

老白和鹞子哥手电筒齐刷刷的照向了我。

老白一看是我,乐了:“身手不错嘛,比哥哥强,鹞子这黑心肠的,自己在前面明明都踩到冰层了,结果晃了几下就稳住了,一声不吭,都没提醒老子,缺大德了,哥哥苦啊,是活生生飞下来的,差点没摔出屎来……”

我看了一眼,顶多就三四米的高度,这厮皮糙肉厚的,摔不出毛病,手一松,人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鹞子哥面前,打量了四周一番。

这里……不像是个墓葬!!

或者说,更像是一片自然形成的地貌,四周有许多巨石,因为寒冷的缘故,土壤中的丰富地下水被冻结在巨石的缝隙里,看起来就像是以冰为粘合剂,将所有巨石连接在了一起,石头的形状也是前期古怪,整体而言并不宽阔,应该是一些地质变迁形成了这么一个地下空间。

至于气温……更加寒冷了几分。

而且这里不知通着什么地方,有很强的劲风,“呜啦啦”的呼啸着,像有恶鬼在嚎哭,那劲风更是有刺骨之意。

不过片刻我就有些受不了了,摘下背包“咚”的一下扔在地上,从里面把我自己的衣服翻了出来,不过就是几件单衣而已,好在这潜水服的密封性和保暖性很好,罩上外衣挡风后,暖和不少。

至于鹞子哥和老白这俩精干的,早就已经换上衣服了。

对着手心哈了口气搓了搓,我这才抬头道:“你俩别是在逗我玩呢吧?这叫做墓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汉墓的?”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

老白咪咪着眼睛神秘兮兮的笑了起来,道:“汉墓当然不在这里了,不过距离这里绝对不远!”

鹞子哥没给他打哑谜的机会,一胳膊肘子给他撞到一侧,随后从身后背包的侧兜里掏出一块灰扑扑的东西递给了我,笑道:“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本来还是个完整的,老白这杀千刀的掉下来给一屁股坐的稀碎,这是最大的一块了,别的都看不出是个什么玩意了。”

灰扑扑的东西只有巴掌大小,原本应该是个圆形的东西,如今就剩下了一小半……

不必说,这是个古物。

这方面我不是行家,老白能认半个行家,但跟付慧城一比,我们又都是些半瓶子晃荡的货,不过眼前这物件我还是能瞧得出的。

“这是……瓦当?”

迟疑片刻,我做出了论断。

所谓秦砖汉瓦,这里的瓦可不是现在说的那种大瓦片,就是我手里的这种瓦当。

这是以前一些古建筑瓦筒顶端的下垂部分,起着装饰屋檐和保护椽头的作用。

仔细分辨一下,眼前这瓦当应该确实是汉代无疑,而且是汉代早期的瓦当,颜色是浅灰色的,这是汉代瓦当的典型特征,而秦代的瓦当则是呈现出一种青灰色,再者,这当面上凹凸不规整,有手捏的痕迹,这也是早期汉瓦当的特征,那个时候大部分的瓦当都是手制的,而到了汉朝中期以后,瓦当基本上就是轮制的了,上面会有一些轮旋的纹式。

因为被老白这狗日的给一屁股压碎了,瓦当上面的图案就不完整了,我盯着看了半响,才确认这瓦当上的纹式是烛阴。

烛阴就是烛龙,我们家的绝学烛龙九步相传就是模仿这种东西行走而开发出来的,相传这东西人面龙身,口中衔烛,两只眼睛一只代表着太阳,一直代表着月亮,两只眼睛同时睁开,普天光明,就是白天,而两只眼睛同时闭上,则是黑夜。

更有传说,这东西的眼睛能照亮整个阴曹地府……

活人盖的屋子用的瓦当可不会雕这种东西,只有死人用的阴宅上的瓦当才会有这样的纹式。

而且,不是说每一座汉墓都会用这种瓦当。

会用到瓦当的汉墓很少,这种汉墓都是宫殿式园林式的汉墓,其墓门如过去达官贵人家的中门一样,其实恢弘,上面就会用到这种明器瓦当,纹刻烛阴,意思就是震慑阴司,保证死者在下面也仍然位高权重。

但是,单单凭这么一个瓦当,还不足以证明墓就是刘去疾的墓,因为汉朝的臣子也允许使用这样的瓦当。

鹞子哥似乎是看出了我心中所想,面无表情的又取出一个东西呈在我眼前:“这个呢?加上这个,能不能证明墓葬就是刘去疾的?”

他手里的,赫然是一枚小小的玉片,颇为温润,应该是和田玉玉片。

“这是……玉匣上的?”

我瞪大了眼睛,急急将玉片拿了过来。

玉匣这名字或许有些生疏,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很出名的名字——金缕玉衣!!!

这玉片的模样,怎么看都是金缕玉衣上掉下来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套玉匣都是金缕的,死者的身份决定了连缀玉片用的丝缕质地,只有用了金缕的,才能称之为是金缕玉衣,除此外,还有银缕的,丝缕的,不一而足。

我翻过玉片看上面穿过丝缕的孔,小孔的周遭隐隐有些发红,这不是沁色,而是刮擦染上去的颜色。

不必说,这就是金缕玉衣上掉下来的玉片,所谓铜锈绿、银锈黑、金锈红,这是金缕生锈以后,锈色刮擦染在玉片上的。

这个级别规格的玉衣……

短暂的惊愕后,我脸上露出了笑容:“没错了,肯定是刘去疾墓里的东西,咱们可算是逮着这家伙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