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星际之能源大亨 > 第239章 小太阳计划

星际之能源大亨 第239章 小太阳计划

作者:明渐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2:08:14

239.第239章 小太阳计划

第239章 小太阳计划

合作?

陆光庭顿时有点懵了。

星源集团要跟他合作?

明明星源集团都快要垄断太阳了,拥有用之不尽的能源,占据了越来越大的能源市场,还有什么需要跟他合作的地方?

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让星源集团主动提出合作的地方么?

还是说,星源集团,也盯上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看中了这方面的巨大潜力,所以想要提前布局,甚至是将自己招安,顺便彻底消除竞争对手的威胁,从此以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对手,成为真正的能源寡头,建立一个不可撼动的能源帝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个这个美梦,做的实在太美,实在是太过贪婪了。

他必须要进行拒绝,毫不犹豫的说不,坚持自己的风骨。

于是他摇头说道:“不好意思,我对你们的合作计划不感兴趣,资金我们研究所有,人才也不缺乏,至于知识产权,那是属于国家的,不是属于我们个人的,不可能共享给星源集团,这样的事情不要想了,我们的技术是无价的,不可能交到你们的手里,稳固你们的能源垄断地位,国家也不可能同意和批准。”

陆光庭板着脸,十分严肃的拒绝。

甚至带了点个人的抗拒情绪在里面。

说出了言不由衷的话语。

其实他的研究所很缺资金,一年二三十亿根本就不够,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已经三年多没有涨薪了,虽然人均3万多的工资看起来不错,但现在,他研究所里的人才,随便跳槽到什么单位,工资随便都能涨到五万、八万乃至十万,据说再过两年,月薪五万以上才算得上高薪岗位了,月薪三万的太多了,不能再算高薪了。

人才方面其实他也缺,尤其是尖端的人才,只有这类的人才,才具有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灵光一现,找到突破的办法,他的团队里,人才是有,但顶级人才太少,平庸的酱油党太多,这也是导致研发进度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

再以他们研究所的这个待遇,别说顶级的人才,估计普通的人才都很难吸引进来,而天才们也是非常现实的,只会考虑进入星源集团、华耀、比梦迪这类的企业,可控核聚变已经不香了。

还有各方面资源之类的,说实话,陆光庭全都需要,只是表现得比较强硬有原则而已。

“陆教授伱误会了。”

卢晓燕解释道:“可控核聚变的价值,我们星源集团当然是知道的,我们集团也有相关的技术团队,在研究核聚变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是没有陆教授你的团队走得远而已,但只要坚持个五年十年,可控核聚变的技术,我们也是能成功攻克的,只是付出的成本不小,不太划算而已。”

“贵集团也在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既然如此,打电话过来寻求合作干什么?贵集团还缺那点研发经费么?”

陆光庭十分不解,问。

“陆教授是这样的,我们星源集团研发的方向,有点不太一样,我们对发电功率千兆瓦级的小型堆不感兴趣,我们考虑在太空中,建造巨型核聚变反应堆,尺寸超过千米,重量在百万吨以上,输出功率最小为10亿千瓦,最大有可能超过100亿千瓦,内部磁约束温度超过一百亿度,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木星中的氢气,或者海王星里的氢气与氦气,然后以光能的方式,存储到能量主干道中,便于得到使用,相当于在太阳系的外围,打造一颗小型的‘人造太阳’,带来充足的能源,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木星与海王星……”

在电话里,卢晓燕大致了介绍了星源集团的‘小太阳计划’。

没错。

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星源集团也是存在野心,是打算进行研究,一定要实现攻克的。

而且跟蔚蓝星地面上的中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完全不一样。

星源集团一上来就要搞个大的。

最大尺寸超过一千米,意味着聚变堆内部的反应室,也是极其空旷巨大,需要消耗的磁铁、超导线圈等材料,无疑也是天量,制造成本不会少于万亿。

产生的强烈磁场,可以让磁约束等离子流,不仅密度很高,反应的温度,也能提高到惊人的程度,让哪怕是极难发生聚变反应的氢气,也能轻松燃烧。

输出功率不小于十亿千瓦,意味着可满足一个大国的全部能源需求,可用于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哪怕这个‘小太阳’输出的能源,价格只能卖1毛/度,一天也有二三十亿进账,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回本,其实还是非常划算。

绝对比地面上的中小型堆要划算太多,回本周期短得多。

燃料也是无穷无尽,因为单木星的重量,就占太阳系内,除太阳外的质量一半还多,拥有堪称用之不尽的氢燃料资源,让小太阳烧个几百亿年都没问题,成本基本为零。

所以听完卢晓燕的介绍,陆光庭顿时就呆了呆,花了好一会的时间,才消化掉那些内容。

良久。

陆光庭道:“贵集团的小太阳计划如此宏伟,完全没有找我合作的必要,而且只要反应堆尺寸跟约束磁场越强大,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度越低,前景更光明,为什么要对我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陆教授,我们的意思是,只有在太空中运行的巨型高功率核聚变堆,才有发展的必要,地面上的中小型堆,是没有研发价值的,技术难度也较高,成本高,回本周期长,最多搞一座调试用的技术验证堆即可,等地面能做到持续工作时间超过1万秒,这就基本差不多了,然后就去太空造一颗颗的‘小太阳’,我们星源集团大概会在三年后,瞄准木星,制定木星开发计划,实现对木星资源的合理利用,点燃一颗‘小太阳’是必须的,可以为人类带来大量资源,减少对恒星的依赖,并起到稳定能源供应的作用。”

卢晓燕解释。

“不在地面建聚变堆,那么以后老百姓,只能用星源集团的太空能源,然后抢占更大的能源市场,获得垄断地位后,想涨价就涨价,想降价就降价,老百姓的利益该如何保证?”

陆光庭提出质疑。

“星源集团的太空能源,未来会降低到1毛/度以下,承诺永不涨价,只可能降价,这点完全不用担心,陆教授,请你好好考虑下吧,你们研究所的技术积累,我们是比较看重,有些核心技术,确实是我们渴望拿到并参考的,另外不必担心利益会受损吃亏,我们也会跟国家进行合作,成立一家专门的太空‘人造太阳’公司,各占一半股份,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用好可控核聚变这项技术,未来进行跨恒星间的太空移民,或者太阳系外围生存空间的开拓,都需要用到‘小太阳’产生出的能源,价格也不会很贵,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远比在地面捣腾强的多。”

卢晓燕道:“另外木星轨道附近的资源,海王星等太阳系外围地带的资源,有了‘小太阳’供能后,开发这些资源的自由度与便利性,也会非常之高,若干亿年后,哪怕太阳走到了寿命末期,产生不了多少光热,人类只能跑到更远的外围生存,那么使用‘小太阳’发出的能源,利用木星资源,人类就是不移民到临近恒星,也能继续生存个几百亿年,可以延续很长很长时间,单从这点来看,可控核聚变技术非常重要,必须攻克。”

点头。

这番话让陆光庭连连点头,开始有些动摇,有些倾向于与星源集团合作了。

“国家那边呢?我个人做不了主,如果要合作的话,也得国家点头同意才行。”陆光庭问。

“我们跟航天工业集团的赵领导,宇航局的唐领导,还有不少部门的领导,都探讨过了,他们都是支持的态度,不信你可以问问他们……‘人造太阳’合资公司,很快就会成立,只要陆教授你点个头,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领导们甚至希望把‘小太阳’的发电功率上限再提高些,最好能有个几百亿、上千亿千瓦,这样就是名副其实的小太阳了。”卢晓燕道。

“好,我知道了,我打几个电话确认一下。”

陆光庭只得结束通话,拿出手机,给上面的各级领导,都电话询问确认一番,没想到确实是有这么回事,领导们还纷纷做他的思想工作,认为‘小太阳计划’大有可为,那种巨型太空核聚变装置,只要磁约束强度越大,反应的温度越高,不只是能产生巨量的能源,其实还能合成出许多种的元素。

如碳、氮、氧、氦、硅等等。

乃至是铁、锗、铜、锌、理等金属元素也能合成出来。

重金属的合成则不太可能,只有超新星爆炸或者中子星碰撞才可能带来大量的金、银、铀等重金属,并吸收大量热量。

故而‘小太阳’一边输出海量能源,一边输出各种可用元素,相当于‘一鱼两吃’,还能在太阳系内四处活动,自由度高,综合来看,不比星源集团的太空能源的发展潜力差。

况且太阳终究是有寿命的,还剩四十多亿年可烧。

但人造的‘小太阳’,只要储备的燃料够多,让全人类过上几百亿年奢靡铺张的生活都没问题。

唯一的缺点,仅仅只是建设成本略高而已,但这不算什么大问题。

所以好好想了一番后。

激动了。

陆光庭变的颇为激动,也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之所在。

更知道卢晓燕说的是没问题的,中小型的可控核聚变,确实没什么搞头,内部散热问题几乎无解,但如果跑到太空,利用黑暗环境下,零下200多度的太空环境温度,散热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许多解决不了的大难题,可以轻松解决。

用大力出奇迹形容不为过。

他的信任和把握,也会大大提高,几乎有着100%的信心。

于是就在第二天。

陆光庭带着几名高级技术人员,前往苏虹市一趟,要亲自商量和探讨,顺便看看星源集团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到底钻研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星源集团这边,团队还是草创,技术基础薄弱,各方面都需要依赖他的团队的话,那他就有信心拿捏住星源集团,然后要求重新谈判,帮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股份,至少拿60%以上,从而占据主导,不再是跟星源集团平起平坐。

……

苏虹市,工业园区。

地下数十米深处的一个研究中心。

看到星源集团技术人员打造出的全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与他们进行一番交流后,陆光庭跟几名同伴,都陷入到怀疑人生的状态中。

一年。

星源集团的这个核聚变研究团队,成立了只有短短一年时间。

里面有相关经验的人才很少,大部分是新手菜鸟,按理对于核聚变的原理,都是非常初级的阶段,更不用说取得什么成果。

“你们的磁约束时间,居然能做到4897秒?”

“最高温度能做到1.5亿度,很快就能突破2亿度?”

“实现了对外输出30兆的净发电功率,并且持续500秒左右?”

“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单单一个燃料可自持的问题,就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去解决,第一壁散热问题也会卡很长时间,你们这一群的新手,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走完我三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取得这么多的突破?”

陆光庭疯狂的摇头。

“陆教授,我们用到了运算能力1000亿亿次的超算,辅助进行计算,还用了不少aI技术。”星源集团一名技术人员道。

“那也不可能,理论跟实际永远存在差别,必须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一点点的去调教,才能做到这个程度,aI再厉害也只是参考,除非你们团队里,有一个顶级天才,有能力带来突破,有办法解决最困难的问题,那个天才究竟是谁?”陆光庭瞪大眼睛问道。

“没什么天才,我们都挺平庸的,主要是我们集团的李总,过来指导过我们几天,然后就再也没来过了,我们就是在李总的指导下,快速渡过了新手阶段,走出了开头难的第一步。”星源集团的这名技术人员道。

“你们李总,李星阳,他、他居然恐怖到了这个程度,不过,这确实可以解释了,只有他那样的人,才能做到三五天的努力,超过别人三五十年。”

陆光庭摇头苦笑,再也没有质疑了,打消了想拿捏星源集团一番的想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