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无敌 > 1153【大变革之前奏】

庶子无敌 1153【大变革之前奏】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8:11

1153【大变革之前奏】

开平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午后。

刘贤循例来到景仁宫给吴太后请安。

吴太后神色温和,望着刘贤脸上尚未消散的烦闷之色,关切地道:“皇帝近来朝政繁忙,无需每日午间过来请安。哀家知道卫国公遇刺一事让你很为难,倘若不将此事查清楚,多半会引起朝野物议。可要是真查到了一些人头上,难保局势会更加复杂。”

刘贤苦笑一声道:“儿臣知道此事内有乾坤,还望母后能为儿臣解惑。”

吴太后沉吟道:“襄国府那边可曾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刘贤摇头道:“前日陈安便禀报于儿臣,銮仪卫没有任何收获。襄国府后墙上的血迹早已干涸,不能证明这与刺客有关。至于襄国府后街道旁草丛里的双刀,经过裴越的亲兵与当日在古水街上目睹刺杀的百姓辨认,的确是刺客所用的兵刃。”

“这般说来,萧瑾确有嫌疑?”

“母后,襄城侯何等城府,怎会犯下这种浅显的错误?倘若刺客真是受他指派,事后便不可能再回到襄国府附近,更不可能将带血的双刀随意丢弃在那里。儿臣委实不信,襄国府传承近百年,襄城侯在军中根基深厚,难道连一个忠心的死士都拿不出来?故此,儿臣已经让萧瑾出宫归府。”

“的确破绽百出,这种证据等同儿戏。按理来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皇帝为何闷闷不乐?”

“母后,这事怪就怪在这里,连儿臣都能看出其中蹊跷,竟然还有一些人坚持不懈地弹劾萧瑾。”

他轻轻叹了一声,皱眉道:“这些人究竟想做什么?”

吴太后默然不语。

片刻过后,她轻声问道:“有人既然要栽赃陷害,为的自然是后面推波助澜。”

刘贤心中一紧:“母后是指裴越?”

吴太后颔首道:“未尝没有可能。皇帝,你有没有想过所谓刺杀其实是裴越蒙骗世人的戏码?”

“不瞒母后,儿臣起初确有这样的怀疑,所以那日去看望裴越时特地带上太医。他们在检查之后告诉儿臣,裴越的伤势并非作假。”

刘贤凝望着太后沉肃的面容,

继续解释道:“母后,銮仪卫和太史台阁都有眼线盯着裴越,两边相互制约与监视,不会出现什么纰漏。那刺客武道修为极高,绝非等闲之辈,也不是裴越豢养的死士,所以这次的刺杀理应不是裴越故弄玄虚。”

吴太后没有争论这个问题,缓缓道:“那么皇帝打算如何处理?”

刘贤道:“无论如何,儿臣都要查明刺杀案的幕后主使。”

吴太后眼中浮现一抹复杂的情绪,随即话锋一转道:“萧瑾虽有派人刺杀裴越的嫌疑,可是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忠心耿耿,因而皇帝照拂于他并无不妥,否则会寒了那些忠耿之臣的心。只不过,眼下他暂时无法离京,巡视南军只能延后。”

刘贤不解地道:“母后的意思是?”

吴太后道:“虽然萧瑾无法离京,南境应该无碍,毕竟有天沧江分隔南北,如今南周水师亦不复往日强大。南周即便有用兵的念头,只要水师还没有恢复元气,短时间内便不会妄动。可是西境不同,高阳平原挡不住西吴骑兵,于他们而言反倒是一马平川朝发夕至。”

听到“萧瑾无法离京”这几个字,刘贤脑海中仿若劈下一道惊雷。

依照吴太后的建议,他让谷梁去西境巡视防务,让萧瑾去南境查看军情,这样既可以应对边境上可能出现的战事,也不至于继续加重裴越的权柄。

但如果萧瑾栽倒在这件事里,南下之人自然非裴越莫属。

难道此事真是他的阴谋?

见刘贤失神沉默,吴太后轻声道:“皇帝,谷梁代天巡视不可再拖延下去了。”

刘贤回过神来,略显犹豫地道:“母后,儿臣以为让谷梁暂时留在都中更加稳妥。”

吴太后蹙眉道:“你既然那般信任裴越,便不能忽视他之前提出来的隐忧。西吴和南周联手发兵极有可能,如今大梁西军相较以前实力削弱不少,四座大营改为三营,军寨裁撤大半,一旦遭遇战事便可能陷入危局。在这个时候,你可以不派钦差去南境巡视边军防务,但绝对不能轻视西吴骑兵的威胁。”

刘贤心中并不赞成,尤其是那个令他惊惧的念头出现之后,然而从小到大他都不敢违逆太后的想法,只得迟疑道:“儿臣领受母后教诲,会尽快让广平侯去西境。”

吴太后赞许地点点头。

刘贤心事重重,并未注意到吴太后眼中一闪而过的凌厉之色,他只是微微垂首掩饰自己心中的惶然。

裴越对他来说亦师亦友,而且一直以来襄助良多。

如果没有裴越的支持,他绝对不可能那般轻松地成为储君,更不提在王平章谋反之时,裴越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在他登基之后,几项至关重要的变法之策都出自裴越的手笔,大梁各地因此开始焕发生机,他内心里无比欣慰。

可如果古水街刺杀真是裴越自己所为,接下来又将矛头对准萧瑾行构陷之举,岂不是意味着裴越想要独揽大权?

他果真会这样做?

他为何要这样做?

……

十月二十九日,朔望大朝。

距裴越遇刺整整十一日,刺客仍未捉拿归案,朝堂之上的分歧愈发明显。

当看见那位年轻国公的身影出现在承天殿内,很多朝臣不禁悄然皱起眉头。

眼下无论是哪一边都没有实证,弹劾萧瑾的人拿不出他和刺客有关的证据,弹劾裴越的人亦无法证明这是他的阴谋诡计,所以局势便陷入激烈的僵持之中。

其实绝大多数朝臣心里都如明镜一般,到了这个地步是否有证据并不重要。

一山不容二虎,裴越和萧瑾的争斗已经公之于众,似乎只有其中一方交出权柄离开朝堂才能平息这场风波。

例行公事之后,当即便有数位大臣站出来弹劾萧瑾,而且他们弹劾的内容皆与刺杀案无关,直指萧瑾任人唯亲,譬如裴城年纪轻轻便成为京都守备师副帅。

又说他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在虎城的那十年里敛财无数。

甚至还有人弹劾他欺压百姓胁迫女子为妾室。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与先前大多是中下层官员出面不同,今日竟然有两位衣紫重臣出场。

局势并非一面倒,很快便有支持萧瑾的文武官员站了出来。

殿内犹如滚水沸腾,气氛无比紧张。

刘贤端坐于龙椅之上,对下方的喧杂声恍若未觉,他的视线停留在武勋班首,遥望着身穿国公朝服气度愈发沉凝的裴越。

便在这时,裴越忽然出班向前,一步步走到中央位置。

这一幕仿佛让时间的流逝变得缓慢,那些争执不休的声音随之消散。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那位年轻国公。

裴越面向龙椅上的皇帝,不慌不忙地躬身行礼,然后禀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贤清了清嗓子,抬手道:“说来。”

裴越抬起头,清澈的目光望向刘贤,徐徐道:“陛下,臣在府中养伤这些日子里,亦曾听说过朝堂上的纷争。如今刺客下落不明,而且似乎此事与襄城侯有关,因此臣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右侧不远处,此前面对小部分朝臣的攻讦时, 始终沉默镇定的萧瑾扭头看了裴越一眼。

满殿朝臣神色各异,有人暗含期盼,有人满面担忧。

他们不禁想起在两个月之前,言纸事件爆发后,萧瑾在朝堂上对裴越的咄咄相逼。

依照那位年轻国公过往展现出来的性情,今日怕是要以牙还牙。

裴越仿佛没有察觉到身后的骚动,他始终望着刘贤,提高语调道:“启奏陛下,臣决计不相信刺杀一案与襄城侯有关,这不过是那些奸诈之徒离间国朝君臣的卑劣计策!”

掷地有声,犹如金石之音。

又似黄钟大吕,遽然奏响。

刘贤迎着裴越的目光,静静地体会着这句话,那根连日来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