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九锡之礼
第540章 九锡之礼
很难得的,帐内众人并没有附议崔澈。
无论是跟随他在幽州起兵的建义元从,还是夺取河东、河南期间加入到崔澈阵营的关东人士,或者在此次入关后,新近投奔在崔澈麾下的文臣武将,都在与崔澈据理力争。
他们不厌其烦的细数崔澈过往的功绩,包括即将统一北方的壮举。
徐世??更是援引萧何、霍光之事,反驳崔澈:
“大王对于殊礼的看法,下吏不敢苟同。
“故汉亦有萧何、霍光加赐殊礼,莫非二人也是乱臣贼子!”
崔澈无奈道:
“孤说了,是自魏太祖曹操以后。”
然而徐世??不做理会,他继续道:
“受殊礼之人,既有匡扶汉室的忠臣,亦有觊觎社稷的乱臣贼子。
“故而,受殊礼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受礼之人是何心思!
“大王辅佐幼主,功盖社稷,忠贞为世人所共知。
“如今天子以殊礼、九锡相赐,大王若是拒而不受,反倒显得心虚,让天下误解大王之意。
“下吏恳请大王,受天子诏书,万勿推辞!”
徐世??一番话,让崔澈有所动摇,但他依旧没有坚定决心。
直到堂下众人跪地苦求崔澈受诏,他才无奈叹息道:
“罢了,孤是忠是奸,自有后人评说。”
说着,他吩咐道:
“徐参军,就由你来为孤拟一封谢表。”
所谓谢表,便是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
徐世??见崔澈终于肯应下诏书,欣然领命,众人也无不为崔澈受殊礼、加九锡而欢喜鼓舞。
崔澈屏退众人,哪怕进帐议事之前,就已经见过了陈列在帐外的九锡,但众人出帐之后,仍然忍不住驻足观赏。
这可是为人臣者,最高的荣誉。
徐世??则视若罔闻,径直离开,声后却传来呼喊声,回头一看,正是程咬金向自己追来。
“懋功(徐世??字),大王今日表态,莫非是真的一心要当隋朝的忠臣?”
程咬金疑惑问道,他知道自己岳丈对于徐世??非常器重,此前兵出陇右,也只带了他一人作为谋臣,想来,有什么事,也定会与这位少年商量。
徐世??摇头,对于程咬金,他也并不隐瞒,低声道:
“大王拒诏,不过是要试探一些人的反应。”
说着,徐世??看了一眼身后的李神通、李孝恭等自崔澈入关以后,新近投奔之人,意有所指。
崔澈对于跟随自己入关之人,自然是信任的,他摸不准这些关西人的态度,故而作为试探。
当然,试探的结果也很令崔澈满意。
程咬金仍然不解,他追问道:
“可是大王今夜都这般说了,将来如何还能登临天子之位?”
徐世??不以为意道:
“天子如今年幼,尚且还算听话,但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效仿宇文邕,谋诛权臣。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大王忠心于隋室,不愿行篡逆之事,但我等可自行为大王黄袍加身。
“莫非程将军不知道高澄、宇文护的故事吗?
“他们二人就是没有坐上皇位,连累下属丢了前程、性命。
“大王宽仁,爱护我等心腹,又怎会陷我等于死地,必然会答应我们的请求。”
东魏权臣高澄在篡位前遇刺,其麾下的亲信,大部分都被继承高澄权力的高洋贬斥。
例如与高澄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崔季舒,以及同样深受高澄器重的崔暹,就被高洋随便找了个借口鞭挞二百,发配北疆。
关于崔季舒是如何返回朝堂的,史书就只有一句‘文宣(高洋)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
说白了,哪怕是弟弟继承哥哥的权力,也要对哥哥的旧部进行打压。
而宇文护的党羽,更是被周武帝宇文邕彻底清算,或死或贬。
又何况是异姓之间,假如崔澈真的执意要当这个忠臣,无论是主动归政,还是被小皇帝夺权,他的这些亲信们在将来的日子必不会好过。
因此,崔氏篡隋,并不是崔澈个人意愿所能阻止的,而是跟随他起兵,并在他南征北战期间投奔至他的麾下,所有人的利益诉求。
如果违背这一利益诉求,哪怕是崔澈,也将面临众叛亲离。
这个道理,徐世??明白,程咬金如今也明白了,而崔澈,自始至终就很清楚。
更何况,他本就没有打算给大隋当忠臣,否则也没必要走到这一步。
帅帐外,崔澈无声地注视着朝廷使者送来的九锡。
所谓九锡,便是九种礼器。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兵车戎辂,以及八匹黑马。
辂便是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一双配套的赤舄,即红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六曰虎贲,指赐予守门的虎贲卫士三百人。
七曰弓矢,赐予红色弓矢一百,黑色弓矢一千,以征不义之人。
八曰斧钺,以斩有罪之人。
九曰秬(jù)鬯(chàng),则是祭礼所用的香酒。
崔澈看着这些礼器,心中没有丝毫的波澜,若不是因为自古篡位,就得走这么个流程,他还真不稀奇这所谓的九锡之礼。
尤其是那双红色鞋子,日常他是绝对不会穿的。
他也就只能忍受颜色骚气的篮球鞋罢了。
至于所谓的虎贲,当然不可能是杨颢亲自挑选三百人来护卫崔澈。
崔澈是嫌命长了,才会让杨颢给自己挑选看门的卫士。
而是三百柄虎贲之士所持的戟、铩之类兵器,崔澈自会交由自己的亲卫换取。
“都收起来吧。”
崔澈吩咐亲卫道。
回到帅帐,他才将一同送来的家信给拆开。
信是杨丽华写的,除了告诉崔澈家中一切都好之外,通篇说的都是嫡长孙崔獾儿。
崔獾儿如今快要四岁了,杨丽华询问是否应该为崔獾儿找一位先生教授他识字,同时提醒崔澈也该为崔獾儿取一个名字了,总不能一直唤他的乳名。
崔澈认为杨丽华所言有理,决定等结束战事,回朝之后便着手考虑孙儿的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