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534章 议和班师

重生周隋之际 第534章 议和班师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534章 议和班师

第534章 议和班师

天水城位于上邽县,崔澈与慕容伏允便是约定在上邽与冀城的县界,交换俘虏,缔结和约。

只是二人都信不过对方,故而带齐人马,使得这场和谈,更像是两军对阵。

但好在崔澈与慕容伏允都保持了理智。

崔澈不愿与吐谷浑过多纠缠,收取关陇才是他的目的,能把吐谷浑赶走就已经完成了此次出兵陇右的预期。

而慕容伏允麾下的士兵多于崔澈,但刚刚经历一场败仗,军无战心。

人的名,树的影,崔澈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还是打响了他的赫赫凶名。

如果可以选择,慕容伏允希望是自己重新整顿军队后,诱使崔澈去攻河西、青海等高原山地。

当然,前提条件是军队已经恢复战斗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士气低落,畏敌如虎。

这场议和,双方都诚意满满,吐谷浑在陇右掠夺了不少物资,希望能够安然退回国内,否则一旦被崔澈黏上,不一定能够把这些收获带回去。

而崔澈也急于从陇右抽身,回去关中主持大兴攻防战。

因此,二人虽然信不过对方,但也都没有耍什么小心思。

吐谷浑释放了在陇右各地掳来的汉人,而崔澈也遵照自己的承诺,将袭营以及后续各部追击所抓获的吐谷浑士兵尽数放归。

两军列阵的中心,一处凉亭内,慕容伏允叹息道:

“这一战,我输在低估了大王对陇右民心的重视,如果我没有假借大王的名义,大王也许就会一心攻取关中,而不会分兵陇右。”

崔澈对于这一个问题,也没有自己的答案,事情没有如果,它终究是发生了。

“可汗也知道孤为了救援陇右冒了多大的风险,就应该清楚本王究竟下了多大的决心。

“今日你我两家议和,还望可汗恪守和约,牢记本王保境安民的决心。

“若是陇右再生事端,纵使远隔万里之遥,孤也会兴师问罪于可汗!”

胜利者就应该有胜利者的姿态,崔澈清楚,怀柔根本不能使慕容伏允归心,他语带威胁的警告道。

慕容伏允再次躬身向崔澈请罪,崔澈这才缓和了态度。

二人没有对此前约定的和约内容有过多的修改,仅仅是慕容伏允向晋阳称臣,同时也接受了崔澈代替小皇帝杨颢给他的册封。

两家就此罢兵,慕容伏允领军归国,舔舐伤口,而崔澈也在要回了被掳百姓后,准备离开。

他将安置民众的任务交给了丘和,临行前,还与丘和叮嘱道:

“大兴尚未攻陷,孤急欲班师,联络陇右诸郡的任务,就交给丘公了。

“待孤全取关中,自会领军西进,重回陇右。”

对于崔澈的嘱托,丘和自然不会拒绝:

“臣谨遵王令。”

崔澈其实也只是随口提一句,让丘和为自己提前联系陇右诸郡。

至于陇右诸郡是否献地归附,与丘和的口才无关。

只在于崔澈是否能够如愿夺取关中。

届时大军进抵天水,而陇右各郡孤悬于外,但凡不是愚忠之辈,必然举城来降。

与高母辞行后,崔澈又与高士廉话别,提醒他不可松懈,以防自己回师之后,吐谷浑卷土重来。

高士廉、丘和一并将崔澈送出天水城,崔澈遥望西北,那是敦煌的方向,也是西域的方向。

隋朝初年,敦煌还是归属于中原王朝。

但当时隋朝的国策,要么是先北后南,也就是先打击突厥,再灭亡南陈。

要么是先南后北,先统一天下,再打击突厥。

并不注重经营河西走廊,故而敦煌亦为吐谷浑所占据,一直到了如今。

wшw★ тTkan★ c ○

也正因如此,与西域的丝绸之路,也被吐谷浑所阻绝。

崔澈收回了目光,他清楚,自己与吐谷浑的和平不会长久,哪怕是为了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宁,将来也要灭亡吐谷浑。

在崔澈回到陇关之时,吐谷浑围困陇右各郡城的部队也已经响应慕容伏允的命令,陆续退兵。

陇右之富,富在天水。

崔澈很能理解慕容伏允派出小股部队围困其余各郡,而以主力直扑天水的做法。

在敦煌被吐谷浑占据以后,如今陇右共有天水、陇西、金城、枹罕、浇河、西平、武威、张掖等八郡。

由于杨广南迁,迁徙的多是关中之民,陇右未伤根本,八郡仍有人口11万4541户。

其中天水占据将近半数,有民5万2130户。

而人数较少的,譬如浇河郡,仅有2240户,西河郡则为3118户。

如果崔澈是慕容伏允,也会抛开沿途各郡,进攻最富庶的天水。

毕竟陇右本就不多的兵力,又被宇文述征调部分前往关中,根本无力阻拦他进军,而吐谷浑人驱赶牲畜作战,也不必担心粮道遭受袭扰。

在崔澈离开后,丘和就遵照他的吩咐,一直在联络各地郡守,亲笔书信,向他们宣扬崔澈是当世明主,宽仁爱民,希望能够劝服各地郡守归附。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秉持观望的态度,但这世上却还真有愚忠之人。

张掖太守阴世师诛杀丘和的信使,将信使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以此表明自己忠贞不二。

崔澈得知消息,倒也并不意外阴世师的举动。

毕竟原时空中,李渊举兵叛乱,留守长安的就是这个阴世师,他不仅捕杀李渊庶子李智云,株连李渊的亲属,更是连死人都不放过,掘了李渊的祖坟。

也就是崔澈有先见之明,在祖母过世后,将崔季舒的坟墓从邺城迁回了安平老家,否则说不定当时的相州刺史李景在得知崔澈起兵的消息,还真会把崔季舒刨出土,让他见见太阳。

在越过陇山之后,崔澈已经不再关注陇右之事,除非是又有外寇入侵,否则都要往后稍稍。

贞元三年(公元608年)七月十一,正是初秋季节,崔澈领军重新回到了雍县。

这一次不再需要掩藏消息,故而崔澈得以入城歇息,李渊特意为崔澈准备了接风宴。

另一位岳母大人窦氏也在后厢问起了女儿闺中之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