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465章 越府报丧

重生周隋之际 第465章 越府报丧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465章 越府报丧

第465章 越府报丧

杨昭之死,带给杨广更多的还是继承人上的烦恼,至于他们二人有多深的父子感情,倒也不见得。

毕竟杨昭自小就被杨坚养在身边,而杨广出镇外地,父子两一年也难得见上几次。

在杨昭死后,杨广也只是为他哭了两嗓子,意思意思就糊弄过去了。

一如史书记载‘帝哭之,数声而止,寻奏声伎,无异平日。’

杨广回到大兴,为杨昭发丧,谥号元德。

虽说杨广死了儿子,还是照常寻欢作乐,但对于三位孙儿倒是不薄。

杨昭三个儿子的亲王爵位,就是杨广在杨昭死后所赐。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杨昭刚刚下葬不久,杨广正在准备南巡,越国公杨素的死讯就传到了大兴宫中。

原时空中,观测天象的太史官声称,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

因为楚地与隋地同属一个分野,素来迷信的杨广便将杨素由越国公改封楚国公,希望杨素早死,为自己挡灾。

但在这一时期,由于有心腹大患崔澈的存在,杨广又怎会盼着杨素去死。

杨素也自然还是越国公,并没有被变更封地。

入宫报丧的杨玄感憔悴得很,自从杨素患病以来,他便一直守在其父身边,可终究没有留住杨素。

眼泪从越国公府一路撒到了大兴殿,双目红肿的杨玄感拿出杨素临终之际的遗表,难掩内心的伤痛,哽咽道:

“陛下!此乃家父临终之言,由微臣代笔,还请陛下观之。”

杨素之死,让杨广深受打击。

哪怕曾经有河东战败的污点,但杨素依旧是西隋最出色的统帅。

如今失去这位重臣,杨广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还有谁能让他放心的托付军事。

杨广将杨素的遗表翻开来看,原来是他请求杨广留在关西,休养生息。

静待时机之余,派遣使者出塞,以重利诱惑库莫奚、契丹,挑拨他们与崔澈的关系。

等到东突厥都蓝可汗与启民可汗在漠南分出胜负,则可联合高句丽。

由高句丽攻辽东,东突厥攻河东,而关西、荆楚、汉东、淮南等地也可出兵渡河,收复失地。

到那时,哪怕库莫奚、契丹保持中立,不参与这场围剿崔澈的战争,崔澈也必然应接不暇。

对于杨素这封遗表,杨广深以为然。

要是放在以前,心高气傲的杨广又怎么会和东突厥、高句丽合作,但丢失关东之后,杨广只得放下心中的骄傲。

只是在杨广看来,自己迁都江南,也不妨碍他与草原部族联络,将来夹击崔澈。

迁都之事,他心意已决,容不得更改,这关中,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待了。

杨广一路走来,杨素出力甚大,杨广也给了他极高的哀荣,追赠杨素为光禄大夫、太尉公,都督十余州诸军事,谥号景武。

又赐杨素载丧的鍂车、四十名手执斑剑的仪卫,以及鍂车前后的仪仗队与乐队。

另赐谷物五千石、织物五千段,派鸿胪卿督理丧事,又特意下诏书哀悼杨素。

杨素死后的风光,更盛此前元德太子杨昭。

杨广甚至亲临越国公府吊唁。

消息传到晋阳,崔澈心中五味杂陈。

但更引他注目的是杨广计划南巡一事。

崔澈不知道杨广这一去,还会不会回到关中,至少另一个时空,杨广便是心灰意冷,两耳不闻窗外事,跑去了江都享乐。

不过既然杨广要南巡,不管他回不回来,至少在此期间,崔澈预计两国的边境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和平。

这也如他的心意,能够给到训练水军的时间。

如今水军的招募工作,已经在崔弃疾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船工也陆续抵达徐州,只不过巨木尚未运抵,正在做造船前的准备工作。

打造战舰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耐心活,哪怕巨木运到了徐州,也不能马上开工,那些木头还得浸泡、阴干。

一般来说,建造一艘战舰需得花费3-6年。

杨素在开皇五年担任信州总管,负责督造战舰,一直干到开皇八年,之所以仅用了三年时间,还是省去了浸泡与阴干的步骤。

朝廷为杨素提供的,都是早已浸泡、阴干过的巨木。

实际上,青州也储存有部分巨木。

当初杨坚为了水陆并进攻打高句丽,曾在青州打造战舰,向青州输送了许多巨木,如今还有剩余。

只是青州的巨木储存量不足以支撑崔澈新建水师的规模,这才征发民夫砍伐、运输不足之数。

中秋前后,关东大部分地区普遍迎来了秋收,好在这一年顺风顺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旱之灾,正体上也算是一个丰年。

即使有官员上报田地歉收,崔澈也会派出使者实地考察后,下诏减免当地的租调。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崔澈也想念起了远在徐州、辽东的两个儿子崔弃疾与崔彦宗。

他派人前往传信,让二人在年前入朝述职。

汇报当地官员政绩的同时,崔澈也想听一听他们对来年的展望。

辽东说是崔彦宗镇守,但他也才十七岁不到,大小事务都是长史与司马处置,有总管府司马王当万坐镇,崔彦宗在与不在,其实也没太大的区别。

这一次崔彦宗回来,崔澈便不打算让他再回辽东了,计划将王当万扶正,作为辽东都督,据守辽东城。

具体派往何地,崔澈也想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至于崔弃疾,还是要回去徐州。

徐州是东南重镇,新建的水师又屯驻于此,也只能是崔弃疾坐镇,才能使崔澈放心。

而崔弃疾入朝述职期间,有李密、杜如晦代为处置徐州军政,料想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西隋大业二年(公元506年),九月十三,在重阳节祭拜过杨坚之后,杨广的车驾由大兴启程,向西前往大散关。

杨广回望大兴城,不仅是崔澈并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到关中,就连杨广自己也不清楚。

或许有朝一日,光复中原,还是要回来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