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400章 两军僵持

重生周隋之际 第400章 两军僵持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400章 两军僵持

第400章 两军僵持

王拔与沈光在城内把酒言欢,而他们所要投效的崔澈却在帅帐之内凝眉不语。

他原以为派人在外头咒骂杨广,能激得杨素明日与自己决战,但崔澈在营中等待许久,始终不见隋军使者前来约定决战的时间与地点。

这让崔澈觉得其中必有蹊跷,莫非杨素另有计划,想不透这里边的猫腻,又让崔澈如何入眠。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如今房玄龄留守邺城,魏征在受阳县替他掌管后勤,能与崔澈共同参详的,便也只剩了李靖一人。

无论是秦琼、程咬金,还是麦铁杖、苏定方,这些人都是战将,让他们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自然是不在话下,但要求他们出谋划策,则明显是难为人了。

当李靖来到帅帐,听说了崔澈的顾虑,他朗声笑道:

“杨素心中所想,末将倒是能够猜到一二。”

崔澈大感惊异,虽说李靖在六部当差的时候,杨素曾经称赞他有王佐之才,但二人实际上来往并不是太多,如今李靖豪言能够猜透杨素所思,崔澈赶忙问道:

“药师莫要故弄玄虚,快与孤说一说,杨素究竟是何打算。”

李靖解释道:

“昔年,国朝并有五大名将,但如今却只剩大王与杨素二人,论及战功,其余三人亦不能与二位相提并论。

“杨素年过六旬,荣华富贵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他所追求的,不过是击败大王,从而在世人眼中,压过大王一头,成为当之无愧的隋朝第一名将罢了。

“有此心愿,又怎么会为了几句言语相激,而在军中士气低落的时候,与大王决战。

“这一战的胜负,在杨素的眼中,远比杨广是否在事后追责,更为重要。”

崔澈恍然大悟,此前与杨素会面的时候,对方就提到过会在讨灭崔澈、杨谅掀起的叛乱后,放下兵权,转职当个文官。

只是崔澈起初不信,经过李靖的一番解释,也终于明白过来。

他与杨素所追求的并不一样,崔澈的野心,是囊括整个天下,而杨素却只是想要争夺大隋第一名将的名头,压根就没有逐鹿天下的念头。

崔澈自然难以理解杨素的想法,就这一个破名头,真的那么重要么。

只不过崔澈这位反贼所不屑一顾的,却是杨素这名忠臣所重视之物。

既然想透了其中关节,崔澈随即派人传讯,让苏定方明日不用再去隋营谩骂了,就算把杨广祖宗十八代都骂出花来,只怕杨素也不会因愤出战。

反而可能会遭受埋伏。

而实际上,杨素也确实在安排麾下大将在明日天未亮前,出营埋伏,就等着燕军骑卒前来谩骂,届时伏兵杀出,哪怕只是一场小胜,也能提振士气。

只不过杨素终究是在做无用功。

仁寿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老将于仲文率部埋伏在营外,但是一直等到黄昏时,依旧不见燕军前来挑衅谩骂,只得悻悻而返。

相比较昨天的热闹,今天两军明显要沉寂得多,经历过首日的试探,崔澈与杨素都不再轻易出招。

或者说,崔澈面对杨素据守营寨不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杨素,在燕军骑卒没有前来的情况下,同样难以占得便宜。

贺若弼在世时,曾评价,杨素是勇将,并非谋将,这句话或许有失偏颇,但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

杨素领兵,军纪严明,总要在战前寻找理由,杀死一些士兵,使得他们不敢违逆自己的军令,故而在战场上,杨素麾下的将士勇往无前,他们畏惧军法,不敢退缩,因此总能克敌制胜。

但真要说玩心计,耍花招,杨素的确不是崔澈的对手。

燕、隋两军在晋阳城外对峙,杨素甚至已经派人往关中求援,做持久战的准备。

如今蜀兵以及荆州兵正在被陆续征召前往关中,届时,杨广随时可以增派兵力,支援河东战事,继续拖下去,局势无疑对杨素更为有利。

为此,杨素甚至派遣杨义臣领本部兵马退回西河县城,免得被崔澈袭取了后路。

崔澈见杨素无论如何也不愿出营会战,他知道自己耗不起,河北再怎么富庶,也不能与全国去拼消耗。

况且自己离开河北太久,若是发生变故,也来不及反应。

崔澈不得已,只得另求破敌之法,他开始派遣骑卒出营,袭扰隋军粮道,起初还有些许战果,但自从隋军加强了护卫,便也收效甚微。

况且,偶尔成功几次,烧毁部分粮食,也难以伤及隋军根骨。

在两淮、江南、川蜀、荆襄等地的秋税陆续运到了大兴以后,杨广为杨素调集了庞大的物资,来支撑这一场大战。

正当崔澈为了杨素的龟缩而发愁的时候,杨素实际上也在顶着巨大的压力,此时杨广尚且不知道自己受了燕军的谩骂,但催促杨素早日夺取晋阳的使臣,却是每天都有从大兴出发。

新的一年来临,仁寿这个年后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杨广改元大业,是为大业元年。

而晋阳天子杨谅也随即改元,以永昌为年号。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正月十一,燕、隋两军对峙已有半月,杨素请求杨广调派援军的请求,也被杨广所拒,杨广终于也不再催促杨素速战,而是打算派遣宇文述领军东出,袭取崔澈的后方,也就是河北、青州等地。

在大隋为官多年,崔澈在大兴也有自己的耳目,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并没有立即撤军。

因为崔澈清楚,宇文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难以迅速出兵。

况且河北还有十万战兵,青州也有十万步骑以及少量义军,哪怕自己不能与杨素尽快分出胜负,也能坚守一些时日。

而他若是急着退回河北,这一退,河东必然失守。

如果丢了河东,连通河东与河北的太行山,有数条道路可供杨素杀向河北,到那时,杨素与南面之敌夹击,必然首尾不能全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