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391章 重返并州

重生周隋之际 第391章 重返并州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391章 重返并州

第391章 重返并州

天底下从来不缺少聪明人,崔澈执意从井陉进军,也让王??、裴文安等人敏锐察觉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只是他们并没有在杨谅面前拆穿,反而是冒着引狼入室的风险,为崔澈通过井陉,提供各种便利。

哪怕是崔澈要求井陉各处关隘,都由燕军把守,以保障他的退路,众人也齐力说服杨谅,应允崔澈的要求。

就如同他们与房彦藻一起怂恿杨谅在晋阳登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若是杨谅没有僭越称帝,万一他心存侥幸,认为杨广会在自己主动投降之后,顾念是同胞兄弟,放过自己,而放弃抵抗。

杨谅自己倒有生还的可能,但王??、裴文安等人却必死无疑,要么被传首大兴,要么被押赴关中处死,还得祸及家人。

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杨谅称帝的行为无疑是触犯了杨广的底线,也堵死了杨谅的退路,逼得他与众人一起,抗争到底。

而想要抵御来势汹汹的杨素,就只能依靠与杨素齐名,且兵强马壮的崔澈。

只有崔澈驰援,才能有一线生机,莫说是崔澈索要井陉沿途关隘的控制权,就算他想要暂住晋阳,只怕王??等人也会劝说杨谅前往代州暂住。

当然,杨谅是否会听从这种荒唐建议,就不得而知了。

崔澈的意图,无非就是在击退杨素之后,控制杨谅,让他做个傀儡天子,以他的旗号对抗杨广。

对于杨谅这些幕僚来说,如果崔澈占据了并州,只要他们愿意求活,定然能够保住性命,哪怕执意殉道,也不必担心殃及家人。

更何况也不是没有崔澈与杨素两败俱伤,最终杨谅坐收渔翁之利的可能。

于公于私,他们都得尽力配合崔澈,满足他的要求。

譬如,还在井陉行军的崔澈又将房彦藻派来了晋阳,要求杨谅为他供应粮草。

人刘备入蜀,也是刘璋提供的粮草,如今崔澈奉命带着十万步骑救援杨谅,身为天子,总不能吝惜钱粮吧。

至于运往井陉县的粮食,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

相比较杨素一路上强攻各处关隘的艰难,崔澈的行军可要轻松愉快得多,沿途关隘都会有杨谅的部将与他交接。

当然了,守卫关隘的将士,崔澈还得从河北调拨。

杨素不同于李景、来护儿,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劲敌,需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河北新定,为了震慑人心,防御中原之兵,崔澈本就只带了半数的战兵,自然不会再将西征的战兵分去把守关隘。

在腊月里行军,固然艰难,但也好过隋军在杨素的指挥下,顶着寒冷的气候,死磕关隘。

杨素可从来不是一个体恤将士的主。

当崔澈终于走出井陉,抵达位于太原盆地北缘的时候,杨谅早已为崔澈在受阳县(今山西寿阳)准备了大量粮草。

崔澈当夜便在受阳城外扎营,距离晋阳已经不足一百五十里。

与此同时,杨素也陆续攻取运城盆地、临汾盆地,距离晋阳,摆在他面前的也只剩了高壁岭这一处险隘。

高壁岭又称韩信岭、韩侯岭。

据传西汉时,刘邦击败陈郗,回师之际,就是在此收到吕后送来的韩信头颅,将他安葬在岭上。

高壁岭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初北周伐齐,进犯并州,北齐后主高纬来到晋阳督战,齐军大败,是高阿那肱守高壁岭,才让高纬逃回河北。

杨素当年跟随周武帝宇文毓伐齐,便来过这高壁岭。

哪怕守将高阿那肱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倚仗着地势险要,还是拖延了不少时日。

而如今领兵守卫高壁岭的,却是一员老将,正是已经七十三岁的南陈降将萧摩诃。

正当杨素正在为如何攻破高壁岭而苦思对策的时候,崔澈领着十万步骑,也终于抵达了晋阳。

望着久违的晋阳城,崔澈每每见到它,总要赞叹于城池的雄伟。

大隋立国初期,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崔澈作为总管府长史,也在晋阳城生活过三年。

过去往返于河北与关中,偶尔也会途经晋阳,只是如今出城迎接的,从杨广变成了杨谅,也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微臣叩见陛下!”

崔澈当先行礼道。

受了杨谅的册封,自然也就是杨谅的臣子,哪怕对方有求于自己,但众目睽睽之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崔澈的态度也让杨谅很是满意,他走下御辇,将崔澈扶起,激动道:

“朕总算是将燕王给盼来了。”

崔澈恭顺道:

“勤王护驾,本就是微臣的本分,如今陛下有召,莫说只隔了一座太行山,就算是万里之遥,亦不能阻挡微臣面圣。”

随驾的官员听了这话,不由心道:既然是本分,你又怎地提了那么多要求,又是要保障退路,又是要供应粮草。

当然,这些话也就只能在心里嘀咕几句,至少在表面上,大家还是一团和气。

杨谅向崔澈问起刚从蓟县搬到邺城不久的两位姐妹境况如何。

崔澈也向杨谅转达杨丽华与杨阿五的问候。

寒暄过后,哪怕有杨谅亲迎,崔澈也并没有随他入城,毕竟杨谅不可能允许他带兵进入晋阳。

而崔澈也不会抛下军队,孤身犯险。

好在进不进城都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崔澈选择在城外扎营,当天夜里便召开军议,商讨如何应对杨素来袭。

杨谅派遣王??、裴文安参与其中,只是二人与崔澈的想法相左。

王??、裴文安希望崔澈驰援高壁岭,利用险隘抵御杨素。

但崔澈担心与杨素在河东形成僵持之势,一旦离开河北太久,后方会发生变故。

毕竟杨广所能调动的,可不仅仅是关中之兵,此前不能干涉河北战局,只不过是来不及召集南方将士而已。

因此,崔澈坚持要将杨素放进太原盆地,与他速战速决。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直到前线来报,萧摩诃兵败被杀,杨素已经越过了高壁岭。

今天没有了,我构思下和杨素的这场仗,肯定不能写的跟李景、来护儿一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