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374章 清河崔氏

重生周隋之际 第374章 清河崔氏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374章 清河崔氏

第374章 清河崔氏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自汉王杨谅与燕国公崔澈以皇帝杨广弑父为名,发布檄文以来,各地舆论哗然,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

对于崔澈举兵,博陵崔氏内部自然是一边倒的支持。

他领军由鲜虞县南下,途经安平县时,族中子弟之中,学文者自带笔砚,习武者自备弓马,纷纷追随。

当崔澈号称二十万大军,实则八万五千人进抵冀州之时,作为他的使者,钜鹿人魏征也率先来到了贝州清河县(今河北清河)。

清河县是清河崔氏的祖地,距离冀州州治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并不遥远,相隔仅二百里,麦铁杖徒步,一日之内可以走一个来回。

崔澈移师信都县,这无疑也加深了清河崔氏众人对于乱世的感知度。

魏征昂首挺胸,与清河崔氏一众族老痛陈利害:

“自前周灭齐以来,我们关东之士屡遭压迫,先帝更是下诏,不许我等私铸兵器,视如贼寇。

“昔日,蛮夷兵盛,我等不得不留存有用之身,屈膝侍奉。

“如今燕公坐拥燕赵精兵,高举义旗,诛除暴乱,河北之地,谁又能撄其锋芒!

“李景,皓首匹夫耳,今燕公以二十万大军南下,但有顽抗之人,必为齑粉也!”

实际上,无需魏征劝说,清河崔氏也早已对自身在隋朝的境遇不满。

北齐灭亡以后,关东士人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一方面他们标榜自己高贵的血统,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朝堂上的利益,大多被关陇勋贵们所瓜分的局面。

对于那些关陇勋贵,向来是被五姓七族瞧不起的,认为他们都是些蛮夷。

例如杨素希望与清河崔氏联姻,为其子杨玄纵求娶崔儦之女,崔儦只是正五品的员外散骑侍郎,而杨素当时贵为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是名副其实的文臣之首。

崔儦却认为杨素祖上是冒认弘农杨氏,从而轻视他,言语不恭,态度傲慢,气得杨素拂袖而去。

清河崔氏本身就对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而感到不满,只是苦于隋朝统治稳固,这才忍气吞声。

如今崔澈举兵,对于河北士人来说,他不仅兵强马壮,作为崔季舒的孙子,更是出身名门,是血统高贵的自己人。

在崔澈获得范阳卢氏、博陵崔氏两大士族支持后,河北之地,顶级门阀就只剩了清河崔氏、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关系亲密,更是崔澈的母族。

崔澈在定州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前往赵州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只不过由于崔澈计划直驱相州,因此赵郡李氏决定暂时观望成败,若崔澈真能击败李景,夺取相州,赵州自会改旗易帜。

而清河崔氏,目前就得立即作出决定了,因为贝州就处在崔澈奔袭相州的必经之路上。

魏征在慷慨陈词之后,就被请去了偏厅饮茶,容各房长老们自行商议。

许久,清河大房的宗主作为代表,找到魏征,许诺愿意在暗中帮助崔澈夺取贝州,但在崔澈与李景分出胜负之前,清河崔氏不会派遣子弟公然参与。

魏征对此表示理解,一开始崔澈就做好了分兵围困贝州的准备,如今清河崔氏愿意提供帮助,已经是意外之喜。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九月十六日,崔澈麾下先锋麦铁杖领银鞍契丹直一万骑卒,率先来到贝州治所清河县,屯驻于城外,崔澈随后抵达。

当夜,城中便有内应开门,麦铁杖领军杀入城中,并未遭受多少抵抗,便夺占了清河县城,生擒贝州刺史。

在入主清河县后,崔澈随即命人请来身处县城的清河崔氏各房宗主,与他们共同追忆先祖的荣光,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翌日,贝州其余各县望风而降,在得到清河崔氏的暗中配合后,崔澈兵不血刃全取贝州全境。

诸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这样的顶级门阀,对于其宗族所在的州县渗透,无疑是全方位的。

当地的军政系统中,随处可见他们的子弟或是姻亲。

这也是为何刘方作为定州总管,却还是要向崔澈俯首听命,定州本就在博陵崔氏的掌控之中。

夺取贝州的当天,崔澈就以黄百吉代行贝州刺史一职,自领大军沿漳水南下,兵锋直指地处贝州与相州之间的毛州(治馆陶县,今河北邯郸馆陶县)。

馆陶县城,毛州刺史已然陷入了恐惧之中。

河北南部纵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由于朝廷的忌惮,因此被不断细分,也导致单一一个州,实际上并没有太强的军事力量。

面对崔澈大军逼近,毛州刺史紧急向西南方的相州总管李景求援。

此时杨广不许李景北上与崔澈交战的诏书尚未传达河北,李景召集亲信商议对策。

由于崔澈来势迅猛,李景只聚集相、洺(治永年县,今河北邯郸永年区)、魏(治贵乡县,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卫四州十万兵马。

僚属们大多畏惧崔澈兵强,不愿救援毛州,而希望李景能够坚守邺城,等待朝廷援军。

毕竟他们的任务并不是要单凭自己的力量平定崔澈叛乱,而是要等待朝廷平叛大军抵达,只是李景等人还不知道,朝廷已经制定了先河东,后河北的计划。

人群中,只有李靖建议大军北上,他进言道:

“明公聚集四州之兵,北上救援毛州,依托城池,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若是执意守卫邺城,置毛州于不顾,必将酿成大祸。”

李景闻言疑惑道:

“药师为何这般说?”

李靖解释道:

“崔澈此人,喜好玩弄心计。

“毛州,为相、洺、魏三州之门户。

“如今明公抽调洺、魏二州精兵于邺城,一旦为崔澈所知,他在夺取毛州之后,必然弃相州,而先取洺、魏。

“洺、魏若是有失,将士忧心家人,又岂有战意。

“届时,崔澈再攻邺城,军中人心惶惶,明公又如何退敌。”

李景愁眉不展,他也知道李靖所言有理,但毛州相较新修的邺城来说,并非坚城,北上驰援毛州,究竟能不能守住城池,李景心里实在没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