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372章 举兵南下

重生周隋之际 第372章 举兵南下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372章 举兵南下

第372章 举兵南下

崔彦卿也清楚自己与兄长崔弃疾镇守辽东不同,有房玄龄在,并没有他任性妄为的余地。

面对崔澈的叮嘱,崔弃疾乖巧应道:

“阿爷尽管放心,孩儿必定事事听从房先生的教诲。”

房玄龄与崔彦卿也颇为熟悉,他对崔澈郑重道:

“明公无需忧虑后方,房某必定尽心辅佐三公子。”

房玄龄五岁跟随父亲房彦谦,投奔崔澈的麾下,至今已有二十一年。

不仅是崔彦卿,他与崔澈其余两个儿子崔弃疾、崔彦宗,也都交情深厚。

崔澈闻言颔首,二十六岁的房玄龄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无论是忠心还是能力,他都是信任的。

在燕州与库莫奚人对峙的大半年时间,崔澈对麾下军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他从八万燕地汉军之中选拔一万骑卒,组成帐前效节军,由他自己亲领,为各军战力之最。

其余七万汉军则以五千人为一部,分别以秦琼、窦建德、刘黑闼、李敏、麦孟才、裴乐、程咬金、刘通仁、高贤雅、张武、周侃、张恒、王庆、卢明月等十四人为大将。

其中,裴乐、李敏、张恒、王庆、麦孟才、刘通仁等六人各领部众,跟随房玄龄留守幽州等地。

这些人要么是崔澈亲族,如义子裴乐、女婿李敏。

要么是崔澈家将,如张恒、王庆。

至于麦孟才、刘通仁,也各自与崔澈长女崔文惠,此女崔文嫣立下婚约。

他们的能力,或许不能与跟随崔澈南下的大将们相提并论,但有他们在,也能保证,在崔澈离开后,燕地依然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

崔澈将银鞍契丹直一万骑兵交由麦铁杖统率,作为先锋开道。

又以帐前效节军一万精锐,与窦建德、程咬金、周侃、张武等部,以及王当万统御的皮室军两万契丹步卒,共计五万汉蕃步骑为中军。

后军以秦琼为主将,统御刘黑闼、卢明月、高贤雅等部,共计两万人。

八万步骑南下,有崔澈再三强调纪律,沿途秋毫无犯。

银鞍契丹直与皮室军本就是从十万契丹军中挑选出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操训,早已经褪去了蕃兵的散漫,战斗力基本达到了除帐前效节军以外的其余汉军的水准。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九月初七,定州鲜虞县,郊外到处是在麦田里忙碌收割的农人,小孩们在田垄间嬉戏追逐,忽然听得北方传来轰鸣的马蹄声。

不久,一支服装迥异于中原人的骑兵映入眼帘。

孩童们不明所以,毕竟自从崔澈出镇北疆以来,幽州以南,已经有十多年不曾遭受胡人侵扰。

但曾经饱受草原部族劫掠之苦的人们,却又回忆起了当年的恐惧。

一名中年男子握紧了手中的镰刀,声嘶力竭地呼喊道:

“胡人杀来了!大家快跑!”

正当所有人惊慌失措,哭喊着想要逃入城中避难的时候,却见南方又出现一支军队,正是早已集结的三万定州府兵,其中还有五千博陵骑卒,而领军之人便是定州总管刘方。

刘方向惊恐的人群喊道:

“诸位无需惊慌,来者死燕公麾下义从,南下是为圣人报仇,并不会劫掠百姓!”

百姓们这才平息了恐惧,既然知道是崔澈的军队,众人也不怕了,有的回到了田里安心干活,也有不少还在对银鞍契丹直的骑卒们评头论足。

刘方策马而出,银鞍契丹直的主将麦铁杖也上前与他大笑着寒暄。

二人谈话间,北方扬起了更大的灰尘,麦铁杖笑道:

“是燕公来了。”

时隔多年,崔澈又回到了鲜虞县。

犹记得二十七年前,北齐灭亡,杨坚出任定州总管,当时从邺城回乡省亲的崔澈,便借机来到当时还被唤做卢奴县的定州州城,混进一场近春文会,希望能够通过展现自己的不凡,来引起杨坚的注意。

如今昔人已逝,崔澈一时间百感交集。

与此同时,相州总管李景也收到了崔澈南下的消息,这让他不得不放弃进攻定、冀、瀛二州的计划。

早在杨坚在世时,他就派遣老将李景为相州总管,领河北相、赵、魏、毛、贝、邢、洺、栾、观、博、德、廉、卫、莘、沧、井、饶等州诸军事,负责抵御崔澈南下,同时伺机夺取定、冀、瀛。

李景是杨坚之父杨忠的旧部,他曾任幽州总管,也与崔澈曾经有过交集,对崔澈观感颇佳。

但这一切的好印象,都随着崔澈抗旨而荡然无存。

如今崔澈与汉王杨谅联合起兵,直指杨广弑父,李景根本就不信这番说辞。

在他看来,这都是崔澈、杨谅这两个乱臣贼子的污蔑,拿谶言当证据,也就只能蒙蔽那些无知百姓。

至于汉王杨谅所言他与杨坚约有暗号,如今杨坚已死,究竟存不存在暗号,根本无从验证。

没有真凭实据,又让李景怎么相信天子弑父的传言。

李景立于相州城头,遥目北望,不由暗自长叹:

‘国家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身后有亲随提醒道:

“家主,李司马来了。”

李景回头看去,正是自己的同族李靖。

李靖与崔澈的私交之深,在关西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因此在崔澈与朝廷的关系恶化以后,时任魏州司马的李靖也受到了池鱼之殃。

但李靖并没有和裴秀等人一般,选择弃官投奔崔澈,而是向当时刚刚到任的相州总管李景自证清白,表明自己虽然与崔澈私交甚笃,但并未参与他的谋划。

李景顾念二人同是出自陇西李氏,又爱惜李靖的才华,便向朝廷作保。

李靖的才能,不仅受到崔澈的推崇,就连杨素也赞他是王佐之才。

李景留李靖在身边,表他为相州刺史府司马。

当时杨坚也没有继续追究李靖,毕竟崔澈在朝为官二十五年,早就结下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真要是与崔澈私交好,就得被捕下狱,尚书省两位仆射杨素、苏威首先就逃不过去。

满朝文武,得有一大半的人,遭受牵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