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363章 李密东奔

重生周隋之际 第363章 李密东奔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363章 李密东奔

第363章 李密东奔

杨坚也没指望真的能通过强召的方式,能让崔澈自觉放下在燕地的权力,逼迫他回朝。

此举不过是想陷他于不义,毕竟从诏令中来看,杨坚并不是要将崔澈闲置,而是要为其拜相。

若崔澈拒绝入朝,其反叛之心,也能为世人所共知。

杨坚派遣刑部尚书、万安郡公李圆通接任幽州总管,又派遣蒲城郡公郭荣前往营州,接任营州总管。

李圆通与郭荣都是杨坚的潜邸之臣,尤其是李圆通,本就是杨氏奴仆出生,此前担任并州总管府长史期间,由于未能规劝秦王杨俊,受到牵连,而被免职。

但他早年数次拼死护卫杨坚,凭着这份情谊,在不久后,又重新受到了启用。

在强行征召崔澈入朝的同时,杨坚也没忘了剪除崔澈在地方的羽翼。

定州总管刘方改授广州总管,其余刺史,如秦琼、裴秀、黄百吉等人,也纷纷被调离河北、山东等地。

其中,又以工部尚书杨达为定州总管。

这些诏令一经发出,关中有识之士无不哗然。

隐居在华山读书的李密听闻消息,当即收拾行囊,打算带着家人前往幽州,投奔崔澈。

李密之父李宽已故,他承袭父亲爵位,为蒲山郡公。

但政治上的失意,却让李密对朝廷,尤其是杨广心怀不满。

与其他勋贵子弟一般,早些年李密离开渭水书院,就去了禁军任职。

他起家左亲卫府大都督,又迁东宫千牛备身。

作为东宫卫戍部队的将领,李密本应该前途无量,且与杨广关系亲密,毕竟李密少年时,就曾在崔澈的燕国府与杨广有过一面之缘。

但不曾想,杨广却觉得成年后的李密,顾盼之际,神色异于常人,不能将他留在身边宿卫,于是派遣亲信宇文述,将李密婉言劝走。

‘贤弟的资质这么好,应该以才学取官,何必留在东宫,东宫事务繁琐,也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宇文述的说辞看上去有道理,但哪怕是蠢汉,也都知道留在东宫,便是储君的潜邸之臣。

当初崔澈为了潜邸之臣这个名头,不惜冒险往尉迟迥的身边作为内应。

但李密还是欣然离职,他清楚,不是宇文述让自己走,而是太子杨广。

李密无疑是有大志向的,如今隐居在山林,不代表他就甘于庸碌一世。

虽说是关陇勋贵出身,可被太子杨广忌惮,将来这新朝,只怕自己难有作为。

如今朝堂中央,与崔澈为首的河北地方势力,矛盾几乎被摆在了明面上。李密认定自己师兄的势力与能力,定有大作为,便也想着跟他干一番事业。

他相信,崔澈早已暗中谋划许久。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从两年前,在裴乐去往河北任职后,杨丽华又为李敏向杨坚求得外放就能够看出。

只是当时杨坚因为崔澈主动入朝,而放松了警惕,没有察觉。

就在李密一家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来客登门,正是与他有同门之谊的杨玄感。

杨玄感看着被收拾好的大包小包,问道:

“贤弟这是要去往何处?”

李密解释道:

“正打算出门游历,寄情山水。”

杨玄感脸上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说道:

“贤弟只怕是要去燕地,看一看边塞风光?”

李密并不隐瞒,他笑道:

“正有此意,想来,前往燕地游览山川,总不能算是罪过吧。”

杨玄感颔首道:

“这当然不是罪过。”

说着,却话锋一转,杨玄感压低了嗓音,沉声道:

“但从逆之举,可是灭门的罪责。”

杨玄感将事情挑破,但李密并不慌张,二人本就是至交好友,李密深知对方性情,他笑道:

“如今四海升平,哪有叛乱,玄感,话可不能乱说。”

杨玄感闻言,一阵哈哈大笑,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在与李密小酌几杯后,杨玄感向他告辞。

二人行至门外,杨玄感突然感慨道:

“今日一别,将来再见之时,你我各为其主,定然是刀兵相见的场面。

“你去了蓟县,记得转告子澄,到时候两军对垒,杨某可不会顾念旧谊。”

李密被杨广厌恶,郁郁不得志,只能去投师兄。

可杨玄感不同,其父杨素,位极人臣,都是给人当臣子,杨玄感又怎么可能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这场即将发生的叛乱。

就杨玄感而言,站在朝廷一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就算崔澈杀入关中,凭着少年时的情谊,也能在新朝混得风生水起。

若是跟了崔澈,一旦隋军打进蓟县,则必死无疑。

也正是清楚这一点,在二人对饮的时候,李密并没有劝说杨玄感与自己同行。

只是听杨玄感说自己不会再战场上留情,还是把李密逗笑了,李密笑道:

“圣人本就多疑,太子更胜其父,以玄感与子澄的交情,又哪有领兵的机会。”

杨玄感无奈叹息,他也知道李密所言不假。

送走心事重重的杨玄感后,李密来不及收拾家中剩余浮财,慌慌忙忙带着妻儿启程。

他信任杨玄感不假,但李密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与此同时,等不及留在大兴度过新年,新任幽州总管李圆通、营州总管郭荣、定州总管杨达等人便在杨坚的催促下,匆匆上路。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二月初三,众人抵达河北,却不敢冒然前往属地。

犹记得,当年杨坚上位,计划将尉迟迥征召入朝,派遣韦孝宽前往接任相州总管一职。

若不是有人通风报信,韦孝宽早就被尉迟迥伏杀。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刘方等人陆续收到了朝廷的调令,应下之余,却没有急着启程,而是纷纷遣使去往燕州,向崔澈禀报此事。

而此时,崔澈正以平定奚族叛乱为名,在燕州聚集将士。

燕地八万骑卒,三万契丹步骑,尽数云集。

更有五千辽东骑兵也由崔兴武统领,来到了燕州听命。

这也是李圆通、郭荣、杨达等人不敢妄动的原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