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254章 生计困难

重生周隋之际 第254章 生计困难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254章 生计困难

第254章 生计困难

众所周知,四天王有五个,这是常识。

因此徐门三杰有四人,也并非难以理解。

能够一手培育出崔澈、杨玄感、李密、王世充这些大隋股肱之臣。

崔澈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徐文远,心道:

大隋有你,真好。

就在崔澈感慨师门忠良辈出的时候,贝州东阳(今山东故城)县人孙安祖却是一脸愁容。

孙安祖时年二十二岁,祖上世代务农,四年前,在年满十八后,孙安祖向县衙申请分田。

按照开皇二年,杨坚所颁布的均田令,孙安祖本应该分得公田80亩,作为私田的永业田20亩,合计共100亩。

但真正分发下来,却只有区区20亩公田,至于永业田,更是一亩都没有。

当时县衙的差役让孙安祖耐心等着,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但剩余80亩土地依旧连影子都没有见着。

本该授予100亩地,却只得了20亩。

但授田后的租调,也就是每年三石粟米、二丈绢、三两绵,却是一分也不能少。

他如今发愁的就是这件事。

在隋朝,十八岁为丁,可以申请分配田地,但在二十一岁才能算作成丁,要开始缴纳赋税以及服徭役。

也就是说,隋朝百姓在获得授田后,能有三年的免税期。

过去三年孙安祖耕耘20亩地,无需缴纳赋税,服徭役,日子也能将就着过下去。

但如今他年满二十一,到了今年秋税的时候,他就得依靠着区区20亩地,背上本应该一夫一妻共计140亩土地所承担的赋税。

更别提还得抽出时间为国家服20天的徭役。

不去也行,得交钱,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缴足20天的数额,这叫输庸代役。

孙安祖估摸着自己忙活一年下来,交了租调,连温饱都满足不了,哪还有钱输庸代役,这20天的徭役肯定是躲不过的。

他是没指望到时候官府能把自己应得的八十亩地给补齐。

自十六年前北周灭齐,在此期间,河北就发生过一次尉迟迥之乱,仅仅八80天便迅速平息,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这么多年休养生息下来,致使包括河北、河南、河东在内的三河地区人口滋生。

由于永业田的存在,以及朝廷时不时为权贵赏赐公田,例如,此前杨坚就授予崔澈一万多亩的公田。

越来越少的公田,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

贝州原先是冀州清河郡,属于河北人口密集区域,也就只有清河崔氏的子弟能够足额授予80亩公田,20亩永业田。

别说是孙安祖这样的贫困人家,就连一些小士族,也得接受僧多粥少的现实。

孙安祖已经成亲,但就连男丁都只能分得20亩,官府哪还有田地分给妇人。

坐在田垄边,孙安祖为了秋税心烦意乱的时候,同县好友窦建德寻了过来。

“莫要在此长吁短叹。”

窦建德坐在孙安祖的身旁,亲昵的拍着他的肩膀笑道:

“不就是秋税么,我来替你纳了!”

窦建德与孙安祖都是农家子弟,但二人的家境却又区别。

孙安祖并非长子,父亲过世后,20亩永业田留给了他大哥,孙安祖与妻子就只能靠着20亩公田艰难度日。

而窦建德是家中独子,不仅如此,他父母都在人世,父亲窦青名下有80亩公田,20亩永业田,母亲名下也有40亩公田。

窦家父母申请授田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自然多得是无主田地,能够足额授予。

而且窦建德比孙安祖年纪小,如今也才二十岁,还在免税期内。

因此哪怕窦建德与孙安祖一样,只分得20亩地,但自己不用承担赋税,父母也有140亩田,在缴纳了赋税以后,家中仍有不少盈余。

然而孙安祖却不愿意接受这份好意。

窦建德豪爽重义,在东阳县是出了名的。

八岁那年,看见有人丧父之后没钱安葬,就把自家的牛牵给了对方。

回到家窦建德担心父亲会把牛给要回来,谎称牛丢了。

其父窦青怒不可遏,便要打他,所幸那人心中不安,又把牛牵来了窦家,向窦青解释事情原委。

窦青听说儿子赠牛济困,对窦建德大加夸赞,也向来人表示,既然是赠出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收回来。

有这样的父亲教导,窦建德能养成豪爽重义的脾性也不难理解。

孙安祖拒绝了窦建德的好意,他认真道:

“你能代我缴纳今年的秋税,等到明年又该如何,总不能帮我一世。”

窦建德沉默半晌,这才问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

孙安祖抿着唇,思量许久,终于对窦建德坦诚道:

“我听说燕国公轻财重士,打算去安平县碰碰运气。”

这话要是落在别人耳里,只怕会讥讽孙安祖:

燕国公重士不假,但你一个泥腿子也配叫士!

这个想法,就算是妻子,孙安祖也没有提起过。

但窦建德不同,他并没有嘲笑孙安祖。

别看孙安祖生活贫苦,但他有一身力气,不敢说打遍十里八乡,但也确实少有敌手。

要不然窦建德也不会与他结交。

窦建德问道:

“什么时候走?到时候我去送你。”

问起离开的时间,孙安祖又泄了气,他看着田里的粟穗,满心的无奈,眼瞅着就要到了秋收的时候,自己若是走了,总不能把活留给身怀六甲的妻子吧。

这也是他惆怅的原因,想去安平县碰运气,但农忙脱不开身。

窦建德察觉到了孙安祖的为难,他正色道:

“明天就去吧,田里的农活交给我。”

孙安祖还想拒绝,却被窦建德阻止,他笑道:

“燕国公之名,如雷贯耳,我也仰慕得很。

“你是一位壮士,魁梧不凡,多在安平待一段时间,若是找到机会能让燕国公瞧见,他定然会把你收在府中。

“等你在燕国公的麾下站稳脚跟,我自会来投奔。

“大丈夫不应该埋首田间,当有远志。

“将来你我一起在燕国公麾下效力,博取功名,得个封妻荫子,岂不快哉!”

也就此时田垄只有他们两人,否则定然要被旁人讥讽:

两个妄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