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250章 回馈宗族

重生周隋之际 第250章 回馈宗族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250章 回馈宗族

第250章 回馈宗族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刘居士犯法,杨坚并非不知,但他与刘昶早年间称兄道弟,是半辈子的密友,况且刘居士有自知之明,从不招惹自己开罪不起的人物,于是常常得到杨坚的宽宥。

若非刘昶与谋反扯上关系,只怕刘居士依旧能够逍遥法外。

看起来,似乎是刘居士被其父刘昶拖累,但其实杨坚冤杀刘昶,又何曾不是刘居士带来的祸患。

刘昶作为前朝驸马,在隋朝便是原罪,只是杨坚终究是接纳了他,对他委以重任,既然如此,这时候急着除去刘昶,必然不仅仅因为他是宇文家的女婿。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杨坚、杨勇的父子关系上。

刘居士身为太子亲信,在公卿子弟中多有党羽,其父又是禁军大将。

在决心易储的杨坚看来,刘昶无疑便是身边的隐患。

杨坚已然决定逐步剪除太子羽翼,为将来顺利过渡储君之位做准备。

东突厥都蓝可汗适时告发,对于杨坚来说,无异于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才不管刘昶是否清白,也不会顾念半辈子的情谊,当机立断便拿此事大作文章,将刘昶赐死在家中。

刘居士被当众斩首,受他牵连,作为党羽的公卿子弟们大多都被除名为民,只有与东宫关系不深、为恶较少之人能够得到赦免。

杨勇自然逃不过杨坚的严厉训斥,而都蓝可汗证明了他对大隋的忠心,杨坚在赏赐大量布绢、牲畜之余,也放松了对其部落的监控。

正如崔澈所说,杨坚并不在意都蓝可汗瞻前顾后,没有当机立断。

恰恰相反,他认为都蓝可汗在认真权衡利弊之后,面对诱惑,依旧选择诚服大隋,向朝廷告发,这样的忠心,足以信任。

因为只要大隋始终保持强盛,哪怕再有人唆使,都蓝可汗在深思熟虑后,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杨坚很有信心,以杨广、杨昭父子表现出来的贤名,最少也是三代盛世的局面。

与此同时,都蓝可汗在西突厥的细作也终于回报,泥利可汗并未有军事动员。

东突厥与西突厥原本都属于东部突厥,彼此之间存在细作也是常事。

面对杨坚的大笔赏赐,都蓝可汗也将房玄龄这个名字牢牢记在了心中。

‘燕公麾下能人辈出,我能否复兴部族,希望全落在了他的身上。’

都蓝可汗暗道。

他清楚崔澈的野心,之所以愿意心甘情愿,听凭吩咐,就是知道,隋朝只要保持强盛的国力,别说是东部突厥,就连东突厥内部都不可能重归一统。

都蓝可汗不是穿越者,并不知道大隋晋王是一位优秀的经营类游戏玩家,能把强大的帝国给玩崩。

在他的眼中,能使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便是关东士人的代表,在幽、青二地深植势力,能得草原各族畏服的燕国公崔澈。

属实是把崔澈当成了大隋安禄山。

此时的大隋安禄山,守孝之余,也在着手为宗族做贡献。

崔澈能有今日的权势,是依靠不懈的自我奋斗。

当然了,杨丽华也提供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但要说全然没有沾博陵崔氏的光,那也会惹人发笑。

要不是出身博陵崔氏,十一岁时,他哪能走进大丞相杨坚的府邸,哪能打探到尉迟迥的军情,又怎么在身份上能与杨丽华匹配。

真要是出生于小门小户,哪能轻易入得了大人物的眼。

过去,崔澈的存在,对于博陵崔氏来说,仅仅是让他们脸上生光,但落到实际上的利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崔澈从未替族人谋过官职,时至今日,除了裴秀之外,亲族之中,他也就只向朝廷举荐了陇西李氏的三位表兄,经过吏部考核后,被授予了官职。

当然了,博陵崔氏的嫡系子弟也无需崔澈为他们谋求职位。

在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各州每年向朝廷举荐三人入京参考,按照成绩授职,这么些年来,定州所荐之人大多都是姓崔,只有少部分名额分给其余士族争抢。

至于寒门子弟,这不是他们能够掺和的游戏。

崔澈并没有为宗族谋过多少私利,第三房的族老们也不怪他。

知道如今是关陇勋贵的天下,宗族给不了他多少助力。

他们更希望崔澈作为宗主,能够在朝堂站稳脚跟,维持第三房的甲门地位。

故而这么多年来,第三房的族人并未要求过崔澈为他们谋取私利。

如今崔澈辞官归乡,为祖母守孝,也决定在此期间,要回馈宗族,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施恩于同族,收揽人心。

博陵崔氏贵为顶级门阀,子弟众多,其中大多富裕,但也不乏生活拮据的庶出之人。

他们不至于饿死,但日子总归是不太好过。

崔澈未出五服的叔父崔路,当年就得在庄园中充当管事。

更别提不少庶出之人,与嫡系是几百年前的血缘关系了。

有见于此,崔澈在庄园请来了七房族老,待众人齐至,身穿孝服的崔澈说道:

“诸位长者在上,请听崔澈一言。

“我等博陵崔氏子弟,同宗同源,血脉相承。

“有人生来显贵,呼奴唤婢;也有人家境贫寒,面有菜色。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子宦游十三年,小有微功,承蒙圣人错爱,屡受赏赐,不敢说家财万贯,但也颇有家资。

“今日愿捐献家中浮财,供宗族贫困之人租赁店面,置办营生。

“崔澈有孝在身,不能事事亲为,还请诸位族中长辈,能够从旁协助。”

话音刚落,各房的族老便争抢着捐献财货,既能赢得好名声,又能与燕国公崔澈拉上关系,何乐而不为。

崔澈却说:

“今日将诸位长者请来,并非是让族老们破费,我崔澈又岂能慷人之慨。

“所求者,是希望族老们能为贫困的族人提供便利,期间所耗,皆由崔澈一人承担。”

各房族老闻言,无不对崔澈大加赞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