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200章 杨崔之会

重生周隋之际 第200章 杨崔之会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200章 杨崔之会

第200章 杨崔之会

当崔澈与同僚们把酒谈笑,享受众人奉承之际,江南士民们却在挑灯夜读《五教》。

人与人的姿质不能一概而论,这世上既有崔澈、许善心这种过目不忘之人,也必须允许榆木脑袋的存在。

而更多人则因为出身贫寒的原因,为人佣耕,目不识丁。

对于好学的人来说,读书是他的兴趣爱好,譬如窦威那位书痴。

但在江南广大的贫苦百姓眼中,被官吏强迫背诵《五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隋朝官吏升迁注重政绩,否则杨坚也不会让各州刺史与高级幕僚每年轮流入京。

为了所谓政绩,地方官吏们在推行《五教》的过程中,过于积极,也让江南百姓叫苦不迭。

既然是强制,自然存在惩罚,去年还在为十年免税而欢呼的江南百姓,终于怀念起了故国。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苏威总结的《五教》内容,确实有导人向善的作用,出发点定然是好的。

只是杨坚、苏威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并不知道黔首们每天需要为了温饱而操劳,并没有余力去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江南士民们对隋朝的不满在积聚,野心勃勃之辈如婺州人(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人(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人(今江苏苏州)沈玄桧等。

他们发觉了民众的怒火,准备加以利用。

一场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只是当权者却没有丝毫察觉,朝廷正忙着为半个月后的天子出巡做准备,而燕国府与广宗公也在布置宇文娥英、李敏的婚礼。

这场婚礼比不得当初崔澈迎娶杨丽华那般盛大,但大兴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收到了喜帖,部分需要重视的权贵还是由崔澈亲自将喜帖送去。

例如越国公杨素。

越国府厢房内,杨素收下了喜帖,抚须笑道:

“子澄与公主嫁女,老夫自当到场祝贺。”

说罢,感叹道:

“时光荏苒,子澄居然也到了嫁女的年纪,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杨素时年四十七岁,这个年纪对于古人来说,确实能称作老翁。

崔澈笑道:

“姜太公年过七旬才建立功业,百里奚也是七十年纪得以进位宰辅,越公正值壮年,又何必嗟叹光阴。”

“说得好,当饮一杯。”

杨素为崔澈满上一杯,二人对饮,放下了酒盏,崔澈突然问道:

“不知越公以为太子如何?”

杨素闻言,沉默不语,他紧紧盯着崔澈,似乎要从崔澈的脸上看透对方内心的想法。

崔澈轻笑道:

“今日之言,出越公之口,入崔某之耳,再无第三人,越公又有何虑?”

杨素苦笑道:

“原来子澄送帖是假,为人当说客才是真。”

崔澈却摇头道:

“澈今日并非是作说客,而是诚心为越公谋划。”

杨素问道:

“此话怎讲?”

崔澈正色道:

“伐陈之役,世人皆谓高颎之功,然而摧敌于白岗,仰赖贺若弼奋战;擒贼于建康,全凭韩擒虎破城,高颎不过坐享其成!

“越公扬旍江表,南人敬为江神,以越公之才,何以郁郁久居其下!

“高颎得圣人信爱,谓之曰:‘独孤公如镜,每被摩擦,愈显其明。’

“又与太子为姻亲,得虞庆则、贺若弼、史万岁等人为之羽翼,其把持朝政,颠倒黑白,内史令李德林不愿阿附高颎,被其进谗,诬以凶狠暴戾,德林遂失圣眷。

“可谓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越公若甘为高颎门下鹰犬,仰其鼻息,崔澈肺腑之言,只当对牛弹琴。

“若越公有心廓清朝堂,扫除奸佞,还请再听崔澈一言!”

屁股决定脑袋,崔澈这番话,其实也是在颠倒黑白,高颎在苏威与李德林之间,的确是偏帮好友苏威,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落得奸佞的称呼。

相较而言,奸佞这个词,实则与历史上的杨素更为贴切。

而伐陈之战,高颎也并非全无作为,但架不住崔澈选择性的无视。

杨素听了崔澈一番慷慨陈词,脸色却很平静,他饮了碗酒,淡淡道:

“子澄但说无妨!”

崔澈于是起身道:

“身为人子,太子骄奢淫逸,失宠于二圣;为国之储君,竟不能和睦家宅。

“一家尚且不能齐,何况主天下乎!

“晋王广,贤孝仁德,海内称颂,为二圣所爱。

“其子昭,应兆而生,自幼不凡,圣人赞其有长者之风。

“若为一己之私,如今晋王求贤若渴,遂使崔某拜谒越公。

“晋王言:若得志,愿以尚书令相酬,子孙富贵,与国同休。

“若为社稷长久计,则更因废昏立明。

“太子卑弱,难当社稷重任。

“假使由晋王承袭大统,以晋王之明与河南王(杨昭)之贤,可保三代太平盛世!”

杨素沉吟许久,沉声道:

“晋王以尚书令许我,子澄鞍前马后,图的又是什么?”

崔澈重新入座,笑道:

“澈以赤诚之心,不愿欺瞒越公,我与玄感,自小相交,情同手足,视越公如叔父。

“崔澈年少,当随越公学习治国之道,越公致仕之时,崔某正当壮年,愿承袭越公之政,共同开创大隋盛世!”

杨素长叹道:

“子澄所言,发人深思”

很显然,他认同了崔澈的说法。

杨素年长了崔澈二十六岁,他们分明就是两代人。

所以崔澈说他自己能等,等到杨素致仕,再来接过他的衣钵,延续他的政策。

但杨素却不可能等到高颎致仕。

高颎与杨素年纪相仿,杨素若是要熬走高颎,估计自己也剩不下多少时间。

崔澈趁热打铁道:

“还请越公莫再犹豫,能助越公实现胸中抱负,一展所学之人,唯晋王而已。”

杨素终于下定决心,他为自己与崔澈又将酒杯倒满,举盏道:

“愿与子澄共饮此酒,匡扶晋王,共创盛世!”

崔澈随之举杯,笑道:

“愿后世之人,提及大隋名相,以杨崔并称!”

说罢,两人相视而笑,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今天外出办点事,只有两章,还有一章在晚上十二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