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94章 亲友重逢

重生周隋之际 第194章 亲友重逢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94章 亲友重逢

第194章 亲友重逢

不仅是刘方、李纲,其余幕僚如董敬、赵穆、王当万、赵元淑等人也各有调派。

尽数留在幽、易、恒、燕、平、玄六州任职。

或为一州长史,或为一州司马。

崔澈在背后可没少出力,在他看来,这群心腹留在外地,远比随自己入京,更有作用。

只有总管府司录房彦谦与其子房玄龄被崔澈唤来大兴。

有人走,就有人来,此前拒绝崔澈征辟的孔颖达,在崔澈入朝前,再一次向他发出邀请,也终于答应了出仕,如今正在家中与家人小聚,等待崔澈召唤。

而崔澈又往洮州(治美相县,今甘肃临潭)去信,征辟洮州刺史高劢之子,高士廉。

隋军南征,时任光州刺史的高劢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军,跟随宜阳郡公王世积攻取江州,进位上开府,转为洮州刺史。

崔澈为青州总管时,曾与高劢有过约定,等高士廉年岁渐长,便来他的幕府任职,如今高士廉时年十六岁,已经到了出仕的年纪。

信使还在途中,但崔澈对此颇有把握。

南陈灭亡后,西突厥远遁,没有了外敌威胁,杨坚除了将崔澈、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众大将调回关中以外,更是收回了大臣们自行征辟幕僚,授予官职的权利。

孔颖达、高士廉等人必须等来到大兴,经崔澈向朝廷奏请,再由吏部考核过后,确定具体职位。

时代变了,这也是大一统王朝下,进一步中央集权的方式之一。

不过房彦谦已经定下了开府谘议一职,实际上只要府主为幕僚提出申请,基本上还是能够如愿。

崔澈洗漱过后,派了亲随王德前去打听与李靖的消息,打算先摸清他的喜好。

正等消息时,前院管事过来通禀,有人自称渤海封德彝,正在府外候见。

杨丽华闻言,疑惑道:

“此人姓封,莫非与老夫人有亲?”

崔澈解释道:

“他是祖母侄儿,年少时,与我以及韶才(裴秀)同往长安求学,十年前离京回了蓨县(今河北景县),自此便少了联系。”

杨丽华问道:

“原来如此,既然是家中长辈,妾身是否要出面与他一见?”

崔澈颔首道:

“既是亲戚,又是旧友,还是要见上一面的,我先去迎接,你再唤上娥英。”

封德彝站在府外,抬头注视着匾额上的燕国公府四个大字,不得不感慨人生无常。

当年他们三人结伴来到关中,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曾想十四年后,崔澈官拜上柱国,封燕国公,裴秀也成了胶州刺史。

只有自己,二十三岁了,至今还是白身。

更是先后经历了丧父、丧妻。

时不我待,三年丧期结束后,封德彝接到了越国公杨素的征辟,方才来到关中。

早些时候才接受了吏部的考核,又被杨素召见,与他言语了几句,封德彝便急忙赶来了燕国公府。

崔澈望见了门外的封德彝,大笑相迎道:

“德彝!十年不见,别来无恙。”

他与封德彝虽然差了辈分,但二人年纪相仿,又自小相识,一直是平辈相交。

“有劳子澄挂念。”

封德彝话音刚落,就被崔澈牵住了手:

“快!随我入府,一别十年,你我正该畅叙旧情。”

来到正厅,杨丽华已经与女儿等候在厅中,相互见过礼后,才带了宇文娥英退下。

封德彝连连夸赞崔澈好福气,二人这才入座。

“德彝如今在何处高就,若不嫌弃,不如来我幕府任职。”

崔澈明知故问道,他对封德彝的履历一清二楚。

封德彝摆手道:

“子澄好意,封某心领,此番进京正是应了越国公之邀。”

崔澈贺道:

“越国公有识人之明,德彝在他帐下,必有一番作为。”

从始至终,崔澈都从未想过将招揽封德彝。

韩擒虎与李靖说他表里比兴,但实际上,封德彝才更适合这个词。

能够一边向秦王李世民进策效忠,一边在李渊面前为太子李建成摇旗呐喊,直到死后十七年才被李世民发现他脚踏两条船,这份本事,够崔澈学的。

这样的人物,哪怕是亲戚、旧友,崔澈又哪敢倚为心腹,说不定今天找他谋事,出门就被反手告发了。

封德彝这些年虽然经历坎坷,但也没有怨天尤人,面对崔澈如今身居高位,依旧不卑不亢,与他从容交谈,没有一丝嫉恨之色。

二人聊到黄昏时候,崔澈留封德彝用过晚膳,原本还要让他宿在燕国府,但杨素已经为封德彝安排了住宿,崔澈这才作罢。

封德彝离开燕国府,时间不算太晚,他前往越国府的路上,途经授业恩师李德林的府邸,封德彝目不斜视,别说登门拜访,甚至不曾回顾一眼。

当日在广阳门,封赏灭陈有功之人,杨坚为李德林颁下赏赐,又临时反悔,将封赏撤回。

这样的行为落在众人眼中,众所皆知,这位内史令已然失了圣眷。

本就是关东之人,缺乏根基,又不受杨坚喜爱,更与苏威、高颎这两位尚书仆射交恶,李德林这相位也坐不长久了。

封德彝这样的墙头草,也别指望他能在李德林危难时不离不弃。

众所周知,文官之中,以苏威、高颎最受宠信,一旦与李德林来往过密,被这二人记上,只怕终杨坚一朝,都没有封德彝的出头之日。

崔澈送走封德彝后,也没有留在家中歇息,而是径直去往尚书右仆射苏威的府上,拜访老朋友。

杨坚建隋以后,追赠苏威之父苏绰为邳国公,苏威承袭父爵,便也得了国公之位。

得知崔澈前来,苏威特意唤来了其子苏夔作陪。

苏夔时年十四岁,自幼就有盛名,他八岁能诗,又擅骑射,去年与安德王杨雄比试骑射,赢得杨雄坐骑,今年早些时候,与众儒生辩论,口齿伶俐,更是获得杨坚的赞赏。

出自高门,又自负才气,苏夔多少有些目中无人。

向崔澈见礼时,颇为敷衍。

崔澈只是笑笑,不以为意,他可没义务替苏威管教儿子。

还有五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