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28章 南北之事

重生周隋之际 第128章 南北之事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28章 南北之事

第128章 南北之事

恩旨确实是崔澈向杨坚求的,而杨坚同意免去今年青州等地租税,也着实经过了一番心里斗争。

按理说灾后请免一年赋税,也不算过分的要求,但时间却不赶巧,今年春耕灌溉期,关中又经历了一场小旱,秋粮注定歉收。

在这样情况下,杨坚依然同意崔澈所请,自然是看在盐利上。

随着与突厥、南陈、吐谷浑、高句丽等国展开食盐贸易,有效地舒缓了财政压力,就连民部尚书苏威的白头发,也少了许多。

在青、胶、光、莒四州百姓对崔澈的颂扬声中,开皇四年(584年)九月,关中果然爆发饥荒,就连杨坚夫妇都不得不东出潼关,往洛阳就食。

当然,这一幕在唐朝时已经成为常态,如今不是秦汉,关西的水土条件早就变了模样,时不时闹上一场饥荒,若非易守难攻,实在难称是王霸之地。

在北方,突厥大可汗摄图终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曾挑唆摄图出兵为北周复仇的千金公主宇文氏向隋朝上表,请求改为杨姓,认杨坚为父。

杨坚于是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算是认下了这段父女关系。

两国互通使者,突厥态度尽显卑微。

出使突厥的虞庆则逼迫摄图跪受杨坚玺书。

摄图将玺书顶在头上,事后自觉羞耻,与部下相聚恸哭。

虞庆则又要求突厥向隋朝称臣。

摄图不知其意,询问亲信,亲信直言:

‘所谓称臣,便是为人奴仆。’

堂堂突厥大可汗,摄图却只能奴颜婢膝:

“我能做大隋天子的奴仆,都是虞仆射成全!”

为了感谢虞庆则让他如愿做了大隋天子的奴仆,摄图赠其一千匹马,并将堂妹下嫁。

对比三年前声称要为北周复仇时,雄姿英发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原因自然是摄图在与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的较量中已经出于下风,逐渐不支,甚至摄图已经起意将部落迁往漠南,彻底依附隋朝。

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初摄图势众,隋朝联合达头可汗与阿波可汗,如今眼看形势逆转,杨坚又开始扶持起了摄图,自然是想让突厥疲于内斗,也能让隋军腾出手来,准备灭陈。

杨素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被免职后,赋闲在家的他效仿崔澈,献平陈策,深合杨坚心意。

杨坚于是再度启用杨素,任其为信州总管,管辖鄂西、川东等地13州,命其打造舰船,为将来南征早做准备。

得知杨素重获任命,崔澈亦去信为之贺。

杨素赋闲期间,澈哥儿没少与他通信劝慰,再怎么说杨素过去确实帮了他许多,况且崔澈也清楚,杨素只是暂时失意,这种顺水人情做做又无妨。

隋朝已经为灭陈在做准备,而长江以南的陈朝,也做了好大的事。

南陈天子陈叔宝在光昭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栋楼阁。

楼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

以沉香木、紫檀木打造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每当起风,香飘数里。

又用黄金、玉石、珍珠、翡翠加以装饰,瑰奇精美。

阁下堆石成山,引水为池并杂种奇花异草。

陈叔宝自居临春阁,贵妃张丽华居于结绮阁,龚、孔两名贵嫔居住在望仙阁,复道相通。

宰相江总不理政务,与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等文士十余人,侍奉陈叔宝在后宫游玩宴乐,不讲君臣尊卑次序,时人称之‘狎客’。

十一月二十四,又是一个清晨,崔澈侍卫们的护送下,去往总管府。

自从上任青州总管后,崔澈便组建了亲卫队。

曾经的他没多少仇家,在大兴、晋阳时,崔澈总是领着几名亲随走街串巷。

但今时不同往日,去年处死了大批官吏,谁又知道会不会有死者家属为父、为夫报仇,总得对自己的安危上点心。

置身于侍卫们的前呼后拥下,崔澈与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挥手致意,尽显亲民姿态,而沿街百姓的回应更是热烈,甚至有不少妇人女子向澈哥儿投掷瓜果,眉目传情。

马车行到总管府外,伞盖下的崔澈已经是瓜果满怀。

进得总管府,但凡碰见幕僚书吏,崔澈就从怀里摸了一颗瓜果扔给对方,笑道:

“都是百姓馈赠,正新鲜着,给你试试味。”

走到处事的厢房时,总算是两手空空。

崔澈这些天心情大好,去年年末向杨坚许下的豪言壮语已经实现,四州十万亩滩田,得盐超过千万斛。

一开始食盐还得运往大兴让杨坚过目,到后来彻底相信了食盐的产量,便命崔澈按照朝廷制定的份额,将食盐运往各地。

今年最后一批食盐已经装船,将送往营州,幽州等地,贩往高句丽。

入冬以后常有风雪,崔澈索性给盐工们放了假,让他们能够在忙碌了一整年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与家人团聚,待开年以后,再重新集结。

崔澈的好心情不仅是产盐数量达标,更因为盐工、盐兵们彻底归心。

凡事都怕对比,在崔澈刻意缩减早晚两餐的经费,给补贴到自己提供的午饭后,不仅是盐兵将士,就连盐工们提起自掏腰包供养他们的崔总管,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要不是杨丽华产期将近,崔澈早就趁热打铁,巡视滩田,慰问盐工、盐兵们的生活,并趁机发现他们早、晚两膳餐食恶劣的情况,再由他崔总管变卖祖产,为众人贴补早晚两膳的费用。

这招一鱼双吃,自然不会真的用到崔澈的祖产。

这一年他与韦艺的贩盐生意收获巨大,韦艺用食盐在海外诸国换取特产,再带回国内贩卖。

隋朝并不征收商税,甚至就连其他朝代极力控制的铁、酒、盐等商品,隋朝既不专卖也不征税。

杨坚并没有禁绝私盐,但盐贩子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由于崔澈晒盐成本低廉,产量又大,杨坚在国内推行薄利多销的政策,在价格上对私盐形成了降维打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