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22章 均分其利

重生周隋之际 第122章 均分其利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22章 均分其利

第122章 均分其利

其实在韦艺来之前,崔澈就曾考虑过私开滩田,牟取盐利。

说到底还是被钱粮二字给逼的。

如今偌大的崔府,全靠杨丽华的食邑在支撑,也让崔澈陷入自我怀疑:我穿越到隋朝,是来吃软饭的?!

虽说杨丽华并不计较,按她的话来说就是:

‘我把天下都给了父皇,又怎会与崔郎计较钱粮。’

可崔澈还是觉得在妻子面前直不起腰来。

当然,每次行房后,过于劳累,弯得就更厉害了。

崔澈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还不是手下之人不具备经商之才。

而崔澈爱惜名声,更不可能亲自操持这贩盐的买卖。

如今韦艺主动提起,崔澈自然动心,却没有急于答应,而是故作犹豫。

韦艺见他犹豫不决,继续怂恿道:

“我等只需开田百亩,就能得食盐万斛,若是过海贩卖,子澄可知这是多大的财富!”

崔澈还是沉吟不语。

韦艺心急如焚,但还是耐住性子劝说道:

“胶州有海运之便,临近海外诸国,即为地利;

“你为青州总管,我为胶州刺史,便是人和;

“地利、人和俱在,唯欠天时,所谓天时,不过是海上气候,只要不时时遇着狂风巨浪,三年任期内,你我能攒下巨万家资!”

崔澈这才叹道:

“韦公所言,澈亦为之动心,怎奈崔某不擅经营”

韦艺见他松了口,大喜过望,立马将事情揽在了身上,打断道:

“子澄无需为此忧心,此事便由韦某操持,事成后,你我均分其利。”

韦艺之所以非要拉崔澈入伙,自己把事情包圆了,还要许诺与他均分利益,无非是三个原因。

其一是崔澈此前大肆提拔吏员,耳目遍布青、胶、光、莒四州,真要自己单干,怎么也瞒不过他。

其二是韦艺并不清楚晒盐法的具体工艺,而懂得晒盐工艺的盐工全在崔澈的掌控之中。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崔澈麾下有三千盐兵,负责保卫盐场,沿海巡视各地滩田。

不把崔澈拉入伙,估计还没产盐,场子就让人给端了,这种做法也称取缔非法生产窝点。

基于这三个原因,韦艺必须得到崔澈的支持,才能拿下这桩大买卖。

崔澈见韦艺都已经开出了这样丰厚的条件,终于松口答应下来。

二人约定私开滩田百亩,由崔澈抽调盐工,其余全由韦艺负责,崔澈派遣亲随王德参与经营。

王德便是当日自称王五,与赵文一起伪装盐工之人,也是在崔路反叛时,忠心护住的家奴之一。

亲兄弟做买卖也得把账算清楚,所谓王德参与经营,其实就是从中监视,崔澈不可能任他韦艺说是多少进账就是多少进账。

事情谈妥后,韦艺这才问道:

“子澄能否约束麾下盐兵?”

崔澈闻言,邀请道:

“韦公不妨与我往城外军营走一遭。”

韦艺摆手笑道:

“韦某只是随口一问,既然子澄胸有成竹,韦某也就放心了。”

当夜,崔澈唤来王德,将自己与韦艺的谋划尽数相告。

王德从未出过海,对海外事物更是一无所知,却也没有半点犹豫。

翌日,王德跟随韦艺启程前往胶州,之后几天,光州刺史宇文恺,莒州刺史源彪相继来到东阳城,携妻拜会崔澈、杨丽华夫妇。

看着源彪那老态龙钟的模样,崔澈实在担心他卒于任上。

而裴秀与黄百吉早在宇文恺、源彪之前就得到调令,前往光、莒二州任职长史。

崔澈以裴秀兼领光州盐务,而莒州盐务当然是交给了黄百吉,胶州盐务由刺史韦艺主持。

而青州盐务则是崔澈亲领,但实际上都是赵文在处置。

崔澈又将四营盐兵分置四州。

以秦琼麾下第一营巡视青州滩田;

以王庆麾下第二营巡视胶州滩田;

以张恒麾下第三营巡视光州滩田;

以周侃麾下第四营巡视莒州滩田。

各部出发前,崔澈仔细叮嘱众人,巡视之余,也莫要忘了操训。

盐兵也是兵,怎么说也得学些厮杀技巧。

韦艺到任胶州以后,崔澈派去的盐工也随即到位,很快便开始了两人的谋划。

胶州有滩田两万亩,崔澈与韦艺私自开垦的百亩滩田置于其中,有如沧海一粟。

而其余二州的情况,与崔澈先前所想,大差不差。

莒州刺史源彪因为老病,州中事务都由长史黄百吉代为处置,而黄百吉身上还兼着莒州盐务,自然是忙得晕头转向。

但他也不觉得累,一想到自己去年还只是一个中县县令,才几个月的时间,似乎就成了代理刺史,黄百吉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

而崔澈也收到风声,由于渭河多沙,河水深浅不固定,往关中运粮的丁役深受其苦,怨声载道。

因此,朝廷有意引渭河之水,在大兴城与潼关之间开凿三百里长的渠道,只是事情还没有定下来。

但崔澈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关中属实太穷了,就指着漕运将关东之粮送抵关西,杨坚又怎会放任漕运问题不管。

而主持开渠的人选,除了大隋第一包工头宇文恺外,不作第二人想。

开皇四年(584年)二月十七,博陵人赵元淑接到了一封来自青州的信件,他并不急于打开,而是对信使惊讶道:

“崔青州也知道世上有我赵元淑!”

“我正是奉家主之命,前来请先生往青州一叙。”

信使确认道。

赵元淑还是不敢相信,且不说崔澈是怎么知道的他,就自己那臭名声,怎么可能入得了对方的眼。

他也没干什么坏事,只不过是不治家业,落得家徒四壁。

赵元淑并非贫寒之家出身,其父赵世模曾在割据辽西的高宝宁麾下任职,后来率部归顺隋朝,被授予上开府,如今寄居关中云阳。

шшш★ tt n★ c○

由于年满十五岁的子嗣不得随任,赵元淑便被留在了博陵老家。

信使见他怀疑,只得带了赵元淑往安平县庄园,证明了自己崔澈亲随的身份,才让赵元淑相信真的是崔澈要见自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