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08章 苏威问案

重生周隋之际 第108章 苏威问案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08章 苏威问案

第108章 苏威问案

崔澈很清楚,自己面对的难题并非是扳倒燕荣,而是如何在燕荣去职后,顶替他登上青州总管之位。

若是一番辛苦,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只怕是要憋出内伤。

‘吾妻丽华,见信如晤’

崔澈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他在家书中极力向杨丽华夸赞胶州半岛的壮美风景,遗憾不能与她共赏海上日出。

出镇青州,最大的阻碍无疑便是杨丽华。

倒不是犯愁杨丽华不愿离开大兴城,而是担心杨坚夫妇舍不得女儿。

虽说迎娶襄国公主的李长雅,与广平公主的夫婿宇文静礼分别出镇河州(甘肃临夏)与熊州(河南宜阳),但这两个女儿所得宠爱如何能与杨丽华相比较。

原时空中,杨阿五的夫婿柳述就一直被留在京中任职,其中未尝没有老两口舍不得小女儿的原因。

为了以防万一,崔澈在信中畅想与杨丽华共游胶州半岛的湖光山色,一起面朝大海,观赏日出日落。

能解决这一隐患的,只有杨丽华本人。

在杨坚夫妇为此犹豫的时候,需得是杨丽华的坚持,崔澈才有出镇的机会。

将写好的家书收了起来,如今还不是寄出去的时候,一切等苏威来了再说。

“阿澈!成了!成了!真的成盐了!”

裴秀从渤海边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祝阿县,来不及喘口气,便兴冲冲地跑进了崔澈的营帐。

崔澈仔细询问了产量后,终于如释重负。

当日他离开祝阿县巡视各地前,将晒盐的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详细与裴秀讲解。

裴秀当然也疑惑崔澈从未到过海边,却能知晓如何以海水晒盐,崔澈则谎称有异人隐士献策教授。

随即拨了五百骑卒给裴秀,让他悄摸在渤海西岸试验晒盐法。

自己则领其余人马辗转各地,到处惩治贪墨赈灾钱粮的官吏,掀起腥风血雨,同时吸引燕荣的注意力。

如今在外边转了一圈,回到祝阿县,也终于等来了裴秀的好消息。

晒盐法就是崔澈问鼎青州总管之位的敲门砖。

今年先是组织八路大军反击突厥,耗费巨大,随后对将士们的封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青州等地遭受水灾,更是拨付了三百万石粟米赈灾,苏威这个民部尚书都愁白了许多头发。

民部尚书便是过去的度支尚书,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改的名字,管理全国财政以及税收。

到了唐朝时,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才又将民部更名为户部。

糟糕的财政状况就摆在眼前,崔澈会给予一个杨坚无法拒绝的条件。

即傍海晒盐,供应军国所需,缓解财政压力。

开皇三年(583年)十月初冬。

民部尚书苏威抵达青州,为了显示公正,他并未前往崔澈所在的祝阿县,也没有去燕荣所在的东阳城,而是入驻历城县,邀崔澈与燕荣前来,对二人所奏进行核查。

由于祝阿县城与历城县城仅隔了济河故道,崔澈先于燕荣赶到了历城县。

“下官拜见苏尚书。”

“驸马无需多礼。”

崔澈听见苏威称呼驸马,而非使君,心中便有了底。

“不曾想我与燕总管的争执居然劳动苏尚书大驾,实在惭愧。”

“燕荣此人.唉!”

苏威一声长叹,显然他也对燕荣的劣迹多有耳闻。

随即又问道:

“驸马弹劾燕荣,可有真凭实据?”

“若无证据,澈又岂敢弹劾封疆大吏,还请苏公稍候,澈这便将人证物证引来。”

崔澈出门没多久,再来时,却带来了一众男女老幼。

他指着其中一人向苏威介绍道:

“这位是齐郡赵长史。”

赵长史赶紧出列向苏威躬身行礼道:

“齐郡长史赵广德拜见苏尚书。”

“赵长史请起,不知你此来有何冤屈?”

苏威问道。

赵广德回忆起了数日前崔澈秘密与他约见。

崔澈当时携带了几本账簿,其中就有关于向赵广德进献的记载。

就在赵广德惊恐不已的时候,崔澈故技重施,当着他的面将账簿烧毁。

一方是淫辱自己妻妾,对他肆意鞭挞、折辱的燕荣,另一方是与他有活命之恩的崔澈,赵广德没有半点迟疑,当即声泪俱下的在苏威面前哭诉起了自己的遭遇。

同行的还有两名女子,也在人群中掩面痛哭,正是赵广德的妻妾。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苏威重重拍在桌案上,只是赵广德的遭遇就让他气愤不已,而如今正有一屋子的苦主等着向他哭诉。

有的人是妻女被淫,有的人则是家人无罪被殴打致死。

燕荣对待身边的随从,都那般残暴不仁,更别提是外人。

听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人间凄惨,就连苏威也对燕荣起了愤恨之情。

崔澈趁热打铁道:

“事情真伪,苏尚书遣人往各地一问便知,燕荣自恃位高权重,为恶从不避人耳目,其罪状为青州百姓所共知。”

苏威颔首道:

“驸马请放心,苏某必定如实回禀圣上。”

“苏公处事公允,澈早有耳闻,但燕荣弹劾崔某残暴滥杀,还请苏公许澈自辩。”

苏威许道:

“驸马但说无妨。”

崔澈却不急着说,而是递给了苏威一份名单,上面都是被他处死的官吏姓名,以及他们贪墨的府库存粮数额。

“澈每每杀人,总要公审其罪,绝无冤枉好人的道理,有各县百姓为证,还请苏公明察。”

苏威看罢手中名录,既感慨崔澈下手狠厉,居然杀了这么多卑官小吏,又惊叹这些官员胆量,居然敢如此恣意妄为。

“驸马受命东出赈济,日夜辛劳,使得青州等地虽受水灾,却未生民乱,也无大疫发生,苏某离京时,圣人对此多有称赞。”

崔澈谦虚道:

“若无圣人拨付粟米,澈再是用心任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正贴切了苏某的处境。”

苏威感叹道。

崔澈这才惊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俗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